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第二十四卷│难岁篇第七十三(2)


《论衡》第二十四卷│难岁篇第七十三(2)

【原文之二】

且太岁之神审行乎,则宜有曲折,不宜直南北也。长吏出舍,行有曲折。如天神直道不曲折乎,则从东西四维徙者,犹干之也。若长吏之南北行,人从东如西,四维相之如,犹抵触之。如不正南北,南北之徙又何犯。如太岁不动行乎,则宜有宫室营堡,不与人相见,人安得而触之?如太岁无体,与长吏异,若烟云虹蜺直经天地,极子午南北陈乎,则东西徙若四维徒者亦干之,譬若今时人行,触繁雾蜮气,无从横负乡皆中伤焉。如审如气,人当见之,虽不移徙,亦皆中伤。且太岁,天别神也,与青龙无异。龙之体不过数千丈,如令神者宜长大,饶之数万丈,令体掩北方,当言太岁在北方,不当言在子。其东有丑,其西有亥,明不专掩北方,极东西之广,明矣。令正言在子位触土之中,直子午者,不得南北徒耳。东边直丑巳之地,西边直亥未之民,何为不得南北徒?丑与亥地之民,使太岁左右通得南北徒及东西徒,可则丑在子东,亥在子西,丑亥之民东西徙,触岁之位;巳未之民东西徒,忌岁所破。

《论衡》第二十四卷│难岁篇第七十三(2)


《论衡》第二十四卷│难岁篇第七十三(2)


《论衡》第二十四卷│难岁篇第七十三(2)

【字词】

1、蜺:(ní)寒蝉;古同“霓”,虹的一种

2、蜮:(yù)传说中一种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

【拙解】

而且如果太岁之神确有出行,那么出行路线也应当是有曲折,而不应当是南北径直而行。官吏离开官舍,出行之路也应有曲折。如果天神直道出行没有曲折,那么从东西方向和四角方向搬迁的人,仍会有所触犯。如同官吏南北方向行走,有人从东向西走,或在四角方向行走,仍会接触到。如果天神出行不是正南正北,那么南北方向搬迁的人又能有何触犯。如果太岁之神没有行动,那么应当有宫室营堡,不与人相见,人又怎么能触犯它呢?如果太岁之神没有形体,与官吏不同,如同烟云彩虹直贯天地,从极南至极北,那么东西方向搬迁如同四角方向搬迁一样亦会有触犯,如同现今人们行走,接触浓雾毒气,无论纵横横向背都会受到伤害。如果太岁之神确实像气一样,人们应当能接触到它,即使不搬迁,亦会皆受伤害。而且太岁,属于天神,与青龙神无异。龙的形体不过数千丈,假使有太岁之神则应当又长又大,大至数万丈,其身体能遮掩北方,则应当说太岁在北方,不应说是在子位。太岁的东面有丑,西面有亥,说明太岁并没有只遮掩北方,也没有尽遮东西广大区域,这是明确的。如果定要说太岁在子位,那么只有大地的中心位置,正位于子午者,不能南北方向搬迁。东边地域正对丑巳之地,西边正对亥、未位置的人,为何不能在南北文秘搬家?丑地与亥地之民,假使太岁之神可以通行于左右,或南北方向搬迁或东西方向搬迁,那么丑在东方,亥在子西,那么丑亥之地的人向东西方向搬迁,会触犯太岁之位;巳未之地的人向东西方向搬迁,便是触犯了太岁之神。

【小议】

上古有人很聪明,善观天象察天星。

日月星辰属天文,天干地支记年轮。

太岁亦可称岁阴,木星乃是其本名。

崇神论者脑洞开,从此太岁成天神。

世人做事当避祸,神位向背皆为凶。

徙造嫁娶或远行,先查黄历必信从。

南北为纵东西横,阡陌忙碌是人生。

若有太岁厌触犯,莫非天神心若人?

天神之论人杜撰,演绎不断惑凡尘。

古时皇胄若出行,必驱路人沿途净。

人间书绘天庭貎,皆由想像虚构成。

太岁之忌为虚论,王充此篇辨分明。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