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有没有什么好的穴位按摩方法?

Rainbow11


针灸是我国的一大医学文化瑰宝,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具有很显著的效果,但是目前没有太多的证据显示相应的穴位针灸、按摩可以达到降低血压的功效,因此高血压仍需要正确认识、正确管理,生活方式的控制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有效的措施。但是有部分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常按摩有益于健康。


一、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取穴位:坐位,同侧手张开,食指第二指关节桡侧缘对准犊鼻穴下缘,小指第二指关节处即是该穴位。

按摩方法:自我按摩,用拇指的指腹端轻轻揉按此穴,或握拳用指间关节叩击此处。穴位找准后,按摩该穴位有酸胀感。

作用: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加强消化系统功能。

二、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穴:伸臂,拇指、食指张开,以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指间的指蹼缘上,屈指,拇指尖所指处,按压有明显的酸胀感,即为合谷穴。

作用:可用于缓解头痛、痛经、面瘫、落枕、牙痛等,晕车者,配合按压内关穴,有缓解晕车的功效。内关穴位于掌侧手腕腕横纹上2横指,两条明显的条索状筋之间。

三:三阴交

穴位点: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取穴:坐位,手4指并拢,小指下缘紧贴内踝尖上,食指上缘处,小腿内侧后方,即为该穴位。

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遗精、湿疹等。

按摩方法:用指腹轻按该穴位。

四、与降压有关的穴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穴方法:由第1/2足趾间缝纹头,向足背推,至第1.2跖骨之间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该穴。针刺该穴位有降压作用,至于降压效果有多强,需要待商榷。



总之,平时,自我按摩按摩,强身健体也可以,但切记不可只信按摩穴位降压,而放弃其他的降压管理措施。

我是全科鲜医生,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健康!


急诊科鲜医生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流压力增高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亦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病因肾阴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所致。阴不维阳,则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精神长期紧张,忧思烦恼,不能自解,导致肝郁化火,或肝火上炎,平素食肥甘厚腻,饮酒过度,脾胃受损,痰湿内生,郁阻脉络,或肾气虚弱,冲任不固,均可导致本病。施用点按内关,曲池,以疏泄阳邪,宁心安神,通经活络。点按三阴交,太溪,共达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调补肾气,通利下焦,强健腰膝,补肾滋阴,滋阴潜阳之功。点按丰隆,足三里,太冲,以分清降浊,促脾和胃,平肝潜阳,化痰祛湿,健脾和胃。点按风池,阳铺,太冲,太溪,以清热明目,清火开窍,降肝胆之火,泻热安神等等。预防,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力活动,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中医按摩朱师傅


(在手、脚、耳部都有治疗高血压的地方)

按摩治高血压快捷验方

1,按穴位1(掌侧前臂腕1纹上五寸,桡骨掌侧缘尺侧,骨正中),穴位2(掌面第一掌骨中点)每穴按五分钟,

2,按太冲穴十分钟(此穴紧贴大趾骨按)

以上三穴,只要是高血压患者,压之特痛,有心脏病者按压力度可轻些.

3,捏耳穴降压沟两分钟.

以上四穴治高血压效果:一次按压即可使血压下降很多,此方经多人验证降压效果显著,一患者按半个月,两月后量血压竟正常,为保持疗效,摆脱吃药痛苦我要求患者第一个月每天按一次,第二月两天按一次,第三月一星期按一次,以后就每星期按一次,从病人治疗情况看,效果非常好.为验证此方的可行性,贴出请同道检验,若效,请教会患者自疗(我的方法患者都可自我治疗)这是我的心意,也想作为我的收山之帖.谢谢!

问:穴位1和穴位2如何取穴还有些疑惑。

穴位1是在手掌侧的第一道腕横纹处,用同身寸(大拇指横指)量取5寸长度,桡骨正中吗?

穴位2是在大拇指下的那块肌肉正中吗?

这几处穴位是每次左右侧都按摩,还是每次只按摩一侧即可?

答:穴位1与郄门穴平行,穴位2在鱼际平行掌面骨正中。

耳穴降压沟在耳背面。

左右穴都按,按一次四十几分钟,只当做保健,应该容易做到,我每天都要做自我按摩的。

咕咚健康发福利啦~每周免费赠送1000份音频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四位国家级专业营养师倾心打造的减肥课程,7天带你走出减肥误区,教你轻轻松松瘦10斤。关注并私信发送「福利」,即可免费领取课程链接,先到先得哦~


咕咚健康小助手


广西桂派有一位国医大师【韦贵康】,韦氏手法独到的整脊手法十八母法+十八子法。

其中就有关于高血压的推拿手法,基本上可以做到马上量血压马上做推拿,做完推拿就再量血压,就明显看到数据血压下来了。

不过韦老的课很难得,中医药大学一年也没几天能有韦老来上课。

今年是在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天奕大厦7楼的【广州杏林大讲堂总校】学了一天韦老的课,确实非常优秀。建议可以去学习。


辛杏林学院灵芝老师


脚部有一个降压的穴位,就是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此外按压耳背沟,太溪穴,曲池穴,内关穴也可以起到降压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