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

無止境2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句詞真的可以形容李隆基的晚年生活。

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往蜀地,放棄長安,而他的72歲以後的人生也開始從他逃離長安的那一刻而改變,馬嵬兵變,李隆基失去了他心愛的女人,那個陪伴了他十多年的女人就在那一刻離他而去。李隆基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已經逐漸變得昏庸,之前開創的開元盛世也不復存在,唐朝也由大盛變為大衰。

天寶十四年的十二月十六日,安祿山起兵造反,以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很快就攻佔了河北,而當探子來報的時候,唐玄宗還認為這是給他造謠,安祿山對自己忠心耿耿怎麼可能會起兵造反呢。而後知後覺的唐玄宗在幾天後才確信,安祿山確實是起兵造反了,隨即召來楊國忠,但是決策失誤,用人失敗加上錯誤估計形勢,僅僅半年的時間,長安就失陷了,天寶十五年的六月安祿山佔領長安,而李隆基也不得不逃往蜀地,一路來到了馬嵬坡,將士旅途勞頓,而陳玄禮和將士們以為認為是楊國忠的原因才導致安祿山的起兵謀反,加上將士旅途勞頓,導致憤怒不已,陳玄禮聯合太子李亨發動了馬嵬兵變,殺死了楊國忠,逼死了楊貴妃,一時間唐玄宗成為了孤家寡人。其實陳玄禮也是以為發動馬嵬兵變只是為了誅殺楊國忠,平定軍心,但是沒想到,這個兵變是太子策劃已久的。

李隆基在馬嵬兵變後還是入蜀,而留下太子李亨北上來拯救大唐江山。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李亨就在大家的簇擁下稱帝,遠在蜀地的李隆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稀裡糊塗地當了太上皇,後討伐叛軍,收復河北一帶,大約在一年後,肅宗李亨接回李隆基,居住在興慶宮,由高力士,玉真公主還有陳玄禮等人的陪伴,還算過得下去,只是物是人非,再也沒有了以前的氛圍,突然覺得些許淒涼。

但是李亨身邊的宦官李輔國卻經常欺負李隆基,趕走了玉真公主,流放了高力士,隆基慢慢就被軟禁起來,李隆基晚年真的落了個淒涼的下場,元代《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就很生動地表現了他悽慘的晚年生活“潤濛濛楊柳雨,悽悽院宇侵簾幕。細絲絲梅子雨,裝點江干滿樓閣。杏花雨紅溼闌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蓋翩翩,豆花雨綠葉瀟條。都不似你驚魂破夢,助恨添愁,徹夜連宵。莫不是水仙弄嬌,蘸楊柳灑風飄?”李隆基晚年的寂寞,晚年的哀愁都表現的淋漓盡致。李隆基也在孤獨寂寞受盡欺凌之後的幾年就這麼悲慘離世。


木劍溫不勝


756年六月十四日的馬嵬兵變,讓72歲的唐玄宗失去了心愛的楊貴妃,那一天,距離唐玄宗繼位已經有44年,距離唐玄宗真正將楊貴妃納入宮中已經有11年。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李隆基已經變得昏庸而懦弱,而與楊貴妃廝守了十餘年,居然還是你儂我儂。但是安史之亂的發生給了李隆基當頭棒喝。隨之而來的更是在長安失守的前夕,756年的六月十二日,李隆基跑了,前一刻他還說御駕親征,後一刻,他就開始逃亡蜀地。然而,放棄長安只是李隆基悽慘生活的開始。

他們在兩日後的六月十四日到達了馬嵬驛,狼狽不堪的逃亡生活最先惹怒了李隆基的護衛隊,他們將滿腔怒火對著楊國忠傾瀉而出,認為正是楊國忠的存在,才激起了安祿山的反叛, 因為安祿山打出的旗號正是誅殺楊國忠。所以在馬嵬驛,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聯合太子李亨發動了兵變,誅殺了楊國忠,李隆基對此並不能做任何的懲罰,只能被動的接受,他只想快點讓士兵們安靜下來。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士兵們還要楊貴妃的命,即便李隆基試圖說明楊貴妃的無辜,試圖保下自己心愛的女人,但是很明顯的,群情激昂的士兵已經不是李隆基所能控制得了。最終,李隆基吩咐高力士處理了楊貴妃。

李隆基本以為兵變到此就結束了,所以他在大家提出以後的去向的時候,仍舊還是入蜀,即便百姓們都請求他留下來。而李隆基卻讓太子李亨來安撫百姓自己先行離開。李亨被大家說服留下來挽救大唐江山,於是急於入蜀的李隆基給了李亨2000兵馬。就這樣,父子倆走了截然相反的路。李亨北上靈武,想依靠朔方軍的地盤組織對叛軍的反抗。

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在心腹們的強烈要求下僭越稱帝,遙尊還在入蜀路上的李隆基為太上皇。之後依靠郭子儀和李光弼收復兩京,757年,將太上皇李隆基迎回了長安。李隆基住進了興慶宮。最開始,李隆基的生活還算是可以的,至少陳玄禮還在,高力士還在,玉真公主還在,舊時的宮女也還在,還有梨園弟子。但這個時候李隆基和兒子李亨之間其實還是有爭權的,李隆基試圖干涉官員的任命,畢竟朝廷中他還是有追隨者的,但李亨對李隆基並不退步,何況還有一個權傾朝野的大宦官李輔國在。李輔國在唐肅宗李亨的默許下,經常欺負李隆基。李隆基想改葬楊貴妃都被李輔國拒絕,李輔國命人將楊貴妃葬在了別處,好在有人把楊貴妃生前用過的香囊給了李隆基,李隆基帶在身上聊表相思。後來李輔國更是對李亨說李隆基住在興慶宮與外人接觸太頻繁,說不定會有什麼謀劃。

760年的七月,李輔國直接矯詔把李隆基遷到了內宮方便控制。而在遷居的路上,還出現了驚心動魄的一幕,當時李隆基的護從不過才二三十個,還是老弱病殘之類的。他們走到交叉路口的時候,突然從四面八方出現了五百名騎兵,將李隆基一行團團圍住,為首的正是李輔國。李隆基嚇得幾次差點從馬上跌落下來。高力士上前呵斥李輔國:“太上皇做了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輔國你也是個老臣,怎能對太上皇無禮,還不下馬?”李輔國這才下馬乖乖的護送李隆基到了甘露殿。心有餘悸的李隆基哭著對高力士說:“多虧了你,要不我就成了刀下鬼了。”

但是,不久,李輔國就誣陷高力士潛通逆賊而將其流放;又逼著陳玄禮辭職回家,回家不久後,陳玄禮就去世了;又讓玉真公主出居玉真宮。李隆基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於762年去世,而他的兒子唐肅宗李亨也在不久後撒手人寰。


尚宮女史


慘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李隆基在很哀傷地唱歌,很哀傷。。。

曾經的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曾經的李隆基,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曾經的李隆基與楊貴妃,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儘管唐玄宗李隆基充當了“扒灰”的不光彩角色,橫刀奪愛,將兒媳楊玉環據為己有,但經過多少年的朝夕相處,志趣相投,他和楊貴妃確實有了超越肉體和激情之外的感情,所以當馬嵬坡兵變時,當禁軍將士亮出兵刃,公開威逼李隆基處死楊貴妃時,李隆基是崩潰的。

他愛楊貴妃,但他更愛自己的性命和地位,最終只得做出一個痛苦的抉擇。

在縊死楊貴妃的那一刻,李隆基心已死。

但這一切只是開始,不是結束,迎接他的不僅是愛人的離開,更是權力的失去。

李隆基用楊國忠和楊貴妃的屍體,換來自己的苟且,他逃到成都避難,太子李亨卻沒有追隨他的腳步,而是逃到靈武,被人擁戴即帝位,是為唐肅宗。可憐的李隆基,就這樣失去了皇帝的位置,以一種最無可奈何的方式。

權力和女色,是皇帝最好的春藥,當這兩樣都被剝奪,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威信掃地的李隆基只得躲在成都,看著兒子指揮平亂。安祿山被殺後,長安光復,李隆基被兒子迎回長安,尊為太上皇,開始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光。

既已不是皇帝,自然不能居住在大內,李隆基遷居到興慶宮,這是一處荒涼的所在,沒有熙熙攘攘,沒有美貌宮娥,只有門庭冷落,只有白頭宮女,以及落寞的李隆基。

陪伴李隆基的只有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內侍監高力士,兩人是他最信賴的心腹;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也居住在這裡,不時陪他聊天解悶;舊時的宮女、梨園弟子時常為他奏樂起舞,讓他的“冷宮”生活顯得不是那麼冷清。

但每當夜深人靜,李隆基總是感覺寂寞空虛還有冷,他始終忘不了楊貴妃,那個一生摯愛的女人,那個為自己喪命的女人,那個讓自己魂牽夢縈的女人。可這一切都已無法挽回,他現在能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祭奠,二是懷念。

可惜就連這兩件事,李隆基也不能痛快的做,他想把楊貴妃的遺體收斂改葬,讓她入土為安,卻遭到大宦官李輔國的反對,堂堂太上皇對此居然無能為力,只能偷偷摸摸地命人把楊貴妃的遺體秘密轉移到其他地方安葬,然後每天對著楊貴妃的畫像“朝夕視之而欷歔焉”。

自古以來,太上皇就如同囚徒一般遭人監禁,李隆基也不例外。

大宦官李輔國深受唐肅宗信賴,為了繼續討好唐肅宗,他在唐肅宗面前大獻讒言,誣陷李隆基“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

唐肅宗的疑心本來就重,立刻起了警惕之心,李輔國趁熱打鐵,居然矯詔讓李隆基遷居到西內甘露殿,還在半路派出五百騎兵,劍拔弩張,公然攔截去路,嚇得李隆基膽戰心驚,差點從馬上摔下來,一副可憐的模樣,簡直連個宦官都不如。

儘管李隆基戰戰兢兢,表現地無比可憐,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不久後高力士因“潛通逆黨”被流放,陳玄禮被勒令提前退休,就連玉真公主也被迫離開皇宮,出居玉真觀。

身邊親信被一掃而空,李隆基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煢煢孑立,形影相弔,那生場景,好不悽慘,儘管他“孝順”的好兒子給他另派了一百多人伺候,但與其說是服侍,倒不如說是派人監視,更讓李隆基鬱鬱寡歡,愁眉不展,終於在兩年後駕崩,終年78歲。

我們無緣窺見李隆基的晚年生活,但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晚年的李隆基除了對“一生所愛”楊貴妃的無限思念、對“開元盛世”的無限追憶外,對自己當初的沉溺享樂應該也有些許的痛悔吧!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楊貴妃死後,沒過多久,唐玄宗和李亨分道揚鑣。一個去了四川,一個去了寧夏。玄宗到了四川之後,相思病漸漸開始發作了,回想起曾經繁花似錦的時光,經常是以淚洗面。

唐玄宗在四川的時候,得知了兒子李亨在寧夏稱帝的消息,雖然不甘心,但畢竟他是一位不錯的政治家,他立刻承認李亨的地位,並且把所有的兒子都派去那裡隨李亨調度。

平了叛亂之後,玄宗痛定思痛。李亨把玄宗接回長安,在路上,玄宗小心翼翼的和兒子相處,儘管他是肅宗的父親,但卻時刻提防著兒子,他知道兒子可能會擔心他把大權重新奪回。父子倆一路上嚴守禮法,卻互相洞察。

到了長安以後,李亨把玄宗安頓在玄宗年輕時住過的王府中。李隆基對這種生活品質很滿足,但情感上,每每看到桃花,或者聽到動聽的歌聲,或者看到幽美的舞蹈,都會想起楊玉環。據說貴妃死後,玄宗身上一直帶著一個楊玉環用過的香囊,物是人非,觸景生情。

玄宗在王府住的時候,因為一個人呆的時候太過悲傷,於是便經常眺望遠方。站在高高的府上,下面絡繹不絕的人看到太上皇在高樓上,便齊聲喊“太上皇好,太上皇好”,玄宗每當這個時候總會向大家開心的招手問候,有時還會請百姓們一起吃飯。

而肅宗身邊的大太監李輔國經常在肅宗耳邊議論玄宗,說玄宗壯志未老。李亨經不起這些言論的折騰,便下令把玄宗遷到太極宮,那是個一個人都沒有的地方,非常空蕩的大宮殿。玄宗非常悲寂,加倍老去。


高力士在離開宮中的最後一刻,向唐肅宗申請去見玄宗最後一面,肅宗不肯,高力士悲痛的離開了唐皇宮。不久,玄宗卒。


如史如畫


“欠下的債總是要還的”,李隆基在楊玉環死後的晚年生活就是一個不斷還債的過程,而且他還債的對象還很特殊,就是他的兒子,一個是被他霸佔媳婦的李瑁,一個是被他欺負了大半輩子的李亨。

為什麼這樣說呢?就讓我為你仔細分析一番。


一、李瑁的報復

756年6月12日,安史之亂已經水深火熱,李隆基在聽信楊國忠讒言命令哥舒翰進攻安祿山失敗之後,潼關失守,長安淪陷,無奈之中,李隆基叫來自己的心腹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準備900精兵,連夜帶著自己一家老小逃往成都避難。


此時太子李亨也帶領2000精兵追隨其後,一起前往成都方向。756年6月14日,途徑馬嵬坡,士兵飢腸轆轆,怒發中觀,從而六軍不發,李隆基無可奈何,只能停下腳步。此時陳玄禮與太子李亨商量緩解士兵憤怒的權宜之計,陳玄禮提出將楊國忠殺死,太子李亨沒表態。

隨後,一個胡人帶領20多個人去找楊國忠麻煩(估計就是事先安排好的),士兵聲稱楊國忠勾結胡人謀反,遂紛紛上前亂刀將其砍死,還把楊國忠家屬一併處決。

士兵殺紅了眼,要求將紅顏禍水楊玉環處決,一開始李隆基不情願,後來經過陳玄禮以及高力士苦苦相勸,李隆基終於搞清楚大局為重,賜死楊玉環。楊玉環死後,李隆基心力憔悴,與太子李亨分道揚鑣,李隆基繼續前往成都避難,李亨與李輔國等人帶領軍隊去北方平叛安史之亂。

沒有幾天,李亨請求李隆基讓自己登基稱帝,李隆基寫好聖旨叫陳玄禮去送給李亨,可是陳玄禮途中有事就叫壽王李瑁帶著聖旨前往送給李亨,至於聖旨內容,已經無從得知,也無法考證。

只知道李瑁把聖旨送給李亨之後,李亨在7月12日,也就是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在靈武登基成為皇帝,並且登基的詔書聲明李隆基年事已高,無心處理國事,故禪位於太子李亨。



這就是李瑁聯合李亨對李隆基的第一次報復,我想聖旨斷然不會是直接傳位給李亨,根據李隆基的一貫作風,對權利的愛之深,不可能輕易妥協,其中必然是李瑁對聖旨內容做了手腳,或者兄弟二人商量好這樣做,目的就是報復李隆基,李瑁的奪妻之痛,此仇不報非君子。


二、李亨的報復

馬嵬坡之變是李亨的第一次報復,也讓李隆基感受到當初對李亨不信任的那種滋味,靈武登基是第二次報復,直接將皇權取而代之,讓李隆基失去權利,也就變成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可以任人宰割。

接下來李亨還有持續的報復,因為當年李亨在太子時期的悲慘遭遇,讓李亨此生難忘,為了保住太子之位,失去老婆韋氏與杜良娣的李亨,可以說已經忍受了太久,憋屈了太久,是時候報復了。

李亨登基後,在郭子儀。李光弼的帶領下,將安祿山趕出長安,並且再次回到首都長安,打算將李隆基接回長安來住,於是派人前往去接李隆基。李隆基在陳玄禮以及高力士的陪同下回到長安,可是還沒有抵達長安,李亨就帶領人馬前往迎接李隆基。


與其說是去迎接李隆基,不如說是一次正式的父子對抗,畢竟李亨心裡清楚,他私自在靈武登基的行為,目前李隆基還沒有徹底表態,所以李亨早早準備好一切,自己穿了一件紫色長袍就出門。

李輔國帶領3000精兵,一路浩浩湯湯去迎接李隆基,剛見到李隆基,“賊臣李輔國詔取隨駕甲仗”,李輔國就叫李隆基的600護衛把武器上繳,李隆基一看陣勢,心裡清楚一二,勢力懸殊,只能認慫,故而說到“?臨至王城,何用此物”,於是部下武器上繳,李隆基與李亨促膝長談。

當時天寒地凍,李隆基看到李亨穿著紫色長袍而不是黃袍,也明白意思,主動找來自己的黃袍給李亨披上:“天數、人心皆歸於汝,使朕得保養餘齒,汝之孝也”,至此,李亨徹底掌握皇權,李隆基也保住性命。


李亨把李隆基接到長安安排在興慶宮居住,由陳玄禮、高力士以及李隆基妹妹玉真公主陪伴他,每天小日子過得還算可以,聊天吃飯喝酒聽戲,也還行。

可是李隆基思念楊玉環,想把楊玉環的遺體收斂改葬,讓她入土為安,卻遭到大宦官李輔國的反對,沒辦法,李隆基只能偷偷轉移,然後每天對著楊貴妃的畫像“朝夕視之而欷歔焉”。

這個時候的李隆基,可以說活得連一個宦官都不如,恰似當年李亨太子時的遭遇,可是李隆基的“好日子”才開始,緊接著又是另外的打擊。

一次,由於李隆基將御林軍大將軍郭英義召到長慶樓設宴款待,被李輔國看到,就去找李亨讒言說“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此時的李亨,恰似當年的李隆基,隨意聽信別人讒言,對自己至親懷疑。

李隆基自己做下的孽,兒子李亨剛好遺傳他的優良基因,只要有人讒言,就要相信,於是李亨為了防止李隆基造反,將高力士貶官關押,將陳玄禮提前告老還鄉,還把李隆基妹妹玉真公主弄到玉真觀,從此李隆基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最終李隆基在寂寞孤獨中活到78歲去世。




結語

這就是李亨和李瑁對李隆基的報復,年輕時飛揚跋扈的李隆基,一定沒有想到自己的晚年竟然如此淒涼,可是有的東西就是這麼神奇,種下惡因,終有惡果,冥冥之中你的結局早已在你的一言一行中註定好,無法改變!



嗔痴歷史觀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的生活,就是被軟禁了,既有忍受對楊貴妃的相思之苦,又遭到自己兒子的提防和手下太監的欺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唐玄宗李隆基被手下的軍士逼著殺掉楊貴妃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他的悲慘結局,一個原來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一隻喪家之犬,都連自己的禁衛軍都控制不了了,更何況天下。這時候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連招呼都不打,自立為皇帝,昭示了唐玄宗時代的結束,也代表著唐玄宗被迫成為了太上皇,從此開始他新的生活。

李隆基初為太上皇生活還算滋潤,玄宗不再過問政事。他居住在興慶宮,侍候他的依然是自己的老部下陳玄禮和高力士,還有唐玄宗的親妹玉真公主與舊時宮女、梨園弟子為他娛樂。唐玄宗對楊貴妃之死一直是耿耿於懷,但有著眾人的陪伴,生活還算滋潤。

好久不長,唐肅宗對唐玄宗一直都很提防,之前還有所顧及,等他坐穩了皇位後,就不滿唐玄宗李隆基繼續居住在興慶宮,不僅唆使太監讓他搬到了甘霖殿,而且將唐玄宗身邊的高力士、玉真公主等人都趕走了,只剩下唐玄宗一個人,孤苦伶仃,憂鬱寡歡,他在思念楊貴妃中孤獨死去。

李隆基晚安生活不乖任何人,自作自受,導致國破家亡,甚至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密探零零發


後世有一種刑罰叫“關禁閉”,軍隊老兵怕、監獄刺頭怕。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就如同“關禁閉”,對於一代帝王來說,的確太過悽慘。

認不清形勢,安享晚年後路被堵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暴發,到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叛軍攻陷唐朝國都長安,而李隆基卻於長安陷落前,倉惶逃至馬嵬坡(陝西興平西),引發隨行將士譁變,楊國忠當場被殺,李隆基逼迫無奈令人縊死楊貴妃,隨後眾人逃往成都。

由於他的出逃,一個爛攤子便留給了太子李亨。太子卻不負眾望,凱歌連奏、捷報頻傳,並被擁立為肅宗皇帝,而李隆基自然便成了“太上皇”,歷時僅有1個月。

也就是說,從唐玄宗出逃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已經退出了權力的政治舞臺。然而,他卻依舊放不下曾經的身份,並頒佈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肅宗在處理軍國大事後,必須向他奏報,直到克復長安。同時,還想扶持永王李璘等勢力,欲與唐肅宗對抗。至此,唐玄宗在自己安享晚年的道路上築起了一道障礙,其晚年如同“白露過後的莊稼,一天不如一天”。

權力慾仍存,安享晚年後路斷絕

就在唐肅宗進駐長安的當天,唐玄宗便迫不及待率領高力士、陳玄禮以及600禁軍返回長安。明顯的想要摘取平叛的勝利果實,這時的唐肅宗豈會答應。當唐玄宗一行人來到鳳翔地界,唐肅宗便派遣3000精騎前去“護衛”,剛一相遇,隨同的600禁軍即被全部繳械。

到了長安後,唐玄宗被安排住進了興慶宮。期間,他經常到長慶樓上進行觀望,對於過往百姓瞻拜高呼“萬歲”很是享受,因此也經常賜給參拜百姓酒食。這種 “二聖”的情形,如同一山有了“二虎”,顯然無法並存。同時,他還把大軍將軍郭英義詔至長慶樓進行賜宴,而郭英義卻是掌握禁軍的重要將領。他的這一舉動,對於本就心存芥蒂的唐肅宗來說,又豈會心安。

於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四月,唐肅宗下旨將郭英義外放,改任陝州刺史。從這一刻起,唐玄宗徹底將自己關進了安享晚年的“牢籠”之中。

相煎何太急,一代帝王悲慘落幕

在此之前,由於李輔國與高力士、陳玄禮等人曾發生過節,因此他藉機進行報復,多次在唐肅宗面前攻訐諸人之過。如:公開上奏唐肅宗:“上皇居興慶宮,日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今六軍將士盡靈武勳臣,皆反仄不安,臣曉喻不能解,不敢不以聞。”

如此危機重重之言,豈能不令唐肅宗心驚。因此,於乾元三年七月,在唐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矯稱”聖旨,迎太上皇遊幸西內的甘露殿居住,並將高力士、陳玄禮等親信以及原興慶宮的隨侍人員一律驅除,身邊相陪的僅有兩個女兒萬安公主和咸宜公主進行服侍。接著,唐肅宗親自挑選出100名可靠宮人,負責西內的清潔服務。

之後,高力士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陽西南),陳玄禮被勒令致仕(告老還鄉),王承恩被流放到播州(今貴州遵義),玉真公主(唐玄宗之妹)被勒令到玉真觀出家。

從此,唐玄宗徹底與世隔絕,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曾經開創出“開元盛世”的一代帝王,竟然經過了6年淒涼寡歡的禁閉生活後,最終對著楊貴妃的肖像“朝夕視之而欷歔焉”,在孤獨憂鬱中離開了人世,可謂悽慘而又淒涼。不過有趣的是,在他14歲之前也同樣歷過孤苦伶仃的6年禁閉生涯。述其一生,還真是:幼年因為6年禁閉創盛世,老年卻因為6年禁閉而落幕,豈不造化弄人。


祥子談歷史


唐朝時期的安史之亂,是其由盛轉衰的一個過程,同時也造就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一直勤政愛民,頗有建樹,將唐朝治理的有聲有色。可就在遇到楊玉環之後,變得疏於朝政,寵幸奸臣,尤其寵愛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可見李隆基對楊貴妃的寵愛之深。後來由於政策失誤,誤用奸人,導致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由於無法阻擋叛軍直入,李隆基被逼無奈帶著楊貴妃一行人出逃,在逃到馬嵬坡時,隨行的將士們發生譁變,因為大家都認為落到這種境地都拜楊國忠所致,殺了他才能一解心頭之恨,不僅如此,將士們還要求李隆基縊死楊貴妃,萬般無奈之下,李隆基只能應允。

然而事情到此並未結束。經過馬嵬坡之變後,李隆基逃往了蜀地,太子李亨率禁軍去了靈武,不日便登基為帝,李隆基得知後猶如晴天霹靂,但也束手無策,只好默認。當然這還不算最壞的結果。在他被唐肅宗也就是他兒子李亨接回宮中時,便過起了太上皇的日子,若是一直這樣,也還不錯。可是李亨身邊有個寵臣李輔國,處處與他為難,導致李隆基晚年生活極其悲慘,最終憂鬱而死。

其實李隆基的晚年生活都是自己造成的,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


陸棄


據歷史記載,李旦做了三年皇帝就禪位給李隆基,李隆基後來又禪位給李亨。說起來那是相當的好聽,但實際上是不是那麼心甘情願呢,那就不一定了。

當年,李隆基幫忙滅了韋后一夥,讓父親李旦做了皇帝,可做了僅僅幾年皇帝的李旦就禪位給了李隆基。

到了李隆基的兒子李亨,說是禪讓,那就有點牽強了,更多的是迫不得已。難道是冥冥之中的一種輪迴?

李隆基的晚年過的是很悽慘的,尤其在楊貴妃死後。造成他晚年生活悽慘的並不是楊貴妃的死,更多的是他用人不當、剛愎自用造成的。

用人不當,造成安史之亂。

在李隆基在位的後期,他變得有些昏庸了,天天摟著個楊貴妃當寶,對於朝政和民生也不再上心。

要命的是,李隆基相信楊國忠、李林甫這類奸臣,錯用了安祿山,造成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把盛世大唐逐步帶進深溝。

楊貴妃之死

據載,楊貴妃長的是國色天香,很多人都想擁有她,最後被李隆基得到了,李隆基把她視為珍寶一樣。

因為她的關係,她的叔叔楊國忠做了丞相,這個楊國忠沒政治能力,但禍國殃民的本事卻不小,就是楊國忠的存在,給以安祿山為代表的叛軍以“反楊國忠”為由,發動一系列的“反奸”暴亂。

楊國忠最後被誅殺,可叛軍認為楊國忠能興風作浪的根本原因,就是楊貴妃的裙帶關係造成的,因此逼迫李隆基殺了楊貴妃。

李隆基儘管有一萬個捨不得,也只能賜死了心愛的楊貴妃。

李隆基的悽慘晚年

從被迫殺了楊貴妃後,其實李隆基對朝政已經失控了。後來,李亨自立為王,逼著年邁的李隆基做了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從此就開始了他悽慘的餘生。

楊貴妃死後,李隆基被安排在興慶宮生活。儘管情感上對楊貴妃的死很傷心,但有著高士力、陳玄禮這樣的舊部陪伴,平時也有宮女伺候,生活也還算不錯。

可這樣的好日子並不長,李亨坐穩位置後,他擔心李隆基還會對自己皇位有威脅,便開始清理他身邊的舊部。

高力士和陳玄禮這些忠於李隆基的人全部被流放,連伺候的下人都被遣退,並把李隆基趕到了甘露殿居住。

過程裡,經常受到宦官陳國輔這些下人的欺辱,可謂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啊!

自此,留下李隆基一個人過著坐牢一樣的生活。

人世間的痛苦莫過於隔絕世界的孤獨,也許是對楊貴妃的切切思念,也許是對自己人生落差的悔恨,李隆基帶著滿懷鬱憤,死在了神龍殿,終年七十八歲。


歷史小地主


導語: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暴發。

到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叛軍攻陷唐朝國都長安,而李隆基卻於長安陷落前,倉惶逃至馬嵬坡(陝西興平西)。然而,這只是唐玄宗悲劇晚年的開始……

馬嵬兵變始末

到了馬嵬坡,將士旅途勞頓,而陳玄禮和將士們以為是楊國忠的原因才導致安祿山的起兵謀反,加上將士旅途勞頓,導致憤怒不已,陳玄禮聯合太子李亨發動了馬嵬兵變,殺死了楊國忠,逼死了楊貴妃,一時間唐玄宗成為了孤家寡人。

其實陳玄禮也是以為發動馬嵬兵變只是為了誅殺楊國忠,平定軍心,但是沒想到,這個兵變是太子策劃已久的。

李隆基在馬嵬兵變後還是入蜀,而留下太子李亨北上來拯救大唐江山。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李亨就在大家的簇擁下稱帝,遠在蜀地的李隆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稀裡糊塗地當了太上皇,後討伐叛軍,收復河北一帶,大約在一年後,肅宗李亨接回李隆基,居住在興慶宮。

李隆基的晚年生活

李隆基回到長安,移居興慶宮,安度晚年。人老了就變脆弱,李隆基告別前呼後擁的生活,身邊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只有高力士、陳玄禮及妹妹玉清公主三個老相識。清冷的生活,讓他對往事追憶不息,尤其相伴他十幾年的楊貴妃,讓他痛徹錐心。他向兒子請求,請回楊貴妃的遺骨重新安葬,在李輔國挑唆下,李亨一口回絕。


但是李亨身邊的宦官李輔國卻經常欺負李隆基,流放了高力士,陳玄禮被迫告老還鄉了。就連唐肅宗的親姑姑,常來陪李隆基聊天的玉真公主也被隔離了。唐肅宗李亨也不再來看他了李隆基慢慢就被軟禁起來,李隆基晚年真的落了個淒涼的下場。

元代《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就很生動地表現了他悽慘的晚年生活:

“潤濛濛楊柳雨,悽悽院宇侵簾幕。細絲絲梅子雨,裝點江干滿樓閣。杏花雨紅溼闌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蓋翩翩,豆花雨綠葉瀟條。都不似你驚魂破夢,助恨添愁,徹夜連宵。莫不是水仙弄嬌,蘸楊柳灑風飄?” 

自此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地開始了軟禁生活,直到762年李隆基去世了。這個曾經造就了大唐盛世的皇帝,沒有想到晚年卻如此地淒涼。

其實李隆基之所以變的悽慘,這當然怪不了別人,全都是他自己作出來的,慘也不會有人同情他。

一、首先來說那場潼關之戰

就是由於李隆基的指揮不當,才導致長安失守。膽子小的他帶著楊貴妃和官兵們一起逃亡,這樣的舉動激怒了眾衛士們,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馬嵬驛之變”了。就是在那時,李隆基賜死了楊玉環換來了太平。這就是他生活悽慘的開端!

二、其次自作當上“太上皇”

經過潼關之戰的他,沒有了之前的遠大理想,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往蜀地逃跑,在蜀地可是清靜了,但是太子李亨趁機登上皇位,李隆基就成了太上皇。

李隆基當了幾天的太上皇,日子也算過的舒坦,生活也很自由,但是隨後的李隆基就又想奪回權力。可是他這樣做並沒有什麼用,大勢早已定局,李隆基怎麼掙扎都沒有用。就是因為李隆基這一番鬧騰,加劇了父子倆人的芥蒂,於是乎,本該安度晚年的李隆基,悲慘的生活即將到來。

三、最後設宴邀請掌握禁軍的郭將軍

這件事是他晚年生活的直接原因,那就是,把掌握禁軍的郭將軍請到長慶樓來擺設宴席。正是由於郭將軍的特殊身份,唐肅宗即刻收繳了李隆基宮裡的馬匹,流放高力士等人,就連唐肅宗的親姑姑以及玉真公主通通都被軟禁了起來。由此,李隆基一個人孤獨的生活著,失去了自由的他,開始了他的悲慘晚年生活。

綜上所述:唐玄宗晚年十分悽慘, 但是並不值得同情。

中國歷史上的諸代君王的人生很少像他這樣跌宕起伏,很少有他前後那麼大的反差,很少有他那麼多的傳奇色彩。在他身上有無數的話題,也有著無數的經驗和教訓。唐玄宗前半生英明果斷,任用賢臣,裁撤貪汙腐敗官吏,整頓朝堂不正之風,國家開始進入繁榮發展階段。

可惜身居高位的唐玄宗在開創了盛世繁華之後,逐漸開始被權力與慾望所腐蝕,身邊的賢臣也被他驅逐,只留下阿諛逢迎的小人,最後導致國家吏治一片混亂,邊境又被各大軍閥佔據,最終釀成了一場潑天大亂。


總結:他的一生展現了一個具有超強才幹的人,如何在成績前不再銳意進取;如何在大好的環境下過好日子的情況下,放棄了對“最好”的追求;如何失去民心淪為逃跑皇帝。然而當大勢已去自己當了太上皇之後,唐玄宗依舊抱有幻想,不願意放棄皇權,可是時過境遷,自己已經不是當年盛世的皇帝了,結果他的晚年很淒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