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够战胜清王朝,知耻而后勇,是日本值得敬畏的精神

甲午战争,日本战胜清王朝,国人永远的痛

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想到,会被称作“瀛洲”的近邻日本所击败。

日本在唐朝“白江口海战”与明末“朝鲜壬辰倭乱”,两次被中国军队击败,使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

清王朝闭关锁国,科技与经济产生倒退,鸦片战争后又被列强欺凌,但广袤的国土面积,丰富的物产资源与数亿人口,都远非日本岛国可比。

但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日本陆军在朝鲜和辽东完胜清朝,随即有威逼京师之势;日本海军在“黄海海战”击败北洋舰队后,在威海将北洋舰队序列彻底抹去。

清王朝无奈派遣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中国除赔偿日本2.3亿两白银外,还割让宝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开放诸多城市为商埠。

无数国人捶足顿胸的质问,为何日本在1868年推行明治维新,在短短26年间便能够战胜清王朝?

日本能够战胜清王朝,知耻而后勇,是日本值得敬畏的精神

甲午战争

坚船利炮下日本开国,令幕府统治岌岌可危

日本民族对新科技始终抱有学习的态度,1543年葡萄牙船只漂流到日本,从此日本通过贸易与仿造,开始大量装备火枪与火炮,织田信长便专为火枪所创的“三段击”战术,在战场屡建奇功,促进日本战国走向统一。

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逝世后,逐渐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其在位时期延续“共治天下”的理念,使得日本快速迎来恢复和发展,但未削夺各地大名的实权,也为德川幕府倒台埋下隐患。

德川秀忠能力远不及其父德川家康,却也意识到武将集团隐患,德川秀忠并没有贸然触碰武将集团利益,而是与皇室缔结姻亲,强化德川家族的政治影响力,并达到掌控朝政的目的。

其子德川家光修订《武家诸法度》,以律法的形式削弱大名对德川家族的威胁,并以“参觐交代制”消耗大名财力。

《武家诸法度》规定:大名居城,虽为修补,亦当呈报,又不许擅建新城;不可私缔婚姻,以姻成党者,是奸谋之源;诸大名参觐定例,不得二十骑以上集体行进等。

日本嘉永六年(公元1853年)美国准将马休·佩里和祖·阿博特等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以武力威胁德川幕府,双方于公元1854年签订《日美和亲条约》即《神奈川条约》,之后又补增通商条约,史称“黑船开国”,拉开日本近代化改革的大幕。

即便德川幕府被视作懦弱无能,也在积极探索幕府制度的未来,在法国的支持下进行改革,并试图在日本孝明天皇领导下,与各地大名组建新政治模式,构想与明治维新的结果惊人相似。

日本能够战胜清王朝,知耻而后勇,是日本值得敬畏的精神

德川家康

日本德川幕府精心划定的下田港,属静冈县幕府直接监管之地,而函馆则在偏远的北海道,已经将潜在的威胁降到最低,却还是发展成不可控制的局面。

德川幕府两百余年的闭关锁国,实现百姓的安居乐业,也造成市场不具备抗压能力,当时日本的黄金、丝绸等价格,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外商携带着廉价的布料和充裕的资金,对日本的黄金储备疯狂掠夺。

德川幕府因‘立嗣之争’无暇顾及,到1860年却不敢撕毁与欧美达成的商贸条约,只能通过降低货币含金量,使日本金价与国际接轨,遏制黄金外流的风险,但这样做的后果是,日本国内的通货迅速膨胀。

城市工坊的失业潮与生活成本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公元1866年,爆发农民起义高达百余起,市民暴动35起。

德川幕府掌握着多数的城市,诸如核心的江户与大阪地区受损最重,却还要为镇压暴动耗费财政。

德川幕府作为最大的武士集团拥有者,号称“旗本八万旗”,1866年夏天,德川庆喜刚接任将军之职,便在《兵赋令》基础上改革军队,激起德川幕府内部的矛盾,德川幕府内忧外患走向末路。

日本能够战胜清王朝,知耻而后勇,是日本值得敬畏的精神

德川庆喜

日本四强藩形成倒幕势力,幕府统治最终走向终结

日本长州藩,最终成为倒幕发源地,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

长州藩在地理位置,属于日本的边缘地带,却又是与东亚大陆沟通的前沿,境内多山地难以开展广泛的农业,因此渔业和对外贸易兴盛,1604年毛利氏筑起萩城,成为了长州藩的藩府所在地。

毛利氏打造起强大的海军,给丰臣秀吉带来巨大威胁,关原之战与德川家康为敌,领地被削减为37万石,并且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其海上贸易权被剥夺,导致长州藩财政常年亏空,由此结下毛利氏与幕府德川氏的仇恨。

毛利家族进行多次藩政改革,只是延缓债务的爆发,最终在天宝2年(公元1831年),濑户内海沿岸爆发起义,以村田清风为首的改革派趁机夺取权力,要求日本幕府给予通商政策,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却被幕府政权所漠视。

开国使债台高筑的长州藩受到冲击,顽固派将责任推到列强身上,高举“攘夷”旗帜由此引发“下关之战”,及“禁门之变”,长州藩虽然在两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却激发民众复仇的情绪。

1865年12月,改革派高杉晋作与木户孝允等夺取政权,1866年正月,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掌控萨摩藩,长州藩与萨摩藩达成密约,并拉拢土佐藩与肥前藩,组成“倒幕四强藩”。

日本能够战胜清王朝,知耻而后勇,是日本值得敬畏的精神

日本倒幕四强藩

1866年,德川幕府面对各地暴动的情况下,却强行发动“第二次长州藩之战”,虽然在前期取得一定进展,但战事进行到一半时,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家茂病逝,长州藩趁机反击,幕府军事与声望受到重创。

1867年1月30日,坚定支持德川幕府“公武合体”的孝明天皇逝世,11月在岩仓具视的引导下,倒幕军进入京都,发动政变向天皇“奉还大政”,德川庆喜在大阪召集军队,拥兵觐见天皇。

拥兵15000人的德川庆喜,却最终被5000倒幕军所击败,却并不出乎意料:

第一:倒幕军在伏见与鸟羽,都占据地利优势,布置坚固的防御阵型,虽人数处于劣势,但训练精良武器装备先进;反观幕府军队地方藩兵,武器陈旧竟然以白刃冲锋。

第二:倒幕军集结精锐,将此役视作决战,倒幕将领皆亲临前线;反观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坐镇大阪俨然胜券在握,军队没有主帅的情况下,连续进攻失利使军心动摇。

第三:朝廷宣布德川幕府为"朝敌"决定讨伐,倒幕军队赢得道义上的优势,幕府军连战连败退回大阪,且幕府军武士出现拒绝再战的声音,德川庆喜于1月7日逃往江户。

《王政复古大号令》载:德川内府奉还前所委任之大政,及辞退将军职位二事,今已断然获准。原自癸丑以来,遭蒙未曾有之国难,先帝频年为之所苦,扰虑之情当众庶所知。因此,圣意已决,实行王政复古,树立挽回国危之基。自此废除摄关、幕府等。

伏见-鸟羽之战的惨败,将德川幕府的腐朽暴露,早就观望的各地大名转向倒幕军,德川庆喜不愿承担战败的后果,也不愿承担内战骂名,毅然解散军队,与倒幕派达成和平协议,德川氏保留骏府70万石领地,将家臣全部迁出江户城、军舰武器全数交给新政府军等,史称“江户无血开城”。

日本能够战胜清王朝,知耻而后勇,是日本值得敬畏的精神

日本明治天皇

明治政府艰难改革,与富国强兵后的扩张

在明治天皇执政期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西乡隆盛、改革期大久保利通、扩张期伊藤博文。

西乡隆盛指挥军队赢得“伏见-鸟羽之战”,随后兵围江户迫使德川幕府交权,又征讨幕府藩的残余势力,成为日本明治政权开创期的“军神”。

西乡隆盛性情刚直,抨击新政府内权贵奢靡,最终遭受排挤辞官回乡,但明治新政府想要废藩置县,就要面对武装反抗,最终1872年7月,西乡隆盛被任命为陆军元帅兼近卫军都督,成为明治政府最具实权的人物。

明治政府在西乡隆盛的主持下,公布《地税改革条例》等,巩固新政府经济及军事改革,西乡隆盛既能瓦解反抗,又能以强力手段镇压暴动,使得改革顺利推进,全日本凝聚在明治政府。

西乡隆盛同情下级武士集团,为安置规模庞大的武士集团,想要效仿丰臣秀吉征伐朝鲜,最终被排挤出朝廷,但是他刚正廉洁,为明治维新奠定良好基础。

日本能够战胜清王朝,知耻而后勇,是日本值得敬畏的精神

西乡隆盛雕像

大久保利通虽无赫赫战功,却有开国定基之谋。

德川幕府退出江户以后,大久保利通力谏明治天皇,由京都迁往江户,江户在德川幕府三百年的经营,不仅富庶繁华,更是公认的行政中心,唯有迁往江户执政,才能宣告天皇新政府的权威。

萨摩藩很早就得到英国的援助,大久保利通对英国格外亲切,出使欧洲归国后,坚定与英国合作的战略路线,在之后的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为日本赢得英国的支持。

日本政府借1871年琉球渔民被杀与清朝交涉,并于1873年购买铁甲商船侵略台湾,清政府被欧美坚船利炮吓破胆,不敢轻易向日本军舰发起反击,助长其海外扩张的野心,使日本在1879年以武力吞并琉球,设置冲绳县。

大久保利通主导下,延续巩固天皇权威的改革,重要的是为日本确立远交近攻战略,联结英法又与俄国签订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尝试侵略台湾与朝鲜。

日本能够战胜清王朝,知耻而后勇,是日本值得敬畏的精神

大久保利通像

清朝被日本羞辱,遂倾国之力筹备北洋舰队,1886年北洋舰队四艘新式战舰前往日本长崎,最终引发炮口对准长崎市区。

明治政府虽然收编幕府资产,发行大量国债,成立国立银行等手段,增加财政赋税;却要弥补幕府政权的巨大亏空,和殖产兴业与文明开化的庞大支出。

日本1875年便耗资311万日元,向英国订购了"扶桑""金刚"和"比睿"号三艘军舰,又于1880年自行设计和制造了“盘城”号,却没有足够的军费,“富国强兵”成为空谈!

明治天皇从皇室经费中拨发30万日元,并诏谕号召全国捐款,开启日本海军扩充热潮,至1894年日本完成海军造舰计划,拥有军舰31艘,在朝鲜丰岛不宣而战,清朝北洋舰队遭遇重创。

伊藤博文在甲午战争期间出谋划策,在日军高歌猛进之时,节制日本军政界扩大战争规模,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获得战争赔款2.3亿两(含赎辽费),而1893年日本财政收入为7585万两白银,更重要获得台湾及朝鲜的权益,加快了日本武力扩张和现代化的进程。

日本能够战胜清王朝,知耻而后勇,是日本值得敬畏的精神

伊藤博文像

日本从黑船开国,便开始改革的探索

日本推翻幕府施行新政,再到甲午战争的胜利,虽然间隔只有26年,但维新政府的骨干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在黑船开国之初,便构想欧美先进思想在日本的未来。

萨摩藩内改革成功,由明治政府推广至全国,明治政府避免走弯路,新式思想在日本稳固发展,综合发展潜力,远比片面提升武器装备的清王朝要强。

40年时间,日本能够战胜清王朝,奇迹的背后是努力;知耻而后勇,是日本值得敬畏的精神!


参考文献:《王政复古大号令》、《武家诸法度》、《日本明治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