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中國足球進步的事情是什麼?

圈小糖自娛自樂


關鍵是興趣問題,原很喜歡中國足球,但每次關鍵時刻都輸,還是碰到弱隊輸球,恨不得罵人,後來就不看了,不煩了,沒興趣了。要想中國人愛中國足球,首先是該贏的要贏,不要輸莫名其妙的球,特別是有些球員不去拼,沒有鬥志,這種球員最好被換下去,換想踢想贏的人上去,輸球不可怕,關鍵怕沒有鬥志,沒有精神,不當回事。佩服赫海東那批球員,就是佩服他們有血氣,有鬥志,有贏的渴望!

其次想讓小孩去踢球,可惜只能到學校去踢,學校還限時,還不讓進,搞過幾次後也沒激情了,小孩也不願意去了。中國要想全面出足球人才,首先要創建優越的足球場硬件環境,可以建設無數個小型的可24小時開放的封閉型的足球場,想當年,學校裡有一個有鐵絲網封閉的籃球場,我們經常搶佔了去踢3對3或4對4或6對6的足球賽,既玩了又長了球技還增強了友誼,小場賽容易組織,誰都可以參加,便於興趣的培養和提高。因些建議中國建設無數個這樣的小型場地,每個小區和村莊都要配套一個以上,不需要多大,如一個籃球場或一個網球場大小的封閉空間就可以了,同時建議以後建設小區一個籃球場一個小型足球場一個羽毛球場必須是標配,有條件可以再上一個網球場。如果小區不行,至少一個社區裡要有這種全民健身場地。然後再加上小學中學校區裡都有這些場地,相信愛足球的踢足球的人會越來越多。目前,都被場地給制約了!希望足協去和政府或住建部協調,解決這瓶頸問題!巴西為什麼這麼多足球人才,他們可以隨時隨地去踢球,多麼開心、多麼漲球技、多麼有興趣!而中國到處都是車,就是沒有地方踢足球,大環境不改,踢球人不多,中國足球永遠上不去!

最後有興趣了,有天賦了,送去或是球探看中挑去幼兒隊培養,中國足球何愁不會強大!

金字塔最下一層是最大最寬的,喜歡踢球從小踢球的人一定要是金字塔最下一層,人數多,可挑的人就越多,大環境好,熱愛足球的人就越多,這是個良性循環!當然,金字塔尖就那麼小,最後登頂的人就那麼幾個,要有這個思想準備。當然,我們不一定要登頂,關鍵我們一定要健身,要提高全民體質,要培養足球興趣,要認識一些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要讓在家玩遊戲的小孩們都出去踢球去、打球去,這是國家應該考慮的,也是每個公民應該考慮的,為了小孩、為了全民健康、為了小孩成才,也要多配套些球類場地,讓小孩們不要宅在家裡,出去打球踢球去!


青嶽子


其一,足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中國足球始終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才的缺失。人才缺失主要表現在中國家庭對足球的關注度和對教育的理解不夠透徹。相比於歐美國家,中國家庭不太愛讓孩子表現個性,也,也不喜歡讓孩子進入體育行業。大多數的孩子小小年級不是去學足球,而是在各種興趣班。缺少足球人口,基數不夠,人才就不會湧現。

其二,與中國的選拔制度有關係。古人云:選賢舉能,但這在中國足球歷史上看不到。展現在人們視野中的是:足球是有錢人的運動,沒錢人搞不起也不配踢足球。這與美洲和歐洲國家不同,歐洲球員踢球的門檻不高,家庭條件稍微好點都能送去踢球;美洲的球星大多出生於貧民窟,但是這也不影響他們被球探發現。中國缺少這種能夠深入基層選拔人才的機制。

其三,管理不善。一個好的足球隊,必須要有好的足協。放眼亞洲足壇,日本,韓國一騎絕塵,他們的足協的專業度也是一騎絕塵。而中國足協往往是朝三暮四,沒有目的的亂搞。這從選帥中可以看出,兜兜轉轉用了一圈洋教練,最後成績不行立馬換教練,教練執教期不會超過兩年。球隊的風格也是隨著教練的變化而變化,絲毫沒有自己的特點。

正所謂,用心者方能成就大業,中國足球就是缺少用心者踏實辦事。如果只是朝三暮四,毫無目的,中國足球的未來在何方?


黃教主看球


眾所周知,在中國一提到足球,可謂是所有國人與國足球粉心裡的痛,說是一道暗藏的傷疤也毫不為過。

就算是對足球一概不知的人,但聽及他人談起國足的時候,都會目露輕蔑,然後隨口道一聲“哦,國足啊,我知道。臭腳嘛,一年不如一年,連世界盃都進不去。”

短短的幾句話,就足以看出現在國足在眾多國人眼中不堪的地位了。

要說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由於國內對於足球的扶持並不重視,所以投入的資金極少,造成了足球人口的嚴重缺失,從而挖尋不到人才,這才屢屢在他國的對抗下,慘遭滑鐵盧。

但如今,隨著業界對於國足的逐漸重視,所注入的資金也是日益增多,但終究沒能擁有一個較為良好的改善。甚至可以說,比較從前還要不堪,就連每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都再也沒能奪得門票,無緣賽場。

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針對國足這一不堪墮落的現象,眾多體壇大佬坐不住了,同時也提出了國足在這些年當中,一直無法剔除的根本性問題。

以前是沒有錢搞足球,所以許多職業運動員都是在一種較為艱苦的環境下,努力踢球,只是礙於訓練和補給方面實在跟不上,這才淪落為亞洲二流的球隊。雖然現在資金多了,國足開始活絡了,但一些球員為了眼前的部分利益直接踢起了假球——只要上場隨便表演一番就能輕輕鬆鬆拿到一筆比之賣力贏球還要多的酬勞,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忽視,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另一方面,中國雖然是人口大國,但進行足球運動的人數卻是十分稀少。直至今日,註冊足球運動員的也不過是百萬之數,這對於中國十三億人口的總數來說,顯然算得上是杯水車薪。更何況從一百萬人中挑出極有天賦的人才,也是一件較為不容易的事情。

有的人說是因為國足的性格不行,少了一種勇於創造敢於承擔的個性,這也正是目前大多數國人所缺乏的。也有的人說中國要靠女人撐場面,女足就比男足強了好多倍,並且還拿過冠軍,早就走在了前沿,只是近年來同樣下滑得厲害,已經和現在男足的水平相差無幾了。

按目前足球的發展趨勢,還是得在國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即使足協曾經改革過,也失敗過,但並不能阻止國人勇於改革以及創新的決心,否則只會止步不前,就像國足一樣。

單單是業內重視還不夠,還要國人一起重視這一塊在中國還算是較為薄弱的體育運動。讓父母可以多多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興趣愛好,然後誕生出更多可以參與足球行業的人才,這樣整個國足的大環境才能蒸蒸日上,人才輩出,在世界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一舉洗刷多年來所受到的委屈和侮辱!


紅勝足球


這個問題真的困擾很久了,想想現在的條件怎麼都不能說差,各種配套設施不說先進至少也不比別人差多少,看了這麼久足球還是覺得根本原因是地基沒打牢,急於求成了,青訓還有基礎小球員沒有系統的培養,整個大環境都浮躁了,沒有當心裡真正的愛好,好多都只是玩票或者功利心太重,就想用足球來賺錢,缺少沉澱下來的心,希望制定完備的足球體系並長久的執行下去,十年二十年的去做,還有不要讓外行領導內行,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學校把體育,足球,真正貫徹下去,常態化,會有成果的


泉流的世界


第一,足球人數比例太低。據19年足球數據得出,中國足球青少年註冊人口6千人。而日本足球青少年註冊人數為60萬,再看看德國,青少年註冊人數為650萬。6千人去跟人家的60萬甚至650萬人去拼?我們拿什麼去和別人競爭。所以國內的球迷們,估計球迷大多數是70後80後吧,90後00後的應該特別少吧,所以以後球迷們,請不要再去責罵在場上拼命的國足了,如果你想罵,先想想是否能把你的兒子送去踢足球,如果不想,那就別罵。

第二,社會保障問題。當前的足球從業人員,只靠俱樂部的工資去養活,年輕有為的時候,工資很高,當然,像恆大這種高年薪的不一樣,更不用說,但一般情況,當球員踢不動的時候甚至退役之後,就沒有收入了,生活肯定艱難。所以,在足球這一塊,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能讓人們可以放心的去追求自己的愛好,社會保障沒辦法保證足球從業人員的後顧之憂,這也是很多家長不願讓自己的小孩踢足球的原因吧。沒保障,踢球的人將會越來越少。

第三,足球體制與足球環境問題。很多球員有點小外氣之後,就不再參加球隊的正常訓練了,也不注重自身的鍛鍊與提升,慢慢的思想和技術都退步。當前,看看國內很多球員身材就知道了,一個賽季結束後,滿身橫肉,如此的身體素質,如何去拼搶,如何去跑動?這就是足球的體制機制問題,身體素質變差,思想不極積的,沒辦法淘汰下去,也沒有相關的激勵機制把年輕有為的球員提上一線來。更沒有相關的制約制度,球員應該如何去保養與提升自己的思想與技能。

第四,中國足球沒有走出一條自己的足球道路。三十多年來,當過中國國家足球隊的主教練有無數個,其中不乏德國的,法國的,巴西的,西班牙的,意大利的,英國的等。每一個國家的足球理念與技術都不一樣,不同國家出來的足球教練也不一樣,中國足球經過這麼多屆的主教練指導,沒辦法形成一種特有的戰術,不像日本和韓國,有自己獨特的球隊氣質與技術。沒有核心技術去支撐與武裝,中國足球也就無法發展起來。

如果中國足球能解決以上四點問題,我認為未來球隊的發展才能突飛猛進!



小顧公平盤解說


阻止中國足球進步的是無腦噴子+惡劣的足球氛圍。中國足球雖然不是特別出色,但是也不至於淪落到什麼人都可以拿國足來調侃的地步。無腦噴子,為了製造熱度,不看比賽就開始就行了狂風亂炸,巴拉巴拉。請問有必要嗎?大家都是成年人,有點自己的判斷能力好不好,被別人帶節奏只能夠體現你的無知。各種各樣的人都要拿國足來說事,難道他們不是我們國家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責任越大,壓力越大。噴子太多,辣雞太多。他們踢的不好,只是結果,並不是原因。而你們無腦噴子更是丟人現眼,都是成年人,做事動動腦子。足球氛圍很重要,如果每個人都認為國足辣雞,那麼國足還能夠好起來嗎?熱愛足球的氛圍都沒有了,你告訴我,拿什麼來拯救中國足球?


凌晨笑看足球


我認為阻止中國足球進步的最大問題是人禍,首先是足協的不作為或者說不會作為亂作為,幾十年來,歷屆足協制訂了若干振興中國足球的規劃,但總是不見效,而且越來越落後,說明歷屆足協的規劃存在著問題,二是中國足球屆雖然出成績的人很少,但誰也不服誰,窩裡鬥消耗了中國足球大量的精力,至使中國足球越踢越沒有章法。三是功利思想太重,每屆足協都提出衝出亞洲,打進世界盃,但每屆都落空(僅靠米盧打進一次),因為都是短期行為,都想靠幾個尖子球員在賭一把,沒人腳踏實地的搞青訓,(僅有一個徐根寶培養了幾個球員,設想如果沒有徐根寶的幾名球員,中國足球的現狀將更為殘酷),總之中國的現狀不改變,不徹底改革,沒有長期的不懈的,按照足球應有的規律去規劃去發展,僅靠換一個足協主席,而且還是外行,中國足球的還會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清風6161


只有把青訓這方面的工作做好,踏踏實實地選拔人才、培育人才,不斷為國足輸送新鮮血液。能把優秀的球員送到球隊,並能保證有針對性的比賽鍛鍊,把這方方面面的工作給落實了,國足才有上升進步的空間。其實前幾年提出的165青訓計劃,從整體上看已經是比較完善了,只要把工作做到位,而不是找藉口說政策不行。俱樂部能夠做到讓年輕一代的足球運動員到外國去進修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國內也有過很多足球運動員留洋學習歸來後,技術有很大長進的先例。畢竟相對於國內現在的足球環境而言,外國一些足球俱樂部培育人才的一些訓練方法和戰術訓練都更為先進。






藍獅


中國足球一直是中國體育的一個硬傷,在我認為阻止中國足球進步的事情,主要為以下幾點:

1、踢球環境。在中國足球應該是很早就出現的一種運動,那時候我們稱之為蹴鞠。可是就是這樣一種運動竟然還沒有籃球這個不過百年的運動普及。為什麼這麼說呢,從最基本的場地設施就可以看得出來。在中國籃球場處處可見,而足球場卻是寥寥無幾,特別是農村地區(本人出生農村,很有感觸)。連最基本的踢球場所都不能滿足,怎麼踢球?這點和歐洲有著鮮明的對比。

2、足球文化宣傳。說到這點,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國家,那就是日本。日本在文化宣傳和滲透這一塊很有經驗。當年一部《足球小子》的動畫,其中的熱血和追夢,引起了多少青少年對於足球的喜愛。而中國涉及足球的更多是金錢文化,特別是近年來靠著砸錢中超球隊在亞冠賽事中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績,更是使金元足球被高高捧起。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這就涉及到了第三點。

3、職業足球門檻太高。在中國真正能夠踢上職業聯賽的球員,特別是中超中甲,基本上都是足球學校出來的。而想要上足球學校,那就得交上高額的費用,一般家庭還真不一定交的起,即便交的起也不一定願意。當金錢與興趣發生碰撞的時候,金錢往往佔據上風。這也導致中國的青訓跟不上,國內球員青黃不接,每次重大賽事出徵還需要老將鄭智出馬。

4、球員自身思想覺悟。近年來,國足因為其與自身不想符合的贅肉,一直被叫做“白斬雞”。作為一名職業球員,身體是其根本,不說有多好,最起碼控制飲食是必要的。這也導致國內球員更加滿足於在本土聯賽踢球,不敢走出去,安於現狀。所謂臭棋簍子一籮筐,就連一些外援也被同化,身體素質不斷下降。

5、足球市場規範。在國內足球俱樂部很難實現盈利,特別是甲級以下聯賽。即便中超也因為開發不了足球周邊市場,以及需要支付球員那與自身條件不匹配的虛高薪水,捉襟見肘,往往要靠背後的資本輸血。這點英超是一個典範,他們的商業足球,對於俱樂部有些很好的促進作用。以點帶面,只有俱樂部真正的實現自我的良性循環,才能帶動聯賽乃至國內足球的進步和發展。

6、缺乏領軍人物。這裡的領軍人物並不是說教練,而是“偶像”。像大小羅,貝克漢姆之類的,包括現在的梅羅,他們都是他們國家足球靈魂式人物,只有豎起了一個標杆,才能不斷激勵更多熱愛足球的人前進下去,而不是像現在國內足球一樣,讓人心灰意冷,沒有方向。

足球歸根結底是一種運動,不應該單純成為一種斂財工具,當足球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運動,當金元足球中開始添加熱血的時候,中國足球會看到更多的曙光。



重磅體育


這個有很多方面,足球是燒錢的運動,沒有大的資本很難運作下去。

中國足球的發展有很多深層次問題,

一,群眾基礎太差,沒有群眾基礎意味著足球沒有生存的土壤,雖然足協和國家層面都在加大基礎工作,但是依然任重道遠。足球靠要靠人才,沒有人才,哪來的成績。

二,文化基礎太淺,國外五大聯賽的球隊擁有深厚的足球文化和悠久歷史,甚至有的球隊比國家歷史都悠久,這就使球迷對其擁有認同感,像皇馬,巴薩,曼聯等球隊在全球都有億萬球迷,而我們國內的球隊最長最悠久也只不過二十多年的歷史,而且球隊的名字不停更迭,因此球迷對其就不會有認同感,所以希望國內球隊能夠擁有自己的文化體系,讓球迷有歸屬感,讓足球有生存的氣息。

三,對資本的依賴太大,這個就不用細細寫了,要寫得寫一本書,還是那句話足球是燒錢的運動,沒有穩定的資本,足球就難以運作。這方面,國內球隊俱樂部應該積極學習歐美足球俱樂部的經驗,畢竟他們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