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三十萬以內的車,哪輛車原廠狀態下百公里加速可以跑過比亞迪唐DM?

改個網名太費勁了


byd我自己就有一輛。還不錯開了五年也一直沒啥毛病。真不知道噴的人開沒開過。國產車其實並不會不是那麼不堪。我現在依然還是開國產車。便宜實用。售後也還不錯。為什麼要去拜個洋爹。我也承認奔馳。賓利是好車。勞斯萊斯也很好。但是我買不起。就是有這個錢乾點啥不好。便宜實用的國產車永遠都是老百姓的首選


道之何所依


38號終於測試了“秒天秒地”的比亞迪唐DM。

我們來看看它都能秒誰。

4.5秒的百公里加速,跑賽道卻僅達到1分08秒多,而同樣賽道百公里加速10秒開外的北京現代IX35的圈速卻達到1分07秒多。





操控性被評為“比較糟糕”,可以確定為“直道王,彎道亡”。

日常行駛,在2019年它的駕駛性是不合格的,建議是儘可能的保持高電量,否則感受比較糟糕。

而能耗呢,唐DM不充電的長途高速油耗堪憂,達到了11升多這麼比較驚悚的數值,而2.0自吸的北京現代IX35的長途油耗僅為7升。





那麼這樣一來,售價僅為13萬的北京現代IX35和30多萬的比亞迪唐DM進行比較的話,你選哪個呢?

另外唐DM一箱油不到400公里的續航還是比較難受的,我查詢了一下,3這個長途續航在所有能加油的車裡面,還真的是“首屈一指”的!就連吉姆尼這種小玩具都能跑個500公里左右。因此我建議千萬別開著它去內蒙新疆等加油站不夠密集的地區,找加油站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你需要更多的高能瓦斯


目前為止30萬以內,原廠狀態下百公加速時間的確沒有跑得過比亞迪唐DM的。但比亞迪唐除了加速之外還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它的超強直線加速只是它的一個副產品。

比亞迪唐除了加速之外,更吸引人的是它的外觀和混動日常表現

對於很多人來說,一聽到百公里加速時間4.X秒,立馬熱血沸騰,跟打了雞血似的。但是比亞迪唐DM的車主有誰會經常是這個0-100KM/H加速,一是覺得會傷車,二是根本沒場地可以盡情的嘗試。比亞迪唐DM的賣點是混合動力系統在日常駕駛的綜合表現,加速性能只是一個副產品,更重要的是它的低油耗表現。如果是日常通勤路程較短的話可以用純電模式,那就是0油耗,如果是跑高速的話混動的優勢就不是很明顯了,基本跟普通的2.0T發動機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唐DM的加速卻像個3.0T的發動機。


除此以外,唐二代的外觀是公認的好看,最新的“龍臉”設計,出自於原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一個良好的外觀是引起消費者買車衝動的一大因素,這方面比亞迪唐DM是成功的。

對購車人來說,外觀漂亮、空間大、動力強、油耗不高這些全部OK還有什麼理由不買?難道僅僅因為是BYD出品的?國人對於車輛的操控這些並沒有太大的訴求,比亞迪唐的極限操控性能確實不怎麼樣,但是對於買中大型SUV車子的人來說,有誰會去跑賽道呢?再說大型SUV又沒什麼駕駛樂趣而言,不要忘了,比亞迪唐可是一輛越野老炮~


道遠說車


國產的某些品牌的車在秒天秒地的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了,不切實際的一味追求百米直線加速,說真的你哪怕就是再慢個兩三秒只要在底盤調校、車輛安全、車輛框架等等產品力上下功夫,消費者也會更加買單,直線王彎道忘,我真搞不懂拿著百米加速秒天秒地的是個什麼心態,真是可悲!


莫灰空


不建議買這個車,尤其是非大城市,買這個車無非就是限牌原因,還有就是一時候腦子熱覺得其加速快,一段時間過去了,等你沒這個熱情了,你就會後悔三十來萬買了個比亞迪,退一步說,這個車非常貶值,三十來萬開幾年就變白菜價了,賣廢鐵一樣,三十來萬買個寶馬奧迪不香嗎,開個五年照樣賣個二十來萬,就算是入門的,難道開出去不比比亞迪有面子?


我不愛吃豆豆


byd這破車除了加速,其他都不值一提嗎?天天說加速,老百姓買輛車就因為你加速快,然後剎不住?這條主真是腦子有問題


pentium28809590


比直線dm差蔚來兩兄弟大概0.3秒的樣子;比操控蔚來兩兄弟可以把dm甩到影子也沒有;論舒適、內飾直接就是秒殺dm;還有一二線城市很少會有人買dm,因為再怎麼樣還是byd,跑不開的。


房地產改變城市


燃油車新車幾乎沒有,除非找二手性能車,新車的話只有電車可以比一下,像廣汽傳奇新出的那個電車頂配好像沒到30加速4秒左右


懿航vlog


起步加速快是因為電機在低速狀態就能產生大扭矩,但這還不能代表汽車真正的性能,因為車速上去後電機就缺乏後勁了,無法持續加速。因此,汽車性能主要要看其極限車速能達到多少。另外,燃油動力車有起步更快的高性能車,布加迪威龍0到100可以進入2秒區,而且最高時速超過400公里。


寶馬94315397


請問是電的嗎?!如果是電的就別說了,一個電動車摩托車改改都能秒他,再說一個電車和一個油車完全沒有可比性!我目前情況依舊不看好電動汽車,我家買的車還是燒油的。具體原因不用多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