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公益火熱的背後:傳統美德的迴歸,新生代父母的崛起


志願公益火熱的背後:傳統美德的迴歸,新生代父母的崛起

曾幾何時,“扶不扶”成為一個問題,有人說當年的那個判例讓中國的道德倒退了十年,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大人總是對孩子說少管閒事,咱們家可沒有礦。

結果呢?

一件件極端的事件挑戰著我們的神經:爸爸受不了孩子痴迷於手機,一氣之下沒收,孩子憤怒跳樓了,父親哭天搶地,早知如此,我就不收了;某留學生回國躲避疫情,隔離期間聲稱只喝礦泉水,拒喝酒店的開水,大家不理解怎麼那麼矯情?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父母想不通,我這孩子看著很乖,怎麼對同學下那麼狠的手?

這是為什麼?根源在於這些孩子心中沒有愛,準確的說不愛人。不愛父母,不愛親朋,更不愛社會,只愛自己,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極度自私。

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什麼是禮?曾國藩總結概括了八個字“自立立人,自達達人”簡單的說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要讓他人成功,要利己先利他,要讓孩子將來孝順自己,自己就要先孝敬父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首先做父母的就要率先垂範。

《顏氏家訓·教子》“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得趕早,不要老用“他還是一個孩子”來溺愛嬌慣,最終培養出了一個個熊孩子,可喜的是,我們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尤其是一些年輕的父母。 在這次新 冠肺炎疫情期間,志行公益聯合會挺身而出,參與一線,捐款捐物、義務噴消、志願值守......一系列志願行動受到全社會的廣泛讚譽,愛心會員隊伍迅速壯大,我整理志行公益聯合會的材料,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家庭組團參加公益志願活動的越來越多,有妻子拉著丈夫一起值勤的,有父親領著兒子一起參加志願活動的,有媽媽陪著兒子一起來捐款的,這樣的家庭組合志願團隊在協會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志願公益火熱的背後:傳統美德的迴歸,新生代父母的崛起

志行公益為學校做義務噴消

今天值勤的水星夫妻是一對九五後,自己經營一家托育中心,因為疫情,中心的工作停滯了,水星拉著老公一起投身志行公益志願活動,希望能為疫情防控做一點事,忙的時候孩子託給爺爺奶奶照看,兩個多月了,經常在值勤點看到夫妻兩人的身影,正如她所說,做公益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充滿了正能量,我們要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

志願公益火熱的背後:傳統美德的迴歸,新生代父母的崛起

九五後值勤夫妻

前兩天志行公益組織志願者給區上的一些學校做消殺,為開學做準備,一行十多個人,我看見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孩穿著志願服忙前忙後,後來才知道是協會甘部長的兒子,已經多次參加捐款值勤等公益活動了,甘部長是一個八零後,平常工作很忙,但只要協會有活動,都是積極參與,我開玩笑的問他,你來參加公益還把兒子也一起領上,不怕耽擱學習?他說學習當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德行要好,希望通過參與公益,讓兒子成為一個心中有愛的人!

志願公益火熱的背後:傳統美德的迴歸,新生代父母的崛起

我們的小旗手

昨天頒發優秀志願者榮譽證書,有一個年輕的媽媽領著兒子跑過來,看著兒子領上大紅的榮譽證,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媽媽開心極了,我笑著問,兒子把他的零花錢捐出來心疼嗎?媽媽說,兒子今年七歲,應該讓他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志願公益火熱的背後:傳統美德的迴歸,新生代父母的崛起

領到優秀志願者榮譽證的小學生

是啊,這就是我們的八零後九零後,更加註重孩子的愛心教育,從小抓起,德智體美勞,德一定是第一位的。只有我們的每一個孩子有了健全的人格,有了一顆奉獻社會的心,我們的家庭才能更好的發展,社會才能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