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要曲折,才會抓住閱卷人的眼球

同樣的題材,為什麼有的人寫的讓人回味,而有人寫出的卻瞭然無趣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您講的故事不夠吸引人。那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故事更加吸引人呢?

很簡單,只要讓我們的故事更曲折即可。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在說話的時候,都是平鋪直敘的,沒有曲折,也沒有吸引別人的東西。

敘事要曲折,才會抓住閱卷人的眼球


舉個例子,假如今天你考了一個好成績,你可能回家就忍不住跟媽媽說:“媽媽,我今天語文考了第一名。”媽媽儘管很高興,但你的表達是存在問題的,沒有吸引到媽媽的注意力。倒不如換個說法,你可以這樣說:“媽媽,告訴你個好消息,你猜猜是什麼?”經你這麼一說,媽媽的注意力被你成功地調動起來,這時,咱們再把考試的事情告訴媽媽,那效果一定非常好。

再說的實際一點,大家要知道,閱卷老師在閱卷的時候是非常疲勞的,他們每天的閱讀量是有規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能調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那可想而知,我們的成績一定會很高的。

在這裡,我僅僅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其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大家:我們在進行文章創作的時候,要儘量使我們的文章曲折一些。

敘事要曲折,才會抓住閱卷人的眼球


解決了重要性的問題,我們來探討一下該怎麼做。老孫在這裡有三個比較不錯的方法,供大家借鑑!

方法一:開頭設置懸念

人都是好奇的動物,有句話說的好:看熱鬧不嫌事大。這其實是人們獵奇心理的真實寫照,用在閱卷老師身上也是非常恰當的。同樣的一件事情,如果我們平鋪直敘,不加修飾,那閱卷老師不會關注我們。但如果我們將結尾隱藏起來,在開頭設置一個懸念,那結果就截然不同了。

舉例:《在柏林》這篇小說或許大家讀過,小說先敘述了一名年老婦人在數“一二三”,瞬間將讀者的注意力給調動起來了,然後再寫兩名小姑娘在嘲笑老婦人,矛盾衝突陡然加劇,最後作者借預備役老兵之口揭曉了答案:原來老婦人和他是老兩口,他們剛剛失去了三個兒子,老婦人精神失常,老兵在參軍之前正準備把老伴送去瘋人院。


敘事要曲折,才會抓住閱卷人的眼球

故事的結局讓人倍感意外,也十分心酸,可以說,作者在開頭所鋪設的懸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讓人大吃一驚的同時又帶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義。

假如文章不鋪設懸念,而是選擇平鋪直敘,那表達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所以,設置懸念還是非常重要的,那我們該怎麼樣來設置懸念呢?

1、開頭要反常

我們在開頭部分一定要匠心獨運,要設置一個懸念。何為懸念?其實就是反常的故事,人人都有獵奇心理,如果我們將的故事比較反常,人們的好奇心就被調動起來了,這也就是所謂的反常的故事。例如:我的同桌是個學習特別認真的同學,可有一天他卻沒有完成作業,這其實就是反常的事。如果我們把這樣的故事講出來,就會吸引到讀者的注意。

敘事要曲折,才會抓住閱卷人的眼球


2、中間要求索

我們在開頭設置了懸念,接下來便會順理成章地尋找答案了。有一點需要大家記住,我們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切不可過早地揭曉答案,否則文章便很難寫下去了。我們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可以多設置一些障礙,再調一下讀者的胃口。例如:在開頭部分,我們談到了同桌沒有完成當天的作業,我們就非常好奇,想問他原因,可同位卻說什麼都不肯告訴我原因,這讓我們的好奇心加重了。

敘事要曲折,才會抓住閱卷人的眼球


3、結尾要抒情

在結尾部分,我們可以將答案展現給讀者了。有一點需要注意,在揭曉答案的同時,要適當地抒發一下情感,所謂卒章顯志,正在此意。《在柏林》一文中,作者就在文段的最後揭曉了答案,表達了對老婦人的同情、對戰爭的憎恨和對和平的渴望。

敘事要曲折,才會抓住閱卷人的眼球


關於敘事的曲折化問題,老孫準備分三期講完,這是第一期,談一談設置懸念的問題,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持續關注哦!

這是老孫關於上述問題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我是@初中語文找老孫,主要發表初中語文提分心得,分享閱讀寫作提分攻略,定期上傳教學視頻。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