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沙沙小观园


三国时期,最盛产有名的人物,有文采飞扬的,有勇冠三军的,有神鬼莫测的,有领导才能强的,也有败家能力强的。

既然是闲谈,那么笔者就用一段原创的剧本来聊一聊三国的人物。

话说,历史课上,班主任出了一个讨论题,那就是你最喜欢三国里的哪位人物,同学们踊跃发言。

甲:三国里面,我最喜欢董卓,为权利,敢做不要命的事情,为女人,敢做不要命的事情。

乙:我最喜欢司马懿,一生中,五分之四在装傻,十分之一在为雇主效力,十分之一在杀雇主全家。

丙:我最喜欢诸葛亮,一口伶牙俐齿,竟然能把活的说死,让我更加相信嘴不仅是用来说话,还可以当武器。

丁:我最喜欢吕布,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就是天王老子挡在身前,我也要去追求。有个性。

戊:我最喜欢刘备,因为我也是一个爱哭的人。眼泪不是用来彰显我的懦弱的,而是我也要用泪水洒下一片滋润,孕育一座江山。

己:我最喜欢赵云,长的帅,活得久,武艺超群,英姿飒爽。三国里没有关于他的爱情生活,我很不满,所以我要帮他续写情场的传奇。

庚:我最喜欢关羽,丹凤眼,卧蚕眉。关键是在打斗的时候有一些特别高逼格的动作,捋胡须,睁着眼。因为我眼睛小,所以我也要效仿他。

辛:我最喜欢孙权,妥妥的富二代,手下有父兄留下的领导班子,自己啥也不用操心。而且老一辈的就算去了,新一辈的还能来个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投名状,太舒服了。

。。。。。。

三国人物,各有特点,如果真要展开了说,就相当于是把三国又看了一遍。

所以笔者留白,欢迎大家评论区里接龙,一起来谈谈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我预备下期写一篇读者们的接龙汇总图文,希望大家多多帮助哈!!!!

谢谢你们!!!


古今中外多少事


闲谈三国,我最喜欢司马懿。

咱们都知道三国里的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曹操反映民生疾苦,政治抱负强烈。诸葛亮神机妙算,一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孙权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唯独司马懿磨剑十年,用剑一时。

从这一点,我们就看出各有各的本事,言归正传,我们不看他们的过程,就看结果是谁赢了,请问是不是司马懿?

咱们举个例子,老一、老二、老三和老四有着同样的任务,任务就是比比看谁从广西出发第一个能先到北京。老一在吃完饭准备要启程的时候,没想到老二竟然比他提前一步,在他的家门前上了把锁,让他出不了门。老一想想办法,终于破窗而出。老二以为老三和老四肯定没我这么聪明,于是赶着去买机票,没想到走到半路却被老三挖的陷阱掉下了坑。老三以为这次去到的第一肯定就是我了,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自己打的去机场的时候,老四竟做下了梗,提前跟打的司机商量好把他拉到山里面去。老四最后认为没啥阻碍了,就在自己得意洋洋赶去机场时,却接到了老妈的电话说“我被老二拿着刀顶着脖子啦!赶紧回来救我。”……

从这个例子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是看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谋之术?每个人似乎都挺厉害的?但是你厉害归厉害,我认为能第一个到达北京的人才算最厉害。

话说回来到三国,三国之争那么多年,到头来却被一个隐藏在曹操底下干事的司马懿夺得了天下。所以你们想想,你三国怎么打的天花地坠都好,你三国没国的人怎么聪明都好,但是咱们用结果来评判谁最牛,三国中没有一国牛,用结果来看的话,最牛的就是司马懿夺得了天下。


喊我阿林Y


既然是闲谈,那就不必论成败得失,只聊一聊是否有趣。三国中,我最喜欢的是"鬼才"郭嘉,只因为乱世中他的那一份真实,一份洒脱。

郭嘉的才

三国中谋士如云,但有称号的寥寥无几。卧龙、凤雏、毒士、冢虎……,郭嘉的称号是"鬼才"。天才总是比别人更好的解决问题,鬼才也是永远用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郭嘉的一生都是与众不同,"十胜十败"论给了曹操信心,下邳擒吕布稳定了后方,遗计平二袁则是属于鬼才的绝笔。郭嘉从来不像诸葛亮或是荀彧一般走到台前,但幕后本就是属于鬼才的舞台,“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做张良其实更加潇洒。

郭嘉的真实

颍川是三国迈不过去的一个地方,荀彧、荀攸、徐庶、陈群等等都出自这里,当然还有郭嘉。郭嘉来自颍川的寒门,虽然没有家势的支持但也少了世家子弟的束缚,所以他可以一心一意的辅佐曹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曹操是郭嘉的伯乐也是知己。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最了解他的是郭嘉,不只把他当主君的也只有郭嘉。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

两个人都是放浪形骸的人,都喜欢喝酒喜欢女人。郭嘉的一生都忠于曹操,也只忠于曹操。他不用像荀彧那样在忠于曹还是忠于汉之家徘徊,也不像贾诩一样担心不被信任而藏拙,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他可以活的真实自我。

郭嘉的早夭

郭嘉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信任他的主公,能够尽情的展现自己的光彩;郭嘉也是不幸的,因为他未能坚持到理想的实现。郭嘉见到了曹操击败袁绍,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却等不到统一的一天。"鬼才不死卧龙不出",如果赤壁的时候郭嘉还在,会不会是个不一样的结果,魏国会不会统一三国?我们不知道结果,只会留有遗憾,遗憾的还有曹操自己,还有他口中的奉孝!

郭嘉算不上严格意义的成功者,他倒在了成功的路上,留有遗憾。但喜欢他不是因为成败,而是他的才华,他的洒脱与真实,以及那一点点的遗憾。


诡狐w


姜维吧。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九岁的时候,年幼无知,我仰慕的对象是勇冠三军无人匹敌的吕布,年轻勇猛,一手方天画戟无人能敌。

再大一点偏爱周瑜,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又能如何?

十五六岁的时候,青涩热血。俯首于诸葛武侯鞠躬尽瘁,三分天下游刃有余,翻云覆雨天下如棋。

即将二十岁的现在,学会了理解姜维,生不逢时又如何?只要有半分希望,便用尽万分之力、只要不曾身死魂消,一身热血便永远燃烧。


陈寿说他“玩众黩施”(耗费民力国力)

胡三省责备他“屡败而不止, 为亡蜀张本”(屡次北伐失败而不停止,导致蜀国被曹魏灭亡)。

说个题外话,我不喜欢胡三省这个人,宋亡时他也只是闭门写字罢了,凭什么指责一个为蜀汉付诸生命的姜伯约?

后世对姜维的点评大概只看到了他的刚戾自用与所谓的穷兵黩武,人们总是喜欢忽略时代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却不看当时局势的好坏。蜀汉末期的时局,天下大势尽归曹魏,你姜维一人又能如何?执念再深又能如何?

大敌当前,蜀汉朝堂内部却党争不断。有姜维这样的人继承诸葛武侯遗志,一心北伐;也有诸葛瞻张翼这样提倡防守的人;也有谯周这般益州人士,只关心益州本土会不会被烧火烧掠。

姜伯约算不上诸葛亮唯一的继承人,但他绝对是承武侯遗志,一心北伐恢复中原最坚定的那一个人。

姜维崇拜儒家学说,儒家学说信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翻译一下就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在邓艾偷渡阴平蜀汉亡国的关头,他表现得比刘禅更像个君主,以一个降将的身份说出:“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这般的言语。

姜维死,汉亡。


蝉鸣八月


诸葛孔明:小人物的大情怀


(我是任兄,执笔文史,关注我@任兄文史汇,览中华文化精粹,知文史趣事~)


三国时期涌现出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互相争霸天下的刘备、曹操、孙权,也有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诸葛亮、庞统、司马懿、郭嘉......今天任兄来说说自己喜欢的三国军事家——诸葛亮。





说起孔明先生,我脑海中首先想到了孔明先生的大情怀,故事需要从历史典故三顾茅庐说起。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在自己的诗作《出师表》中写到,“臣本布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个布衣之士,可以让比自己地位高贵的刘备三顾茅庐,可见当诸葛亮是具备很高的价值的!诸葛亮在日后无论是对政治还是对经济都做出来杰出的贡献。



在刘备三兄弟的邀请下,诸葛亮离开茅庐,踏上他的政治仕途。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策略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对战曹操,也就有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惨重,无奈北还。




《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无奈刘备病重早逝,当时依旧三足鼎立,天下未定。当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刘禅,如果刘禅没有才干,诸葛亮可以自行取代刘禅。”




显然,凭借诸葛亮的才能取代刘禅是没有问题的,说不定还可以结束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他尽心尽的辅佐刘禅,我想尽管刘禅不具备做帝王的能力,但是诸葛亮这样做他自己绝不会后悔,他完成了先帝刘备托付他辅助刘禅的遗愿。



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见解独到、战功显赫,在政治、经济上也做出甚大贡献。



政治上,诸葛亮带头提倡廉政,以身作则,提倡政治廉明。不仅如此,诸葛亮还与法正、李严、等人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诸葛亮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在当时对蜀汉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经济上,诸葛亮实行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扩充了人口。同时还兴修水利,为后世的水利事业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刘禅: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这是刘禅对诸葛亮的评价,从刘禅的评价中也不难看出诸葛亮一心一意辅助刘禅,同时诸葛亮也具备明睿笃诚的品质。当然个人喜欢诸葛亮还是因为诸葛亮的兼济天下的大情怀。




从《前出师表》中可以知道,诸葛亮不求富贵,也不行闻达于诸侯,觉得做个布衣之士,安安心心的也是挺好的。但是最后是什么让诸葛亮离开了茅庐,辅助刘备的呢?是诸葛亮兼济天下的大情怀!



诸葛亮是一个小人物,自己过得很好,能够满足,原本可以安心悠闲的过自己的乡野生活,可他心中兼济着天下的苍生,放心不下战争中的老百姓,为了能够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的生活,诸葛亮不得不离开茅庐,踏上政治仕途。



诸葛亮的才智,不是我所喜欢的,他的大情怀才是我所敬佩的,我所以喜欢的!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任兄文史汇


个人比较喜欢,贺齐——不为人知的三国优秀将领之一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本姓庆氏,为避汉安帝父亲孝德皇帝清河孝王刘庆的名讳,改为贺氏。

在孙策进入江东以前,贺齐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平定山越者。

贺齐年轻时做郡吏,从基层公务员起家,做到剡(今浙江省新昌县)县长。县里的一个叫斯从的雇员依仗家族势力,勾结山越,为非作歹,贺齐准备治理他。县主簿劝阻贺齐说:“斯从家族是县里大族,山越都依附他家。你今天治理他,明天山越就会来报仇。”

贺齐听了大怒,立即斩杀斯从。斯从家族果然纠集了一千多人攻打县城。贺齐毫不畏惧,率领官吏民众打开城门突击而出,一举打败了斯从家族和党羽,威震山越。

贺齐平时性喜奢华绮丽,他部队中士兵的兵器、甲胄、器械都非常精美良好,所乘坐兵船都是上等木材所做,上面雕刻装饰得异常华丽,大小战船排开,看上去象山在水中游动一样。曹休看见此等气势派头,不明底细,产生畏惧心理,引军返还。贺齐因功迁为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这是贺齐第二次出现在与曹魏争战的战场上,其功劳是吓退了曹休。

贺齐最后一次征讨也与曹魏有关。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驻守戏口(位置不详,长江沿线)的将领晋宗杀了另一守将王直率众叛降曹魏,被任命为蕲春(今湖北省蕲春县)太守,准备偷袭安乐(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内),取回其留在安乐的人质。

孙权非常愤怒,引以为耻,在六月盛夏时出其不意地命令贺齐带领麋芳、鲜于丹、刘邵等袭击蕲春,生擒晋宗。

四年后(公元227年),一代名将贺齐去世。

贺齐虽然没有成为广为人知的三国英雄,但在其创建并执政多年的新都郡却得到民众的拥戴和敬仰。









君临天下小霸王


曹操

关于曹操,我知道许多人对他褒贬不一,他本人确实也劣迹斑斑。但是在我看来,刘备太过伪善,诸葛太过完美,只有缺点多多的曹操才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气度、魄力。

曹操是个知错能改的人,诸葛亮火烧新野的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提醒他要注意敌人用火攻,但是曹操并没有放在心上,以至于大败而归。换了别的君主,恐怕是要一顿大发雷霆,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甚至可能要将之前提意见的谋士杀掉。但是曹操打了败仗安顿好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赏哪些提醒过他的谋士,丝毫不掩盖做错事情。

曹操当年出兵征讨张绣时,张绣不战而降,因此曹操相当飘飘然,先是霸占了张绣的婶婶,后是想要挖走张绣手下的一个人才。是兔子也有脾气吧,何况张绣还不只是个兔子。于是张绣直杀进曹营,打了个措手不及。在这场仗里,曹操损失了自己最得意的大儿子、侄子和爱将典韦。最后曹操是怎么处理的呢?召集将领,当众检点自己的错误。要知道,在古代一军之将要道歉认错有多么不容易,然而曹操做到了,这就是他的气度。

当然,敢于认错只是曹操值得称颂了一个方面,曹操的气魄还在许多地方都有所体现,在此也就不再多做赘述。除了这些具体的事情之外,曹操的诗作也是将其气魄体现了淋漓尽致,《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能写出此番诗作的人,必是胸中有乾坤。





軍少影视


首先很感谢能在这里与你交流一下三国人物。既然开篇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了,那咱们就谈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吧。三国演义我看了很多遍,也喜欢很多的人物。但是最喜欢的人物还是曹操。

既然是闲谈、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大家不要咬文嚼字。说的不好、也别骂我。谢谢。为什么喜欢曹操呢?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最重要的特质并非什么忠义之类的上纲上线的臭规矩,而是有担当!而曹操就是有担当的这样的一个人。公元189年,董卓带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看不惯董卓的骄横跋扈,于是逃出了洛阳。到陈留后,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公元190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联军。2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自己则焚毁宫室,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二百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并且各怀鬼胎,讨伐董卓也只是为了发展自己。是以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曹操认为董卓倒行逆施,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应乘机与之决战,于是独自引军西进,结果遭遇与董卓大将徐荣,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从中就可以看出曹操的与众不同与担当。

其次,曹操相比于刘备的做作,孙策的自大,孙权的阴狠更为的真实。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爱惜人才,志向远大,心胸宽广,敢爱敢恨。先后下过三次“求贤令”。收留过刘备和关羽。长坂坡放过赵云。其麾下的将领很多都是后来归降于他的,而后都对他忠心耿耿。像五子良将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等。即便不谈其他,从客观上来讲、能有哪么多能人志士跟随他就能说明他的个人魅力了。

曹操尚礼重法,治军严整,爱惜人才,兴修水利,提倡廉洁。可以说是一位英雄!

最后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我王者曹操玩的很遛。


等等4336


曹操

以我们对三国文化的认知,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正史,如三国志,二是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二者同源于历史,却又带给我们不同的历史认知。

先从对大众更为熟知的《三国演义》来说,“奸绝”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千年,曹操就是正统思想中的不安因素。挟天子令诸侯,乱世中的枭雄。在小说中,曹操生性多疑,切可算作是天下混乱的始作俑者之一,让读者感觉似乎没有了曹操,天下就会太平。同时,对曹操反派角色的刻画,恰恰衬托了刘备,诸葛等一众正面人物的光辉,这也是小说创作的需要。但正是如此描写带给了我们一个不可多得的曹操,一个在书中传承几百年,甚至刻进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人物形象。

狡猾奸诈,生性多疑,残酷无情的曹操。“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大杀一阵,斩首万余”。"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吕伯奢全家,依然用阴谋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杀吉平",将其残杀后,又"分其肢体号令"。

珍惜人才,以诚待人的曹操。用现在的话讲,曹操是一个政治智慧高到极点的人。单从待人这方面说,曹操礼贤下士,“赤脚迎许攸、两祭典韦、三哭郭嘉”,对待明知不会归顺的关羽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爱惜,甚至是敬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性格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以上两段就能概括的,也正因此,小说带给了我们一个值得细心品味,回味无穷的人物形象。

再说正史中的曹操,毛主席评曹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在政治及军事方面:曹操统一了北方地区,客观的说曹操也是以相对弱小的实力起家,结束了东汉末年北方地区的军阀混战,建立魏国。在当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平衡氏族与新生精英的矛盾,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从三曹诸多流传千古的诗章中不难发现,曹操的气魄,抱负,以及他对其继任者和后世的影响。

文学造诣方面:

《观沧海》——何等的家国情怀!

《龟虽寿》——何等的壮志豪情!

《短歌行》——何等的心怀天下!

《蒿里行》——何等的悲天悯人!

曹操的诗句大多表达都是对那个时代的悲悯,也是心中壮志豪情的流露。若无人间疾苦在心中,何以凯歌流传了千年!



21g市井小民


三国是中国历史最为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并起演绎精彩。可以说三国时期的格局在中国历史占有较为特殊的地位。并对后期经商从政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居风采,但我个人较为欣赏吴国大都督鲁肃,其人心胸宽广,胸怀天下,且性格豪爽,虽然在三国里吴国存在率较低但并不能掩盖鲁肃之风采。坚定联蜀抗魏,在公瑾去逝以后,接任大都督更是启用大批人才大胆革新,使吴国比蜀国生存更为长久。

性格冷静沉着,关羽单刀赴会指名约谈鲁肃甚至放言吴国唯子敬一人是英雄,关公何等人物眼高于顶能把鲁肃放在心上足以见得鲁肃是有大智慧。但事实确实是鲁肃阻止了在江边对关羽的绞杀,没有最先引起蜀吴厮杀,给吴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