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天天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他们没有感到迷茫吗?

用户4437252902755276


“五一”前参加一个培训学习的时候,听到一名教授这样评价当前中国的教育现象。小学、中学、高中现在学习的内容太多了,搞学生、教师、家长都太累了,而到了大学,一切轻松了,其实这样的学习应该是反过来的,小学、中学、高中要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有兴趣,而到大学的时候,一定要严起来,让学生累一些,好好地学习一下自己专业,研究一下自己专业。

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专业专业稀松,学业学业对付,到了社会,哪样都拿不起来。这位教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对于这个题目,我就联想起她说的这番话。我国的教育部部长也表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要对大学生合理“增负”,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

还有专家这样说,孩子到了该玩的时候,教师不让玩、学校不让玩、家长不让玩,天天就是学习、就是补课,孩子该在玩耍的时候,应该释放的天性,全都被封闭和禁锢起来,到了大学,总算可以玩了,他们是在把以前没有玩过的“时间”在大学统统地给补回来。

另外,大学的严进宽出,让很多已经学习学到吐,学习学到伤的学生,一进大学校门,立马天天放松,立马天天睡觉,立马天天游戏,这是势在必然的现象。现在很多孩子一学习就闹得家里鸡飞狗跳,家长发疯咆哮,何苦呢?

如果,现在的教育的节奏能够翻转过来,小学、中学、高中不要这样拼死拼活的,让孩子都有学可上,都有书可念,都有试可考,到了大学,再使劲“收拾”这些大学生们,什么抄袭论文,弄假文凭的,统统一棒了打死,让大学生们想从大学毕业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无论将来到社会上哪个行业任职,都是出类拔萃的,那样该有多好。

友友们,支持我这个观点的就留个言吧!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热情点赞、温馨关注!(文中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月亮姐姐Nancy


先来看我身边的一个例子:一位朋友的孩子,2015年考上华东五校中的某高校,按照正常发展轨迹,应该能有非常不错的前途。但读到大三,却因为学业成绩不合格被退学了。其主要原因就是沉迷游戏。

在被退学之前,老师和家长做了很多挽救工作,但是他的发展轨迹,基本可以概括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进大学,抱着放松一下的想法,高中压抑已久的游戏瘾开始露头;

第二阶段:找到了身边几位一起玩游戏的同学结成游戏伙伴,相互影响。加之大学里空余时间较多,管理不像高中一样严格,逐渐胆子越来越大,玩游戏的时间增多,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

第三阶段,学业开始异常,老师家长注意到问题开始介入。他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经沟通后有想要改正的心态,但是发现问题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把控,想要把课程补起来,却发现欠账太多,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学习的热度维持不了三天,心态不稳,容易烦躁。

第四阶段,由于学习状态一直调整不好,也会有自责感,但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承受不了压力,于是又开始从游戏中找快感。从这一阶段开始,玩游戏的心态不再像之前那样放松和放肆,玩的时候可能会忘乎所以,但是一旦停下来就会觉得空虚,心理莫名慌张,所以干脆变本加厉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游戏上。

第五阶段,学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开始躲避老师和家长,甚至原来一起玩的同学都开始不愿一起了,交流更多的是来自网上的陌生人。家庭矛盾开始出现,并且越来越激烈。老师,家人的劝诫已经起不了太大作用。

第六阶段,这位同学在大学里最后的结果,是在大三下学期得知自己要被退学,无法继续读书的时候,选择了离校出走,老师和家长在警察的帮助下,一周之后在一家黑网吧里找到他,做了将近四个小时的思想工作,把他劝了回了学校。

第七个阶段,经过与家长一整晚的交流沟通,他主动提出退学复读的想法,但有个前提,自己还要回之前的网吧,到八月底高中开学的时候再回高中复习。这时候他的身份已经是一名成功的代练,在学习上没得到的成就感,他从游戏中找了回来。

去年八月底,他如约回家复读,他同期的大学同学,今年大学毕业,而他今年6月再次高考。

通过这样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可以对题目中提到的天天待在寝室里睡觉打游戏的同学的特点进行一个分析。

首先,每一位考进大学的同学,都会有一个目标,但由于自制力,身边环境的不同,对待大学生活的态度从进入大学后就开始分化,一部分同学高中阶段学习太过压抑,面对大量的自有时间,由不知道如何安排到开始放松。

其次,刚开始玩游戏睡懒觉他们确实不会感到空虚迷茫,甚至会感到非常愉悦,因为其他问题都还没有暴露出来,而和同学朋友玩游戏会感到很轻松,有成就感。

第三,真正感到空虚是发现自己已经和身边环境脱节,跟不上同学节奏的时候,只要没有老师家长监督,就更愿意以待在宿舍睡懒觉打游戏的方式来逃避。

第四,当身边同学都取得成绩,自己还挣扎在被警示,被退学,或者混到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压力,但又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会变得烦躁甚至暴躁。

对于这一类同学,大学入学阶段的调整适应尤为重要,相应大学里的入学教育如何引导就显得更重要了;出现问题,自己及时调整,老师家长及时发现和介入还有可能纠正过来,一旦时间拖得太长,个人的习惯,心态完全发生了改变,纠正过来的可能性就太低了。


象牙塔里讲故事


不你想多了!他们天天打游戏的人是不会觉得迷茫的,每天不知道有多兴奋呢,迷茫的只会是我这种又没事干却天天照样呆在寝室的人!我们寝室里面有三个人在打游戏,两个打的比较厉害,尤其是其中一个,她能每天打到很晚,有时候都睡着了然后被吵醒!

昨天晚上就有一次,我当时都已经睡着了,结果她激动饿对着手机说了一句话,声音比较大,然后我就被吵醒了!我迷迷糊糊的说句让她别吵,我要睡觉!然后就继续睡了,要不是今天她自己提到这件事情,我都没想起来昨晚上我还醒过一回!

其实我就现在就处于很迷茫的状态,因为我现在都已经大二了,一般的大二学生很多会去兼职!但我大一的时候就去试过,有很多都需要给钱,就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反正就是要给钱!这种兼职我根本就不想去做,但是那种不用给钱的兼职我又不知道咋找!

而且天天去兼职的话,平常上课也就会很累,虽然平常上课有些课我也听不进去,但是如果上课总是睡觉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课的话还好,没课的时候我在寝室待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觉得很烦,因为找不到事干!而且我现在每天都有课,如果出去兼职时间又不够!

而且我们现在连星期六都有课,就星期天有一天的时间,但是就是因为已经上了大二了,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相比大一的话还是有进步的,平常我认为的一些重要的课,就是真的是逼着自己去听,因为没办法,大二是最重要的时期,如果再不学的话,就真的来不及了!





叶子菌


我就是这样的,先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上大学前,我从来没接触过网络游戏,那个时候就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孩子“。考上大学后,一下子就没人管我了,那种突如其来的自由感,让我完全放纵了自己,除了专业课,我放弃了所有的社团、所有的社交活动,完全沉浸在网络游戏中。这个时候,我是真的喜欢。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喜欢的感觉也渐渐流逝,毕竟,沉迷永远是暂时的。但此时的我已经离不开游戏了,我就是单纯想上分,想突破自己,想向朋友证明自己”很厉害“。也是这段时间,我开始研究这个游戏,技术突飞猛进,我自己也很满足。

又过了一段时间,游戏的热度渐渐下降,再也没人会夸我玩得厉害,也没人需要我”带“,连开黑的朋友都不好找。我渐渐开始瞎玩这个游戏,天天和”猪队友“互喷。

有一天,我突然感到迷茫,突然感到恐惧。于是,我开始自学拉下的专业课,可是不知道咋回事,专业课是真的枯燥,我半点兴趣都没有,效率也奇低。我问自己:为什么会选这门专业?其实就是家人觉得前景好,他们说:工程师越老越挣钱。就这样,强行死磕了两个月的专业课后,我放弃了,我又不知道做啥了,我又迷茫了。我开始想去学习一些其他的技能,但我又突然觉得:有空学习其他,还不如学专业课!于是,我开始了一种奇怪的生活方式,每天学了一小时的专业课,剩下的时间都打开直播,看主播玩游戏了。而且,生活状态也从之前的早起玩游戏,变得越来越晚起床,甚至早餐中午一起吃了。

后来大四了,我自己找了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被忽悠得天花乱坠,结果进去拧螺母、搬东西。过了两个月,公司还倒闭了,钱也没拿到。可能因为这样,我没有再去找实习了,开始自学一些东西,这些东西还是和我的专业可相关,不过方向更明确,也更前沿!这次我努力了半个学期。难道我要鲤鱼跃龙门?不不不,我毕业后还是找不到工作,但我每次面试被拒,我的感觉居然是小高兴,对!你没听错,面试被拒,我自己感到高兴!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感受到的,只是前所未有的迷茫。

有一天,我突然问自己一个问题:完全不考虑实际,有关人工智能的书籍和老子道德经,我会选择看哪本?似乎是很难的问题,但我居然真的读起道德经了。或许我发现我应该干啥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明明自己很讨厌这行,却不敢离开。

我终于下决心了,自己重新选择,从零开始!或许很难,但不会比现在糟。


随缘说史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我从高中开始迷上了王者荣耀,打了不到一年时间,手机坏了,用一台被家人用过的三手手机,这手机我只能用2G网,很卡,平时也就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因为发微信都会卡。然而从那开始,我就断了王者荣耀。

直到大一,买了新手机,又开始这沉迷游戏的生活,不到一个学期发现,这游戏也没什么好玩儿,删了,又过了一个学期,又下回来,然后也玩,但是都是偶尔玩一下,不沉迷。有趣儿的是,我不喜欢玩电脑游戏,手机里倒是经常换游戏玩,基本上没有游戏是让我玩很久的,所以王者荣耀的确是让我沉迷了。

然后作为一个高中坚持每天背单词的人,我觉得我在学习方面是够勤劳得了(其实远远不够,我还没从高中的学习模式转到大学来,高中学习只为高考,我现在学习更多为的是学习技术技能,以便在以后出了社会有立足之地,然而我玩游戏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玩,每天都是空虚地过完一天,什么都没学到),然后我舍友基本上比我还懒。

至少在更多时候时候是这样,我有一个舍友是晚上在我们睡觉还在学习,根本不知道学习到几点,然后早上起来很晚,所以我自己知道不能像他那样,我身体素质远远不及他,他很喜欢打篮球,在期末成绩下来的时候,他平均分比我多一分,我不客气地说,这一分是他在体育课方面超过了我,除了体育课之外的话,我的平均分是绝对超过他的,在宿舍不应该是排名第二,也就敢在宿舍这样,在班上还是有很多厉害的同学,或许有的人说体育课也是一门重要的课,没有说去掉再比这种说法,也对,不过我还是想感叹一下,体育课我选的是足球课,他选的是篮球课,我的老师在平时训练很严格,期末打分我觉得还是很客观公正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在体育课上有认真又刻苦,我是足球小白,考试的时候我是一次过,虽然仅仅过了及格线,然后身边的同学百分之九十要重考,然后篮球课的舍友日常老师出差不上课,然后期末考试也是普遍高分,我怎么玩?这是题外话了。

在一个可怕的日子,我失恋了,我再也没有以前的动力,颓废了很久,还是决定给自己找点儿事儿做,别老是颓着像废人一样,我给自己列了目标,每天下午锻炼至少半小时,每周周一周二肯定去图书馆,然后其它时间有空的话可以选择去,因为有时候会去做一下兼职,每天必须看一下课外书(文学类的或名著)。

然后前不久,我有个高中同班同学告诉我,今年十一月她就要拍毕业照了,她是大专三年,时间是差不多。我突然害怕了,平时心里一直担忧要是毕业了怎么办,现在自己虽然四年大学,但也差不多了。说没有迷茫肯定是假的,我每天都为着各样的事担忧着,颇为杞人忧天。我已经着手下去改变了,虽然觉得成效还是一般,还是要加大力度才行。


向往挣扎


因为大学生活真的闲。

我已经在外工作快一年半了,可我却感觉仿佛过去很久很久。仔细算下时间,竟然毕业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却仿佛有经过了数十年的错觉。

大学的生活里,经常逃课,每天睡到下午一两点起来,点个外卖,打游戏看电影。偶尔去打球,晚上再去聚餐high一下,周末通个宵。

当你进入大学,一个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地方,一个没有高中老师每堂课盯着,没有强制作业任务的地方,你感到的是自由,而不是迷茫。

因为,在大学时候的你,对于迷茫是什么,没有一点认知。

你有的,是自由的快感,自由地挥霍自己的时间。你去做曾经因为学习而没有做好的事情——玩和睡觉。

大学前三年,我仿佛把曾经没休息好的睡眠和未玩的游戏时间全都补了回来。

直到大四,即将毕业走出社会,即将完成毕业论文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我才感到了压力。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

而如今进入社会工作后,日复一日的机械生活,为赚钱和生活开支精打细算,很多自己想做的都不再有时间去做,这时候你才开始迷茫,你找不到方向,你也找不到自己想要什么。

大学,并不迷茫。是因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是看似荒废的睡觉游戏,但是你想去做,你去做了。

而不是,你不知道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这才是迷茫。


多隳oHu


正是因为大学生普遍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对未来的规划,才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睡觉和打游戏上。30年前,我刚上大学那会,也没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因为那时候大学生工作包分配,考上大学就业就有保障,所以一下子没了奋斗的理由。考前抱佛脚,60分万岁,拿了文凭万事大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完了大学四年,稀里糊涂地走上工作岗位。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虽然毕业就有工作,但大多对未来也是迷茫的,不知道也不去想自己5年后、10年后的发展方向,走一步看一步。

现在的就业形势和30年前大不相同,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文凭贬值,工作门槛越来越高。为了应对在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得不提前做好就业规划,高校也纷纷设立就业辅导中心,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很多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找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可以说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候更有想法,也更有意识去规划未来。

谁的青春不迷茫?大学生离开父母的庇护、老师手把手的指导监督,面对未来时难免会迷茫和无助。人生路必须要自己去趟。找工作的焦虑、等待录取的煎熬、面对几个工作机会不知如何选择的的纠结,都是人生的历炼。看到几个回答说有些孩子只要大学毕业就能凭父母关系在老家找个职位,衣食无忧,他们天天在宿舍打游戏睡觉不影响什么。这种被父母包办一切的孩子,缺乏自我认知和对人生的规划。他们第一步走的可能比一般人顺,但未来遇到挫折需要自己解决的时候,他们会陷入迷茫和无助,今后的发展不一定会顺利。

大学生沉迷游戏和睡觉,有些时候是对现实的逃避。在学业、就业双重压力下,很多大学生会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不敢直面挑战,用打游戏和睡觉麻痹自己。大学要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平衡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打游戏、睡觉的现象也反映了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的大学过去一直是严进宽出,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不严。一部分高校“重研轻教”,教师备课不认真,学生上课兴趣低。一些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教授脱离实际严重。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容易因此放纵自己、荒废学业。近几年教育部发出“给大学生合理增负”的号召,要求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对大学毕业资格的成绩作出严格要求,相信这些措施会让大学生重视大学的学习。

让大学生重视学习,不等于把成绩和毕业、考研、留学等机会挂钩,这样做无疑是用应试教育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习。人生是持续学习、持续提升的过程。大学阶段的指导应该侧重对学生人生规划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职场火锅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确存在"不务正业"现象,不是睡觉,就是在宿舍里打游戏。记得我们在读大学那几年,有很多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宵达旦地玩,白天上课就睡觉。这样一来,挂科是很正常的事,也有同学因为挂科太多,主动放弃学业,混入社会。


还记得四川那个考霸吗?他是四川广安岳池人,叫张非,先后参加过4次高考,第一次考入复旦大学,他嫌复旦大学太差,便主动退学。有2次考入清华大学,还有1次考入北京大学。当时网络上对他的讨论很多,说法最多的就是,张非不断退学,又不断参加高考,是为了骗取复读学校的奖学金,这种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很久,影响深远。

其实,后来才得知,张非并非骗取复读学校的奖学金,而是自己进入大学后,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幻的世界里遨游,没日没夜的刷经验、打怪和打架。由于大学里的学习没有高中时的压力,对自己的学习管理也很松懈,导致学业一塌糊涂。



人的一生,有迷茫、有彷徨,就连张非这样的"天才"也不例外,要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己的约束力,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这样的人生才不会遗憾。


Lance课堂


正因为感到迷茫,不思进取,所以才睡觉打游戏,而整天睡觉打游戏,更加剧了迷茫,导致难以走出这个恶性循环。

我上研究生有一段时间很迷茫,考研是非常辛苦的,当考上研究生后,突然觉得没人管了,对自己也就放松了要求。

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不再划分班级,除了几门公共课,几乎不用集中到一起上课。我当时进入到时的实验室,分了一台电脑。

刚开始导师并没有分配课题,感觉无所事事,每天就是看电影、看综艺。吴宗宪的《我猜我猜猜猜》、蔡康永的《康熙来了》几乎每周必追。每周一到两次的NBA也是必不可少的栏目。

只有看综艺的时候,才能获得短暂的快乐,看完之后就会陷入深深的迷茫。

也想改变这种状态,但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越空虚越不想干任何事,越不干越空虚。

这情况一直持续到正式开展课题,渐渐忙起来了之后,每天感觉很充实,没有空余的时间看综艺,慢慢的也不再感觉迷茫了。

走出迷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干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哪怕每天就干那么几十分钟,也能缓解迷茫、空虚的感觉。干的时间越长越充实,慢慢的就能走出迷茫的状态。


小马班长


大学生现在还意识不到迷茫,因为大多数的大学生身边的人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他们这个年纪的学生上学的时候几乎都是不愁吃喝的,他们认为学校和社会是一样的,轻轻松松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别人玩的时候,他们的从众心态告诉他们也要玩。如果身边的人都在考虑毕业之后的事,为了以后做规划,那么这个人也会为今后的事做规划。所以选对朋友很重要,像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只知道玩,外界的事情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父母的钱很难赚,只知道伸手要钱。到月钱就到账了,如果知道现在的社会这么难混,当时就好好学习门技术,最起码到了社会上饿不着!最后祝愿加我关注的网友远离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