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紅到發紫的硬筆書法家龐中華現在少有提及?

情棋書畫


不僅僅是龐中華先生少有人提及,當年那些叱吒硬筆書壇的名家,諸如顧仲安、劉惠浦、任平等人都漸漸被人遺忘了。換句話說,硬筆書法的熱潮早已是昨日黃花,曾經備受推崇的硬筆書法家們自然也就風光不再了。

當然,如果是硬筆書法愛好者,稍微瞭解一下硬筆書法的發展歷程,很容易就會熟知龐中華的名字。畢竟,這可是當年的“硬筆書法第一人”。

如果說龐中華先生的硬筆書法水準能夠引領硬筆書壇,估計有太多人都會表示不服氣。就傳統書法功底和藝術底蘊而言,王正良、任平、謝非墨等浙江系硬筆書法家都明顯比龐中華先生更有底氣。更別說趙彥良、崔學路等人原本就具備相當紮實的毛筆書法功底。在這方面,龐中華先生的確是要遜色的,他的硬筆書法注重規範、美觀,實用之外的藝術高度值得商榷。

有一點是不容被抹殺的,龐中華先生推動了硬筆書法教育的迅速普及。當年無數硬筆書法愛好者都受到了龐中華先生的影響,就這一點來說,龐中華先生在硬筆書壇的地位幾乎無人可與之比肩。

驚龍軒剛剛上中學時,首先接觸到的就是龐中華先生的鋼筆字帖,從此開始了學習硬筆書法的旅程。不久之後,具備了一定的書法功底,欣賞水平也得到一些提高,陸續接觸到王正良、駱恆光等其他書家的字帖之後,才發現天外有天。

當時就有一種說法,龐中華先生的字容易上手、容易出效果,入門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龐中華先生的字不宜久練,不然會積習難改,很難更進一步。現在想來,這種說法還是頗有些道理的。

還在關注硬筆書法的朋友應該知道,龐中華先生當年發起成立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依然存在。可惜的是,現在主要從事工作就是組織一些毫無公信力的比賽,印發大量的各種名目的證書,其目的大家心知肚明。這樣名存實亡的組織,對於推動硬筆書法的發展已經是毫無意義。

隨著電腦和手機的普及,硬筆書法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實用性,曾經風光一時的硬筆書法家們被時代淘汰也是大勢所趨。一大批硬筆書法家都放棄了硬筆書法的道路,少數具備傳統書法功底的硬筆書法名家也轉向了毛筆書法的研習和創作,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客觀地說,龐中華先生的毛筆書法實在是上不了檯面的,以他在硬筆書壇的地位,要想放下身段重新開始也的確更難一些。

時間悄然流逝,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本世紀初,龐中華先生的名字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現在還能對龐中華先生的硬筆書法感到親切和熟悉了人,大多都是資深的硬筆書法愛好者了。

龐中華先生淡出書壇,與他的書法水準無關,完全是時代發展到必然結果。當今仍活躍在書法教育領域的田英章先生,當年同樣是硬筆書法名家。但是田英章先生顯然更懂得如何適應潮流,在硬筆書法領域遇到瓶頸時,還能用“田楷”在毛筆書法教育領域如魚得水。

同樣都是堅持規範美觀、迎合大眾審美習慣的書風,同樣都是書法教育方面的佼佼者,田英章先生名氣尚存,而龐中華先生淪為路人,其中的道理並不難理解。


驚龍軒


龐中華,寫書法之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地質勘探隊員。但是這個勘探隊員不一樣。他喜歡書法。

為了書法,他放棄了很多。喝酒、聊天、打牌這些通通跟他無關。他把自己沉浸在書法的世界裡,忘乎所以。

為了書法,他屢遭碰壁也在所不惜。

不好的大不了推倒重來。拒絕我的,我也不會放棄。

龐中華的堅持和執著感動了蒼天。幸運之神眷顧了他。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看到他的書稿後,對其讚賞有加,不但為其寫續,還積極的為其聯繫出版社,商討出版事宜。

就這樣,因為大師的介入,冰封的僵局一下被打破,從此勢如破竹。

電視上龐中華的書法講座風生水起。

《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新聞媒體開始大篇幅的報道他的書法事蹟。

書店裡,他的書法字帖被搶購一空。

一下子,大街小巷都在熱議那個操著川普,會寫字的地質勘探隊的青年傳奇故事。

龐中華就這麼火了,紅了。

-2-

花無百日紅,一枝獨秀面臨春色滿園。

龐中華火了之後,顧仲安、田英章、錢佩雲等一批優秀的書法青年也開始湧現出來。

龐中華的一枝獨秀,開始面臨春色滿園的局面了。

再好的菜天天吃也有膩的時候。當大眾開始出現審美疲勞的時候,其他青年書家的出現無疑為這種審美疲勞打上了一支興奮劑。

漸漸的龐體的受眾群開始分流了。大眾在分流的過程中,在接觸書法新體的時候,慢慢的發現原來還有比龐體好學、好看的字體。於是大眾開始由原來的摸索、實驗最後到了離不開的地步了。

-3-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時勢造英雄,誰都有機會登上頂峰。

機遇來了,母豬都會上樹。紅沒什麼,難得的是紅一輩子。

龐中華的紅除了自身的努力、機遇的垂青、市場的運作之外別無他處。

現在的書法名人、紅人,除了沾網絡媒體的優勢之外,跟龐差別不大。

龐中華、龐體漸漸的開始離開了大眾視線,成了時代的棄兒。那麼,現在的這些書法明星書法紅人呢?用不了多少年,也一樣。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

毛主席說別喊萬歲,一個人怎麼能活一萬歲呢!



穆若淸風


為了書法,他拋棄了很多。喝酒、聊天、打牌這些通通跟他無關。他把自己沉浸在書法的國際裡,忘乎所以。

欠好的大不了推倒重來。拒絕我的,我也不會拋棄。

就這樣,因為大師的介入,冰封的僵局一下被打破,從此勢不可當。

《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新聞媒體開端大篇幅的報導他的書法業績。

一會兒,街頭巷尾都在熱議那個操著川普,會寫字的地質勘探隊的青年傳奇故事。

-2-

龐中華火了之後,顧仲安、田英章、錢佩雲等一批優秀的書法青年也開端湧現出來。

再好的菜天天吃也有膩的時分。當群眾開端呈現審美疲勞的時分,其他青年書家的呈現無疑為這種審美疲勞打上了一支興奮劑。

-3-

時勢造英雄,誰都有時機登上頂峰。

龐中華的紅除了本身的盡力、機會的垂青、市場的運作之外別無他處。

龐中華、龐體漸漸的開端離開了群眾視線,成了年代的棄兒。那麼,現在的這些書法明星書法紅人呢?用不了多少年,也一樣。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則。

孟南937承傳民族文化


歷經文革的衝擊,傳統文化傳承受到傷害。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重視了傳統文化,書法發展迎來了新時代。在書法得以復興之際,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書法家,龐中華先生硬筆書法在這個特別的時間裡,之所以享譽海內外,一方面是他對硬筆書法的痴迷和孜孜不倦的努力,以及精益求精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是時代造就了他的成功。其硬筆書法曾經受到大家十分喜歡,對硬筆書法做出不凡貢獻的他,為什麼如今卻少有人提及呢?我們可從書法發展的規律中探究其中原由。

一是硬筆書法是新生事物,缺少傳統毛筆的根基。在極短的時間內得以迅速普及,而隨著科技創新,硬筆字的實用功能迅速減退;

二是失去實用價值的硬筆字,對於硬筆書法熱也逐漸降溫,曾經紅極一時的“龐體”自然受到影響;

三是“龐體”屬於楷體,或行楷之間體,書風個性鮮明,不失硬筆書法風骨和美感,但書寫性不夠強,不如行書或行草體通俗,書寫性更強。例如黃若舟先生的快寫鋼筆字,之今依然非常受歡迎。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硬筆書法的侷限性,同時也給硬筆書法的發展帶來了新思考。硬筆書法要在傳統書法、以毛筆書法為主的世界裡爭有一席之地,既要堅持適合硬筆字的特性,也要順應人們的書寫性。





如石書藝


為什麼紅到發紫的硬筆書法家龐中華現在少有提及?


我個人認為一方面是打字替代了寫字,使得很多人對字的美觀不甚在意,另外一方面則是書法界對龐中華的質疑讓很多人開始對他的字不再那麼信賴。

現在對於龐中華的字的看法普遍是:這字的確很好看,但是他的字在許多學過書法的人眼裡就僅限於好看,稱不上“書法”。

書法,書法,不僅要有書(即書寫),還要有法(即法度、章法),龐中華的字雖然好看,但是缺少書法嚴密的規則體系(筆畫、間架結構等),這就相當於一個做菜非常好吃的飯店老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廚藝高手,但是對於專業大廚來說他做的飯菜少了很多應有的步驟,在色、香、味等各個方面都有所缺失。


書法大家的字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各個書法大家的楷書作品:






上面四幅字是顏柳歐趙幾位書法大家的作品,你仔細看看就會發現這幾幅字雖然風格不同,但是它內部的規則是相同的,比如起筆和收筆,轉角處的頓筆等都是依照一定規則來的。


龐中華的字


但是龐中華的楷書就很明顯缺失了這些規則,當然了,很多人詬病龐中華的並不是他的書法體系不夠嚴密,而是漂亮有餘,靈動不足,缺少變化(他的字太一板一眼,橫豎、大小等都顯得過於均衡,沒有明顯的變化,而書法是非常講究變化的)。



田英章的字


寫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認為軟筆字跟硬筆字對比很不公平,那麼就拿田英章的硬筆貼跟龐中華的硬筆貼進行一下對比:



看完田英章的硬筆,再看看上面幾位大家和龐中華的字是不是很明顯了呢?田英章的字一眼就能看出跟上面幾位大家是處在同一書法體系下的,而龐中華的與他們明顯不同,自成體系。

時代造就的書法英雄

龐中華成名時,中國的硬筆書法還在起步階段,現在硬筆書法已經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並且還受到了機器打字的衝擊。

在硬筆書法體系越發成熟的今天,龐中華的硬筆書法跟傳統書法的區別使得他的字帶來的驚豔沒有辦法接受時間的考驗這是必然的結果。

不得不承認龐中華的字的確不錯,方正、規整,但是看久了容易審美疲勞。

好看的字和耐看的字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好看的字是第一眼美女,但是你跟美女熟識後不一定還會有第一眼時的驚豔,耐看的字是耐看型美女,也許在你不瞭解她時你體會不到她的美,可越熟識你就越能發現她的驚豔之處。

龐中華的成功是時代造就的,也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是時代已經變了,就連後來比他更受推崇的田英章都無法達到當年龐中華的火爆程度,更何況是龐中華自己呢?

但是無論怎樣,我相信喜歡書法的人即使不喜歡他的字,也會知道曾經有個叫“龐中華”的人引領過一個屬於他的書法時代。


阿肖自習室


說起龐中華也算是我硬筆書法的啟蒙者了,我是七零後,上小學的時候字很差,老師老是批評我,上初一暑假的時候老師讓練毛筆字,從那開始正式學習書法。硬筆書法一開始學的就是龐中華老師的字帖,那個時候龐中華真的可以說是紅到發紫。而現在為何鮮有人提及了呢?很簡單的道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人無千日好,花無白日紅,長江後浪推前浪嗎!

龐中華為何會紅到發紫

當初龐中華能紅那麼厲害,主要有兩點:

  1. 時代的需要: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文化事業需要發展,需要一個榜樣來帶動人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發展。龐中華是在文革期間一直堅持練字,他是地質工作,常年在野外帳篷裡練字,學習條件非常艱苦,但他能堅持下來並且學有所成,這一點就很值得當時的年青人來學習。

  2. 龐中華的字簡單易學:龐中華從一開始就是練鋼筆字的,不像很多後來的硬筆書法家都是從毛筆轉過來的。所以,龐中華的字更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容易學習普及。

因為以上兩點原因,龐中華當時被作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一下子紅遍大江南北。

為何後來少有提及了?

前面我們說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當鋼筆書法得到普及之後,大家對鋼筆書法的審美需求也提升了。當時85年的那屆全國硬筆書法大賽全國參見的有一百萬之眾,可見當時的鋼筆書法影響力有多大。

於是很多原來在毛筆書法領域的人也轉到了硬筆書法領域,畢竟毛筆書法要混出個名堂是很不容易的,高手太多。而當時鋼筆書法剛剛開始普及,人數雖然很多,但是水平參差不齊,很高水平的並不是很多。

於是那些有著傳統書法功底的人,轉過身來來練習硬筆書法,一下子就把硬筆書法帶到一個比較高的層面上了,例如田英章、王正良、曹寶麟、顧仲安、吳玉生、江鳥等等。龐中華是先學鋼筆字再轉書法的,而這些人本身就具備了幾十年的傳統書法功底,再轉硬筆,當然藝術性比較高了。

再加上當時85年的那次活動之後,硬筆書法的普及推廣的也厲害,高手自然是越來越多了。因此這個時候龐中華的鋼筆字也就沒那麼顯眼了,這其實也很正常。再加上龐中華老師後來歲數也慢慢大了,靠著前期的各種出版作品已經收入頗豐了,自然沒必要再出來了。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分享傳統書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關注。


翰墨今香


時代造就。










羲易


菜不在精適口為珍,書不在多學用便佳。龐中華先生的硬筆書法還是影響了一大批書法愛好者,激發了書寫者規範鋼筆字的積極性,是不可多得的教學範例。


尊古納今


硬筆是用來普及書法的,讓您的字不至於那麼慘,而想做書法家還得毛筆才行。


哈哈陳91


對硬筆書法普及的確做了貢獻……書法一般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