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不練琴?給家長老師的一課!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小時候,學習的過程中總不免也有負面情緒激增的情況。而如何更好的幫助孩子去解決或緩解這個問題,那便是家長們和老師們的功課了。


1. 每天的練琴時間最好嚴格固定下來,而且輕易不要變動。這樣,可以藉助規律的作用,使孩子逐漸養成習慣:練琴,是每天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這雖然不等於興趣,卻可能“習慣成自然”,保持練琴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媽媽可以帶孩子買一個漂亮的小本子,每練好一次就往本子上面貼一個漂亮的貼紙(平時不能輕易得到哦),告訴他積滿7個粘紙(一週七天),就獎勵她一個小獎品,告訴孩子這是媽媽對她認真練琴的肯定。如果因為各種情況沒有練琴,一定要在後面補上,否則就沒有獎勵。這個一定要和孩子說清楚的。小孩子很喜歡一些小獎勵,幼兒園裡的老師們也都是用這個方法,合理的使用將會帶來不錯的成效。


2. 明確目標有時會帶來興趣。應當讓學生明確練琴是為達到具體的而不是泛泛的、一兩個而不是過多的要求。只要孩子達到了那一兩個要求,就要鼓勵、表揚。讓孩子覺得學鋼琴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或很費力而不討好的。目標最好細緻,這樣做最大的優點便是每天的練琴進度會有保障,每天一點小小的進步最後成為大大的收穫。還琴還的好了,老師家長都表揚了,小朋友自己也會開心,有助於良性循環。


3. 可以讓缺少興趣的孩子觀摩年齡接近的孩子的鋼琴課,聽到比自己好的,會激發起“爭強好勝”的上進心來;聽到比自己差的,會產生某種榮譽感和自信心,這也可能轉化成練琴的興趣。這個可以和老師商量,或者找找自己的鄰居啊之類的,挺多媽媽喜歡用這個方法。不過切記,如果聽到其他孩子彈得比自己的孩子好,千萬別說“你看看人家,怎麼拉得那麼好,你怎麼就彈不好”這之類的,沒有一個人喜歡被比較的。


4. 對懂事多些的孩子,也可以直接講道理,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孩子們大都愛著舞蹈,告訴孩子,演員們為了能在臺上跳出美妙的舞姿,平時,一個簡單、桔燥的踢腿動作,每天都要做上幾百次,這和我們在琴鍵上訓練正確的動作是一樣的。培養毅力、耐力,樹立通過艱苦努力爭取美好目標的思想,這也是學習樂器的意義之一。(老師的表達能力和感染力很重要)


為何孩子不練琴?給家長老師的一課!


世界著名鋼琴家的練琴方法大公開

不管是職業鋼琴家還是非職業音樂愛好者,想要練就一手好琴,都需要進行反覆的練習,練琴方法也不盡相同。來看看那些鋼琴大師們是如何練習的,看完反思下是否能得到一些啟發呢?


為何孩子不練琴?給家長老師的一課!


傅 聰

傅聰,1934年生於上海,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臺,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

傅聰七歲半接觸音樂,十歲拜蘇籍鋼琴家勃隆斯丹夫人為師開始正式學鋼琴。傅聰刻苦用功,每天練琴7、8個小時,在酷暑天氣,衣褲盡溼,也不休息。1953年傅聰作為唯一的中國選手參加在羅馬尼亞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的鋼琴比賽,終於獲三等獎。


練琴方法:

1. 節制感情,多著重技巧。比如馬上要考級了,練琴時更不能發洩 。應當保持冷靜,練習技巧。


2. 精神樂觀。切記飲食隨意,休息時間要充足,保持飽滿樂觀的精神,強壯的身體是練琴的後盾。


3. 投入。節制感情不代表不投入感情。傅聰表示練琴時一定要投入,但不可過度緊張。“投入”不但是要集中注意力,更要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對曲子內涵的領悟投入其中。


4. 多讀書,多思考。從練習到最後彈奏出來的作品效果如何,除了技巧的培養,更需要學琴人的綜合能力,包括對音樂的理解、文化的品味,這就需要練琴之餘多讀書,多思考,然後把學到的知識融入到鋼琴練習當中,提升音樂表達能力。


為何孩子不練琴?給家長老師的一課!


克勞迪奧·阿勞

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鋼琴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自幼有神童之稱。阿勞的演奏曲目範圍十分廣泛,從巴洛克到二十世紀的作品均有獨到的建樹,是德奧音樂作品的權威演奏家之一。錄製了大量的唱片,最膾炙人口的錄音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


練琴方法:

1. 隨年齡增長增加練習難度。12到13歲時,每天堅持3小時對某個樂曲進行基本練習;14歲以後練習該樂曲的困難部分;


2. 考慮身體負荷。練習時間隨個人體力、意志力而定並非固定時間,無論練琴或者演奏時間長短,都要在身體不覺得疲勞的前提下進行;


3. 注重技巧練習。從學生時代開始,要重視技巧的練習。


為何孩子不練琴?給家長老師的一課!


亞瑟·魯賓斯坦

亞瑟·魯賓斯坦美籍波蘭裔猶太人,著名鋼琴演奏家。生於波蘭羅茨,自由即顯露音樂稟賦。四歲開始學琴,不久即負笈柏林,同時鑽研鋼琴與作曲,十二歲在柏林首次登臺,自此開始他輝煌的演奏生涯,馬不停蹄的在世界各地演奏,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大師。


練琴方法:

1. 意識的無聲練習。無聲練是指彈奏者在一個正常的鋼琴鍵盤上作無聲彈奏,所有的音樂只有內在的耳朵能夠聽見,音樂所引起的情緒波動在體內感受,不形於外。無聲練習可以幫我們發展出獨立的觸覺反應。在沒有實際彈奏出一首樂曲時,憑藉內在的耳朵及心境想象這首樂曲的理想情景。所以當重複練習讓自己煩躁精神疲憊時,可以嘗試無聲練習的訓練。


2. 只練困難樂段。將最困難的樂段練熟,簡單些的曲子就不在話下了。


3. 注重感性、高尚優雅的音樂氣息。


4. 聆聽自己的演奏。練習樂曲並彈奏出來以後,會經常以旁觀者角度重複聽自己彈奏的樂曲,因此很快能夠從中得到新的靈感。


為何孩子不練琴?給家長老師的一課!


威廉·巴克豪斯

巴克豪斯生於德國的萊比錫真是德國的文化與音樂中心,巴克豪斯自幼即師從艾洛斯、烈根德弗,1891年進入萊比錫音樂院,畢業後移居法蘭克福,雖當時有名的鋼琴家兼作曲家的德爾貝特(D·Albert)學習。德爾貝特教他最拿手的“貝多芬作品詮釋”。1900年,巴克豪斯初次在倫敦登臺,一鳴驚人。他除了21歲時應聘為英國曼徹斯特音樂院教授及1907年23歲在仲德斯豪音樂院任教,但時間很短,自始至終他都已演奏家的身份活躍於舞臺上。


練琴方法:

1. 如何練習:

①、強調音階、琶音及巴赫,這是他的技巧基礎,75歲時,每天連半小時以上的音階琶音。

②、不能以複雜的技巧就認為是難曲,即使最簡單的莫扎特樂曲,要做到完美也是困難的。

③、不要只練那些幾分鐘就能彈出的音群,優美旋律的曲子,這對演奏家是危險的。


2. 是否作基本技巧練習:

一生都在練音樂、琶音,但都加上表情。

所以,今天給大家的tips是:

雖然方法千千萬,但是,音樂從來都不是一件只需要天賦的事情,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泰戈爾的飛鳥集中有句:“沒有流過血的手指,彈不出實踐的絕唱。”提高練琴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因練習者不同,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論。但不管怎樣,我們應該知道,練琴也是一門藝術,是一個智慧的學習過程,需要不斷地去思考和體會,並在實踐過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練琴方式,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學琴不只是學琴,更多的是感悟不同的道理。希望每一位老師、家長在孩子漫漫的學琴道路上,更多的是通過學琴培養孩子養成“堅持不懈”的習慣,和“持之以恆”的精神。學琴中感悟到的不同道理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傳承的。


為何孩子不練琴?給家長老師的一課!


最後有很多朋友給小編留言說推薦學鋼琴的APP。現在輔助練琴的app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啟蒙教育的,符合中國人使用習慣和鋼琴考級效率的輔助練琴app的話,小編推薦一款:好多曲譜

無論是考級還是練琴都能有很大的幫助。

它能在哪些方面幫助到琴童和家長呢?

對於家長:

怎麼解決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孩子練琴沒效果?練琴不規律?進步看不到?

好多曲譜可以記錄每次練習,孩子的進步看得見!家長還可以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孩子規律練琴!

對於孩子:

1.6大考級機構的曲譜全覆蓋,再也不用帶厚重的紙質書了

(覆蓋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家協會,中國音樂學院 ,中國音樂家協會 ,中央音樂學院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

2.每首曲子配備了標準化的示範音頻,練習有參照

3.曲譜跟隨翻頁,再也不用擔心翻頁問題了

4.更擁有節拍器,分段練習等功能,滿足孩子的練琴需求


想做這個「好多曲譜」app 的也是個琴童家長。因為給學鋼琴的女兒當陪練的鬱悶、痛苦的經歷,讓作為AI智能領域創業者的他,決定做個app 來代勞:咱自己不怎麼懂鋼琴樂器,app能聽懂琴聲也行啊。於是,就有了好多曲譜 app!

為何孩子不練琴?給家長老師的一課!

快快下載給孩子全新的練琴體驗吧,讓孩子從此愛上練琴!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去蘋果的APP store搜索[好多曲譜]下載使用,或者去華為/小米/oppo/vovi/應用寶等市場搜索[好多曲譜]下載使用。

在學習音樂的道路上讓我們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