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理解藝術家都有點“神經質”?

驚龍軒


的確,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特別是一些經典藝術作品時,總是為那些有如鬼斧神工般的出神入化精采絕倫的呈現而不忍移目,而流連忘返,而歎為觀止!但是當人們瞭解到藝術家特別是一些藝術大師的生平介紹後,又總是為他們異於常人的怪異性情和行為舉止而困惑不解,而不可思議,而嗟嘆不已!比如庫爾貝、比如梵高、比如高更、比如格維德、比如莫迪裡安尼、比如達利,等等。

但是仔細一想,出現這種現象實際上也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蓋因藝術本就是高端而又孤僻的事業,蓋因要想在藝術上有所成就和建樹,就必須有一種物我全忘的精神全副身心地投入到藝術的探索實踐中,蓋因一些藝術家只是活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而於其它很少去做很少理會甚至連想都不會去想。以致於一些藝術家能夠創作出偉大的作品,卻不一定能做好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小事;能創作出近乎完美人格的作品,卻不能培養出自己成熟的性格。

後印象派大師高更本來在巴黎有一個還算比較安逸的生活,但是他卻隻身一人長途跋涉來到南太平洋一個叫塔希提島的原始土著居民部落區。因為高更在巴黎雖然生活安逸,但是他心靈空虛,他為找不到創作的靈感而悶悶不樂。而到塔希提島,對他就像是找到了心靈安放的地方一樣,原始的風貌土著人的質樸給高更藝術創作帶來新的靈感,這裡成了他藝術創作的樂園,也成就了高更藝術上的輝煌。高更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幾乎都是創作於塔希提島。如《我們從哪裡來?》、《兩個女人》等。所以說,很多在常人看來很不好理解的事情,對一些藝術家來說是很正常的。因為很多時候藝術需要執著,需要專情,需要痴迷。

當代已故著名作家路遙每天的早晨是從中午開始的,因為他每天都是通宵達旦的寫作,天亮以後才去睡上幾個小時。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路遙堅持近一年吃住在陝南的一個煤礦體驗生活,並多次不顧危險和礦工一起到井下實地感受。進入創作階段以後,路遙拖著肝病的身體跑到一個偏僻縣的招待所,在最裡面定了一間平房,路遙在這裡孤獨寞寞的一待就是大半年,直到《平凡的世界》初稿完成。而路遙這樣做,只是為了能夠安安靜靜的創作。




燈影書畫


廣義地講,每個人多少都會有點兒“神經質”,只是藝術更需要藝術家神經質一些。

為什麼這麼說?

神經質不是一種病態,只是一種精神狀態,只是稍顯負面罷啦。

  • 神經質(英文:Neuroticism,又譯為情緒不穩定性),是心理學一個基本的人格特質。

  • 無論在職場還是在家庭中,當我們經歷消極事件,又無法迅速排解,焦慮,憤怒,內疚和抑鬱,我們難免會較長時間處於情緒不穩定中,這就會被人認為有點神經質啦。

李可染《懷素種蕉學書圖》

  • 如果神經質成了一個人的人格特徵,那麼他對於消極事件或許有體驗上的偏好,就是我們常說的這人“好生氣”、“好激動”、“好興奮”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應該學會理性思考,來分析問題、排解煩惱。

對藝術家來說,神經質的人格對創作或有意想不到的特殊功效

  • 我們知道,現代藝術創作靈感的產生,主要受人的精神世界中感性衝動為原動力的驅使。於是優秀的畫家作為一個新鮮靈感的持續輸出者,就需要非常豐富的精神活動。

  • 但是人的大部分想法或創意其實很難超越公眾審美,那怎麼辦?

梵高《自畫像》

  • 只有非常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甚至是比較極端的人格特質的藝術家,才有可能創作出同樣具有鮮明個性魅力的人物形象。譬如《秋菊打官司》中的執拗的鞏俐、《紅高粱》中渾不吝的姜文,在生活中也都是所謂的“性情中人”。

  • 詩人納蘭性德、荷蘭畫家梵高、音樂家俞伯牙、書法家張旭和懷素等等,這些成就卓著的藝術家,其豐富而又多愁善感的精神世界中,或許神經質式的人格特質才是他們卓越才華的根本源泉。

伯牙摔琴
有點神經質,本不是大事,用理性、用智慧、用知識來自我調整,我們一般並不會困擾於此;但對藝術家來說,敏感地把神經質轉化為藝術的衝動,或許能出異常非凡的驚世之作。

聞道深般若


評價藝術家的外表形象和性格脾氣,應客觀現實地評價,藝術家有點神經質只是相對於有些藝術家而言,這也是藝術專業習慣所養成的職業病,是正常現象,不足為怪。



一、有些藝術家有點神經質,是藝術專業的職業病。藝術是獨特而複雜的創作活動,是一般人難以承受不住職業。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中,要在安靜的工作環境中,獨自一人專心致志地進行藝術創作,有時在藝術創作中,難免出現情緒上有點神經質的行為,讓有些人們認為是神經質。



二、有些藝術家不但有點神經質,而且還有孤僻古怪,這都是職業養成了的習慣。他們在思想觀念、為人處世上與眾不同,讓人們覺得他們不願意迎合大眾,有點神經質。也不知道有點神經質的藝術家,在其它方面是否是也有點神經質。



三、藝術是難度很大的創造勞動,耗費藝術創作者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是人們難以體驗出的腦力勞動。藝術家也是人,也有思想情感,既有創作時的神經質,又有生活中的幸福快樂。對於人們來說要體諒藝術家,要尊重和敬畏藝術家。


黃智637


那是看電影看多了的緣故。

自己不是藝術家,但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的藝術家也不算少,真沒有藝術家都有點‘神經質’的感覺,尤其書畫圈接觸的更多些,看到可以稱為藝術家的那些名家教授,多是溫文爾雅,和藹謙恭,有的氣宇軒昂,有的還真是樸實無華。

而且越大牌的藝術家,反而是離神經質越遠,因為藝術本身就是對心靈的啟滌,尤其中國書畫,最高的追求是大道至簡,天人合一。

如果對藝術家更多有“神經質”感覺,可能是以下這樣的原因吧。

一特例給人更深的印象

在藝術領域的確是有一些很著名的藝術家,有一些神經質或者說神經病的,比如著名的油畫家梵高,中國畫的巨匠八大山人,其實仔細想想,這些相對於龐大的整體的藝術家人群,如果按比例來說,幾乎可以忽略,只是他們可能太有名,也可能是人們習慣的思維,對於一些特殊的印象更深,生活中接觸的藝術家並又不多,就把個例誇大成普遍。

二受影視文學作品的影響

影視文學作品,從創作上就需要強烈的形象張力,才能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影響,所以從找素材開始,就會更加註意有故事,有特點,與眾不同的人,這樣的人物才能使得作品更深刻,更吸引人,才加上藝術的誇張和二度創作,那就給加深了藝術家都神經質的強烈印象。

三執念讓藝術家的確與眾不同

藝術家也確實有一些與眾不同,藝術需要獨特自由,所以藝術家也多喜歡標新立異,也多喜歡追求個性,一般在人群中也很容易分辨。藝術家也因對藝術的執念,會更敏感更固執,《霸王別姬》中也說‘不瘋魔不成活’,其實這種執念不是藝術家才獨有,很多科學家也因為對科學的執念瘋瘋癲癲的,當然這一點自己也是從影視文學作品中獲得的。

還有一些藝術家特殊性的故意‘神經質’,可能是為了表達憤世嫉俗,特立獨行,可能為了體驗真實,太過入戲,也有一些是因為性格孤僻或是走火入魔。當然還有一些純粹為了吸引關注,增加曝光,那就不是今天討論的話題,因為他們雖然是真的神經質,但卻不是真的藝術家。


紅梅工筆佛畫


其實不僅僅只有藝術家給人這種神經質的感覺,任何從事有點創造性的工作的人也都會給人這種感覺的啦,社會上不是也經常流傳某某科學家那些瘋瘋癲癲的事情嗎。從事創造性的工作的人或者是為了憑空創造一個事物,或者是希望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創造和突破都是有風險的,也需要靈感和心智的支撐,而我們人在面對風險的時候會焦慮也是很正常的不是,由於焦慮而顯得情緒不穩定,有點神經質也是很自然的不是?


轉角風情


說藝術家都有點神經質,一點不過因為藝術家和我們普通人從其本質上來說並不一樣,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的時候如痴如狂,是很多我們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也不能用平常的語言思維去理解和形容他們,這就是藝術的精華所在。


深山老人看社會百態


因為藝術家某方面感觸是細微的,精妙的,所以他在某方面比較敏感;在其他方面可能表現得與常人不同,感覺好像是神經質。但這也不算是神經質,只是他們平常接觸,思考按自己的角度去想,與大眾化不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