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苦难时代小人物的浮萍命运。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怎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呼兰河传》是民国才女萧红的一部叙事诗,作家茅盾说,它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不愧为“文学洛神”,看似普普通通的文字,却将呼兰河畔人们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看似从一个孩童的视角描写一个个人物、一次次事件,但在不经意间写出了生存、生活、生死的大问题。读后,心情并不轻松,有些章节甚至让人痛苦到失眠。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子。”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且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

书的开头,就这样将呼兰河城带入大家的视野,一座带有不动声色、荒凉底色的小城。这里的人们,糊里糊涂地过着清苦的生活。他们物质匮乏,为了能吃到猪肉,他们选择性的相信便宜的猪肉是淹死的猪,而不是瘟猪;他们精神生活贫乏,城里的一场大戏绝不轻易放过,即使人山人海,看不到戏台上在演什么,也要赶个马车,拖家带口的在呼兰河边呆个三天两晚的;他们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穿衣”,人死了也就死了;他们爱看热闹却又麻木,他们生病了就扛,再不行就“跳大神”。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

《呼兰河传》读后感:苦难时代小人物的浮萍命运。

你可以说他们无知、愚昧、麻木、没有精神追求,但别忘了他们生活在一个食不果腹的苦难年代。在那样的年代,小人物的命运如同浮萍。

你看那小团圆媳妇,十二岁就到了老胡家。团圆媳妇来的第一天,大家都争着去看。高挑的个子,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辫子,开朗的性格,见了人就笑呵呵的,多好的一个姑娘啊!

但她开朗的性格,竟成了大家口中谈论的毛病。因为大大咧咧,太不像团圆媳妇该有的样子。于是,没几天,她的婆婆就开始打她。刚开始是断断续续的打,后来是不分昼夜的打;刚开始是为了给她点下马威打,后来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只要婆婆哪不顺气就打她,吊起来打,打的那叫一个惨烈!

从此,十二岁的团圆媳妇总是说着想回家,夜里经常喊叫着从恶梦中惊醒,梦里她婆婆在打她。当她婆婆靠近她时,她以为又要打她,经常大叫着跑开。

这一切,在我们现在看来,都知道这孩子有阴影了。可是在那个时代,她是病了,一种怪病。于是,她婆婆“跳大神”“请狐仙”“闹神闹鬼”“帖字符”,还有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团圆媳妇脱光衣服,在院子的大缸里,用滚烫的水洗热澡,以驱除身上的恶魔。

大家都在看热闹,没有一个人理会一个姑娘的害羞和热水浇在身上的痛苦,她拼命挣扎,却无一人帮忙。等到她晕过去了,大家一忽而上,纷纷过来关心她的死活。她不想脱衣服的时候,她婆婆叫人喊着口号给她脱了,她晕倒在水缸被人抬出来时,她婆婆又说她光着身子不知害臊。

那个年代的人们,人心是无知无畏呢,还是人心可畏呢?他们到底是善良的,还是麻木的?只是可怜了一个元气少女。

洗完澡后,团圆媳妇昏睡了好久。“星星月亮,出满了一天,冰天雪地正是个冬天。雪扫着墙根,风刮着窗棂。鸡在架里边睡觉,狗在窝里边睡觉,猪在栏里边睡觉,全呼兰河都睡着了。”

小团圆媳妇也永远睡着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苦难时代小人物的浮萍命运。

看完这一篇章,我失眠了一晚上,可怜的小姑娘。如果她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将会是一个多么招人喜欢的孩子呀。可是在那个年代,她竟然被活活折磨死了,死在了她婆婆臆想的各种疾病,死在了呼兰河城人们的看热闹之中,死在了那个无知、麻木而又可悲的年代。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如何,为什么这么悲凉。”

再看那冯歪嘴子。一个磨坊的磨倌,整日辛苦的劳作着。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打着梆子,半夜半夜的打,一夜一夜的打。他住在四处漏着风的磨坊里,窗子开着大洞,房盖透着青天,炕沿上的瓦盆能冻得跟小冰山一样鼓鼓的。

生活清苦也就算了,毕竟在那个年代,像他这样的人,过着这样生活的也不是少数。但有一天,冯歪嘴子突然被人们得知,他有了媳妇,还生了孩子,她的媳妇还是邻里街坊都曾经夸赞的王大姐。

这下呼兰城又热闹起来了,人们又开始品头论足,这样一个磨倌都会有媳妇有孩子,简直就是天理难容。那王大姐,曾经人人称赞,现在人人唾骂,啥也不是了。

冯歪嘴子的掌柜,把他的媳妇孩子赶出了磨坊,他们住进了一间草房,刚出生的孩子就睡在草堆上。

人们天天在他家房子外偷听,希望能听到他绝望的、悲惨的、活不下去的任何一点点信息,如果没有他们就臆想一个,第二天再传给别人。

在大家看来,冯歪嘴子就是一个笑话,一个不自量力的人,一个应该活着绝望的人。他竟然还娶妻生子,竟然还生了二儿子,这完全不符合人们所认为的。唯一让人们觉得合理的是,冯歪嘴子的媳妇在生完二儿子后就撒手人寰了。

人们都等着看冯歪嘴子的热闹,“可是冯歪嘴子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那样的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的,他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他不管自己有没有这份能力,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于是他照常地负责他那份责任。”

你说冯歪嘴子这是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吗?我有点说不上来,更多的感觉只是一种无奈的坚挺。作为一个苦难时代的底层老百姓,他食不果腹,屋不挡风,凄凉至极,他只是一天一天像别人一样尽力活着而已

《呼兰河传》读后感:苦难时代小人物的浮萍命运。

萧红的人生底色是悲凉的,所以她的整部作品里感情荒芜,除了她与祖父之间的人间温情。人们都是麻木而机械地活着,“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忧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于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瞎子也看不见太阳,但瞎子却感到实在是温暖了。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带来了悲哀。”

读完整本书,反思自己,审视我们现在的社会与生活,一种庆幸感油然而生。庆幸自己生在新时代,生在一个能接受学习、教育,男女相对公平、物质丰富、崇尚科学的时代。

所以,不能矫情,珍视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