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越来越穷,只因为和富人这个决定不一样?

最近揭晓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几乎得罪了所有人。

无论是西方、东方还有读者都不太买账。因为这个奖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辛苦奖”,什么意思呢?

因为很少有经济学家亲自跑到贫困地区,要不是热带非洲,要不是印度边远山村,或者干脆去喜马拉雅山下贫困地区,搞对照组挨个验证之前的理论的正确性,这个精神就太硬核太实在了。

下面我们就看看《贫穷的本质》书里到底说了啥:


01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出不了头

作者说印度很多人没读完小学,或者读完没法做四则运算,而且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在探讨怎样诱导家长们把小孩送学校,这个就奇了怪了,越看越懵逼,敢情你们没有义务教育?

作者引用了另一个学者的一个说法,说是教育本身是一种投资,人们投资教育,就跟投资房地产是一样的,目的是赚更多的钱,增加将来收入。

其实这些说法你一听就知道这学者脑子进水了,很简单的道理,这个说法还是“理性人”那一套假设,忽略了不少家长其实屁也不懂,既不理性也没眼光。

越穷越短视,越短视越穷,你指望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有些事吧,得勇于承认,承认有病才是治病的第一步,承认有病然后说不定还有救。


02

为什么穷人不爱买保险?

作者有个说法非常有意思,他说困难群众跟对冲基金经理一样,生活总是充满了风险,不过差别是对冲基金经理赔的不完全是自己的钱,基金经理的钱是从别人那里募来的嘛。

基金经理要面对风险的原因是市场总是波来波去的嘛,困难群众也一样,我们那边经常出现莫名其妙来一场雹子农民全年颗粒无收。

为什么他们不做预防措施呢?

比如给家里买个保险?

这也是《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探讨的一个内容,作者认为保险业务在穷人当中非常少见,这也就构成了穷人和富人之间很大的一个差别,富人们善于利用金融工具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对冲和风险预防。

贫困群众不爱买保险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大家普遍不了解保险是怎么运转的,这玩意不经历几次绝大部分人都弄不明白,人的本能是对不太明白的东西敬而远之;

二是他们的钱不多,不想花在自己用不到的地方。而保险是先支付一部分费用,为将来的生活购买一定的保障,然后期望永远不要用上。

而且这些钱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每一分钱都很重要。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如果一个人家里存着100万,这一百万可能只有两三万他用得着,其他的都在银行里存着,所以拿出1%来买个保险觉得没啥压力,毕竟完全不影响生活。

但是对于另一个家里只有一万块的人来说,这一万块里在包含着生活费,医药费,孩子学费,买菜钱,可能都不太够,你让他花1%也就是100块去买保险,这一百块可能是他们全家半个月的菜钱,做这个决定就太难了。

因此即便是购买保障产品,也需要量力而行,不建议超过家庭收入的5%-10%。

首先是重疾险,人一生患重疾概率可能高达72% 。微医保·重疾险,每月低至3.15元起(保费随年龄、性别、保额等情况变化),一顿饭钱就可获100种重疾+50种轻疾保障,最高保额50万。这笔钱不限用途,既可以用作治疗费用,也可以弥补因生病无法工作造成的收入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