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洞”誰寫的?終於搞清楚了!99%的金華人還不知道

“雙龍洞”誰寫的?終於搞清楚了!99%的金華人還不知道

金華北山有個著名的旅遊景點雙龍洞,與冰壺洞相連,素以山石險峻、溶洞奇景、清泉飛流、摩崖石刻等聞名,尤以臥舟入雙龍、瀑布瀉冰壺為特色,是國家級雙龍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中國現代教育家、作家葉聖陶遊覽後寫了篇遊記《記金華的兩個巖洞》,曾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課本,使雙龍美景譽滿海內外。

“双龙洞”谁写的?终于搞清楚了!99%的金华人还不知道

金華雙龍洞 洪兵/攝

走近雙龍洞,老遠便可看見洞口右上方的石壁上鐫刻的“雙龍洞”(繁體)三個金黃色大字。遊客們都喜歡在石刻前攝影留念,以示到此一遊。那麼,這三個壁刻字究竟誰人所書呢?

查閱了1988年編印的《金華名勝古蹟》一書,上載:“洞口西壁‘雙龍洞’3個大字,傳系唐人手筆。”1991年編印的《金華市文化志》,也說“雙龍洞”三字“傳系唐人手筆”。連最權威的金華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寫、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的《金華市志》,在1106頁《雙龍風景區》一節中也記載:“洞壁摩崖石刻,‘雙龍洞’3大字傳系唐人手筆。”此後,1997年編印的《金華風景名勝》也跟著記述:“洞口西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2011年8月由方誌出版社出版的《金華市婺城區志》,在1296頁《主要景點》一節中也記述:“洞口西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

“傳為唐人手跡”,其實是一個模糊記述。唐人是指唐代人氏,無名無姓,又只是傳說而已,本身可信度不高。雙龍外洞石壁上有幾處明顯的摩崖石刻,“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字為中國近現代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手跡。唯有最大、最醒目的“雙龍洞”三個字的書寫者身份不明,均用“傳系唐人手筆”記述。

傳系唐人手筆?

多年來,對這個指代不清的模糊記載,一直有人存疑。我最近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專門查閱一些資料,並尋訪當年參與過現場考察的當事人,有充足的理由可以證明:“雙龍洞”三個壁刻字應該是上世紀30年代一位名叫“曾養甫”的人所書。

首先從雙龍洞的命名時間來看。雙龍洞的命名始於宋代,之前不稱“雙龍洞”。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撰寫過《劉宗卿隱金華洞》一文。五代後晉非丘子也有《金華洞》題詩。此處的“金華洞”即對雙龍等幾個洞的統稱。明嘉靖《金華縣誌》記載: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秋八月,太宗張壽偕僚屬樓雨於北山三洞,因名其在上首曰朝真,中曰冰壺,下曰雙龍。衢州從事金安世為三碑。”這可以認定為雙龍洞、冰壺洞、朝真洞分別命名的最早文字記載。再看看有關石刻文字的記述。查閱清道光十二年(1832)盧標編的《婺志粹》卷十一《金石志》和清光緒《金華縣誌》卷十五《藝文·金石》等,這些“金石”卷中都較為詳盡地記述了金華山(金華北山)的摩崖石刻,卻唯獨沒有提及雙龍洞口右上方所書的“雙龍洞”三字。由此看來,至少在光緒《金華縣誌》成書之前,也就是1894年之前,“雙龍洞”這三個壁刻大字應該是不存在的。因而可以認為,所謂“雙龍洞”三字“傳系唐人手筆”之說,從洞名時間、志書記載等史料來看,是缺乏根據的。

其次,從題字落款看。“雙龍洞”三個壁刻字,實際上是有書寫者落款的。雙龍風景管理處原主任王樟林今年已78週歲。1984年5月,他曾作為金華市雙龍風景資源調查組組長帶領相關人員到雙龍景區開展專項調查,而後又在雙龍工作長達23年,可謂是雙龍風景區的“活地圖”。我在報社從事新聞工作30多年,數十次到雙龍採訪,與王樟林是老朋友了。最近,我又特意向他請教“雙龍洞”壁刻字的由來。王樟林說,他在雙龍工作期間,根據當地群眾反映,“雙龍洞”三字曾有題字者落款,後被人用水泥塗抹了。為此,王樟林多次爬到石壁前大概的落款位置仔細尋找觀察,最終發現了依稀可辨的“曾養甫”三字。這是確信無疑的事實,至今仍可察看到字跡。

曾養甫何許人也?

曾養甫何許人也?我特意查閱了資料。《民國人物大辭典》及百度百科都有曾養甫的介紹。

曾養甫(1898—1969),原名曾憲浩,字養甫,廣東平遠縣人。1923年在天津北洋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留學深造。1925年初回國參加國民革命,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後方總政治部主任。1927年後任南京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副委員長。1929年3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後任浙江省建設廳廳長。1935年任鐵道部次長兼新路建設委員會委員長。1938年3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長。同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後,曾在廣寧縣組織抗日遊擊總指揮部,任總指揮。不久,調任國民政府軍委會西南運輸處主任,主持粵湘贛各線軍需運輸,保障抗戰後方供給。1940年後,任軍委工程委員會主任,同年冬任國民政府交通部長,負責籌備抗戰後方交通建設,維持前方軍需民用的重任。1945年後,任國民黨政府立法委員。後去美國、日本就醫。1949年去香港。1969年8月28日在香港病逝,終年71歲。

據介紹,曾養甫幼承庭訓,聰穎好學,工作勤勉,博學多才,愛好書法。1931年底,曾養甫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長,同時兼任浙贛鐵路理事會理事長、建設錢塘江大橋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任內主持修建錢塘江大橋、浙贛鐵路等,半年時間浙贛鐵路便修築到了金華。他經常親臨工地沿線視察,多次到過金華,也到過雙龍。風景區建設應屬建設廳職能。由此推論,曾養甫題寫“雙龍洞”石刻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從網上查閱曾養甫的一些書法作品及毛筆簽名,所書字體與“雙龍洞”三字如出一轍。至於有人認為是曾養甫臨摹唐人字體所書,實在無從談起。

專文記載有些啥?

最後,從專文記載來看。曾任浙江大學龍泉分校國文教授等職的胡不歸先生,於1937年撰寫過《金華三洞題名及石碑考》一文。此書明確記述“雙龍洞”三字為“曾任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曾養甫氏新鐫於洞口右壁”。從現有資料看,曾養甫是1935年離開浙江就任鐵道部次長的,而胡不歸先生的文章作於1937年,因此說“新鐫”是準確的。胡不歸(1906-1957) ,號傳楷,安徽績溪人。1930年畢業於上海吳淞中國公學大學部文學史系,曾參與撰寫安徽省的地方誌。後應邀參與浙江省史料的徵集工作。曾應金華英士大學之邀,到金華擔任國立英士大學國文教授。解放後,在金華農校、金華二中、金華一初等學校工作,1957年去世。胡不歸先生一直從事史料工作,曾深入研究金華雙龍洞及其他幾洞的演變歷史及人文史料,撰寫了多篇著述。應該說,他的記述還是可信的。

綜合上述查證的大量資料以及落款題字的發現,可以認定“雙龍洞”三個壁刻字是曾養甫所書。

“双龙洞”谁写的?终于搞清楚了!99%的金华人还不知道

商務合作:0579-831867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