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區分撥和拔兩個字?

用戶435391783047


謝謝題主出題,我來試著回答。

首先,“撥”與“拔”這兩個字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表現在:

第一,從構詞方式來看,都屬於形聲字,左形右聲;

第二,從發音來看,都發近似音“犮”;

第三,從詞性上來看,都為動詞,與人的動作有關,更準確的說,與人手發出的動作有關,偏旁“扌”為手的異體字。

其次,如何區分“撥”與“拔”

第一,從準確的發音上區分:撥為bō,拔為bá;

第二,從字形上區分區分

“撥”右半邊是一個“發”,“拔”右半邊是一個“犮”。

第三,從右偏旁意義上區分

“犮”為會意詞,字從犬,從又,“又”指"右手";"犬"與"又"結合,表示犬向前跑右手緊拉的意思。

“發”也是會意詞。從癶,從弓,從殳,它的本義是發射弓箭。

第四,從動作幅度上區分

“撥”,動作幅度較小,一般指用手指或者其他如小棍小棒、筆桿等挑動、推動物體,如,“我用筆桿輕輕地撥開小蟲子”;“用手指撥動水面的一片葉子”;還有一句有名的詩句:“紅掌撥清波”。另外還有意向性的表達,“撥雲見日”,等等。

“拔”,動作幅度較大一些,用手使勁地提拉、拽動物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說的:“拔出蘿蔔帶出泥”;我們經常做的事情,如拔草,拔秧,拔毛;我們經常從事的體育活動——拔河;還有引申義,如書面語上經常遇到的,“摧城拔寨”,“拔地而起”,項羽的詩句:“力拔山兮氣蓋世,”等等。

第五,從詞義上區分

“撥”的詞義較為單一。一般指手指或者其他如小棍小棒、筆桿等挑動、推動物體。

“拔”的詞義較為豐富。如:

1.本義,提拉、拽動物體,許慎《說文》:“拔,擢也。”

2.“突起”、“挺直”,如我們所說的山勢挺拔,高高挺立;

3.“超出”、“突出”如出類拔萃,又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勢拔五嶽掩赤城。”

4. “選拔”、“提拔”之意,現在我們經常用到;

5.“攻佔”、“奪取”,如我們所說的攻城拔寨,拔掉敵人的據點和碉堡;《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拔石城。”

6. “吸出”,如我們經常說的,被蟲蛇所咬,便要“拔毒”,把毒液吸出來;還有拔火罐等等。

當然,還有其他的意義,不贅。

總之,只要稍稍細心琢磨,“撥”與“拔”還是容易區分的。

以上是答。再次感謝題主。


作家劍鋒的園子


你好,我來回答:怎樣區分撥和拔兩個字的問題

1、撥bo一聲,(聲同波浪的波),解釋:做動詞,撥電話,撥時鐘的針,撥款。

造句:上午,我幫媽媽撿柴火,不小心被木刺扎到手了,費好大勁才撥出來。

2、拔ba,二聲,做動詞,拔蘿蔔,拔河,拔火罐,拔牙。

造句:那天,我走在泥路上,不小心踩到坑裡,陷進去拔不出來了。


高心美


其實呀這個很好區分的,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都講過一個有趣區分這兩個字的小故事

拔(bá)蘿蔔要用手來拔,所以左邊是一個“提手旁”,因為蘿蔔太大了拔不動,好多朋友都來幫忙,每位朋友都要出一點力,所以右邊是朋友的“友”上加一點。在你生日的那一天,爸爸給你買了一件禮物,並且包裝得很漂亮。你太想知道里面是什麼了。怎麼辦?只有你用手撥(bō)開包裝紙,才能發現裡面到底是什麼?所以,一個“提手旁”加上一個發現的“發”就是撥(bō)開的“撥(bō)”



生活學社


1.從字音區分,撥的讀音為“bō”, 拔的讀音為“bá”。

2.從字形區分, “撥”的右半部分是一個 “發”字,“拔”的右半部分是一個“犮”字。

3.從字義區分,撥是指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動或挑動;拔是指抽,拉出,連根拽出。


蓓蕾LOVE貓1997


拔(bá)蘿蔔要用手來拔,所以左邊是一個“提手旁”,因為蘿蔔太大了拔不動,好多朋友都來幫忙,每位朋友都要出一點力,所以右邊是朋友的“友”上加一點。

在你生日的那一天,爸爸給你買了一件禮物,並且包裝得很漂亮。你太想知道里面是什麼了。怎麼辦?只有你用手撥(bō)開包裝紙,才能發現裡面到底是什麼?所以,一個“提手旁”加上一個發現的“發”就是撥(bō)開的“撥(bō)”。

巧記“撥”與“拔”

教學《三顧茅廬》,讀到“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這一句時,全班將近一半的學生把“撥”讀成了“拔”,看來學生對“撥”與“拔”嚴重混淆不清。我隨即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撥”與“拔”,引導學生進行了比較:

師:同學們,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比如“撥”與“拔”就是一對同胞兄弟,你看它們長得像不像;

生:(齊)像。

師:那你們看得出誰是哥哥嗎?

生:(先一愣,然後豁然開朗,爭先恐後地說)撥!

師:為什麼?

生:因為“撥”比“拔”多一短豎。

師:(啟發學生想象)你覺得這一短豎代表哥哥的什麼呢?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多吃一碗飯。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長得高一截。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的力氣大一點。

師:是呀,如果弟弟要用力“拔”,那哥哥只需要輕輕用手一“撥”就行了。(生大笑)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剛才那句話,看看文中請來的是“哥哥”還是“弟弟”。(生齊讀,再沒有人讀錯。)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以上教學片斷巧妙地利用了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及已有的生活知識,在引導學生髮揮想象、主動探究的過程中辨別了“撥”與“拔”,增強了識記效果


暗花110


首先可以記住拔河的時候繩子是直的,所以拔的上方是直的,而撥的上方就不是直的


農人阿蓮


撥和拔有時候會混淆,這也正常,畢竟這兩個字長得太像了,都是左右結構,都帶著提手旁,都與手有關,需要用手去做。筆畫都一樣多,就是撥,多了一點頭髮稍。如何區分他們呢?從以下方式著手:

第一種方式:從組成結構來區分。撥,是手字旁,加一個發字,我們就想象,一個美女一頭秀髮,她的頭髮是散開的,被風一吹,就把臉蓋住了,這時通常要用手把頭髮撥開,也就是手碰頭髮,就是撥。那另一個拔,有提手旁,到跟“發”沒關係,那就是拔了,我們說不可能用手拔頭髮吧,除非有了白頭髮,但那就扯得有點遠了!

第二種方式:從意境中區分。“撥”字,就如一個船伕或者一個俠客用手扶著一根漿在船上搖漿撥水前行。“拔”字,就如一個武士用手拿著一把匕首刺出。意境不同,字體有別,字義相差萬里。

第三種方式:從想象中區分。“撥”字是手掛槍栓,上子彈,有槍栓的就是撥;另一個有手,但是一把廢槍,沒有槍栓,槍膛拉不開,就是一把玩具槍都不如了,那就使勁拔吧,記住沒有槍栓,要費勁拉開槍膛的就是拔。



谷底001


有時候,我發現,老師越囉嗦,越叮囑的事,孩子越好錯。我在教學生"撥"和″拔"這兩個字的時候,學生們老是分不清,我就在想:怎麼能讓孩子既快又準地記住這兩個字,不致於弄混淆呢?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聽到一首兒歌《拔蘿蔔》,我突然有了主意。

我問學生,你們聽過《拔蘿蔔》這首歌嗎?會不會唱?學生們紛紛表示會唱。小麗還現場為同學們唱了一遍。接著,我又問,那你們說,最後蘿蔔拔掉了沒有呀?學生們笑了,當然拔掉了!″對!拔掉了,就沒有了,這一撇就沒有了!"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撥",撥打電話,電話依然存在!撥算盤珠子,算盤珠子也還在!它只不過動了位置,所以,這有一撇的叫撥,沒有撇的叫拔,記住了嗎?″記住了!"這次學生們回答得可真響亮整齊!

後來上課時,我又提過幾回"拔就是撇沒有了,拔掉了。撥就是撇在撥到一邊了"。現在學生們基本上都能分清了。

學習也是個細心活,只要我們多動腦,多思考,就一定能找到更為便捷的方法。

以上方法,你不妨試試。


愛小豬的媽媽


撥和拔兩字區別有以下幾點:1,字音不同,撥讀bo,第一聲。拔讀bα,第四聲。

2,意思不同,撥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動或挑動。拔,指的是拉出,發放,除去,出眾的,量詞。

3,用法不同。撥,用於挑動和發放。

例句:貴單位向武漢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撥一筆款,用於購買口罩,防護服等。

拔,表示拉出,抽出的動作,用於表示動搖,改變。

例句:他努力學習,不斷超越,希望成為出類拔類的優秀學者。


新星滿滿


撥與拔,兩個字是有明顯差別的:

1.力度上不一樣。撥,呈現的力量比較小,如撥弄。拔,呈現的力量大,如拔河;

2.發力角度的不一樣。撥,一般是左右發力,發力角度靈活。拔,一般是直線發力;

3.從動詞使用的情感角度上不一樣。拔,一般用於比較感性,隨意輕鬆。拔,側重於力量感比較嚴肅性。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心得,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