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歷史事件,你瞭解之後,感覺有種顛倒三觀的感覺?

不才講史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我先提一個,拋磚引玉,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就是靖難之役朱允炆輸給了朱棣。

事件回顧

在最開始的思想認知當中,個人一直認為朱允炆是相對而言比較公正的,而朱棣則是奸邪小人,為了取得皇位,不惜把自己的外甥拉下馬,甚至朱標的家人、妻子、兒女通通沒有放過,要麼是橫死要麼被囚禁,總而言之,朱棣的良心糟透了。

當然這樣的思想和看法應該是在8年前,只不過伴隨著近年來對於歷史知識、歷史文獻的閱讀,歷史的知識庫也越來越多,慢慢的發現朱棣和朱允炆之間身份和地位進行了一個180度的扭轉。

真正讓人感到厭惡或者反感的是朱允炆,在削藩之前曾經對李景隆將軍說過的一句話,正是因為這句話在無朱允炆王朝的沒落和朱棣王朝的崛起。

是怎樣的一句話竟然能夠決定戰場上的勝敗?又是怎樣的一句話竟能夠影響歷史呢?

答案是千萬不要讓我揹負上傷害叔叔的罪名啊!

沒有看錯,前方的軍隊即將出兵打仗,與此同時,朱允炆卻在卻對自己的將軍說:一定不能傷害朱棣,看起來僅僅是一句臨時交代的話,或者朱允炆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只不過當這句話下達到地方將領,尤其是地方的主要將領時,卻完全變了意思,因為此時這句話對於李景龍而言並不是隨意安排的,而是自己的直系上司、當朝皇帝的最直接命令。

所以在整個靖難之役4年的時間裡面,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朱棣單槍匹馬繞著朱允炆的大軍來回的瞎轉悠,只不過這些在外人看來是瞎轉悠的無聊之舉,對於朱棣而言卻起了大的幫助,因為朱棣是無時無刻不在觀察李景隆的軍隊以及其他軍隊的陣型和陣型當中的變化,正是因為在這無數的陣型變化以及軍隊的縱橫交替之間,朱棣發現了一次又一次的戰機。

可是對於這一切,包括李景隆在內的軍團以及當時的士兵,就跟沒有看見一樣,絲毫沒有與朱棣決鬥的勇氣。

為什麼不直接趁著朱棣一個人的時候將他拿下?為什麼不以多擊少直接殺掉朱棣?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初皇帝已經說過了,千萬不要讓我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呀!

沒錯,這就事實

為了所謂的一己私慾,為了所謂的名揚天下,為了所謂的仁義道德,朱允炆把整個明朝的軍隊推向了火坑裡面,並且臨走的時候還踹了一腳。

當然這一切對於朱允炆來說似乎不以為意,畢竟只是自己的一個口頭安排,可正是這樣的一個口頭安排,無形之中讓明朝的軍隊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畢竟明朝那些大頭兵心裡也明白,現在的叔侄兩個人儘管鬧了矛盾,可是一旦兩個人握手言和,朱棣依然是諸侯王,朱允炆依然是皇帝,秋後算賬保不起自己的小命就沒了。

正是當無數的將軍和士兵秉持著這樣的念頭,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放跑了朱棣,可是當朱棣捲土重來,並且一次又一次壯大之後,普天之下再也難逢敵手,靖難之役似乎也已經走到了終點。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孔融讓梨”伴隨著我整個童年,每次與妹妹吵架了,家裡人總是要我像孔融學習,慢慢地孔融也就成為了榜樣。後來發現孔融不只是讓梨,他還會拋棄妻兒崇尚不孝,真是毀三觀啊,我的榜樣竟然是這樣的人。

孔融是一個狂妄自大、恃才傲物之人。在建安九年,袁紹的兒子袁譚率兵圍困青州,城內的守兵僅僅剩下了百來人,形勢萬分危急。當時的孔融正在青州城內,因為擔心有損自己處變不驚的名士形象,故作淡定,並堅持飲酒作詩,絕不督戰,令很多人十分頭疼。後來,在敵軍打破青州之時,孔融竟然無情地丟下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在士兵的掩護下自己悄悄地逃離了青州城。也是在這一次的戰爭中,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被殺死了。


其次,孔融還是一個“不孝”之人。在三國時代,曹操是孔融的領導,當時孔融經常對曹操出言不遜,十分傲慢。當時孔融最出名的是他的“不孝言論”,一是說:“父與子,有什麼恩?論其本義,不過當時情慾發作而已”。“子與母,又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後就什麼關係都沒有了”。二是說:“鬧饑荒時,有點吃的,如果父親不好,便寧肯拿給別人去吃”。這樣的言論在封建時代當然被認為是大不敬,就算現代也是大不敬,所以曹操在得知此事後,大怒,再加上平時孔融對於自己的態度,曹操氣不打一出來,直接處死了孔融。


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也熟悉吧!從小就被老師、家長拿來當榜樣,要學習他用功刻苦的學習精神。故事的主人公匡衡也確實通過讀書考取了功名,做了官。

可是匡衡同學最後幾年卻非常貪財,可能是小時候窮怕了的補償心理在起作用。而且他非常聰明,利用國家地圖的錯誤,私自把自己食邑封地擴大了四萬畝。此事最終被告發,匡衡貶為庶人,不久病死。匡衡因貧窮而發奮圖強,因努力而名利雙收,因忘形而身敗名裂。



雖然這些人整體素質不高,但他們的優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雁城流浪僧


扒一扒“廢奴英雄”林肯的皮。

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多次被評為各種版本的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100位人物之一,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後,林肯簽署了《宅地法》、頒佈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領導北方贏得南北戰爭,奠定美國工業騰飛的基礎,這些歷史功績使得林肯名垂青史,然而,林肯本質上是一個積極維護美國資本家利益的政治家,他另一面的言行,令他的光輝形象大為褪色。


《宅地法》的背後

1862年5月,林肯簽署了《宅地法》 ,規定每個美國公民只交納10美元登記費,便能在西部得160英畝土地,連續耕種5年之後就成為這塊土地的合法主人。

那麼問題來了,西部的土地真的是“無主之地”嗎?歷史真相是,西部的廣大土地,是上千萬印第安人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於是,從林肯頒佈《宅地法》開始,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即實現了合法化,美國軍隊配合移民針對本土印第安人展開了有組織的大規模種族滅絕,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地完整殺戮。

據後世學者估計,從1862年到1865年林肯去世時,有300萬印第安人因此喪生。這是什麼概念?每天2700個印第安人被殺,就算奧斯維辛集中營,5年也才殺了110萬人!

更為令人髮指的是,白人暴徒往往把印第安人的頭皮和生殖器(不分男女)割下,作為其邀功領賞的依據,其殘暴無恥讓若干年後的納粹黨衛軍也甘拜下風!而這些歷史罪行,其背後的策劃人就是林肯。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背後

林肯從來就不是一個堅定和徹底的廢奴主義者,相反,他是一個種族主義者。1858年,在他當選總統前兩年,他說道:

我與道格拉斯法官的意見一樣。他(那個黑人)在許多方面不與我們一樣——在膚色上是確實不平等的,大概在道德或知識的稟賦方面也是不平等的……”;“我還願意說,白種人與黑種人之間有肉體上的差別,我相信這個差別將永遠禁止兩個種族在社會和政治平等的條件下生活在一起……

1862年,林肯在與自由黑人談話時說道:“即使你們不再是奴隸的時候,你們仍遠遠不能與白種人處於平等的地位……別的種族享有的許多好處,你們都不能問津。”林肯還告訴這些黑人:“我們白人不願意你們這些自由黑人和我們住在一起。”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林肯的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首先是為了維護美國的統一,其次是鞏固北方工業資本家的利益。因此,他在發佈《解放奴隸宣言》後的公開談話中說:

我要拯救聯邦,我在這一斗爭中首要目標是拯救聯邦,而不是摧毀奴隸制……如果我能夠不解放任何奴隸而拯救聯邦,我願意那樣做,如果我能夠通過解放一些奴隸,不管另一些奴隸而拯救聯邦,我也願意那樣做。

因此,馬克思就曾不客氣地評論說:在林肯先生身上,我們隨處可以找到美學上的不雅、邏輯上的缺陷、形式上的滑稽和政治上的矛盾。另一位廢奴主義者菲利普斯也說:林肯先生是一個天天在成長的人,為什麼他會成長呢?因為我們用水澆灌了他。

當然,最終林肯是為了美國的國運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其本身也不失為一個敢作敢當,思想開明的政治家,但他絕非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純粹善良。


每日一段歷史


說起殘忍零口少女讓我記憶猶新

7000多年前的古墓,一位少女的屍體

經過分析,零口少女全身手上35處,其中29處是刺殺的傷痕,還有6處比較複雜,可能是砍殺或者鈍器敲打手上。其中29處刺殺傷痕都非常嚴重,說明殺人者毫不留情。零口少女不但肉體被銳利器物刺穿,骨骼也被刺殺,可以下手多麼狠毒。刺切到體內骨骼形成的它們分別發生在頭骨、脊椎骨、肋骨、髂骨、恥骨及骨盆內,其中以脊椎損傷為最多。有些損傷,如顱骨、胸部的損傷,是傷及腦顱和心臟等要害部位的致命傷害。這還不算,最誇張的是零口少女的陰部也有3處損傷,還有1件骨器從陰部刺入,至今還插在姑娘的坐骨上。刺殺陰部一般不會造成死亡,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虐待,有明顯性虐待的成分。至於零口少女的左手不見了,很可能是被人砍掉的。





翊博視角


1,魏晉時期盛行“偽娘”,男人越是陰柔越是美,所以魏晉的男人們塗脂抹粉,描眉噴香,曹植,潘安,書法家王羲之均是當時著名娘炮~

2,還是魏晉時期,所謂的魏晉風範就是一群塗脂抹粉陰柔之極的文人,天天煉丹嗑藥,然後袒胸露乳再一起飲酒作樂不問正事,至於為什麼不穿衣服,因為他們都愛服用一種叫五石散的丹藥,類似現在的海洛因,吃了以後,精神亢奮,面色紅潤,皮膚細膩白嫩,嫩到穿衣服會磨破皮膚,並且不能洗澡,生滿蝨子,導致那時候捫蝨不癢成為一種潮流~😵

3,發明造紙術的蔡倫是個奸臣!

東漢竇太后當政時,蔡倫作為太監靠巴結上位,替竇太后陷害其他妃嬪,竇太后死後,又鄧太后服務,混亂朝綱,是東漢宦官亂政的典型之一。

4,四歲能讓梨的孔融因不孝被處死。

他曾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因為不孝被曹操處死,誰知道作為孔子後代的孔融如此離經叛道。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9853272780529661"} --}

小橋流水嘩嘩譁


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與你分享。


和大家分享俄羅斯一對食人夫妻的真實案列,從1999年開始,到2017年,十八年的時間內,這對惡魔夫妻總共吃了三十人!當然,這是夫妻交代的受害人數,至於實際數量,無法統計。

當我知道這個事情的時候,簡直顛覆了我的三觀,世間竟有如此惡魔一般的存在。

人物: 丈夫:巴克夏耶夫(Dmitry Bakshaev),35歲;妻子:娜塔莉亞(Natalia Bakshaev),43歲;

地點: 俄羅斯南部城市克拉斯諾達爾(Krasnodar)

時間: 1999年——2017年

一、

如果不是一個殺人案件被人發現,這對惡魔夫妻的惡行不知道還要隱瞞多久。

2017年9月12號,克拉斯諾達爾城市的一座軍校附近,一個裝著女性殘肢的手提包,被丟棄在荒草之中,發出陣陣腐臭之味。

接到報案後,警察封鎖了現場。

巴克夏耶夫(為了便於敘述,我文後稱其為老巴)在案發現場附近徘徊,他殺人後又出現在案發現場,這並不是變態行為。而是他發現口袋裡的手機丟失了,很大可能性是掉在了案發現場。

可惜,他還是晚了一步,警方已將現場完全封鎖。老巴心裡忐忑不安,因為丟失的手機裡有他們夫妻和屍體的自拍照。

老巴心裡很害怕,卻又無可奈何,心裡只得存一絲僥倖,權做心裡安慰吧。

二、

一個不知名的工人,在案發現場不遠處的草地中,撿到了一部手機。

他眼瞧四處無人,準備將手機據為己有,然而,當他打開手機看到照片,一股血腥之氣撲面而來。

手機中的男子,自拍了一張大頭照,嘴巴之中赫然插著一隻手掌,而他的臉上洋溢著邪惡且滿足的笑容。

手機中的其他照片,每一張都充滿了血腥,沁透了鮮血。

遠處,一個男子朝他走來。

工人定睛一看,來者不正是照片上那個邪惡的男子麼!

遠處的男子越走越近,工人趕緊將手機裝進兜裡,心臟跳得旋轉、跳躍、不停歇,可表面卻裝作若無其事,微笑應對。

來者正是老巴!他見案發現場已被封鎖,無法進入,只得悻悻而歸。

老巴看到了工人,也沒做細想,只是順口問了一句“老哥,有沒有看到我的手機?”

“什麼機?”

“手機”

“手什麼機”

“手機啊”

“什麼手機”

“沒事了,你忙吧”

“好嘞”

看著老巴遠去的背影,工人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長舒了一口氣。

隨後,他趕緊將手機交給了警察。

三、

警方發現照片中,有一男一女的自拍,經過核實調查,最終確定男人就是老巴,而女子是他的妻子娜娜。

根據線索,警方搜查了老巴的家。

進入老巴的家,一股酸臭味撲面而來,警察們不由得捂住口鼻。

在這對夫妻的愛巢中,發現了八具不完整的屍體。地板上散落的袋子中,冰箱裡和冷藏室裡,發現了其他的人體遺骸。除此之外,還發現了用人體組織製作而成的罐頭,及他們記錄分屍和烹飪方法的小冊子。

警方立即逮捕了這對惡魔夫妻。

面對鐵證如山的證據,老巴夫妻也沒有做任何辯解,一股腦的全部交代了。

根據他倆的口供,老巴從1999年犯下第一起命案開始,就被充滿血腥味的ren肉所吸引,由此而上癮。

一開始他只是單獨做案,直到後來遇到了有著同樣癖好的娜娜,兩人一拍即合。

現年43歲的娜娜,比老巴年長一些,在軍校裡做護士的她,在案件中負責切肉、烹飪等細活。

兩夫妻供訴,作案時,老巴先用藥物,將被害人迷暈,帶回家中,老巴負責分解,而娜娜負責烹飪。

這對惡魔夫妻尤其愛好吃頭,下面這張圖片拍攝於1999年12月28日,圖中的ren頭,被他們精心佈置了橘子、肉、蔬菜等。在他們看來,惡魔的行徑彷彿是一種儀式。

當警方詢問他們的殺人動機時,娜娜說出了根源。

老巴自小生活在一個充滿家暴的環境中,性格灰暗內向,在一次家暴過程中,他的父親不小心踢到他的那裡。這一擊打給他的生理和心理上,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傷。

老巴也向警方坦誠,自己平常無法過那種生活,只有在殺ren後才會有那方面的想法,並且面對充滿血腥味的屍體,他的想法會更強烈,才能過正常的那個生活。

而娜娜呢,經過醫生的鑑定,她的心理完全正常。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心理正常的人,不但親自下廚烹飪,還將吃剩下的ren肉製作成罐頭,送給同事們品嚐!

2017年,這對夫妻死於獄中,回到了撒旦的地獄。

這世界是一面陰陽鏡,陽光普照的大地也會有陰影,願我們的生活,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之下。


賤議你讀史


年輕時候,總覺得呂后狠毒、殘忍。因為,她不但殺害了建國功臣——韓信,竟然還把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甚至連幾歲的劉盈也不放過。後來看的書多了,經歷的事兒也多了,慢慢理解了她。這算不算扭轉了三觀?!





憑欄迎風瘦


三觀是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雖然是簡簡單單的三個詞,可是卻是人生的重要的一部分。交友要求三觀符合,戀愛要求三觀一致,畢竟道不同,不相而謀。

人是很奇怪的,才華出眾並不總是代表著品行純良。往往飽讀詩書的人,做出的事才是離經叛道。

民國才子徐志摩,這位在康橋上吟唱的人,比起才華,他和三個女人的感情糾葛更為世人樂道。

張幼儀見過他最壞的樣子。徐志摩出身富裕家庭,不然也不能自費留學英國。出國留學之前,家人替他相看了妻子,就是張幼儀。

傳統女性代表的張幼儀,以夫為天。年少風流的徐志摩更是讓她見之鐘情,婚後的張幼儀操持家務,孝順公婆,很得徐家人的喜愛。

不久兩人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這讓徐家人更是高興,經濟上大力支持小兩口。本來其樂融融的日子在徐志摩留學的時候,都毀了。

留學英國的徐志摩偶然間結識了林徽因,相貌清秀,又有自己的學識見解。這樣的女性是徐志摩以前從未接觸過的。

動情的才子覺得自己碰到了愛情,覺得這世界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阻擋自己追求真愛的步伐。

他對林徽因展開了瘋狂的追求。但是林徽因拒絕了他。有妻有子,就該收起風流的心思。徐志摩覺得是因為有張幼儀的存在,女神才拒絕自己的。

他逼著張幼儀和自己離婚。這個時候,他的妻子已經懷著第二個孩子。可惜孩子也喚不醒徐志摩被真愛衝昏的頭腦。

痛苦萬分的張幼儀不知該如何是好,身懷六甲,還在異國他鄉被自己丈夫強逼離婚。走投無路的張幼儀想到了死,似乎唯有一死才能解脫她。

幸好最後關頭,這個可憐的女子想通了,在徐家兄弟的幫助下,她生下了第二個孩子。這時候,徐志摩又找上門來要求離婚。徹底死心的張幼儀認清了眼前這個人,痛快的答應離婚。

以為恢復單身就能追到白月光的徐志摩失望了,因為林徽因回國和梁思成結了婚,兩人婚後的日子始終甜蜜如初。

陸小曼享受了他所有的柔情。心懷一片森林的浪子是不會為了一個人停下腳步,回國後的徐志摩成天和好友王賡玩樂。王賡的老婆是陸小曼,是當時頗有盛名的交際花。

王賡因職務變動得去哈爾濱任職,喜歡玩樂的陸小曼不願意隨同。心疼嬌妻的王賡就委託自己的好兄弟—徐志摩,照顧一二。

哪知卻是引狼入室,徐志摩對陸小曼展開了追求,不久兩個人就頂著世俗的壓力結為夫妻。

這一對的結合,讓所有人都非常反感。無論哪一方的親人,都是極力反對。甚至不惜掐斷對二人的經濟支持。

陸小曼還是一如既往的沉迷於享樂,嬌生慣養的徐志摩不得不承擔起養家的重擔。最後死於一次飛機失事。

徐志摩辜負了張幼儀的一片深情,不顧倫理道德,一味的追求自己心中的愛情。縱使是打小泡在詩書中長大的才子,在婚姻一事上,卻無半點的責任擔當。


小豫說文化


顛覆三觀,紀曉嵐其實是個長得醜的老色鬼,和珅反而是個大帥哥,而且這兩人之間幾乎沒有什麼交集。

《鐵齒銅牙紀曉嵐》可以說是一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了,也因為這部電視劇,給許多人都留下了一個紀曉嵐“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機智幽默剛正不阿”的形象,和珅“貪得無厭猥瑣醜陋”的特徵也深入人心。然而,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和和珅,跟這兩個形象可以說是截然不同。


好色之徒,且相貌醜陋——紀曉嵐

真實的歷史上,紀曉嵐確實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乾隆也正是看中了他的才華,所以曾任命他為《四庫全書》總纂,另外他寫的《閱微草堂筆記》也是一本妙趣橫生的志怪小說合集。但有才雖然有才,他一點也不風流倜儻,因為紀曉嵐長得很醜。

我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鄧之誠先生曾經考證過,紀曉嵐其實是個“貌寢短視”之人,寢這個字,用來形容相貌的時候,意思就是醜,短視就是字面意思了,說的是近視。這可不是野史,而是有真實史料記載的。

曾任嶽麓書院院長的史學家王先謙先生編撰的清史料集《東華錄東華續錄》中就記載乾隆皇帝曾親口說紀曉嵐“目系短視,於檢驗時未能詳悉閱看。”因為近視,紀曉嵐差點判了冤假錯案。


此外,紀曉嵐不僅長得醜,近視眼,還是個嗜色入命之人。據史料記載,紀曉嵐十七歲時就結婚,除妻子之外,還娶了六位小妾。

當然了,古代當官的有幾個小妾很正常,但紀曉嵐一連娶了六個,那就只能用好女色來解釋了。另有野史記載,紀曉嵐一天部和女人歡好便難受得要命。不過這些都是野史趣談,不足以作為證據。只能說紀曉嵐好色是事實,但嗜色如命倒未必可信。

貌若潘安,史上第一貪——和珅

和珅是大貪官沒錯,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嘉慶抄了和珅的家竟讓讓國庫都變得充裕了,可見和珅貪汙之巨。但一碼歸一碼,和珅雖然是個貪官,卻跟電視裡那個猥瑣醜陋的形象不同,實際上他是個長相俊美、丰神英朗的美男子。

和珅本人也有一定的才華,雖沒中科舉,卻也熟讀四書五經,通曉滿漢蒙藏四種語言,乾隆曾誇獎和珅“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勤勞書旨,見稱能事。”因此,和珅並不是一個無能的酒囊飯袋。


此外,關於和珅的樣貌,他妻子的祖父曾說他:“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英國近代著名政治家喬治·馬戛爾尼曾在乾隆年間訪華,覲見乾隆皇帝。期間,曾與和珅有來往。後來,喬治·馬戛爾尼在回憶錄中說和珅:“白皙而英俊,舉止瀟灑,談笑風生,真具有大國宰相風度。”


不過,和珅因損公肥私、欺上瞞下、貪汙受賄這些也都是確鑿的事實。只能說每個人都有他的多面性,長得帥不一定就就有品德,和珅空有一副好皮囊,卻甘願做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之人。

總得來說,紀曉嵐跟和珅與電視劇中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事實上,這兩個人之間的交集很少,和珅比紀曉嵐足足大了26歲。紀曉嵐入朝為官時,和珅聖眷正隆,給紀曉嵐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跟和珅頂牛。


臥聞海棠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生過許多顛倒三觀的事情,今天小編要講述的是西漢第一廢太子劉榮之死的故事,仔細分析劉榮之死的始末,真的讓人感覺顛倒三觀、細思極恐。

漢景帝前七年,因太子生母慄姬善妒、言語衝撞景帝而觸犯龍顏導致太子劉榮被廢,改封臨江王。屋漏偏逢連夜雨,在臨江王任上的劉榮因建造宮室侵佔了先祖廟宇被人告發,劉榮因此被景帝詔入京城受審。

本來在去京城的路上劉榮覺得此事雖然自己犯錯在先料也不是什麼大事,父皇訓斥幾句略加懲罰就罷了。誰知到了京城,劉榮立馬被關進了大獄,負責審理此案的還是當前風頭正盛的酷吏郅都。

郅都絲毫沒有把這個臨江王放在眼裡,言辭狠厲,態度蠻橫,幾經問詢下來,劉榮己經感受到了巨大的恐懼,人在絕望中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親人,可是母親慄姬已死,只能向自己的父親求救,希望父皇能網開一面,救他逃離這人間地獄。

可是鐵血的郅都連筆墨都不給劉榮,還是之前當過太子老師的竇嬰派人偷偷給他送去了筆墨,萬念俱灰之下,劉榮寫下了絕筆信,自殺身亡。

為什麼說這件事讓人細思極恐呢?我們來看一下,太子劉榮獲罪入獄,漢景帝派去審理此案的卻是他非常瞭解和信任的酷吏郅都,此前發生過兩件事使景帝深知郅都為人殘暴無比、心狠手辣。

一次景帝帶著自己的寵妃賈姬去上林苑打獵,途中賈姬內急去了廁所,誰知身後一頭野豬也跟著賈姬走了進去,景帝害怕賈姬遇到危險就給郅都使眼色讓他去救賈姬,誰知郅都卻當做沒看見,景帝著急拔出劍就準備自己衝進去,卻被郅都攔住,他說賈姬這樣的女子死了一個還會有很多,陛下即使不珍重自己的生命,也要為江山社稷著想啊!景帝聽完冷靜下來,不往廁所衝了。

還有一次濟南郡有戶姓嫻的豪強在鄉里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濟南太守卻束手無策,景帝知道後立馬派了郅都去做濟南太守,郅都到任後就把嫻氏一族中為首作惡的處死,其餘的人看到這種下場都不敢再為非作歹了,就這樣郅都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平定了濟南的惡霸。

劉榮死後竇太后心疼孫兒,覺得都是郅都逼迫孫兒,致使孫兒慘死,要求景帝嚴厲處罰郅都,判處死罪。但是身為父親的景帝卻絲毫不為所動,只是迫於竇太后的壓力免了郅都的官,然而沒過多久,景帝就封郅都為雁門太守,這種明顯偏袒讓竇太后更為氣憤,最終竇太后羅織了幾項罪名處死了郅都。


所以說景帝安排郅都去審理劉榮案件,擺明了就是不想讓劉榮活著出來,父親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往死路里逼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啊。那景帝為什麼覺得劉榮非死不可呢?筆者認為景帝是在為新太子劉徹清障。

自古以來廢太子的結局都是以悲慘收尾,其中涉及的事情相當複雜,盤根錯節。廢太子對新太子會在不經意間產生一種威脅,朝臣會不自覺的拿新舊兩位太子進行比較,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新太子稍有差錯朝臣們就會想到廢太子的種種賢德,時間一長,那些曾經徘徊在廢太子周圍的大臣們為了自己將來的政治前途,說不定會孤注一擲,把廢太子抬出來與新太子相抗衡,攪亂時局,這是皇上不想看到的。

再者當時景帝廢劉榮,遭到了太尉周亞夫和太子太傅竇嬰的強烈反對,這兩位當時在朝中地位舉足輕重,他們二人都是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功臣,竇嬰還是竇太后的親侄子,兩人在朝中的追隨者眾多,更重要的是他們反對廢太子的態度非常堅決,周亞夫因此被景帝疏遠,竇嬰更因為太子被廢和皇上置氣告病不上朝。

劉榮越是得到朝中重臣的擁戴,漢景帝就越是要除掉劉榮,憑他們二人的實力,一旦景帝百年之後難免不打出擁立廢太子的旗號與劉徹為難,所以只要劉榮還活著,只要支持他的勢力還在,景帝終是放心不下。

所以逾制建造宮殿只是藉口,趁機徹底擊潰廢太子及其黨羽,湮滅群臣再次擁立廢太子的幻想才是景帝謀殺劉榮的根本目的。

人們常說“虎毒不食子”,然而“最是無情帝王家”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父子親情終究抵不過江山穩固,為了假借他人之手謀害自己的親兒子,景帝這招真可謂是“用心良苦”。聽了這個故事,你會不會覺得顛倒三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