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50ETF股票期權概念與交易方法

虛度.2018.12.23

上證50ETF股票期權概念與交易方法

期權合約:就是一份代表未來權利的合約。

它的買方通過支付一筆權利金,獲得了在未來以某個價格買入或賣出某個標的物的權利;而它的賣方則收取買方所付的權利金,承擔著必須賣出或者買入的義務。 上證50ETF期權就是以上證50ETF作為標的物的期權產品。

目前,上證50ETF為期權試點。其緊密跟蹤上證50指數,投資者藉助其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投資上證50指數。該基金代碼為510050,目前規模高達206億元,其管理費率為0.50%,託管費率為0.10%,最小申贖單位為100萬份。

從標的情況來看,上證50指數集合了滬市最核心的大中型龍頭企業,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包括券商銀行、保險地產、石化、電信、電力、建築建材、機械、有色、港口、食品飲料龍頭公司。

股票期權合約種類: 新上市的股票期權合約包括認購、認沽兩種,四個到期月份(當月、下月及最近的兩個季月),五個行權價(1個平值、2個實值、2個虛值)的相互組合,共40個期權合約,如下圖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當標的證券價格發生較大變化,需要加掛新的實值或虛值合約。東方財富choice仿真數據顯示,50ETF 1月認購價有7個,分別為50ETF購1月2400、50ETF購1月2450、50ETF購1月2500、50ETF購1月2550、50ETF購1月2600、50ETF購1月2650、50ETF購1月2700.

若指數為2500點,那麼50ETF購1月2500為平值,50ETF購1月2400和50ETF購1月2450為虛值,50ETF購1月2550、50ETF購1月2600、50ETF購1月2650和50ETF購1月2700均為實值。

交易方法: 以股指期貨的交易為例,假設在2200點的時候買入一手股指期貨,為防止股指下跌風險,則可買入一個2200點賣權,假設期權價格為20元。其後,若股指由2200跌到2100,若沒有買期權,則虧損100點對應為虧損為30000元。而買入看沽期權後,則可以以2200點賣出,只需付出20塊期權費用,從而降低風險。

進一步來看,期權實際上是一種保險功能,期權與持倉是正負關係,如果做多股指期貨,則就要買賣權(看跌期權),如果做空股指期貨,你就要買買權(看漲期權),同樣在ETF的交易當中也是這樣的,如果我們買入ETF我們就要買一個賣權(看跌期權),如果我們融券做空賣出ETF的話,我們就要買一個買權(看漲期權)。

幾個關鍵性問題:期權的買方,在期權有效期內最大的願望就是行使權利在到期內獲得盈利。那麼在到期日之前,投資者應當如何判斷所購買期權是否盈利?

“首先需要引入期權類型的概念,按照期權行權價格和期權關係劃分,期權可以分為實值、平值、虛值三種情況。” 韓冬指出。

在認購期權方面,當標的價格大於行權價時,則認購期權為實值;當標的價格等於行權價時,則認購期權為平值;當標的價格低於行權價時,則認購期權為虛值。

在認沽期權方面,當標的價格低於行權價時,則認沽期權為實值,當標的價格等於行權價時,則認沽期權為平值,當標的價格高於行權價時,則認沽期權為虛值。

關於期權的內在價值,如果期權買方立即行使權利受益為正,那麼他所獲得的受益就是內在價值。反之受益為負,則內在價值為0。由此實值有內在價值,平值和虛值沒有內在價值。

同時,期權還有時間價值概念,期權屬性變化的時間性度量;期權買方為變化可能性付出的代價。

標的股票好比被保險的資產,行權價格好比免額度,標的波動率就好比保險資產出意外的可能性,到期期限長度就好比保單的有效期限。

為了熟悉這一複雜的定價體系,滬上某機構人事解釋道,“標的股價越高,認購期權價值越大。標的價值越低,認沽期權價值越大。”

同樣,行權價格越高,認購期權行權門檻越高,買方行權概率就越小。認購期權價值變小的;行權價格越低,認沽期權行使門檻越高,買方行權概率越小,認沽期權價值變小。 不論是認購、認沽期權,認購到期期限長度越高,期權的時間價值越大,期權的價值也就越大。

2/8頁

股票價格波動率越大,期權內在價值增加的概率變大,虛值期權更有可能轉換成實值期權,因此不論對於認購、認沽期權,價值都會增加。

保證金:在期權交易中,買方向賣方支付一筆權利金,買方獲得了權利但沒有義務,因此除權利金外,買方不需要交納保證金。對賣方來說,獲得了買方的權利金,只有義務沒有權利,因此,需要交納保證金,保證在買方執行期權的時候,履行期權合約。

股票期權合約的交易時間:為每個交易日9:15至9:25、9:30至11:30、13:00至15:00。其中,9:15至9:25為開盤集合競價時間,14:57-15:00為收盤集合競價時間,其餘時段為連續競價時間,但觸發熔斷機制的除外。

如何開立賬戶:投資者參與上交所期權交易,應當向期權經營機構申請開立衍生品合約賬戶及期權保證金賬戶。

期權交易委託交易指令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除上交所另有規定外,投資者的委託指令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合約賬戶號碼;(2)合約交易代碼;(3)買賣類型;(4)委託數量;(5)委託類型與價格;(6)上交所及期權經營機構要求的其他內容。 如何開倉、平倉? 開倉是指投資者通過買入或賣出期權在市場上建立倉位。買入期權合約獲得權利後建立的倉位為權利倉。賣出期權合約承擔義務後建立的倉位為義務倉。 平倉是指對已持有的期權倉位進行反向操作。對權利方來說,是將持有的期權賣出並不再擁有權利;對義務方來說,是買回先前賣出的相同期權合約,不再承擔義務。平倉後投資者不再持有對應倉位。

投資者進行買入、賣出平倉委託應注意哪些事項? 投資者進行買入平倉委託的,須持有相應義務倉。買入平倉的委託數量超過所持有的義務倉的,該筆委託無效。投資者進行賣出平倉委託的,須持有相應權利倉。賣出平倉的委託數量超過所持有的權利倉的,該筆委託無效。

50ETF期權引發理財革命 中小投資者如何從中套利?

50ETF期權推出倒計時,然而由於資金、資格等方面的門檻,能夠參與初期交易的普通投資者並不太多,但其間接影響不容小覷。散戶投資者可關注一大批間接受益的指數基金,如銀華上證50等權ETF、寶盈中證100增強指數、長盛中證100、諾安中證100、華寶興業中證100等。

3/8頁

1月9日,證監會宣佈將於2月9日正式開展華夏上證50(510050,基金吧)ETF期權交易試點,由此產生了中國基金業發展近20年來,最複雜的基金衍生品。“一隻扇動翅膀的蝴蝶,可能引發巨大的變動”,50ETF期權就是國內資本市場的這隻蝴蝶,將影響股市、基金和理財市場。

本期中國基金報理財工作室將聚焦50ETF期權交易可能給基金和理財市場所帶來的影響,其中一些影響將具有革命性效應。投資者如何才能參與50ETF期權交易?對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理財市場有何影響?對其他指數基金有何影響?對目前熱度不減的分級基金槓桿份額有何影響?香港理財市場的ETF期權經驗能給內地投資者怎樣的理財借鑑? ETF迎來十年最大創新

ETF期權確定推出之前,滬深兩市已經進行了幾個月到一年多的模擬測試。從測試情況來看,ETF中,華夏上證50ETF、上證180ETF、深100ETF等品種都是ETF期權初期推出的備選標的,最終採用了華夏上證50ETF作為期權的試點,為國內ETF推出十年來最大的一次創新。

瞭解ETF期權,首先來回顧一下國內ETF的發展史。國內ETF是在借鑑海外經驗基礎上,結合中國特色,於2004年下半年獲准推出,首隻產品為華夏上證50ETF,此後新產品不斷推出,各ETF的地位變化也很大。

初期,是華夏上證50ETF產品獨大,但隨著深100ETF和上證180ETF的崛起,特別是2010年滬深300股指期貨推出後,深100ETF加上證180ETF可以模擬出滬深300走勢,成為券商等機構股指期貨對沖的工具,ETF市場演變成上證50ETF、上證180ETF和深100ETF三足鼎立,規模最大的ETF一度曾為深100ETF。

2012年跨市場ETF推出,再次改變了ETF的格局,華泰滬深300ETF和嘉實滬深300(160706,基金吧)ETF發行規模巨大,發行上市後ETF規模均超過了上證50ETF。

4/8頁

目前,滬深兩市最大的4只ETF中有3只為滬深300ETF,另一隻為華夏上證50ETF,從單日平均成交量來看,華夏上證50ETF是日均成交量第二名的ETF產品。

那麼,為什麼監管層推出ETF期權時,並未首先考慮滬深300ETF?這是因為股指期貨對應的只有滬深300指數,再推出同一指數的期權,對機構投資者對沖交易來說,不如其他指數ETF期權的作用大。因此,選擇了除滬深300ETF之外,規模最大也是成交最活躍的華夏上證50ETF作為期權第一標的。

業內專家分析,50ETF期權的推出有望改變目前國內的ETF格局,華夏上證50ETF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滬深300ETF獨大的局面有望改觀,未來幾個月,華夏上證50ETF很可能規模大幅增長,再度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ETF產品。截至1月16日,最大的ETF為嘉實滬深300ETF,市值達到了460億元,同日華夏上證50ETF的市值約為280億元。

從宣佈50ETF即將推出以來,華夏上證50ETF的地位和規模提升明顯,和嘉實滬深300ETF的差距逐漸縮小。1月12日到1月15日,華夏上證50ETF的份額從98.92億份提升到107.84億份,增加了近9億份;而同期嘉實滬深300ETF的份額從125.16億份下降到了122.15億份。

初期直接參與者不多 間接影響不小

根據監管層發佈的股票期權試點交易規則,設定了資金、資格等方面的門檻,初期交易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熟悉,因此預計50ETF期權交易初期的實際參與者並不多,但50ETF期權的間接影響不容小覷。

最新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期權試點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中規定,個人投資者參與期權交易需要有不低於50萬元的資金和市值;擁有6個月以上融資融券或股指期貨的交易經驗;具備期權基礎知識,通過本所認可的相關測試;具有本所認可的期權模擬交易經歷等。核心的前兩點要求比融資融券的標準更高一些。

上週五,證監會處罰了一些融資融券違規的大型券商,這一處罰明顯會促使券商嚴格執行股票期權的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再加上普通投資者的不熟悉和監管層循序漸進推進的步驟,預計50ETF期權推出初期,直接參與交易的投資者並不多。

此外,在期權交易規則中,同一標的證券相同到期月份的未平倉合約,所對應的合約標的總數超過合約標的流通股本的30%(含備兌開倉持倉頭寸)時,會限制認購期權開倉。所以初期的可交易量是有限的,限制了直接參與投資者的數量,容易刺激50ETF期權溢價交易。 但50ETF期權的間接影響還是會很大的。首先是給風險偏好水平特別高的投資者新的投資品種,某些50ETF期權交易的槓桿水平可能比滬深300估值期貨還要高,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一般都採取單項賭上漲或賭下跌的方式進行投資。賺錢效應和鉅虧的效應都會出現,目前還很難預測到真正交易50ETF期權時,投資者是對賺錢效應更關注,還是對鉅虧更關注。 其次是套利和套保的交易頻繁,影響到上證50成分股。以幾年前出現的權證為例,除了少數幾個看漲權證之外,絕大多數權證都是遠遠高於權證理論價值,期權交易初期的供給不足,很可能出現相比理論價值的高溢價,給機構和大戶套利或套保提供了很大空間。而一旦看漲的期權價格明顯高於理論價值,券商等機構和大戶就會買入華夏上證50ETF,同時發行備兌期權,賺取其中的差價。由於短期內資金將會集中建倉華夏上證50ETF對應的50只股票,對上證50指數上漲將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大大增加華夏上證50ETF規模。 業內專家分析,50ETF期權交易間接影響到投資者對上證50指數和ETF的投資,間接的市場影響可能比直接參與投資者的影響還要大。

一大批指數基金 間接受益

除了直接受益的上證50ETF之外,受益的還包括一大批其他指數基金。

6/8頁

首先是那些跟蹤上證50指數的基金產品,目前除了上證50ETF之外,還有易方達上證50和中海上證50指數,正在審批和即將發行的還有易方達上證50指數分級和華夏上證50ETF聯接基金,這些指數基金將會受益於50ETF期權。

投資者結合50ETF期權的很多交易都需要50ETF的現貨,現貨投資可以在二級市場買入也可以申購,二級市場買賣對其他上證50指數基金沒有影響,但短期內較大資金的申購會對其他上證50指數基金帶來正面影響。

投資者若想在非交易所市場投資相關基金,那麼最好是在2015年2月9日開通前一段時期佈局易方達上證50和中海上證50指數,這樣可以分享50ETF推出初期相關的利好因素影響。

其次,還有一批指數和上證50指數的相關性非常高,包括上證50等權指數、中證100指數。上證50等權指數的成分股和上證50指數相同,只是採用等權的方式;中證100指數的金融股佔比和上證50指數類似,中證100指數的前六十大重倉股中,正好包含了上證50指數的50只成分股。

跟蹤上證50等權指數的基金主要有銀華上證50等權ETF及其聯接基金;跟蹤中證100指數的基金主要有寶盈中證100增強指數、長盛中證100、諾安中證100、華寶興業中證100、中銀中證100、海富通中證100、大成中證100ETF、國聯安雙禧中證100指數分級等產品。 此外,上證180指數、上證紅利(510880,基金吧)指數、央企50、新華富時A50指數等藍籌股指數也和上證50指數有比較大的投資重合。

分流行業槓桿基金 部分投資者

去年下半年以來,高槓杆投資的分級基金B類份額備受投資者關注,投資槓桿高、市場波動大,牛市暴漲階段漲幅選對了指數,漲幅明顯超過股票,這些行業槓桿基金的投資者暴賺,其中的部分高風險投資者將分流到50ETF期權市場。

7/8頁

行業槓桿指數基金之所以能吸引投資者很大的關注,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高投資槓桿,另一個是投資目標明確。在目前行業輪動非常明顯的情況下,選擇行業槓桿指數要比那些寬基指數的槓桿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更明確,用通俗一些的話來說,就是因為有槓桿、因為是是單一行業,都是在放大基金投資收益的同時放大了風險,當然在最近兩個月暴漲中,投資者更多看到的是高投資收益。

這部分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者是期權交易的潛在客戶,特別是其中一些百萬級以上的投資者,這樣的投資者是行業槓桿分級交易的主力所在,在券商B的交易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基金規模從30多億擴張到了300多億。

50ETF期權初期的交易投資者可能主要來自於三部分,一部分是熟悉股指期貨交易的投資者,一部分是參與融資融券交易很深的投資者,還有一部分就是行業槓桿基金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都是對槓桿交易比較喜歡,為了獲取高收益,願意承擔更高風險的投資者。因此,50ETF期權的交易將會分流部分行業槓桿投資者。

從香港等海外市場的經驗來看,高風險的交易者主要集中在期權、渦輪等品種,這些品種比股指期貨對普通個人散戶的吸引力還要大,香港市場的ETF期權也非常發達,主要集中在安碩A50、南方A50和盈富基金3只ETF的期權,這3只ETF的交易量都佔據全部ETF交易量的九成左右。

業內專家分析,在香港等市場沒有規模龐大的所謂槓桿基金交易型基金產品,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香港等市場有豐富的個股、ETF期權等金融衍生品,第二個是由於海外市場融資投資限制沒有國內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