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後感:苦難時代小人物的浮萍命運。

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以為得意。不得意怎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呼蘭河傳》是民國才女蕭紅的一部敘事詩,作家茅盾說,它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蕭紅,不愧為“文學洛神”,看似普普通通的文字,卻將呼蘭河畔人們的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看似從一個孩童的視角描寫一個個人物、一次次事件,但在不經意間寫出了生存、生活、生死的大問題。讀後,心情並不輕鬆,有些章節甚至讓人痛苦到失眠。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子。”

“大地一到了這嚴寒的季節,一切都變了樣,天空是灰色的,好像颳了大風之後,呈著一種混沌的氣象,而且整天飛著清雪。”

“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並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且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華。”

書的開頭,就這樣將呼蘭河城帶入大家的視野,一座帶有不動聲色、荒涼底色的小城。這裡的人們,糊里糊塗地過著清苦的生活。他們物質匱乏,為了能吃到豬肉,他們選擇性的相信便宜的豬肉是淹死的豬,而不是瘟豬;他們精神生活貧乏,城裡的一場大戲絕不輕易放過,即使人山人海,看不到戲臺上在演什麼,也要趕個馬車,拖家帶口的在呼蘭河邊呆個三天兩晚的;他們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吃飯穿衣”,人死了也就死了;他們愛看熱鬧卻又麻木,他們生病了就扛,再不行就“跳大神”。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著自然的結果。”

《呼蘭河傳》讀後感:苦難時代小人物的浮萍命運。

你可以說他們無知、愚昧、麻木、沒有精神追求,但別忘了他們生活在一個食不果腹的苦難年代。在那樣的年代,小人物的命運如同浮萍。

你看那小團圓媳婦,十二歲就到了老胡家。團圓媳婦來的第一天,大家都爭著去看。高挑的個子,大大的眼睛,長長的辮子,開朗的性格,見了人就笑呵呵的,多好的一個姑娘啊!

但她開朗的性格,竟成了大家口中談論的毛病。因為大大咧咧,太不像團圓媳婦該有的樣子。於是,沒幾天,她的婆婆就開始打她。剛開始是斷斷續續的打,後來是不分晝夜的打;剛開始是為了給她點下馬威打,後來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打,只要婆婆哪不順氣就打她,吊起來打,打的那叫一個慘烈!

從此,十二歲的團圓媳婦總是說著想回家,夜裡經常喊叫著從惡夢中驚醒,夢裡她婆婆在打她。當她婆婆靠近她時,她以為又要打她,經常大叫著跑開。

這一切,在我們現在看來,都知道這孩子有陰影了。可是在那個時代,她是病了,一種怪病。於是,她婆婆“跳大神”“請狐仙”“鬧神鬧鬼”“帖字符”,還有在眾目睽睽之下,給團圓媳婦脫光衣服,在院子的大缸裡,用滾燙的水洗熱澡,以驅除身上的惡魔。

大家都在看熱鬧,沒有一個人理會一個姑娘的害羞和熱水澆在身上的痛苦,她拼命掙扎,卻無一人幫忙。等到她暈過去了,大家一忽而上,紛紛過來關心她的死活。她不想脫衣服的時候,她婆婆叫人喊著口號給她脫了,她暈倒在水缸被人抬出來時,她婆婆又說她光著身子不知害臊。

那個年代的人們,人心是無知無畏呢,還是人心可畏呢?他們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麻木的?只是可憐了一個元氣少女。

洗完澡後,團圓媳婦昏睡了好久。“星星月亮,出滿了一天,冰天雪地正是個冬天。雪掃著牆根,風颳著窗欞。雞在架裡邊睡覺,狗在窩裡邊睡覺,豬在欄裡邊睡覺,全呼蘭河都睡著了。”

小團圓媳婦也永遠睡著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苦難時代小人物的浮萍命運。

看完這一篇章,我失眠了一晚上,可憐的小姑娘。如果她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將會是一個多麼招人喜歡的孩子呀。可是在那個年代,她竟然被活活折磨死了,死在了她婆婆臆想的各種疾病,死在了呼蘭河城人們的看熱鬧之中,死在了那個無知、麻木而又可悲的年代。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如何,為什麼這麼悲涼。”

再看那馮歪嘴子。一個磨坊的磨倌,整日辛苦的勞作著。無論春夏秋冬,他總是打著梆子,半夜半夜的打,一夜一夜的打。他住在四處漏著風的磨坊裡,窗子開著大洞,房蓋透著青天,炕沿上的瓦盆能凍得跟小冰山一樣鼓鼓的。

生活清苦也就算了,畢竟在那個年代,像他這樣的人,過著這樣生活的也不是少數。但有一天,馮歪嘴子突然被人們得知,他有了媳婦,還生了孩子,她的媳婦還是鄰里街坊都曾經誇讚的王大姐。

這下呼蘭城又熱鬧起來了,人們又開始品頭論足,這樣一個磨倌都會有媳婦有孩子,簡直就是天理難容。那王大姐,曾經人人稱讚,現在人人唾罵,啥也不是了。

馮歪嘴子的掌櫃,把他的媳婦孩子趕出了磨坊,他們住進了一間草房,剛出生的孩子就睡在草堆上。

人們天天在他家房子外偷聽,希望能聽到他絕望的、悲慘的、活不下去的任何一點點信息,如果沒有他們就臆想一個,第二天再傳給別人。

在大家看來,馮歪嘴子就是一個笑話,一個不自量力的人,一個應該活著絕望的人。他竟然還娶妻生子,竟然還生了二兒子,這完全不符合人們所認為的。唯一讓人們覺得合理的是,馮歪嘴子的媳婦在生完二兒子後就撒手人寰了。

人們都等著看馮歪嘴子的熱鬧,“可是馮歪嘴子自己,並不像旁觀者眼中那樣的絕望,好像他活著還很有把握的樣子似的,他不但沒有感到絕望已經洞穿了他,因為他看見了他的兩個孩子,他反而鎮定下來。他覺得在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長得牢牢的。他不管自己有沒有這份能力,他看看別人也都是這樣做的,他覺得他也應該這樣做。於是他照常地負責他那份責任。”

你說馮歪嘴子這是一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嗎?我有點說不上來,更多的感覺只是一種無奈的堅挺。作為一個苦難時代的底層老百姓,他食不果腹,屋不擋風,淒涼至極,他只是一天一天像別人一樣盡力活著而已

《呼蘭河傳》讀後感:苦難時代小人物的浮萍命運。

蕭紅的人生底色是悲涼的,所以她的整部作品裡感情荒蕪,除了她與祖父之間的人間溫情。人們都是麻木而機械地活著,“他們過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都算是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地希望著,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無怨無憂地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著。”

“他們看不見什麼是光明的,甚至於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陽照在了瞎子的頭上,瞎子也看不見太陽,但瞎子卻感到實在是溫暖了。他們就是這類人,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裡,可是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得到寒涼就在他們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帶來了悲哀。”

讀完整本書,反思自己,審視我們現在的社會與生活,一種慶幸感油然而生。慶幸自己生在新時代,生在一個能接受學習、教育,男女相對公平、物質豐富、崇尚科學的時代。

所以,不能矯情,珍視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