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良:雞蛋的回憶

每年的三月初三,國人都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

地菜即為薺菜,在路邊或野地隨處可見,特別是在自家的菜園地裡,地菜甚多。記得每年三月初三那天,我都會在自家的菜園裡扯上一大把。

地菜,翠翠綠綠的,很長,有白白的根鬚;那些還沒有開出小白花的,就是極好的地菜。所以,有時還沒有等到三月初三那天,人們就已經扯了一大把地菜了。

記得以前每到三月初三,家中便會用地菜煮雞蛋。過完年後,孩子們所盼望的就是這天了。

李玉良:雞蛋的回憶

記得三月初三那天,早早地吃過晚飯後,母親便會拿一二十個雞蛋洗乾淨。不過,由於特殊時節,有時不全是雞蛋,偶爾還是有鴨蛋的。所以那時,我每次都會和哥哥爭鴨蛋吃,因為鴨蛋比雞蛋大一些。而母親每次都洗4個鴨蛋,哥和我每人都分兩個鴨蛋。

雞蛋洗乾淨後,就把它連同地菜一起放入鍋中煮。我們這裡一般還會加些黃豆一起煮。這不同的地方加入的東西不同,有的地方不加黃豆,而是加紅棗、生薑片等。

煮半個多小時就可以吃了。煮好後,先把雞蛋撈出來,然後每人分好幾個雞蛋,再盛一碗地菜煮雞蛋的湯,一家人聚在一起,一邊吃著雞蛋、一邊喝著湯,還一邊談著三月初三為什麼要吃雞蛋的習俗。這一切,成為了當時最幸福、最愜意的時光!

關於為什麼三月三要吃地菜煮的雞蛋?我記得,那是母親打趣的說:“肯定是以前有一個人,由於特別好吃,所以把這個吃蛋的習俗相傳下來了。”而父親卻說:“這是某一個地方約定俗成的習俗。”現在,我想想,還是覺得父親說得有點道理。畢竟有些地方,三月初三是不吃地菜煮雞蛋的,那三月三到底為什麼要吃地菜煮雞蛋呢?

李玉良:雞蛋的回憶

其實,這個習俗說起來,還有幾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在我們南方,因為人們常風吹雨打,所以人們頭痛病是很常見的。三月初三的那天,神農路過雲夢澤(今湖北孝感一帶),見鄉民頭痛難耐,於是他找來野雞蛋和地菜,煮給鄉民吃,當鄉民吃了以後,頭突然不痛了,於是這個藥方便傳了下來,久而久之也演變成一個習俗相傳至今。所以每年三月三,吃了地菜煮的雞蛋,不僅不會頭痛頭暈,而且還可以驅邪避鬼。

不過,還有一個類似的傳說。相傳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採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頭暈症,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採來一把地菜,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病即痊癒。此事傳開,人們都紛紛用地菜煮雞蛋吃,熱潮遍及城鄉。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雞蛋,就在沔陽形成了風俗。以後逐漸傳開,在江漢平原一帶也盛行起來了,漸漸地傳遍了全國。

但還有一個說法,每年的三月三,古稱上已節,相傳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人們三月初三吃雞蛋是為了紀念軒轅黃帝的生日。

更有人說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民間相傳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既可交財運,又可以治頭痛、頭暈病。還有的說……

李玉良:雞蛋的回憶

反正,關於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的說法眾說紛紜。但不管怎樣,吃地菜煮雞蛋確實是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

地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能治療多種疾病,民間不僅有“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諺語,還流傳著“春食薺菜,賽過仙丹”的說法。可見地菜不僅僅是佳餚一碟,更是靈藥一方。在中藥裡,地菜被譽為“草中甘草”,有歸肝、腎經,和脾、利水止血等功效。

地菜不僅可以煮雞蛋,也還可以直接做菜吃。那時,母親偶爾會做這道菜。不過我覺得味道不怎麼樣,所以根本就沒有好好品嚐過。但父親卻特別愛吃。相比之下,我個人還是喜歡吃地菜煮的雞蛋。

說到這,說到地菜煮雞蛋,我的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我彷彿看到了幾個地菜煮的雞蛋就在我的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