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请正视这个问题!你是中年危机?还是能力危机!

01
  听说
招40岁以上的人风险很大?

  跟很多人聊过中年职场的茫然和无助,事业到了瓶颈期,眼前的工作做的如同鸡肋般无趣,可是出去以后能选择的也不多。必须承认,过了40岁以上的人确实没有那么好找工作。

  大多数公司都卡年龄段的,基础核算岗位基本在30岁或者35岁,管理层基本就卡在40岁或者45岁,再往上,你去投简历,命中率很低,年龄这个条件就直接被pass掉了很多人,所以,人到中年,干的不顺心也不敢随意跳槽了。

  公司HR说这个还真不是年龄歧视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

  人到了一定年龄段,必然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必然要牵扯很多精力到工作之外的地方,对工作的投入度就没那么高,至少没有年龄层次比较低的人那么高。

  而且很现实的是,中年以后,无论是精力和体力,也必然不如年轻人了。每一家公司都恨不得一个人当做两个人,所有团队工作压力都那么大,必然要求对工作的投入度要高些。虽然说工作经历丰富一点对于一个人适应新公司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但是那么多的经验也代表着ta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化掉了,很难改变和适应,灵活度不够。


财务人,请正视这个问题!你是中年危机?还是能力危机!

  朋友公司几天前面试了一个40岁的求职者,岗位是他们公司的财务主管,而朋友所在的公司其实很一般。

  朋友说,看到这个岁数还来像他们这样一般的公司面试,心里突然有那么一点点的心酸和惶恐。

  他那么客气地坐在那里,脸上挂着镇定但却略带勉强的笑容,不知道人到中年的他,在这条求职的路上,整个内心是否有太多的煎熬。

  而他温暖羽翼背后的家人,对他的殷切期望又会给他多大的压力和负担。

  从工作履历来看,他在每个公司呆的时间并不长,长的也就3年,关键是现在管理的东西还是以核算为主。

  也可能是这个的原因,让他缺乏过硬的核心能力,从而陷入不断换工作的怪圈。

  一眨眼就到了40岁,却还是在被别人不断筛选的过程中。

  互联网时代,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在使用各种智能化的办公工具,财务领域从财务核算到发票开具,再到纳税申报,再到出具报表,甚至基础的数据分析、数据校对,也都即将迈向AI时代,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更新迭代特别快,时时刻刻都会有新鲜事物产生,财务人如果到了一定年龄,还天天纠结,核算到底怎么去做?个税应该怎么核算?甚至于怎么签合同能够让税负稍微降低一点?有没有享受高科技或高新技术企业这种税收优惠。

  天天琢磨这些而不去琢磨如何通过数据看到管理的一些本质的话,就有些晚了,离职场困兽就不远了。

  朋友说,当他第一眼看到这个求职者时,第一反应就是中年危机。那种紧迫感让他内心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

财务人,请正视这个问题!你是中年危机?还是能力危机!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到:“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

  而平庸是中年危机的直接导火索,唯有不断精进和学习,才能彻底摆脱平庸。

02

任正非危机意识,成就华为通信巨头

  国民大品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深谙这个道理。

  任正非从43岁开始被迫创业,却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把公司从一个倒卖交换机的二道贩子做成通信行业全球第一,而这背后,不得不说的,是他一直信奉的“危机学”。

  2001年,任正非写了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令人可敬的是,在华为2000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

财务人,请正视这个问题!你是中年危机?还是能力危机!

  他在这篇文章里写到:“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近几年,华为在手机市场的表现非常突出,不少人都对华为充满期待,觉得总有一天华为一定能打败苹果、三星。

  但在一次内部会议中,任正非却警告华为员工,以后谁要再说灭掉苹果、干掉三星,说一次就罚款100元。

  因为在他眼里,华为远没达到可以挑战苹果、三星的地步,类似的话语只会滋生员工的骄傲,反而不利于华为的发展。

  随着美国封杀华为升级,谷歌、英特尔、高通相继中断与华为合作,任正非仍表现得云淡风轻。

  因为从十年前他就为应对危机做好了准备,早早就开始组织团队进行芯片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升级,所以美国的封杀并不能击溃华为,反而激起了华为的斗志,使其更加凝聚。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任正非的居安思危,才让华为避免了一次次的危机,成为了如今的通信巨头。

03

  年龄越来越大,你的跳槽力还剩多少?

  那么,是不是40岁以后最好不要跳槽了?可是,你不想跳槽,公司还是会有更换新鲜血液的需要,你能保证自己目前的工作肯定是安稳的吗?1年或者2年后,你不得不离职跳槽的时候,靠什么跳槽到一家更好的公司?还是只能去竞聘一些跟目前差不多甚至不如目前的会计岗位?想想看都知道,你做了那么多年,却还是要和一些刚出校门的人去竞聘会计岗位、出纳岗位、或者一些基础岗位,会不会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跳槽力不太够了?

  不远的未来,不停学习,才能守住你的会计岗位。

  现在想办法,还来得及吗?

  用过去的知识储备来应对现在的工作,实在有点应对乏力。也许不远的未来,只有努力奔跑、不停学习,才能守住一个心仪的会计岗位,因为即便是基础核算岗位也是需要很多新技能和综合素养的。

  时代在变,都AI时代了,你见过几个还在做手工帐?你见过几家公司不用财务软件做账的?你见过几个资深财务还在做那种很原始的财会工作的?

  越是大公司好公司,越愿意投资一些智能化的工具和设备,基础的财会工作逐渐被智能财务机器人取代,比人快、比人失误率低、比用人成本低,不过就是初始投资大了点而已,有财力的为什么不用?

  核算型财务岗位和作用逐渐逐渐的在弱化和消失,大家都在向管理型财务转型。转型是迫不得已,转变是迫在眉睫,否则你终将被时代的洪流远远甩开,拿什么来提升你的职场力和生活质量?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观念在变,我们忙于工作、忙于考证、忙于应付生活难题,却发现当初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志向也被现实的一地鸡毛渐渐消耗。

  财务人,尤其逐渐走进中年的财务人,即便你现在工作不错,还算安稳,也不妨想想,面临下一个职场危机,你还剩多少跳槽力?

  1、证书是敲门砖

,好的公司好的工作岗位,都是先看证书的,也许你会酸酸的说,考了证书,又能代表什么?就一定代表着他的能力足够吗?可是几乎所有的HR以及总监都会承认,考过职称证书的人,CPA、税务师以及一些管理会计证书的人,对未来的规划能力是有的,学习能力是有的,毅力和坚持能力也是有的,没有清晰的规划和思考不会去考证,没有学习能力和毅力、决心就考不下来,这些能力,何尝不是做好一个工作所必须的素质呢?单凭这些素质也是可以的。

财务人,请正视这个问题!你是中年危机?还是能力危机!

  2、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心里都明白,仅有证书是不够的,就财务这个行业来说,理论和现实的差距太大,所以实操的水平也很重要。你有同类事件的经历,只要不是很差,就代表着你在新公司新团队处理同类事件的失误率就低一些,哪怕你只是道听途说、略有了解也是可以的,如果有系统学习过就更好一些。

  3、工作品牌很重要,要一点点的积累你的口碑。世界其实很小,即便千山万水,别忘记还有一个背调。我曾经见过一个业务能力和形象都不错的人,投了很多岗位,一到最后关头就被pass,即便曾经跟她共过事的同事也不愿意要她。

  互联网会让世界变得特别小,狭路相逢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平时工作时候的每一次不靠谱行为都会给你的未来减分,软实力软技能也许更重要于专业技能。

04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其实已经打了很多次招呼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其实已经打了很多次招呼,只是你没有留意而已。

  留意到的人,自然已经接收到了信号,并采取了行动,那么,职场危机于他来说,就不再是危机。职场如此残酷,从来不会等你准备好,那么你总要关注热点、不断提升,时刻准备着应对你看到的或者看不到的危机。想不被淋雨,也许最好的办法,是你的包里时刻带着一把雨伞。

  所谓中年危机,其实是能力危机,而且并不是所有人的危机!不妨思考,你属于哪个群体?考虑一下自己1年后、3年后、5年或者10年后,是不是一定要储备点什么才能足够心安?

  自助者天助之。只有自助,天才可助之;人不自助,天将弃之。

  生活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如此,当你不在学习,你必将开始倒退。因为时代在进步,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个淘汰的会不会是你。

  有句话说:世界正在惩罚那些不努力学习的人。陷入中年危机算是一种非常直接又残酷的惩罚吧。

  但如果你是一个不断进取,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你快速前进的步伐,早已将“中年危机”远远甩在你再看不到的远方,又何来的中年危机?!

更多财税资讯、考试资料、工具模板、实操课程分享,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