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写三国为什么没有黑司马懿?

永远爱你亲爱的灿灿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演义。其中演义部分主要采借鉴民间流传下来的奇闻轶事,也不是随意胡编乱造的。

《三国演义》整部书在情感上偏向刘备一方,但罗贯中在写书时还是力求公正,他可能会给某些人做美颜,但没有故意黑谁。

我们平时总说罗贯中在黑曹操,那是因为咱们今天看的《三国演义》,是毛宗岗父子修改过的版本,他对罗贯中的原版有很大的改动,所以,准确来讲,是毛宗岗在黑曹操,这锅罗贯中不背。

咱们看下嘉靖版《三国演义》,曹操首次出场时的描写:

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汉相曹参二十四代孙。

多么有气势的出场介绍,然而到了毛本三国,直接就缩水了一大半: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嘉靖版应该很接近罗贯中原版,对比两个版本,字里行间,人家罗贯中是很敬佩曹操的,绝对没有乱黑。

罗贯中会把孙坚斩华雄的功劳送给关羽,也会给诸葛亮增加一些奇门遁甲的外挂,他是通过这种手段来抬高刘备集团的形象,但不会采用黑别人的手段来抬高。所以,他就自然不会去黑司马懿。


历史都付笑谈中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三国演义虽尊刘贬曹,但是人无完人,我们照样可以看出刘备不好的方面。

却说司马懿是篡魏的,也算为汉出了口气,没必要在黑了。黑司马就是美曹魏,美曹魏就与前面黑曹魏篡汉相矛盾。

最重要的是,司马懿还需要黑?司马家那些事只要照实叙述就已经不白了,后赵石勒读后汉书都看不起司马懿。

司马懿隐忍,谋划的特点在现代社会都是优秀品质,对职场,官场来说都是大学问,我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这样司马懿的形象就正面了,看看近年的影视作品可知。


更好及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读书是福


我想是因为三国演义是诵刘备,黑曹操,司马懿后代后来抢了曹操家的皇帝宝座,这和黑曹操的思路是一致的,真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传统文化小家园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只在人物细节上虚构,加以褒贬,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基本上是真实的。司马懿在细节上是被拉黑了的,空城计,火烧葫芦谷,司马懿都表现不好。


朵朵佬爷


在叙述司马懿的《三国演义》舞台中,罗贯中基本没有黑司马懿,客观的记录了司马懿从头到尾的完成一生,真实的写出了司马的智、谋、忍、狠。充分刻画了司马懿政治家、军事家和阴谋家的心胸和情怀,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胆识,坚韧不拔的精神。


老伙计162720415


还不黑?拨高诸葛亮,不就是黑诸葛亮的对手?


清厦肃雍


三國誌褒曹贬劉,三國演義罗贯中褒劉貶曹,司馬懿篡魏羅實中岂能不跃足而鼓舞?


阳春白雪28285321


这个问题要考究的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初心和目的才能很好的回答。总结的答案很简单,老罗所写的《三国演义》根本不是要说三国的历史而是借助三国的故事和人物来表述其自身年代的状况和个人的际遇,所以要把《三国演义》当成三国的历史来考究那就大错特错,用演义来分析三国得到的只有扭曲和误导,这也是最多读者所犯的共同错误。

以下内容我直接节录于网络,与本人意见基本相吻合。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族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一点从他后来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

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也是群雄并且,最后剩下了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这三个主要的大军阀也很像三国的魏、蜀、吴。作者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投靠到张士诚的帐下,是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但事与愿违,最后是朱元璋统一天下。而张士诚则是一个只图自保,不思进取的人,说白了就是不是成大事的人。说道这里大家可能就会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刘璋、刘表那类想守住自己一亩三分田的土皇帝!然而乱世注定是无情,弱肉强食!随着张的失败,罗贯中的政治理想也就破灭了。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为保住大明的万世江山,而对有功的文臣武将都给来了个大清洗,这一做法很像曹操为晋级魏王而不惜诛杀政见不同的有功之臣的影子。演义中曹操自己虽未称帝,但对大汉忠心的臣子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只要搞清楚罗贯中想说的是什么,自然就不会掉进用《三国演义》去研究三国历史的怪圈,整套《三国演义》是极端根据老罗本身的思想和际遇而成的著作,用来说三国历史靠谱吗?另外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朝代对百姓思想越封闭,老罗的一套就越被吹捧,反之亦然,试想对《三国演义》核心人物有着最多怀疑的是什么时候? 就是五四运动新文化交替之际,大家自己去思考一下这问题吧,懂的自然懂,不懂的永远都不会懂。


过路闲人路过


因为三国笑到最后的是司马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