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第一名將,為何甘願屈居董卓之下?

生於將門世家,是漢末的第一名將,手握當時戰力最強的軍隊,漢靈帝時被徵為侍郎。

而後在黃巾起義爆發時被授予左中郎將,率兵討平黃巾之亂,威震天下。

這個人就是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皇甫嵩。

漢末第一名將,為何甘願屈居董卓之下?

皇甫嵩

皇甫嵩字義真,少時便有文武之志,好詩書,熟習弓馬。

在黃巾之亂時皇甫嵩調發五校,這五校可是中央常備軍,即隨從騎兵、善射騎兵、步兵、水兵、警衛兵。

做為中央常備軍,五校的戰鬥力在當時來說已是最強戰力,皇甫嵩率領這支軍隊擊敗張梁,後又殺死張梁弟張寶,俘殺十餘萬人

皇甫嵩將十萬人的屍骨聚屍成冢,破黃巾後朝廷任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並晉封他為槐裡候,食邑八千戶。

黃巾之亂平定後,皇甫嵩奏請免除冀州一年的稅賦,用來贍養饑民。

史載百姓作歌:"天下大亂兮世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自此皇甫嵩威震天下,名聲一時無兩。

此時的漢朝南面空虛,閻忠勸皇甫嵩把握時機,南面稱帝,而皇甫嵩並沒有聽閻忠的意見。

是什麼讓皇甫嵩放棄稱帝的機會,而後來又屈居董卓之下呢?

中平五年,涼州之亂時靈帝命皇甫嵩和董卓前去討伐。

當時董卓主張速戰速決,而皇甫嵩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沒有用董卓的計策,此時董卓已記恨在心。

中平六年圍攻陳倉之時皇甫嵩獨自率兵追擊,而命董卓殿後,皇甫嵩連戰連捷,斬殺一萬多人,董卓既慚愧又遺憾,愈加忌恨皇甫嵩。

初平元年,董卓專政,為防後院起火,召皇甫嵩為城門校尉,想趁機將他殺掉。

皇甫嵩應召將行,長史梁衍勸他起兵抗拒董卓,與袁紹呼應,皇甫嵩當時雖有三萬餘軍隊,但是還是沒有聽梁衍的建議。

可以看出皇甫嵩兩次放棄角逐地位的機會,都是源於他對大漢朝的忠誠,將門之後的他在自己的內心是無法接受這等苟且之事。

史料記載的皇甫嵩都是正面的形象,但是他嗜殺、愚忠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胡三省評說:"嵩前不能從兄酈之言,今又不徒衍之策,自揣其才不足以制卓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