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不如母愛如水,愛孩子就應該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他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是形容父親的愛就像大山一樣高大而深沉,不易讓人察覺到,而母愛則像涓涓小流一樣,因為顯露容易被人所接受。但是,父親那樣的愛往往是孩子長大後因為某些特殊的事情而幡然悔悟,然後痛哭流涕才會感受到父愛的偉大。但是我們為什麼要把我們的愛隱藏的那麼深呢?

父愛如山不如母愛如水,愛孩子就應該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他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內斂而委婉,不喜歡錶露,這也就導致了我們中國大多數家長無法直接把自己對於孩子的愛讓孩子感受到,而是把對孩子的愛轉化成說教、責罵甚至是打罵。把自己的對孩子的愛隱藏在“你不能去做......”、“馬上給我......”、“你怎麼那麼笨.......”之類的話語裡面,還經常為自己辯護說:“我這樣是為了他好,等他長大了以後就知道了”。但是,你知道孩子怎麼想的嗎?他們只會想:“父母一點都不愛我。”我們在很多事情上其實只要把你對孩子的愛讓他知道了,一切問題和矛盾都會迎刃而解。我們來看一個故事,看看故事裡的媽媽和現實中的你是不是很像,而她後來是怎樣把愛傳遞給她的孩子的。


父愛如山不如母愛如水,愛孩子就應該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他

一位媽媽在幫初中兒子收拾書包時,意外的發現書包裡有一包煙。媽媽擔心兒子會學壞,她來著這包煙怒氣衝衝的來到客廳裡問道兒子:“這是什麼?”

媽媽其實很清楚,她自己並不是真的不知道那是什麼。她只是為了想要誘導出兒子“坦白從寬”,從而自己可以順理成章的說教、責罵他所設置的一個圈套。而這種問題往往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最常見讓孩子馬上疏遠你和對你產生敵意的“白痴”問題(但是我們大多數家長會這樣問)。

兒子語帶譏諷地回答道:“我想說那不是我的,你信嗎?”

此時,場面馬上就變得更壞了。媽媽更加生氣的說:“別跟我吊兒郎當的,正經的回答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兒子攤攤手很無辜的說:“都不知道你在問什麼!”

媽媽這個時候覺得應該是時候該管教管教了:“這包煙是我在你的書包裡發現的,你最好給我解釋清楚,年級這麼小好的不學學抽菸(她在心裡已經認定了孩子在抽菸這個事實)。”

兒子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老媽,那真的不是我的,是我一個朋友叫我幫他藏一下的,我真的沒有騙你。”

媽媽諷刺的說:“是嗎?你覺得我應該相信你嗎?”

兒子十分生氣的說:“我才不在乎你信不信,反正事實就是那樣”,氣憤的跑回自己的房間裡面,碰的一聲關上了門。

現在是不是和大多數家庭很像了?不管是父親還是媽媽是不是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呢?那我們接著看看後來這位媽媽是怎麼做的。

第二天這個媽媽把這件事情給她的一個好朋友說,她的好朋友就問她:“為什麼你從他的書包裡發現那包煙時,你會感到生氣呢?”

朋友能明顯的感覺到她認為這個問題十分愚蠢,因此她生氣的回答道:“因為我不想他學壞啊?”

朋友繼續問道:“為什麼你不想他學壞呢?”

媽媽覺得自己朋友是在調侃自己了,因此很憤恨的回答道:“因為我不想他毀了自己?”

朋友繼續追問道:“為什麼你不想他毀了自己呢?”

媽媽終於醒悟了,回答道:“因為我愛他愛!”

朋友會心一笑繼續說道:“你覺得你這樣做,他會感受到你的愛了嗎?”

媽媽深深的後悔道:是啊,我是愛他才會這樣,但是為什麼我不讓他知道我對他的愛呢?

父愛如山不如母愛如水,愛孩子就應該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他

第二天,媽媽來到兒子的房間門前,用一種溫和的口氣問道:“兒子,我們能談一談嗎?”

兒子繼續用調心的語氣回答道:“我們之間沒什麼好談的(孩子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媽媽知道孩子這個時候是在生氣,所以她沒有再用挑釁的語言進行“回擊”,而是用一種換位思考的態度說道:“我肯定那天晚上我為那包煙向你大吼時,你可能覺得我一點都不瞭解你。”(道歉是第一步)

而兒子覺得自己深深的被理解了(其實孩子會很快的原諒大人的),以至於抽泣起來。他帶著譴責而又顫抖的聲音說道:“就是的,我覺得我好像在你的心裡面就是一個壞孩子,你一點都不瞭解我!只有我的朋友瞭解我。”

媽媽繼續說:“我能理解你為什麼會那樣想。當我一直帶著我的怒氣責問你,而不是帶著我對你的愛時,你肯定沒有感到十分的傷心吧?”(表達理解與同情)

這個時候媽媽與兒子之間的情緒已經緩和。而兒子也感受到了來自於媽媽的慈愛。媽媽看到兒子理解了便繼續說道:“我真為我那天那樣的向你發脾氣而感到抱歉”

原來的敵意與疏遠變成了親密與信任。兒子這個時候說道:“媽媽,沒關係。但是那包煙真的不是我的,是我朋友的。”

媽媽這時說道:“兒子,我真的很愛你。有時候,我很害怕你可能會做出傷害你自己的事情。我只是因為太愛你了而過度的擔心。”媽媽這時候抱著兒子說道:“你能原諒媽媽這次嗎?我們以後都能夠帶著對於相互的愛與相互的理解來解決問題嗎?”(解決問題)

兒子:“當然了,媽媽。我覺得這樣的你才是我愛的媽媽!”從此以後他們的家裡每週多了一樣“任務”,那就是週五晚上晚餐前的家庭會議。

這就是我們中國大多數家庭都在發生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進入到後面這位媽媽的這一步和孩子完全和解並讓孩子感受到她的愛,而是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糟。中國的父母們,到底怎樣把對於孩子的愛表達出來呢?

父愛如山不如母愛如水,愛孩子就應該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他

開展“感恩”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是給與孩子尊重的同時與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最好的方式之一。在家庭會議上我們應該以一種“感恩”的氛圍來進行展開。主體就是回憶一下這一週我們為彼此做了有什麼事情,並用感謝的語言說出來表達感謝。比如:

媽媽:感謝兒子或女兒為我洗了一次腳,雖然讓我的腳奇癢無比,但是全程我還是忍住沒有笑,感謝他或她為我做的事情。

爸爸:感謝我的爸爸幫我洗碗,讓我有多餘的時間來陪我的孩子,感謝爸爸。

兒子或女兒:感謝媽媽為我做可口的早餐,感謝爸爸風雨無阻的送我去上學,感謝奶奶給我買冰淇淋吃,雖然吃完拉肚子,但是還是要感謝她,呵呵!

在溫馨的感恩家庭會議上感受彼此的愛!

父愛如山不如母愛如水,愛孩子就應該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他

愛要大聲說出來

愛孩子就要大聲的表達出來。就像那個故事裡的媽媽一樣你不表達出來孩子怎能體會到來自你對他的愛呢?在這個時候就大聲的說出來:

晨起時:對孩子說“兒子或女兒,媽媽或爸爸愛你”,孩子也會說:“媽媽爸爸,我也愛你們”

同樣,上學出門時、外出旅遊看到美麗的風光時。都可以表達出你們對於孩子的愛。

如果真的說不出來,你可通過牽他的小手或者喜歡捧著他的小臉對著他微笑,讓他從你們的行為中感受到愛意。

抽出時間多陪一陪孩子

很多孩子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意通常是因為,父母很少在他們的身邊陪著他們。那我們可不可以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做一做遊戲,陪他玩一玩簡單的拼圖,陪他出去散散步,陪他去來一場小小的短暫的“超市一小時旅遊”等。都是父母陪伴孩子時像孩子表達愛意的方式。

父愛如山不如母愛如水,愛孩子就應該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他

所以,愛孩子別憋著,要大膽的說出來,不要想著默默的愛著他,等他哪一天突然因為某些事情幡然悔悟的痛哭流涕的告訴你,他終於知道你對他的愛了。但是,我們真的不提倡那樣的愛,那樣的愛太深、太遠,遠的來有可能孩子一輩子都不會醒悟過來。我們需要的表達出我們對於孩子的愛,並讓他們感受到,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展家庭會議、說出對於孩子的愛、多陪一陪孩子。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有一對能表達出對他們愛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