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據說Cat.1火了,它從哪裡來?在物聯網應用中的貢獻是?

Cat.1這個詞,最近頻繁出現在電子信息領域裡,大批網友和專家為其背書,表示看好,那麼,究竟什麼是Cat.1?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Cat並不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貓咪或者汽車,

而是Category的縮寫,譯為:類別、種類。

物聯網|據說Cat.1火了,它從哪裡來?在物聯網應用中的貢獻是?

我們常說的Cat.X指的就是UE-Category,UE是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Category是分類、類別的意思。所以Cat.X這個值是用來衡量用戶終端設備無線性能的,說白了就是用來劃分終端速率(等級)。根據3GPP Release定義,UE-Category被分為1-10共10個等級,其中Cat.1-5在R8組,Cat.6-8在R10組,Cat.9-10在R11組。目前我們手機所使用的LTE網絡主要指的是LTE Cat.4。

為什麼LTE要對終端進行分類?

3GPP組織用Cat1-20來劃分終端速率等級,速率較高的Cat4模塊相對較貴,部分行業不能接受,而NB-IoT在語音和連接時效性上略顯不足。市場急需一款價格比傳統4G模塊更低、連接時效相較NB-IoT更高的產品,Cat1便是最佳的選擇。其可以滿足金融、能源、工業等中低速率應用,比如數字標牌ATM、信息亭、視頻監控、車輛遙測、蜂窩網關等。

3GPP制定LTE標準就是希望能為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等級的網絡服務能力。除了網絡之外,3GPP還打算給用戶終端(包括手機、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等)也做個分類。於是,3GPP發佈Release8版本、正式提出LTE的時候,同步推出了LTE Cat.1、Cat.2、Cat.3、Cat.4、Cat.5一共5個終端類別。

物聯網|據說Cat.1火了,它從哪裡來?在物聯網應用中的貢獻是?

不同的Cat,不同的速率

上行峰值速率僅有5Mbit/s的終端等級Cat.1,是專供物聯網行業的。在LTE發展初期,Cat.1並沒有被業界所關注。隨著可穿戴設備的逐漸普及,Cat.1才逐漸被業界重視。

但是,Cat.1終端需要使用2根天線,對體積敏感度極高的可穿戴設備來說仍然“要求過高”(一般只配備1根天線)。所以,在R12/R13中,3GPP多次針對物聯網進行優化,又增加了Cat.0,Cat.M1,Cat.NB-1三個等級。

Cat.0放棄了對多天線的支持,簡化為半雙工,峰值速率降低為1Mbit/s,終端複雜度降低為普通LTE終端的40%,初步達到了物聯網的成本要求。


Cat.M1等級的終端信道帶寬和射頻接收帶寬均為1.4MHz,也就是我們常說的eMTC(enhanced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增強型機器類型通信)。


Cat.NB-1接收帶寬僅180kHz,就是我們的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帶物聯網)。

所以,Cat.1、Cat.M1(eMTC)和Cat.NB-1(NB-IoT)全都是用於物聯網的。其中,NB-IoT的速率最慢,eMTC次之,Cat.1最快(也就5Mbps)。

物聯網|據說Cat.1火了,它從哪裡來?在物聯網應用中的貢獻是?

有數據表示,在蜂窩物聯網連接中,60%的物聯網連接需要窄帶網絡提供服務,10%左右高速業務需要4G Cat 4以上或5G eMBB提供服務,而剩下的30%的中低速率物聯網則需要LTE Cat 1或eMTC網絡提供服務提供服務。而在2G/3G退網的趨勢之下,由於短期內eMTC在國內無法實現網絡建設,且LTE Cat 1可支持語音通話和低速率數據,因此LTE Cat 1承擔部分物聯網連接的時機已經到來。

為何Cat.1現在地位越來越高?

最開始大家想著,極低速率要求的應用,NB-IoT上;像攝像頭或一些需要較大速率的物聯網應用,eMTC上。結果,eMTC的發展不盡如人意。運營商不太願意投錢,產業生態也沒跟上,國內案例太少,於是就把現成的Cat.1給推上了前臺。

而且,Cat.1芯片及模組的成熟度更高,成本非常便宜,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效應。

隨著2G/3G的加速退網,運營商們開始積極引導行業用戶使用NB-IoT和Cat.1終端模組,也是目前Cat.1日益火熱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