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所讲“修行”修的是什么呢?身在红尘又如何修行…

思之 欲之,不思则不见(xian)欲;

善之 念之,一念善行 一念恶果。

万物附于地,日月附于天。

人存天地中,修行在红尘。

大爱至善念,布施撒人间。

功成果自得,吾心应向善。

修行人所讲“修行”修的是什么呢?身在红尘又如何修行…


曾经在闭关时所写到:

如若练功心先定,万法皆空神自宁。

普渡一切众生怨,万法归一身自圆。


红尘嚣嚣梦几世来投人,

万千大世界欲望蛊凡心,

贪嗔痴冲天灾难遍万千,

世间灾难至梦醒时不晚,

吾心齐向善共筑法无边,

遇渡有缘人今世把法传,

五气来朝元大小运周天,

三花来聚顶得道往升天,

人间离苦难还需渡人还,

如何得离苦吾心齐向善,

法遍三界中虔心来修行,

除恶扬善行积德无量功,

我即宇宙

宇宙即我

我即是你

你即是我

无相无我

生无相者

道则无形

吾心即道


修行人所讲“修行”修的是什么呢?身在红尘又如何修行…


做事先做人

做人先修心

修心要断欲

断欲先断根

那么佛家讲的六根是哪六根呢?

眼、耳、鼻、舌、身、意;

对于修行人我们更要断其欲、静其心…

目不贪色,耳不听恶声,鼻不嗅香,口不贪味,身不贪细滑,意不念恶,手不偷盗,口不出恶言,不贡高绮语,待人谦虚,懂得布施,信仰佛、法、僧三宝,这才是世间上真正的美。外表的好不能称为好,身体的好也不是好,衣服漂亮也不是好,心念端正才是真正的好。

六根之:目根

修行要求:眼不贪色

佛家所说的“色”与世俗生活中的“色”不同,世俗中的“色”即是颜色,后又引申为女色,而佛家之“色”却无这种含义。佛家把物质存在的总和称之为“色”,但凡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物质皆为“色”;物质是变化的,也是空的,所以佛家就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不贪色的意思就是,不要去看那些花花绿绿的世俗世界,因为那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来四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出自玄奘译著的《心经》,全句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法无二乘,人有愚顿。万法一如,随人以为高下。上乘人不见有法,中乘人见中乘法,下乘人见下乘法。法非有无,法因人有,无人,法不生。

上乘人的意思是:空色不异,色即是空。空也无,无也无。入于清静,清静也无,得真清静,空色一如。

上乘人一切无住,无分别心,亦无无分别心,至于言语道断,清静光明。

中乘人的意思是:色是指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空,是指色、声、香、味、触、法的本质。

中乘人分别心重,遣色而趋空。去除一切有为,追求事物的本来。

下乘人的意思是:色是有,空是无。色空相反,色因空有,空因色成。相辅相成。

下乘人以相对为根本。自心中万事万物对立。水火不能交融。

修行人所讲“修行”修的是什么呢?身在红尘又如何修行…


六根之:耳根

修行要求:耳不贪声

佛家所说的“声”并不是指所有的声音,很明显,比如诵经之声、木鱼之声、钟鼓之声等等,佛家自然是不反对的,佛家反对的是颓废的柔弱的乐曲,即靡靡之声,这种声音会使人萎靡不振、精神恍惚,难成成果。

修行人所讲“修行”修的是什么呢?身在红尘又如何修行…


六根之:嗅根

修行要求:鼻不贪香

佛家所说的“香”指的就是香气、香味,这与世俗中的概念并无太大区别,喜欢香气是人的本性,但佛家却不能贪图这个,因为香气也能迷乱心性从而扰乱修行。当然,这里的“香”,可不是“烧香拜佛”的“香”哦。

修行人所讲“修行”修的是什么呢?身在红尘又如何修行…


六根之:味根

修行要求:舌不贪味

“味”与“香”不同,“香”指的是“香味”,而“味根”中的“味”却不是指某种气味,而是专指“美味”,即美味佳肴,说白了,就是入口的好吃的东西。众所周知,佛家不杀生、不食肉,其实,非但不食肉,一切珍馐佳肴都是佛家所不食用的,因为口欲无底,贪图一时口欲的满足,势必会无形中产生很多业力。

修行人所讲“修行”修的是什么呢?身在红尘又如何修行…


六根之:触根

修行要求:身不贪润

“润”者,细腻、华丽也,佛教的戒律中就有这么一条,即“戒香华”,意思是说不装扮华丽,不在身上涂抹香水香油等,也就是身不贪润。

修行人所讲“修行”修的是什么呢?身在红尘又如何修行…


六根之:念根

修行要求:意不贪乐

佛家所反对的“乐”是世俗之“乐”,不是“极乐世界”的“乐”。世俗之“乐”,即是奢华安逸、声色犬马的生活,而“极乐世界”中的“乐”才是“真乐”,那里众生平等,人人向善,其乐融融。这辈子不要有贪图世俗之乐的欲念,下辈子转世才有机会去获得“极乐世界”中的“真乐”,守住内心的那一块净土。

修行人所讲“修行”修的是什么呢?身在红尘又如何修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读者如有不同意见,可私信交流,欢迎各位修行者多交流沟通。

禅宗易筋经@慧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