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加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一、加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 一种记账方式?


假设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货币的时代,翠花想吃鱼,只能找到铁蛋说用自家的棉花换。如果刚好铁蛋也想要棉花,则翠花铁蛋可以很愉快的达成交易。


到了第二年,翠花还想吃鱼,但铁蛋想要交换铁饼。虽然翠花家没有铁饼,但翠花知道村长家里有铁饼,而村长家正好缺棉花,于是翠花找到了村长,用自己的棉花换到了铁饼,又用铁饼换到了自己想要的鱼。

大家看到村长家的铁饼可以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于是纷纷将自己的物品换成了铁饼,

但是因为村长家的铁饼充足又不好搬运,村长就和大家商定拿出一个笔记本,记录下各家铁饼的数量,张三家有3个,铁蛋家有4个,翠花家有5个........

第三年,翠花还想吃鱼,翠花和铁蛋就找到村长,村长在翠花的账户里面扣除了一个铁饼,再在铁蛋的账户中增加了一个铁饼,于是翠花就获得了铁蛋的鱼。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货币本质只是记账的一种形式。


加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 一种共识?


但这个的前提则是大家的共识,假设有一天大家不再认同这样的记账方式,选择怀疑村长会造假,或者有更好的物品做为中介,这个在上面交易中担当中介的铁饼就会一文不值。


有共识就有价值,创造价值就是创造共识。回到今天“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市值终将超越黄金”,因为有这个共识的群体正在不断壮大,所以数字货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比特币的价值,本质上也是共识。


影响比特币价格的,不是那些对其嗤之以鼻的人,而是那些有共识的人,而这个共识群体,数量在不断扩大。


加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二、信用评价是不等式


●库拉圈


在太平洋岛部落间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库拉圈(Kula Ring)的封闭交换关系圈,当地居民生活的各方面都与库拉有着紧密的联系。库拉的核心是白色贝壳雕琢的臂镯和红色贝壳打造的项圈的交换,这种交易具有方向性,人们只能逆时针方向交换臂镯,顺时针方向交换项圈。

加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一个人根据地位的不同,可能有一个到数十个的库拉伙伴。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关系一旦建立就基本不会被破坏。一旦进行库拉交易,则一直进行库拉交易,交易伙伴越多,他的部落地位越高。同样的交易的次数越多,部落地位越高。

处在库拉圈不同地方的土著基本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库拉。但是库拉交易并不是等值交易,也不是同时发生,更多像是一种礼物馈赠。


加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等价交易


回到今天,面对如今如此快捷高效的电子支付,以至于人们会有这样的疑惑:既然淘宝、支付宝已经如此方便,我们还需要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支付吗?


答案是肯定的。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两个账户,他在两个账户里反复进行转账交易,就会以非常低的成本制造出无数被支付宝视作洪水猛兽的刷信用行为。虽然淘宝网非常明智地给交易引入了评价,但是无论采用多么高明的机器算法与人工干预,都无法阻止刷客与差评师这两种职业的存在。这不仅是淘宝网的难题,也是所有电子商务平台的阿喀琉斯之踵。


只因它们对交易行为的处理都是一样的,即等价交易。等价交易无须精确称量,而只需进行一次数据库操作。用户用电子支付的A账户给B账户转账金额为m,反过来,再从B账户转账金额m到A账户,电子支付数据库里A账户与B账户的数值又恢复到起始,如此进行无数遍,便是典型的刷信用行为。


库拉圈交易也是一次循环(库拉的含义就是循环),不同的是库拉的交易有方向性,而不能作对换交易。


试想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库拉圈贸易中如果有人自私的话,把臂镯藏起来,或者依旧传给前一个送给自己的人,将意味着什么?没错,这将是一次典型的刷信用式的死循环,臂镯将永远在这两位库拉伙伴中循环,这样互相之间的交易次数就会越来越高。而成为两人永久占有的私藏。两人在部落中也将“刷出”非常显赫的地位。


显然,如果大家都这么投机取巧,库拉贸易圈将不复存在,而这正是库拉贸易要规定交易的方向的缘故。交易一旦启动,库拉就会像接力游戏一样,一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流转下去。


库拉圈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规定交易的方向,就可以避免刷信用的行为。然而,这在真实经济中是不现实的,我们无法规定在电子商务中只允许与固定的人。


加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但区块链中“币天”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这一问题。


币天销毁是指每笔交易金额(币数量)乘以这笔交易所花费的币在账面上停留的时间(天)。币天销毁也被用到了权益证明中。


例如张三向李四转了10个比特,这10个币在张三账面上停留了10天,张三转账的币天消耗为100. 虽然李四获得了的币等于张三转的币,但张三的信用增加了。若李四再将这10个币转给张三,则张三的币仍等于之前的币,而其信用也基本不会增加(因为币在李四账面上停留的时间很短,币天很小)。


币天销毁作为信用评价因子,在一次交易中,销毁的币天越多,则信用评价的权重越高

。当刷客试图给用两个账户反复交易而刷好评时,第一次交易的评价是有效的,但历史上累积的币天在交易完成之时便已销毁,当进行第二笔交易时,由于发生在第一次交易后不久,币天积累非常小。


相应地,对信用评价的贡献微乎其微,其后所有交易的币天销毁之和同样也非常小,用户利用同一笔钱反复给自己刷好评,不管进行多少次,其最终效果与第一笔交易所带来的信用评价几乎一样。同样,当差评师试图通过大量小额交易给用户以恶意差评时,由于信用评价正比于币天销毁,交易的额度太小,同样也几乎不能对用户的信用产生影响。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泛滥成灾的刷客与差评师将会失业。因为在区块链的信用评级中,信用不再是一个道德问题,则是一个数学问题。


加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