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有时风景尽人意

【导语】周星驰或许太被“喜剧之王”这个称谓所拖累了,其实喜剧元素只是他电影里的“洋葱”,而现在这个“洋葱”不再只是喜剧了,有是理想,有是亲情,有是悲剧。当我认认真真看完周星驰的大部分电影之后,我想说,周星驰是一个真正的电影人。

周星驰:有时风景尽人意

最近知乎时间线上,给我推送了很多周星驰的内容,其风向高度一致,无一不是在这个春节档抓住《新喜剧之王》踩周星驰的,而且以一种非常痛恨的态度来踩周星驰。有说他“星爷”和“喜剧之王”是自封的,很狂妄;可是,“星爷”这个词是不是他自己起的,要问《豪门夜宴》的编剧,而“喜剧之王”更可笑了,拍《喜剧之王》这个名称的电影,也不是只有周星驰,斯科塞斯也拍过《The King of Comedy》,就因为有自传性质,就成了周星驰的狂妄自大?还有说他电影拍不好的,这个我暂且不谈。更令人作呕的,是把周星驰当作下一个“章口就莱”的,我想请这些人,下次瞎黑周星驰前,请别虚伪地说自己是粉丝。靠煽动情绪吃饭的人很多,这碗饭也不是不准人吃,我没能力断这些人的财路,只是做人也要讲良心,对不对?反正对于周星驰貌似有一种“民意”,而知乎向来是非常有“民意”的。以前我觉得和我一样的,多么好,自己站在主流意见上。当发现不一样的时候,我内心感到的是寒意,也意识到自己沉静的错误了。

你们可以说周星驰的电影不好看,过时了,自己不喜欢看,这个我都可以理解,就好像我说有人不喜欢电影就给《流浪地球》一星是情有可原一样,当然,我在那里说一星情有可原时被喷得狗血淋头,我不介意。你可以不喜欢周星驰的电影,甚至不喜欢这个人,但请不要黑周星驰的电影创作能力。如果要一句话来回应这么肆无忌铺天盖地的黑的话,我想,可以用刘谦的一句话说:“大家可以批评我的人格,但是请不要质疑我的业务能力。”

如果有人说《新喜剧之王》毫无诚意,粗制滥造,那我是一定要反对到底的。周星驰的电影是获得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的认可的,当然,你会说这些奖项本来就有偏见,可如果真的了解《少林足球》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获得金像奖的,我肯定你的良心自然会有一个答案,他曾经让人们在阴霾之时感受到了快乐,而且打败了许鞍华这些优秀导演,是不容易的。而且,他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每一部电影都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换来的精良制作,这个精良制作不是体现在好不好笑上。

有人拿只用两三个月的拍摄来说事,我只能说你的无知,令我很头痛。用香港上个世纪的电影工业来说事,我只能说你的狂妄,令我茫然得很。在成熟的工业制作能力下,就算是一部特效大片,他的实景拍摄周期也是很短的,因为专业电影制作不是你想到拍什么就拍,而是在拍摄之前,就已经确定了要拍什么,这才是电影工业的真正强大之处,不要跟我扯那些“特立独行”的导演。雷德利在补拍《金钱世界》时,一周补拍,几台电脑同时剪辑,强有力的掌控力与自信,照样让影片按时出世,而且毫无违和感。一位优秀的电影导演,在开拍前已经有画面故事板,只要演员通过,就一切OK。周星驰的电影是出了名的短小精悍,特别是《新喜剧之王》这样大量长镜头,而且没有特效(不是绝对没有),制作周期根本不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你还在嘲笑上个世纪的香港电影工业,那么这种狂妄,岂是你们口里的优秀电影所能比的?

就拿《新喜剧之王》的两场戏来说,在两场戏都是在如梦父母家。一场是父女俩餐桌上发生口角,如梦父亲将如梦赶走,一场是父母女儿三人吃饭马可找到如梦,让他去试镜,如梦父亲再次“赶走”如梦。这两场戏在结构上相互对应,非常重要的两场戏,但是都是在同一个场景拍摄的。对拍电影的同志应该知道,这场戏是同时拍好的,而不是拍完其他几场戏再跑回来拍。另外,整个电影都在一个小镇里搭建场景拍摄的,在空间上他很小,都很简单,拍摄难度上主要在于导演的调度和演员的表演。所以,论时间来说明电影好不好,是十分无知无聊的。我不是专业人士,我也不多说了。

憎恨周星驰的人早已有之,然而,墙倒众人推,强行发明“星教”,否定周星驰过往的一切,我感受到的不是私愤的恶意,只是一种无知无畏的恐怖。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许用在现在的周星驰身上,还早了点,但照这样群情激奋的情绪来看,应该也快了。好在以周星驰的性格来讲,他从来不站出来澄清什么,毕竟他不擅长跟人争论,说多了反而授人以柄,因此要黑他的人,只能从他的电影和别人口中的周星驰来把周星驰描绘成一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纯种商人,这是不公平的,我相信周星驰是真心爱电影的,因为这些电影里都有着他的梦。我也很羡慕他,能把自己的梦拍出来,而我只能每天通勤路上幻想。吵架骂人这种事,其实我也有过很深刻的体验,有些人其脏话无耻不足以道,你越不回应他骂的越欢,有些人则是气急败坏,你越不回应他骂的越气。

周星驰电影我都看过一点,以前也没认真看,对于“喜剧之王”这个称号其实也是有点茫然的,就是觉得他的电影好笑,甚至连好看都没有其他具体映像。小时候村里放DVD,我们从不说是什么电影,只说三个人的名字,就有一群人跑来看——成龙、李连杰、周星驰(是的,没有周润发,唯一的周润发,我们还说赌神……)。这次看着知乎上如此踩周星驰,忍不住怀疑,自己以前看了假的周星驰?又或者,电影院里放的是假《新喜剧之王》?为何众人如此愤慨,是不是免费看就不会黑周星驰了?于是跑去电影院里看了《新喜剧之王》,看的是粤语版,同时我要在这里diss一下粤语党,他妈的不要老是在弹幕里,以及在文章在评论扯淡不懂粤语就看不懂周星驰,老子看了这么多年电影,就是你一个粤语就能阻挡电影内涵的,你是瞧不起普通话,还是瞧不起周星驰?后来,又大费周章挖出周星驰所有的电影看了,越看越是觉得周星驰很牛,有着独特的电影气质,特别是他当导演的电影,极具个人的风格。

他的电影有这么几个特色。我就不贴图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对一些流行或者经典电影的解构与重新创作,有些甚至是“明目张胆”的戏仿与融入创作,这种并非是抄袭,而是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最明显的就是《回魂夜》,直接把《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造型copy了,当然,这还不是周星驰独立创作的电影,他和刘镇伟是有过很多这种恶搞笑料,包括《大话西游》里将《重庆森林》的台词改成“爱你一万年”。最经典的要数《食神》里烧钞票点烟,然后说出“不是想证明我多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毫无违和感,甚至比小马哥更能带起人情绪。又比如《国产凌凌漆》,阿星出发前梳头发,是不是想到了梁朝伟在《阿飞正传》里的最后一幕表演?让人忍俊不禁。此次《新喜剧之王》先有《精神病人》的戏中戏,最后有如梦试镜,我确信周星驰是看过《爱乐之城》的,这一段很明显就是从《爱乐之城》拿来,不过展现出来的气质完全不一样,因为他需要一个引子,引出如梦对表演,与过往人生的舍弃,重新建构记忆。而某些人嘲讽“这年头还有‘一年后’的”,说实话,好莱坞的电影,到了现在也还有这样的,还告诉你在哪里,某些人是不是也觉得很幼稚?周星驰连自己都恶搞,比如《长江七号》的如来神掌,《新喜剧之王》的here we are again分别。去看周星驰的电影,总能发现这样的一些拿来,而且毫无违和感,甚至散发出更有力的新灵魂,恶搞也恶搞得很有意思。和周星驰一样,姜文也是个爱“拿来主义”的,在大家都吐槽《一步之遥》的“教父”造型时,还记不记得《让子弹飞》那奔驰的白马?有时候,我也很难判断,是因为《教父》这部电影太广为人知了,还是白马融入在《让子弹飞》中更加有境界?至于那是那部电影,大家可以去搜搜。

周星驰也是非常注重画面感的导演,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地将经典画面刻入你的脑海。重看周星驰的电影,会发现每部电影都有很多“静态”的画面,这种画面是一种与故事抽离的形态而存在,造就了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电影感”,这也对得起周星驰有时想一个镜头就是好几天的琢磨与刻苦。个人非常喜欢的就是《国产凌凌漆》和《喜剧之王》以及《功夫》,这些电影尽管有着各自不同的节奏,但是对于时间却给我相同的感受————那是一种纯粹的视觉享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星驰越来越精于此道。我记得当年看《西游-降魔》的时候,看到第一眼,我确实是被震惊了,第一幕戏看完,我有种久违的“看电影”的感觉。然而,电影感也是很个人的,或者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也是我在看《新喜剧之王》和《路人甲》最大的区别,虽然他们镜头对准的客体都是一样的。

周星驰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在当演员的这段时间里,其实很多导演都对他有过影响,比如和他合作比较多的李力持导演。相互影响这种事情谁能确信没有?但是一次否定周星驰的成就,难道不觉得很牵强么?包括此次《新喜剧之王》的执行导演邱礼涛,我都敢说有些工作就是邱礼涛做的,可是看到踩脚那场戏,你能保证这不是周星驰的风格么?当然,你会拎出来说就这段戏很尬——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不在此跟任何人争论。某些人拿“周星驰以前的电影不是周星驰导演的,他只是挂名”这种无稽之谈来说事,我怀疑,你是不是黑陈凯歌黑惯了,能不能换点新花样?以周星驰的性格来说,就算是假手于人,自己也是“太上导演”。

说到演员,自然免不了周星驰电影里的配角之精彩,但我真正想说的是,周星驰偷走了所有“星女郎”最光亮的时刻,此后这些星女郎在也没有过周星驰电影里的星辰,当然部分是,部分本来就没有光亮吧……

周星驰的电影另外一个特色,是一种省略前因后果的创作模式,直接剥离事件成独立片段。我们在看黄金时期港片的时候,其实有一个特点,就是用旁白和人物简单行为来介绍背景和过程,对观众理解故事是有益的,现在大陆很多电影也学这个套路。可是周星驰的一些电影,往往会省略很多东西,包括行为和事件,这对观众是很不友好的,产生一种故事断胳膊少腿的现象。不过仔细想想,你再认真看看他的电影,缺少的转场其实他都会有很好的回应在电影中,他有一种逻辑补足在里面。在《食神》中,斯蒂芬周陷入官司破产是通过一系列报道展示带过,但是有没有发现他突然就来到了庙街火鸡摊位吃东西,而且故事马上进行到撒尿牛丸,期间他的落魄是没有更多描绘,通常的故事都会给主人公一个破产的镜头,没了豪宅流落街头,但是我们甚至连斯蒂芬周住在哪里都是无从知晓的,还是被人一顿胖揍拉到小巷子里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陈嘉上导演的《武状元苏乞儿》,如果是周星驰来拍的话,那么一定不会去可以拍摄抄家的场面。回到《新喜剧之王》,是不是似曾相识感出来了?马克一尿成名,也是通过媒体报道引出来,那么他找到如梦的过程,是不是也省略很多东西?一般情况下,是不是会给主人公打听如梦的过程,毕竟这个“死咖喱啡”可是没人知道叫什么住哪里的。这一切,不是故事的缺失,反而是一种高明的处理,有时候我们写东西就是卡在这种转场上,周星驰的处理方式对观众是不友好的,但是在故事处理上却极妙,让观众自己去补完,这种补完是多样性的,可以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因此,这种对观众的不友好,特别是对爱钻牛角尖的观众,让你觉得电影不完整,你也只能说你理解故事上的不完整,你不能说周星驰作为导演的镜头语言不行,因为他很行的,只是他不说而已。

从开篇对应结尾。我们常常爱说《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台词:“我猜到了开始却没有猜到结局。”其实周星驰的电影很简单,他在开篇就告诉你结局,而他的电影短小精悍,你看到结尾也不至于忘记他在开篇的提示。就以新旧喜剧之王来说,尹天仇一开始在社区是排演《雷雨》没人看,结局照样是演《雷雨》,《雷雨》里的人物本身是不成功的,其实尹天仇最终也是失败的。如梦一开始是拿着《演员的自我修养》入镜,遭遇老人有车祸并且以为是碰瓷,后来如梦自身也遭遇车祸,并且被司机问是不是在拍戏。有没有种微妙的联系——如梦最终也是失败的,而且遭遇了车祸。也有人解读说最后的一切只是如梦遭遇车祸后的回光返照,这我们不谈了,只说如梦本身其实也是失败的。你要是觉得我说的牵强附会,那么告诉你一个明显不过的,那就是《长江七号》,一开始外星人就通过全息映像展示了七仔的出生和死亡,他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七仔后来死了。又比如跟徐克合作的《西游:伏妖》,一开始就给唐僧颁个终身成就奖,这也颇有意味,虽然没说是什么终身成就奖,可是细究起来,也确实是终生可成就了。

周星驰最大的特色,无疑就是用浮夸和虚假来掩饰人最悲痛的感情,这才是无厘头的精髓。比如打人,一个人是血肉横飞的厮打,一个是对人尊严的蔑视和打击,这时周星驰的无厘头都会尽己所能地掩盖这一切。在整个过程中,总是给你一点希望,然后让你绝望,再有希望,再绝望,有时候看得我都不希望角色有希望了,因为在绝望中的希望破灭时,只会让人更绝望。比如《功夫》里,你要当坏人,让你惨到被老幼妇孺欺负,转身又被上班族很揍,还被蛇咬,这都不算什么,感想当好人,就被打得“他妈的不认识”,试问,谁小时候打架被打得“妈都不认识”。周星驰自己本身是很怕面对一些残忍地现实的,所以他会想办法去掩盖一样东西。我也是个很怕残忍事情发生的,有时候我选择用尴尬的笑来掩饰。这点,在《喜剧之王》里有很好的表现,其实我也觉得《新喜剧之王》中鄂靖文在这一点的表演上,演技是不足的,不是说她真的演得不好,而是她没有周星驰天然的忧郁感(真的是后天的琢磨磨不出天生丽质)。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看周星驰的电影时,笑得很少,因为我现在长大了,面对生活的现实多少会有点清醒的认识,那就是现实真的太残酷了,无论粉饰得多么美好的梦,也是掩盖不了现实的残酷。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周星驰的电影,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看得出尴尬的无厘头其实只适合小孩子懵懂天真的笑。在《功夫》里,我们知道一切都是小孩子的幻想,如来神掌真正的作用,是让小孩用幻想来掩饰自己伸张正义却被侮辱的残酷现实,并且重新去用一种方式拯救被欺负的小女孩。李安说周星驰有一颗小孩的心。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周星驰的电影,基本上都会采取漫画式的处理方式,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其实也是一种对自我的逃避,我认可这一点,因此看周星驰的电影,我会觉得很难受,特别看《新喜剧之王》,有些地方大家都在笑,可是我笑不出,因为我也长大了,知道有些生活的残酷是无厘头掩饰不了的。

贾樟柯曾经在自己的电影笔记里对于一件事颇为腹诽。他认为《英雄》是一部商业电影,而中央媒体而大肆宣传,把市场事件搞成了一件国家媒体议程,这是不公平的。其实,贾樟柯这话也有所偏颇,毕竟媒体也是商业市场,自然观众喜欢什么他们就播放什么。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喷我,毕竟,在知乎,给某些电影打一星都是国家罪人民族罪人的表现。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中国电影的确需要百花齐放,但是,不是追求一种而牺牲另外一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周星驰不是个野心家,他所有的电影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只是披上了不同的外衣,严格细究来说,喜剧笑料也只是他电影的“洋葱”罢了,早在《食神》,周星驰就已经概括了自己的电影,用“心”,然后加一点“洋葱”,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洋葱”,但请不要随便说人家没用“心”,因为我很讨厌这样的人,毕竟我记住也经历着常常有着被人说没用“心”的无语和厌恶。周星驰的心有种返璞归真的美感,他越来越重视亲情和童真,就连爱情都展现的是亲情,比如《大内密探零零发》,比如《算死草》里的“我很孤独”,《长江七号》周小迪说:“对不起,袁老师,我很累了,我真的要睡觉了。”的时候,我真的哭了,而且忍不住想哭,《美人鱼》、《新喜剧之王》,可能我个人比较偏向亲情到感知,所以这些影片到这些点,还是让我流泪的洋葱,只是不是笑到流泪的洋葱了。

国产电影这个类型要崛起,哪个类型要崛起,大家的热切希望让我热泪盈眶,好像一下子点燃了民族自豪感。可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忍受“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痛楚?为什么一定要以此去贬低和踩踏另外一个优秀的类型电影呢?如果你不喜欢周星驰的电影,下次看到“周星驰”三个字尽管无视,如果你觉得他在宣传电影时用了“周星驰”三个字是一种罪的话,那么你们又是什么法官,执行哪门子法律呢?周星驰的电影都是商业电影,商业考虑肯定在里面,但是他并没骗你,你若真的聪明,尽管不去看就是,质疑他的人品也好,口口相传落进下石也罢,总之,请不要质疑他的业务能力。

另外想说说的就是被贬的一文不值的《西游:降魔/伏妖》和《美人鱼》,在我看,在同类型电影里,这三部电影(《伏妖》虽是徐克执导,但在气质上,还是《降魔》继承而来的),往前十年,往后十年,都没有哪部华语电影能够超越的。虽然我也不喜欢吴亦凡,可对像周星驰这样导演的电影来说,谁来演真的不重要,因为像周星驰这样导演的电影,演员的演技只是锦上添花,至于那些说周星驰要把别人都塑造成周星驰,我觉得事实恰恰相反,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在周星驰手上的确是有开创性的,今日我们对周星驰电影里演员表演的指摘,早在周星驰的无厘头崭露头角之初,就饱受争议了,在《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周星驰还自嘲了一番。这不是我瞎说,看雷德利等这些比较喜欢的导演来说,他们有时请的演员很有名,但我不关心西方明星,也看不出西方人脸上的演技,因此当新人看,你会发现差不多就是那样,关键是你看电影,哪怕“表情做作,略显浮夸”也无关紧要。据说周星驰原本在筹备《美人鱼2》,其实,我更想看他把《西游》系列了结,想来成本也很高,如果是《功夫2》也可以期待的。

往内去寻求,是典型的东方思考方式。在《少林足球》里,就用一种轮回的方式,不断向内去探讨。回归本性,或者通过这一次轮回回到起点,也是很有意思的内核,关键是每部电影都这样去叙述——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周星驰的镜头下,一直只讲一个故事,而且越讲越精纯。你们仔细回想,是不是所有电影的核心,都是一样,而且经历相同,改变也是来一记“如来神掌”,学称“机械降神”。他开创了一种理解《西游记》的方式,我也认为《西游》系列是周星驰最成功的创作,集成了他很多的电影特色。《西游/降魔》的魔,理解成人的心魔,心才是超脱的关键,降魔就是去除魔性,恢复善性。《伏妖》的妖是性,妖性与人性都是妖,成人的童话嘛,六根清净,其实妖还是没有伏,猪八戒说“我也是只猪”,看似谐音可笑,但是猪八戒不懂么?“真真假假,大家都懂,何必那么计较”。总之,这是一个很庞大的西游世界,我想继续看下去。

周星驰就到这,将来也不会再说他太多,只是觉得现在知乎的“民意”太可怕了,也无意说太多,也不会再说太多了,也不只是为周星驰说这些。爱电影,其实,我们都是爱的自己的故事。《功夫》里有句台词:“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有些电影,就是“肝肠断”。

本文最先发表于知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