为了小孩的教育问题,我经常和父母起冲突。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黔东老吴


解决方法是让父母学习育儿知识,并从帮忙带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如果父母带孩子的时间比你自己长的话,就让父母比你还懂育儿,你懂得比他们少,就不会看不惯他们的方式,冲突自然减少。相反的,因为他们比你懂,遇到育儿问题的时候,你虚心请教他们,这样他们从育儿中就获得了价值感,也会更加愿意继续学习。

相反的,如果你懂得比父母多,很容易看父母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顺眼,但是你带孩子的时间又比父母少得多,最终你的知识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而且父母因为没有得到认可,她们的付出没有获得价值感,以他们的领悟能力也无法从你平常只言片语的传递中真正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所以最终孩子还是没有受益。

加上很多时候,虽然年轻人懂得的育儿理论比父母多得多,但是如果没有真的长时间带孩子,没有把这些理论真正的实践,就不知道老人在实际带孩子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当我们站在理论的制高点指责父母的方式时,会让父母很委屈,让父母带着这种状态去带孩子,孩子必然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童心妈咪


在我国,父母都忙于工作,老人帮忙带孩子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

老人参与带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和父母产生一些矛盾,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

一、老人带孩子的特点

1、活动量很少。

老人体力下降,精力不济,坐着不想动,老人不出门,孩子也就没法出门,老人希望孩子乖乖的坐着或者睡着,但活动量对幼儿非常重要。

2、容易过度保护。

孩子安全第一,年轻父母精力足可以随孩子跑来跑去监护安全,老人做不到跟着孩子跑,就会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又担心孩子出事,那就索性锁在身边。

3、不重视孩子的独立性。通常饮食吃穿方面处处想的周到。怕孩子饿,宁肯追着喂孩子,导致孩子饮食过量,饮食习惯差。

4、过度关注孩子。老人会时时刻刻盯着孩子,孩子举手投足都有监管,压力很大,会让孩子很压抑。

老人帮忙带孩子会形成各种家庭矛盾,隔代教养考验多方面关系,需要年轻父母理性应对。

二、育儿观念不同

老人与子女之间的冲突,有一部分源于观念冲突。

老人育儿理念陈旧,认为自己把子女培养长大了,认为自己那一套非常切实可行。好比: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茅草窝。别的方法再好,自己没用过,不认可,自己用过的方法,用着才比较安心,比较踏实。哪怕那个方法际上并不见得有多好。

三、怎样帮老人转变观念

1、尊重老人

老人自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的确是好的地方,父母也要悉心学习,不要全部排斥。这样老人才会有存在感,觉得自己好的做法,孩子们还是认可的,不好的地方,他也就不会坚持。

如果你全盘否定老人的教育方法,那就是矛盾的起源。

你要相信,你如何优秀,如何高明,你都是你的父母教育出来的。

老人心里肯定想:你小子都是我教育出来的,我把你教得那么优秀,你不认我这一套做法,是怎么回事?你小子翅膀硬了,不把爹妈的话当回事了?

所以,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尊重老人:爸爸妈妈,你看你们都把我教育这么优秀,你的这个做法非常好,我们再怎么改进一点,因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嘛,再改进一点就更好啦!

当然啦,两改三改后,肯定是照着你的说法去做啦。

2、利用权重亲人

在你的这个大家庭里边,一定有老人非常信的那种亲人,有的是长辈,有的就是老人的其他子女,我们把这种人称为权重亲人。

比如说,我家老人就是最听她女儿的话,也就是孩子的姑姑。有什么问题跟老人无法沟通的话,那么我就会找孩子的姑姑说,一般同辈的人,观念都差不多,也很能理解自己的立场,她很愿意帮自己去说话。

趁着孩子的姑姑来看孩子的机会,和老人拉一拉家常,这个事情就搞定了啊。这是最见成效的一种方法。

3、利用专家

如果你家里没有老人的权重亲人的话,那么只有请专家,通常老人会比较信任专家,让专家说出建议,会更容易执行。

首先是医院的医生,每次孩子体检的时候,建议不要只是父母两个人抱着孩子去,这个时候把老人带上,一般在体检的时候,医生都会给出许多培养教育孩子好的建议,让老人在旁边听一听,老人一般比较相信医生说的话。

其次,利用电视里的专家。经常放一放育儿频道,大家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并进行议论,老人耳儒目染的,也就接受你的观点啦。

4、交流议论

好多问题,如果你直接针对老人去提的话,他可能心里一来就很反感很排斥。

你当做夫妻两个交流讨论的一个话题,人家某家教育孩子是怎么做,人家孩子现在怎么个优秀,某某家哪里做的不好,现在孩子出什么问题啦……

老人只是旁听者,相对而言老人比较容易接受。

人都是有面子的,你直接说他做的不好,他肯定心里就有气,夫妻两个用讨论交流的方式,侧面的告诉老人该怎么样做,这个方法大家都能接受。

大家都爱孩子,都想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好,要维持家庭和睦,让孩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努力避免问题产生。

总之,没有完全和睦的家庭,老人父母双方都需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该做的是明智的相处,孩子感受到两代人的爱,会成长得很好。



云间笑语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共同参加学习。



家庭成员之间在家庭教育理念上不一致是很常见的社会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教育上的手表定律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有一只猴子捡到了游客遗落的一只手表,然后这只猴子很聪明,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掌握了这只手表的用法,后来越来越多的猴子来询问这只猴子时间,而这个猴子群体因为有了这只手表确定时间,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规律,所以,慢慢的这只猴子在猴群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最终被推举为猴王。所以,这个猴王认为手表给他带来了好运,于是他又积极的去寻找更多的手表,结果真的找到了好几只手表,但是每只手表的时间都不一致,当猴群中的猴子来问他时间的时候,猴王也非常的苦恼,不知道该告诉猴子哪一只手表的时间,而时间的混乱导致了整个猴群生活失去规律,最终愤怒的猴子把它推下了猴王的宝座。



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是如此,如果家庭成员教育理念不一致,孩子必然无所适从,最终会导致非常糟糕的教育结果。这就是教育中非常著名的手表定律。

家庭教育中要避免手表定律带来的巨大危害,最好的方式就是家庭成员共同参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本身家庭成员之间对家庭教育都不专业,互相之间要说服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去参加专业的学习是最好的解决路径,一方面可以让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观念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可以学习到科学的现代家庭教育知识,让科学的教育知识指导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可以避免因教育观念不一致造成的家庭矛盾。


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为了小孩子教育问题,经常和父母起冲突怎么解决。在回答之前先要弄清是你们住在老人家里,还是老人住你们家里先说你们住老人家里老人是主人你们是客人,老人是主人当然什么事都要服从老人按排包括对孩子的教育如果是这样←是回自己家如果自己没房最好找借口租房住,如果老人在你家住,老人的主人客人角色没变过来在你家以主人自居一切都要听老人的包括对孩子的教育以上二种情况说和谐谈不上因为老人和中青年生活理念,教育孩子方法不一样起冲突是必然的为了孩子家无宁日最好办法自己代孩子叫老人回自己家,其实我也是个老人给女儿代孩子开始也是冲突不断生活的很不开心,后来把自己当作客人,女儿的家事包括对孩子的教育都不参与过问对孩子不作保护伞这样才能相处


1245大漠孤独


相信这已经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了,“父母”和“父母的父母”的教育理念存在分歧!

先来分析下这个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

1、主导权的冲突!

父母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小孩,在小孩上幼儿园之前这段时间,基本是交给老人带的,似乎老人帮带小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讲,他们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一路成长起来的,现在老人再“帮助”他们带带孩子,无非就是再帮一次。但是孩子是自己的,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是要遵循自己的主张,自己拥有对孩子的主导权!

对于老人来讲,年轻的父母在他们眼中永远是孩子,他们从一出生就是家里的焦点,他们的成长也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呵护起来的,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无非就是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因此当他们出现“孩子”这一“累赘”之后,老人自然而然的接过了这一棒,帮他们处理这一“麻烦”。而且在老人眼中,他们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哪能照顾的好孩子?为了他们的工作稳定、生活和谐,这个重担只能自己来挑、当仁不让!

那么,问题就来了!因为年轻的父母和老人之间都默认自己对小孩的主导权!

2、经验和科学的冲突

老人的经验育儿理论

对于老人来讲,带孩子他们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有过“一次”经验,如今不过是复制这个经验再来一次!

再说了,用老话讲“老人吃过的盐,比你们年轻人吃过的米都多!”带小孩,年轻人就应该多听听老人的经验之谈!

年轻父母的科学育儿理论

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讲,虽然他们是“第一次”,但是他们也为此做了很多的攻略,付出了很多的辛劳,社会在不断进步,当今社会的竞争不断加剧,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科学的育儿才是促使孩子快速成长的正确路线!

3、“双标”的存在

年轻父母的双标

年轻的父母因为习惯的养成、电子工具的普及,易对孩子的教育与自己的要求上存在双标!

比如“玩手机”、“看电视”、“晚睡晚起”等等,父母们知道经常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对眼睛不好,知道小孩需要早睡早起对身体好,但是他们自己却做不到!

老人的双标

都说隔辈儿疼,祖辈对孙辈的疼爱往往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

有人从心理层面分析过,觉得可能是老人在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对他们自己的孩子疏于疼爱,因此在他们闲暇下来的时候,把这份愧疚弥补于下一代身上了。

因此老人有时候对于孙辈的疼爱是纵容的,这和他们当初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来比较是存在双标的!

因此,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年轻的父母与老人之间在育儿上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下面我们来谈谈解决办法:

1、先认同,再分享

这个办法主要解决的是沟通问题,良好的沟通方式往往能够帮助冲突双方快速化解冲突。

当年轻的父母看到老人带小孩一些不妥言论、不妥行为的时候,不要马上予以反驳,那样会让老人下不来台,让他们感觉不被尊重,并且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受到了挑衅,也容易造成以后孩子不听老人话,久而久之容易激化矛盾。

建议可以先认同老人的观点或者行为,说一句这样是为了孩子好,将自己和老人先划到同一战线上,然后再分享自己的方法,这样让老人更容易接受,感受上是在和他分享心得,而不是否定他;同时这样又可以在孩子面前树立大人的威信,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大人没有内讧,一致对小孩”,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管教。

2、借用“专家”建议

有些老人往往不听孩子们的建议,因为他们自觉经验丰富,对于孩子们的说法嗤之以鼻。

同时有些这样的长辈,往往又很信服比如“微信”里转发的一些专家的观点,因此建议年轻的父母,当出现分歧时,可以借用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号”或者所谓专家的“文章”,转发给老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老人固执的思维,或者让老人能够慢慢接受一些新鲜的观点,从而今后能更好的交流。

3、全家统一标准

这个办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大人要做出一些“让步”。

具体是指大人要克服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适当减少自己的一些娱乐时间,做到“由奢入俭”!

比如大人晚上下班回家之后,远离手机、不看电视,陪孩子一起做一些手工活动,或者讲讲故事、做做游戏,总之就是陪着孩子一起玩,而不是让电子产品替代。

再比如大人晚上也要早睡,不能一边让孩子快点睡,一边自己在刷朋友圈,总之就是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无论是年轻的父母还是老人都要统一标准,不能在父母这里“俭”、在老人那里“奢”。

大人们从思想上统一战线,同时从行为上同进同退,这样才不会互相生气、互相指责、互相拆台,而是互相理解、互相帮衬、互相搭台。

结语:

无论对于老人来讲、还是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讲,双方虽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但是出发点还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老人同样懂得这个道理,因为当时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希望大人们在考虑到孩子感受的同时,也考虑下大人的感受,这样冲突和矛盾自然就不会存在了。


鱼丁儿


按理来说老人不应该过多参与孙子辈的教育问题。但是现实问题是爸爸妈妈要去上班,孩子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于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矛盾就此产生。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我们就是自己带孩子,没有让双方父母帮忙,虽然会很累,也会少赚一些钱,但是却少了很多矛盾。即便是这样,双方老人有时也会对我们的教育方法表示不满,比如说给孩子吃的太少了,对孩子太严格了等等。对此我们表示理解,因为他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是真的饿着长大的,而现在温饱已经不是问题,老人溺爱孙子背也是常情,但是理解归理解,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孩子慢慢长大后,老人会逐渐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慢慢的也就不再干涉。

要是自己带不了,必须要老人帮忙带,那就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解释给老人听,我父母有时也会对我们的教育方法表示质疑,当我耐心给他们解释之后,也就接受了。如果老人不接受,那我建议对于教育孩子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不要退让,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可以放手让老人管,双方各让一步,老人心理舒服,也不影响孩子的教育。

家里的事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无非都是沟通的问题,只要沟通到位,都可以解决,祝家庭和睦!


homework


1.如果你和另一半有能力自己带孩子,那就和老人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既能照料到老人,又能按照你的观点教育孩子。

2.如果你由于客观还没物质、精神"断乳",要依靠老人的话,话事权肯定不大,不管愿意与否,表面上得了便宜就得卖乖。

3.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双方要保持一致性,要不,这以后很大可能得是个熊孩子。


亮星


你回答我两个问题,

第一你和父母观点不同的时候为什么要坚持己见,你的心里肯定认为你的见识比他们高明,好我承认你想的对。

第二个问题你是谁培养出来的,肯定是你父母对不对,那么好了既然你父母能培养出像你这么见识高明

的人,

你想想他们的教育观点是不是有可取之处呢?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认为自己的育儿方法是从书上看来的某某大师的葵花宝典,

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天大的真理,老人怎么做都觉得不对,殊不知现在的伪大师满地都是,观点月离奇越有市场,养小孩和养猪差不多,如果你打算养猪是找一个不懂理论的养猪能手还是跟一个从来没见过猪跑的纸上谈兵的理论家学习呢


盲人按摩师大雪子


这是目前很多人都面临的一个的问题。

电视剧《安家》里的宫蓓蓓,不满意公婆的教育方式,买房搬家,分居而住。如此的简单粗暴源自于她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高知白领,收入不菲,当然可以,而现实中呢,没有几个拥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当然也选择不了她的解决方式。

那现实中这些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不了了呢?也不是,有句俗语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先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矛盾的焦点,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一、不论是因为在孩子的教育上的哪方面引起的冲突,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都是出于希望孩子好这样一个初衷。既然能产生冲突,就说明彼此意见不统一,观点不一致。就是说矛盾的双方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但其实结果可能是有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是错的,也可能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什么对错,只是自己更坚持了自己的观点而已。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自己的观点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那么如何心平气和的跟老人把道理讲清楚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二、既然是用了冲突这个词,那就说明当时的情绪很激动,这个时候不适合解决任何问题,等情绪都平静下来了,再坐下来和颜悦色的与老人进行探讨,我想一般应该都可以说得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一定要不急不躁,用一个微笑的表情和一个平和的心态,如果能做到这些,我想问题应该能得到解决。

本人认为,万人万家,万家万事,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亲疏关系,所以,所书所诉仅供参考,具体的解决办法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


朱九十


一般来讲,如果住在一起,不太容易避免。

老人家们的想法很难改变。

如果住在一起,应该也是有老人家们帮忙了一些吧?

老人不会全面塑造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总是最重要的。

权衡一下吧,然后接受你的选择中的利弊并存。处理好了你内部冲突后,对外界更容易接受和自己保持心态平衡。

一般情况是先调整自己,然后影响孩子,下一步是影响伴侣,

再有更高能力时才试图影响老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