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樹大瀑布的成因

黃果樹瀑布群是中國貴州省境內一處以瀑布、溶洞、石林為主體的獨特風景區。

位於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

白水河流經此地,因山巒重疊,河床斷落,多急流瀑布,黃果樹附近形成九級瀑布。

黃果樹瀑布是其中最大的一級,瀑布高74米,寬81米,集水面積達770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瀑布之一。


黃果樹大瀑布的成因

黃果樹瀑布群是大自然的產物。

黃果樹瀑布在世界上最大的華南喀斯特區的最中心部位,這裡的地表和地下都分佈著大量可溶性的碳酸鹽巖,區域地質構造十分複雜;加上這裡位於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的南緣,水熱條件良好,形成打幫河、清水河、灞陵河等諸多河流。

它們在向下流經北盤江再匯入珠江時,對高原面進行溶蝕和切割,加劇了高原地勢的起伏,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絢麗多姿的喀斯特地貌。

由於河流的襲奪或落水洞的坍塌等原因,形成了眾多的瀑布景觀,黃果樹瀑布群便是其中最典型、最優美的喀斯特瀑布群。


黃果樹大瀑布的成因

由於黃果樹瀑布群的瀑布不僅風韻各具特色,造型十分優美,而且在其周圍還發現許多喀斯特溶洞,洞內發育有各種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了著名的貴州地下世界,具有極大的旅遊觀光價值。

黃果樹大瀑布是黃果樹瀑布群中最為知名的瀑布,它位於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關鎮西南約25千米,東北距貴陽市150千米。

最新測量結果表明,黃果樹大瀑布高為74米,寬達81米。

因此,黃果樹大瀑布水量充沛,氣勢雄壯。漫天傾潑的瀑布,帶著巨大的水流動能,發出如雷巨響,震得地動山搖,展示出大自然一種無敵的力量與氣勢。

巨量的水體傾覆直下,又形成了大量的水煙雲霧,使得峽谷上下一片迷濛,呈現了一種神秘的色彩。

瀑布平水時,一般分成四支,自左至右,第一支水勢最小,下部散開,頗有秀美之感。

第二支水量最大,更具豪壯之勢;第三支水流略小,上大下小,顯出雄奇之美。

最右一支水量居中,上窄下寬,洋洋酒酒,最具瀟酒風采。

黃果樹瀑布之景觀,隨四季而替換,晝夜而異。


黃果樹大瀑布的成因

黃果樹大瀑布還有二奇;一為瀑上瀑與瀑上潭,是為主瀑之上一高約4.5米的小瀑布,其下還有一個深達11米的深潭,即瀑上潭。

瀑上瀑造型極其優美,與其下的黃果樹主瀑形成了十分協調的瀑布組合量觀。

二為水帝洞,其為主瀑之後、瀑上潭之下、鈣華堆積之內的一個瀑後喀斯特洞穴。

水簾洞高出瀑下的犀牛潭40餘米,其左側洞腔較寬大清晰,並有三道窗孔可觀黃果樹布;右側因石灰華坍塌,洞體僅殘存一半,形成一個近20米高的巖腔。

水簾洞不僅本身位置險要,而且洞內之景頗有特色。

然而,長期以來,由於進洞道路艱難危險,除少數探險者敢冒險進洞遊覽之外,一般遊人是很少進去的。

下面的犀牛潭,其深達17.7米,在黃果樹大瀑布跌落的巨量水流衝擊下,激起高高的水柱,若遊人不小心從水簾洞中滑入犀牛潭,則非常危險。


黃果樹大瀑布的成因

遊人在水簾洞中觀賞美景時,往往會想到自己正處在瀑布之下,巨量的水體正從頭上壓頂而過時,不禁會產生一種難以名狀的壓抑感,甚至是一種恐懼感,彷彿洞內的巖壁會隨時被壓垮傾覆,隨時會跌落下來一般,以致不敢久留。

只有當走出了水簾洞時,看到洞外一片明亮,燦爛陽光下,翠竹簇簇,婆娑起舞,林木蔥蘢,樹葉扶疏,才不覺鬆了一大口氣,精神為之一振。


黃果樹大瀑布的成因

那麼,黃果樹大瀑布如此壯美的景觀,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對於黃果樹大瀑布的成因問題,可謂是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它是典型的喀斯特瀑布,由河床斷陷而成;有人則認為,是喀斯特侵蝕斷裂一一落水洞形成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黃果樹大瀑布前的箱形峽谷,原為一落水溶洞,後來隨著洞穴的發育、水流的侵蝕,使洞頂坍落,而形成瀑布。

由於一個瀑布的形成過程,與瀑布所在河流的發育過程緊密相關。

故探究黃果樹瀑布的形成過程,須與白水河的演化發育歷史結合起來考慮。

這樣,就可以把黃果樹瀑布的發育過程大致分成七個階段:即前者鬥期、者鬥期、老龍洞期、白水河期、黃果樹伏流期、黃果樹瀑布期和近代切割期。

其形成時代大約從距今2700萬年至10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開始,一直延續至今,經歷了一個從地表到地下,再回到地表的循環演變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