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第二十四卷│辨祟篇第七十二(3)


《论衡》第二十四卷│辨祟篇第七十二(3)

【原文之三】

孔子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苟有时日,诚有祸祟,圣人何惜不言,何畏不说!案古图籍,仕者安危,千君万臣,其得失吉凶,官位高下,位禄降升,各有差品。家人治产,贫富息耗,寿命长短,各有远近。非高大尊贵举事以吉日,下小卑贱以凶时也。以此论之,则亦知祸福死生不在遭逢吉祥,触犯凶忌也。然则人之生也,精气育也;人之死者,命穷绝也。人之生未必得吉逢喜;其死独何为谓之犯凶触忌?以孔子证之,以死生论之,则亦知夫百祸千凶,非动作之所致也。孔子圣人,知府也;死生,大事也;大事,道效也。孔子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众文微言不能夺,俗人愚夫不能易,明矣。人之于世,祸福有命;人之操行,亦自致之。其安居无为,祸福自至,命也。其作事起功,吉凶至身,人也。人之疾病,希有不由风湿与饮食者。当风卧湿, 握钱问祟;饱饭餍食,斋精解祸。而病不治,谓祟不得;命自绝,谓筮不审,俗人之知也。

《论衡》第二十四卷│辨祟篇第七十二(3)


《论衡》第二十四卷│辨祟篇第七十二(3)


《论衡》第二十四卷│辨祟篇第七十二(3)

【字词】

1、餍:(yàn)吃饱;满足

【拙解】

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如果确有时日禁忌,真有鬼神施祸人间,圣人为何惜字而不言,有何畏惧而不说!察看古书典籍,仕者的安危,千万君臣,他们的得失吉凶,官职高低,职位俸禄的升降,各有差异品级。世人经营产业,贫富有增减,寿命有长短,各有差异。并非高位尊贵者都是在吉日举事,卑微低贱者都在凶时做事。以此而论,则亦可知祸福死生并不在于遭逢吉祥,或触犯凶忌。然而人的生命,是由精气养育;人的死亡,是其寿命终结。人活着未必是因得吉逢喜;人的死为何独称之是犯凶触忌?以孔子之言为证,以死生之事而论,则亦可知各种凶祸,并非是因人的行为触犯禁忌所致。孔子是圣人,是知识的府库;死生,是大事;大事,则有道理可验。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众多文章言微而不能驳孔子之说,俗人愚夫不能改变孔子之论,这是明确的。人于世上,祸福自有其命;人的操行,亦是自已的行为所致。安居而无所无为,祸福也会自已到来,这就是命。人们做事建房,其身受吉凶影响,这是人自己造成的。人患疾病,很少有不是因为风湿与饮食所引起。迎风睡在潮湿之处, 却花钱占卜鬼神作祟;食饭过饱,却斋戒供糈祭祀以除祸。如果治病不愈,则称不明是何种鬼神作祟;寿命自当终结,则称卜筮结果不正确,这是俗人的看法。

【小议】

世间万物皆生命,生命有始亦有终。

万物求生各有道,唯见人间信鬼神。

画出鬼神似人形,臆造禁忌时日封。

作事起功皆有论,鬼使神差来解梦。

卜筮祭祀向天问,握钱问祟显虔诚。

庸者欲求功名禄,盗趾亦贪有善命。

死生有命古有言,富贵在天儒家论。

心中常思鬼神祟,作茧自缚误终生。

抛却神鬼心自定,处世需以德修身。

学得经纶可济世,贤能兼备堪为人。

神说鬼论贯古今,多为虚妄似玄冥。

古人不察自笃信,荒唐论说当成真。

世间避讳岁月神,时日禁忌限人行。

不知天神何处隐,竟然有人晓其踪。

鬼神之说本荒谬,史书经典竟传承。

察得虚妄驳吉凶,但读论衡问王充。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