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汉武帝晚年为何发“罪己诏”?

约定9521


历史上对汉武帝的评价褒贬不一,对《轮台罪己诏》的真实意图也是莫衷一是。在《资治通鉴》中, 司马光引述了班固对汉武帝的高度评价,其中就说到了:“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意思是汉武帝既雄才大略又爱护百姓,他的仁德与《诗经》和《尚书》中所称赞的古帝王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但是紧跟着班固的评价,司马光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意思是汉武帝对内对外都是穷奢极欲,耗尽全天下的力量来满足一己私欲,在位末期天下动荡不安,整个汉朝因他而衰退,汉武帝实在是与秦始皇一模一样的暴君!

对于汉武帝不同的评价,自然也会对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有着不同的解读。

有的人认为,汉武帝是彻底悔过了,他是看到了自己平生“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以至于天下疲敝,盗贼四起的现状,决定转变策略,停止对外战争,开始对内“守文”以安定天下,这也正是“昭宣中兴”得以发生的基础。

也有的人认为,即便是颁布了罪己诏书,汉武帝依然是那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的一切选择都有着坚定的目标,对内“守文”只是权宜之计,一旦休养生息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会再次兴兵诛匈奴。


国史通论


罪己诏是帝王为自我反省,检讨自己的错误而颁布全天下的诏书。汉武帝是汉朝第七位帝王,虽然早年雄才伟略,建立了丰功伟绩,可他晚年犯了许多错误,之所以要颁布《轮台罪己诏》是因为:

1.巫蛊之祸

公元前92年,由于臣孑朱安诬陷公孙贺之子和阳石公主诅咒皇帝,汉武帝听信朱安之言,杀了公孙贺父孑和阳石公主等。

又刘充陷害太子刘据谋反,汉武帝下令丞相平乱,太孑慌乱中带人与丞相军队激战,刘据大败逃离长安,在战乱中,太孑刘据自谥,他的孑女也被汉武帝杀害,太子事件殃及一代贤后卫子夫,皇后卫孑夫不得已以死明志。

后来汉武帝知真相后,十分悔恨,为太子造了一座‘思孑宫’,来寄托对太孑的思念。

2,讨伐匈奴失败,将领投降

公元前90年,将军李广利受命伐匈奴,李广利兵败被逼投降。

正因为这样,加上汉武帝晚期‘繁刑重敛,内侈宫中,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经济衰败,百姓暴动。汉武帝认识到自己错误,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轮台诏》,即罪己诏,诏中陈述了对自己的悔恨,对大将李广利伐匈奴之事深感悔悟。

作为一个帝王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天下诏告悔恨之意,实属不易。汉武帝罪己诏的颁布,赢得了民心,为天下君王树立了一个榜样。




物语情归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自省,承认错误的诏书。一般人尚且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何况是立有旷世奇功的汉武帝。他晚年没有继续错下去,在国家危亡之际,勇于向天下百姓承认错误,改弦易张,把国家拉入正常轨道上来,堪称千古一帝。并且,他是我国历史上敢于承认错误的第一位帝王。

他晚年为何突然发布罪己诏,难道不怕给自己招黑吗?

汉武帝晚年时,躬身自省,回想往昔岁月,连年战争,百姓困苦,国家衰败,难道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吗?不,他想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他看到他的帝国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百姓怨恨,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他必须为此负责,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下一道罪己诏。

汉武帝晚年对外频频发动战争,卫青霍去病死后,对外战争败多胜少。而且,汉武帝晚年没有年青时的进取心,趋于享乐,广造宫殿园囿。文景之治时积累的财富挥霍一空。沉重的负担使百姓破产,百姓沦为盗贼。巫蛊之祸使宫廷斗争加剧,无数国家栋梁冤死。一系列的事件和事实促使汉武帝反思,下诏书以追悔过往错误,史称“轮台诏”。

汉武帝想笼络人心,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当时,盗贼四起,起义多如牛毛,他们一听说到汉武帝的罪己诏,海内皆平。人心还在,汉武帝及时的忏悔,百姓不堪也不再计较什么了。为了与民休息,他下诏,当务之急就是禁止暴政,停止向民众们收取赋税,并致力于农业,还鼓励百姓们养马,不让武备松懈就可以了。

罪己诏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汉帝国。汉武帝不愧是千古一帝,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朤燚㱌


汉武帝晚年肆意享乐,穷兵黩武,追求仙道长生,造成巫蛊之祸。这些问题,都使得汉武帝统治出现危机。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等不世大将,改变了汉匈攻守局势。对匈作战的胜利,是汉武帝的功绩。但这份功绩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的变成了他的失误。

汉武帝继位之初,因为有文景之治的关系,国库还比较充足,足以承担征战所需。但20多年过去了,再充盈的国库也架不住汉武帝四处征战的连年挥霍。

除此之外,地方豪强欺压百姓,剥削严重。这就使得当时百姓生活艰难,难免不会出现起义的苗头。

他四处搜罗方士,听信方士之言,建三十丈高的铜柱仙人掌,用以收集所谓的“甘露”,以求长生不老。

如此造成了后来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先后因此而死,株连者高达数万人。

晚年军事上的失利和儿子妻子的去世,最终使得汉武帝下定决心反省,于是有了“罪己诏”,史称“轮台罪己诏”。





书史烟云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时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人们的思想,北击匈奴,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

公元前91年,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巫蛊咒武帝,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趁机陷害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被迫自杀。清醒过来的武帝灭江充三族。

武帝统治时期,北击匈奴长年征战,虽取得了一些战争的胜利,但也给百姓和国家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加之,武帝晚年崇信方术以求长生,耗费无度,民生困苦,部分地区出现了动乱情况。

公元前90年,武帝命大将李广利出征匈奴,但李广利能力平庸,指挥失当、兵败降敌,数万汉军战死疆场。这是武帝北击匈奴以来巨大的军事挫折。李广利降匈奴一年后,也被杀祭神。

以上的种种,让汉武帝开始反思自己的政策。汉武帝在《轮台诏》中,深陈既往遣李广利北伐匈奴之悔,否定了部分臣子主张将战争继续升级的屯田轮台的计划,表示当今政事,最要紧的应当在于“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指出安定生产的重要性。


林城布衣10001


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到了晚年,汉朝社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使得他不得不发布罪己诏以慰国民!

首先。在政治上,经过巫蛊之祸,大量的政治精英被杀,这动摇了国本,连太子刘据都因诬陷起兵谋反而自杀,使汉武帝培养了多年的接班人计划落空。这甚至被认为是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其次。在经济上,由于汉武帝连年对外用兵和肆意挥霍,国库已经空虚。不得不以钱买爵,以钱赎罪,使得吏制进一步腐败。再加上为了维持战争,税收沉重,平民不堪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压榨,接连爆发起义,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最后。在军事上,这时期大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而且连年征战,农作人员减少,致使百姓疲劳凋敝,这都引起了汉武帝对自己常年用兵匈奴政策的反思,就像他在罪己诏中所说: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以上事件使汉武帝痛定思痛,反思了自己过去的施政政策,决定下罪己诏,主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巩固了可能出现大乱的统治!


历史拾辰


所谓的《罪己诏》叫《轮台诏》,又称“轮台诏令”,是汉武帝刘彻于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下的诏书。


他在诏书中否决了桑弘羊等大臣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以升级战事的提案,并对征战匈奴、对外扩张表示悔恨。但是,他仍要求各级官员提出补充武备的方法。诏书原文载于《汉书·西域传》、《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请大家注意:汉武帝此诏有点自相矛盾,他决定不再扩张,却又要大家上报加强军事力量的方法。



历史上关于汉武帝晚年发“罪己诏”的目的一直是有争议的!大体分两种:

一、是“罪己诏”。

刘彻后悔自己制定的征讨匃奴的扩张政策,造成大量士兵的伤亡,老百姓民不聊生。他认为自己的治国方针出了问题,从此要停止对外征战,让百姓休养生息,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不准盘剥百姓,治国由“武治”改为“文治”。

汉武帝“罪己诏”全文中,既深刻忏悔了横征暴敛、穷兵黩武之过,又否定对外扩张继续升级的屯田轮台计划。他指出,当前最要紧的工作是安定生产。他同时要求各级官员向上汇报补充战马、补充武备的方法。

人知将死,其言也善。良心发现的汉武帝刘彻在自己离世前的两年中,180度扭转政治走向,改变了统治纷乱局面,稳定了社会秩序,使得已经动荡的西汉王朝得以再延续近百年之久。

二、不是“罪己诏”。

汉武帝所调整的不是治国方略,而只是西域一些的具体政策,是班固、司马光等史学家断章取义,对《轮台诏》进行了夸大。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轮台诏》是汉武帝针对西域问题尤其是轮台屯垦一事做出回答的诏书。在诏书中,武帝并没有表现出对过去连年征战、生灵涂炭的悔悟,也没有真正有反思自己一生过失的言论,不能算是罪己诏!并且,汉武帝晚年的治国路线并没有从转变为“守文”。



咱们一起看看汉武帝发诏的历史背景,希望能抽丝剥茧,发现端倪。

不可否认,作为西汉第七位皇帝的汉武帝刘彻,的确是有雄才大略的。但到了晚年,却难免犯了老糊涂!

一、越发迷信

人老了都怕死,汉武帝也不例外。他晚年为求长生不死,迷信巫术,造承露盘,最终酿成“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和卫皇后为此丧命,数万人被株连,一时间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二、经济亏空

由于汉武帝连年扩张,穷兵黩武,再加上他的肆意挥霍,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一时间官逼民反,连年暴乱。

三、军事失败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将军李广利受命出兵讨伐伐匈奴前夕,与丞相刘屈牦合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但却以刘屈牦被腰斩、李广利妻入狱而告终。李广利怕汉武帝杀他,希望自己带兵打败匃奴,将功赎罪。却不料兵败,李广利不敢回朝,只得投降匈奴。

以上种种,年老体衰、不久人世的汉武帝备受打击,心灰意冷。在这种情况下,他下“罪己诏”反省过失,以期扭转动荡的局势,也属正常!或者,他并非真的忏悔,只是做做样子,只要能保住江山,对他来说就足够了!您觉得呢?


小熙为人人


汉武帝是个性格刚强又偏执的人,一般是不肯认错的。然而,在他晚年,准确点说,是公元前89年,他在群臣面前说了一番忏悔的话,大意是:“自从我即位以来,所作所为,狂妄而有悖于事理,使天下百姓陷于愁苦之中,现在想起来,不可追悔。从现在开始,凡事如果有伤害百姓之事,有浪费天下钱财之事,一概停止。”不久后,又发布一条诏令,史称“轮台诏”,改变长期奉行扩张的国策,而采用休生养息的政策。

为什么一向不认错的汉武帝,到了晚年会深责反省自己的过失呢?君山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血流成河的“巫蛊之祸”,被证实多为不实之诬告

在汉武帝晚年,掀起一阵血腥的巫蛊之祸。这件事的起因,是汉武帝由于身体虚弱,总是疑神疑鬼,认为有人施巫蛊之术陷害他。这时的汉武帝,可以说是神经错乱,只要搭上巫蛊,不论是什么人,都难逃一死。

从公元前92年到90年的三年间,是巫蛊的恐怖时期。帝国皇后、太子、两任宰相都死于非命,从政府高级官员到平常百姓,都陷入到深深的恐惧不安之中。这段巫蛊恐怖时期过去后,从民间发回的调查报告显示,所谓的巫蛊案,基本上都是属于诬告栽赃。这时,汉武帝有所省悟,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了。这才有了公元89年他对群臣所说的那段话,认为自己所做所为,狂妄而有悖于事理。

第二,太子刘据之死,对汉武帝是一个刺激

在所有巫蛊案中,最大的一起便是所谓的“太子谋反案”。

太子刘据心地善良,反对父亲任用酷吏、用法严密,因此就得罪了江充为首的酷吏集团。巫蛊案兴起后,江充便以巫蛊陷害太子,在他院子里埋下许多木偶人并有写着大逆不道文字的帛书。太子有口难辩,激怒之下,杀掉江充。当时汉武帝在甘泉宫休养,有人报太子谋反,武帝大怒,遂指示镇压。在这场内乱中,太子刘据最终死于非命。

后来,许多所谓的巫蛊案被证实是莫须有,此时汉武帝体会到太子刘据是出于恐惧不安的心理,并非真的想夺权谋反。毕竟是亲骨肉,汉武帝虽然铁石心肠,却也不是一点人情也没有。想到太子的悲惨下场,他有所悔意,便建了一座思子宫、一座归来望思台,以表示思念之情。

尽管在汉武帝生前,并没有正式为太子平反,但建思子宫,至少表明他对逼反太子一事是深深后悔的。

第三,汉武帝认识到自己不可能长生不老

汉武帝与秦始皇一样,希望能寻仙能长生不老,但是老年的他身体虚弱,他认为是别人施巫蛊术的结果。在三年的巫蛊之祸中,他杀光了自己认为可能潜在的施巫术者。没有巫蛊了,但他身体变强壮了吗?根本没有。因此,他意识到人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是巫蛊或神仙能改变的。

迷信了一辈子的刘彻,下令罢除宫中所有的术士巫师,并感慨道:“以前我很愚昧,被这些术士所欺骗,天下哪里有神仙啊,尽是些妖言妄语罢了。只要多注重饮食与吃药,身体就可以少得病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汉武帝思想的改变,不再把身体虚弱归于巫蛊了。也就是说,他认识到发动巫蛊之祸的大运动,是毫无必要的,只是自己变态思想的产物。

第四,轮台诏令的出台

应该说,汉武帝晚年思想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我想可能与他杀了许多亲人有关,皇后、儿子、女儿都被自己害死了。他有了悔过之心,把这种悔过之心推而广之,希望能为百姓做点事,以减少自己的内疚吧。

当时,治粟都尉桑弘羊、丞相田千秋等人的联合上书,提议政府增派士兵到西域轮台屯田。汉武帝没有批准这项军事计划,而是发了一道诏令,即“轮台诏令”。在诏令中,武帝说道:“现在大臣请求屯田轮台,修筑碉堡、开凿山道,这将扰劳天下,这样做并非优待百姓,这是我所于心不忍的。”又说:“当今的急务,是禁止官员对百姓的苛暴与擅自征收额外的赋税,力耕务本,发展农业,重修‘马复令’,以补战马的缺乏,勿使武备荒弛。”

在这道诏令中,武帝刘彻改变长期奉行扩张的国策,而采用休生养息的政策,以缓和国内日益严重反抗政府的暴动,鼓励发展农业,富实百姓。

迟来的忏悔,总比不来好。


君山话史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上的一位伟大的帝王。

而他在晚年发了一份罪己诏,就是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那么为什么汉武帝在晚年会发罪己诏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表明姿态,平息民怨,第二,稳定统治

汉武帝青年时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南平百越,北拒匈奴,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了巨大的成就。

可是汉武帝到了晚年,贪图享乐,生活极其的奢华。如果仅仅只是贪图享乐的话,倒也算不了什么毕竟他是皇帝吗!

可是汉武帝晚年的时候,也开始追求起了长生,他为了追求长生,任用方士江充,最终酿成了巫蛊之祸,逼死了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将士大臣,受株连连者不计其数,多达数万人。

经济上,因为汉武帝连年对外征战,并且在生活上极其奢华,肆意挥霍,导致国库空虚,汉武帝还出卖爵位,并允许以钱赎罪,导致国家励志进一步腐败,官场黑暗。

各种原因,导致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广大农民不堪压迫,接连各种农民起义,而且农民起义的浪潮愈演愈烈。

国家动荡,汉武帝统治不稳。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下了一份罪己诏,这就是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以上观点仅代表本人,若有不足,还请斧正!


相思非酒岁月成空


中国封建皇帝数百,而最有名的乃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能让老毛看上眼的,肯定有不世之功。汉武帝刘彻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

但是,打仗打的是国力,打的是金钱。一生穷兵黩武,难免让军士疲惫,让百姓遭殃,所以,老百姓非常渴望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天伦之乐。

雪上加霜的是,汉武帝晚年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使得后宫不稳,国嗣不继,动摇了国脉。如果继续执迷不悟,肯定会步秦始皇的后尘。

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往事有深深的反思,痛定思痛。征和四年刘彻下《轮台罪己诏》,止步于穷兵黩武的路上,让西汉国祚延续了100多年,这也是不失其伟大的原因。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