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軍艦上的大炮厲害還是陸軍的大炮厲害?為什麼?

我真的醉了69520618


炮厲不厲害,與安在哪裡無關。炮的種類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在同一種炮彈中,一般口徑越大的造成的危害就越大,比如榴彈炮,有口徑120,150,195,230等很多,口徑大的自然打得越遠,炸藥裝得多,威力就大一些。火箭炮的威力要比這些常規炮厲害,蘇德戰爭中因其巨大的威力而列為絕密,受到特殊保護,志願軍軍長吳信泉描述我軍第一次在朝鮮使用火箭炮,炮轟過去,陣地一片火光。衝過去,美國士兵還在車上,用手一推,都倒地死了。原因是缺氧。總之,炮的種類不同,口徑不同,效果是不同的。


郝慎軍


陸軍炮兵靠的是集群火力,為什麼呢?因為陸軍火炮不能一直這麼打,否則炮管就燒紅了!

但是海軍由於軍艦就那麼大,幾艘也不可能有密集火力,所以為了讓單管火炮達到同樣的效率,就要採用水冷技術!這樣只要炮彈供應足夠,火力密度還是很誇張的,這種20-30mm的小炮都要有5000-11000發/分鐘的射速!

當然軍艦上火炮的功能還要比陸軍多,它畢竟沒有那麼多的地方配置更多種類的火炮,一炮多用是先進主流:防空,對陸,反艦。。。。任務都要一一俱全。就算大口徑主炮也要有高射速,持續火力。這個陸軍單炮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因此一個艦炮能頂一個陸軍炮兵營的說法是存在的!看看055的130和1130的射速!

為了提高海上控制能力,現在還有利用軍艦這個大型動力平臺整合出電磁炮這種大殺器。

一門炮控制半徑300km的海面不再遙遠。反過來陸軍如果要電磁炮 那就難了,總不能給每一門炮配個發電廠吧😱😱😱😱😱😱😱😱😱😱😱😱


知識就是力量啊


從各方面數據對比來看,還是陸軍(陸上)火炮的威力大於海軍艦炮,比如說:目前世界上進行過實戰的最大口徑火炮就是圖片上的“克虜伯800毫米列車炮”,它一共有兩門:一門叫“古斯塔夫”,另一門叫“多拉”,其中“古斯塔夫800巨炮”參加過著名的“塞瓦斯托波爾戰役”,戰役期間一共發射了48枚巨彈,摧毀了蘇軍大片的永備性工事,為德國最後攻佔塞瓦斯托波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克虜伯800毫米列車炮使用的炮彈有兩種,一種是重7.1噸的穿甲彈,另一種是4.8噸的高爆彈,其中7.1噸穿甲彈可形成4個美式橄欖球場那麼大的彈坑,“塞港戰役”就是由它擊穿蘇軍設在地下30米的彈藥庫,在彈藥被引爆之後,守衛的蘇軍才投降的,隨後“斯大林”、“西伯利亞”、“高爾基”...等要塞群的核心工事也被“古斯塔夫800”和“卡爾600”巨炮一一摧毀。

那麼800毫米炮彈直觀的威力有多大呢?這張圖片裡被摧毀的戰列艦艦炮,就是表現出了800毫米炮彈的巨大威力,蘇軍戰前將戰列艦上305毫米主炮拆下部署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制高點,並且構築了5米厚鋼筋混凝土的地下設備庫,但這麼厚的堅固建築被800毫米炮彈一炮就摧毀了!可見800毫米炮彈駭人的巨大威力。

參加“塞瓦斯托波爾戰役”另外一型大炮是圖片上的“卡爾600臼炮”,它屬於迫擊炮的一種,是世界上最大口徑的自行火炮(迫擊炮),它也是使用兩種炮彈,一種是2.2噸的重彈,另一種是1.575噸的輕彈,這兩種彈裝藥都在200公斤,威力也非常巨大!“塞瓦斯托波爾戰役”期間德軍800毫米列車炮轟擊蘇軍的核心陣地,600毫米臼轟擊次一級的主陣地工事。

其實“卡爾600臼炮”參加的戰役次數要比“古斯塔夫800列車炮”多一些,畢竟是自行火炮機動能力更強,圖片上是“卡爾600”參加了鎮壓“華沙起義”時的情景,僅一發1.5噸輕炮彈就轟塌了一棟大樓,裡面幾百名起義戰士全部犧牲,可見其威力之巨大。

粗略介紹最大威力的兩型陸軍炮之後,說一說參加了實戰的最大口徑海軍炮,目前參加過實戰的海軍炮就是舊日本海軍的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上的94式460毫米口徑主炮,94式艦炮雖然參加了太平洋戰爭,但它們沒有摧毀過目標的紀錄,主要原因是太平洋大海戰是以艦載機為主的戰爭,戰列艦對決和大口徑艦炮直接炮擊對方的次數很少,所以94式艦炮沒有機會炮擊美軍戰艦。

雖然說94式460毫米艦炮是參加過實戰的最大口徑艦炮,但是它是炮彈威力與“古斯塔夫800毫米

列車炮”和“卡爾600毫米臼炮”的炮彈威力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畢竟口徑數據在哪呢,94式使用的“九一式”穿甲彈重1.46噸,裝24公斤炸藥,二戰期間戰列艦炮彈主要採用發射後巨大的初速和動能去撞擊敵艦,而非採用爆破的方式,所以裝炸藥並不多。

衣阿華級戰列艦MK7主炮的結構圖,非常的複雜。

通過數據對比表明陸軍炮的威力確實要比海軍炮大了一些,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軍艦建造的排水量再大它是的使用空間相對於陸地也很小,並且海軍主炮的供彈、炮管旋轉,俯仰機械、操縱設備都是一起安裝在軍艦上的,所以在安裝艦炮的時候要考慮空間的問題,不能隨心所欲的想安裝更大口徑的主炮,相反陸軍炮沒有艦炮那麼一大堆複雜的機械裝置,整體體積就會相應的小一些,口徑也會更大一些,口徑大當然威力也會更大。

但是到了現代在相同口徑的條件下,艦炮

由於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很高,射速要比陸軍炮快了許多,圖片上AK130雙管130毫米艦炮的射速為48發/分鐘,相當於一個6門59–1式130毫米加農炮連的一分鐘射速,火力投送量非常的高!這得益於艦炮的送彈/楊彈、裝填實現了機械化,並且炮管採用了水冷散熱,它的射速必然很快,還有就是艦炮通常有火控雷達/光學瞄準器材控制,在打擊精確度方面也要高於陸軍炮,所以在相同口徑的條件下艦炮要比陸軍炮威力大,主要體現在火力密度和打擊準確度方面。

總得來說,陸軍炮和艦炮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在追求更大口徑了,部隊對於炮的要求,不像我們老百姓要求打的更遠,威力更大,而是把精確度放在第一的位置!一門打擊精度很高炮的威力,要大於一百門打擊精度極差的炮,


皇家橡樹1972


當然是軍艦上的炮厲害了,軍艦作為火炮的載體,可以在海里自由的活動,可以安裝大口徑火炮,比如美國的依阿華級戰列艦可以安裝口徑達406毫米的火炮,炮彈重1223公斤,而陸地如果安裝如此大的火炮,就需要龐大的載體,就算有載體可卻不能像戰列艦那樣自如行動,無法投入到實戰,所以要論海軍和陸軍的火炮威力,還得屬海軍的火炮牛逼!


滄海一聲笑147128731


艦炮有裝彈機,在戰列艦時代口徑可以很大很大威力也大,填裝快。陸軍炮口徑沒那麼大,相對威力小(火箭炮除外)。但是艦炮受環境影響大,強大的後坐力和波浪搖晃打的不如陸地駐鋤穩定打的準


駿馬布瓊尼


正常來說是艦炮厲害,單單從火炮重量來看就能夠看出區別,同口徑火炮,艦炮的炮彈重量大約會比陸地火炮的重量大2分之1到一倍多,不論從爆破威力還是穿甲能力上都不是一個等級的。而艦炮的射程也會比遠得陸地火炮遠大約1到3倍以上。

其次,射速上的差別。大口徑火炮的裝彈速度對比,艦炮的裝彈速度會比陸地火炮快大約3倍到6倍左右,最快的甚至可以達到10倍以上。這就足以看出艦炮的威力了,在反艦導彈以及航空炸彈出現以前,大艦巨炮確實是硬道理,陸地上的火炮確實不是艦炮的對手。

為何艦炮會這麼厲害呢?這個主要跟火炮系統有關係,火炮需要用基座來緩衝彈藥爆炸產生的後坐力,基座越重應對這種後坐力能力就會越強,艦炮的軍艦基本上都是幾千噸級的,這使得火炮的後坐力基本上對戰艦忽略不計。而陸地火炮就不同了,陸地火炮不能把基座建得太大,太大了就不好運輸了,這使得陸地火炮只能降低火炮的威力。


優己


這個還用問?陸炮只能打固定目標,艦炮能打移動目標,而且是自己也在移動中打移動目標。


Beepbug


這個問題得按照時代來看,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陸地上有許多超過艦炮的重炮。

比如德國人建造的800mm巨炮“多拉”和“古斯塔夫”,它的口徑完全超越了當時任何一門艦炮,當時“大和”號戰列艦的主炮也只有460mm。德國人靠這種巨炮敲掉了蘇聯堅固的塞瓦斯托波爾要賽。

除了古斯塔夫巨炮之外,德軍還有“卡爾”系列巨炮,它擁有600mm的口徑,通過列車運行,德國人制造了6門,給取了亞當、夏娃、索爾、洛基、奧丁、泰爾的名稱。一門“卡爾”能在平地轟出15米直徑,5米深度的彈坑,比許多人家裡的客廳還大,依靠“卡爾”,德軍3天即攻破了佈列斯特要塞。

“古斯塔夫”和“卡爾”系列在進攻蘇軍要塞之時,還真的與艦炮發生過戰鬥。蘇聯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因為主要職能是對海,因此有大量的岸防堡壘,比如“馬克西姆·高爾基炮臺”就安裝了2座戰艦上的305mm M1913式SA型52倍徑雙聯艦炮。

這些艦炮本應是沙俄戰列艦上的主炮,蘇聯將之安裝在Mb-2-12型炮塔中,固定於塞瓦斯托波爾做35(高爾基2號)、30號(高爾基1號)炮塔。

這兩門艦炮炮臺在防禦要塞的戰鬥中表現的極為出色,多次將德軍的進攻化為烏有,302mm重炮一通亂炸,德國人便只能損兵折將草草收工。連坦克突擊都不行,這種巨炮甚至直接將一輛坦克當場粉碎了。

於是,急得摳腳的德國人調來了600mm的“卡爾”和800mm的“多拉”,兩門卡爾分別是“奧丁”和“托爾”。

此外他們還運來了奧匈帝國一戰時製造的M.11臼炮,這種武器為捷克斯柯達製造,口徑305mm,專用於爆破工事。

很快巨炮就打開了局面,自1942年6月6日起,到17日,“多拉”、“卡爾”、M.11對塞瓦斯托波爾發射炮彈750發,而僅第一天,“卡爾”就一炮摧毀了蘇軍一門305mm炮臺。之後的幾天裡,蘇軍的巨炮紛紛啞火,然後被一擁而上的步兵想辦法摧毀了。

實際上,這種比較是相當勉強的,德軍依靠了對要塞的封鎖式包圍,獲得了偵察上的優勢,繼而能通過各種巨炮、臼炮有條不紊的轟擊要塞,而蘇軍連反炮還手都沒辦法。更何況雖然安裝的是艦炮,但這場仗是陸地上打的,只能某種程度的體現出艦炮和陸地火炮的差異。

不過我們也應該明白,陸地上的火炮與海上的艦炮,具備不同的任務職能和作戰環境,單純的依靠口徑-威力來評判誰更強並不恰當。

就好比我們拿100mm左右的艦炮比試,口徑130mm,極限射速每分鐘90發的AK-130艦炮,與125mm的反坦克加農炮能比嗎?它們工作在不同的環境中,你不可能把AK-130拆到T-90坦克上,也不可能讓T90的2A46M-2滑膛炮去軍艦上辦公。

但正如開頭所說的,時代是個無法迴避的背景因素,當代的就是如此。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領風騷的艦炮、陸地火炮比起來,當代海軍已經幾乎將巨大的艦用主炮淘汰了,畢竟已經是導彈時代了,誰還用炮來打架?

所以艦炮縮水的厲害,現存的大多都是“奧托梅拉76mm”那樣的中口徑速射炮,AK-130那樣的都算是頂大的傢伙了。

再者就是一些防空炮,這些都是小口徑武器,陸地上同口徑的東西多的是。甚至“奧托”那樣的高平兩用炮,或者各種多管速射炮,它們都有陸地版本。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軍艦上的大炮,還真沒陸地上的大炮厲害。


王司徒軍武百科


按射速和精度來看艦炮優於陸軍的火炮。可如果按口徑和威力來說是陸軍的火炮高於艦炮。

海軍艦炮的優勢是射速快、精度高,但是這都是有極大昂貴的輔助設備。為了保證高射速,艦炮必須有龐大的自動裝彈和冷卻系統在背後支持,所以艦炮表面上只是一座炮塔,但是大部分機構都隱藏在甲板下層。美國的MK45型127毫米艦炮戰鬥全重達到22噸,而俄羅斯的AK130雙聯裝130毫米艦炮更是達到35噸。這些重量都是遠遠超過同口徑的陸軍火炮。

艦炮安裝這麼龐大的自動化裝置是因為軍艦本身就是一個穩固的射擊平臺,而且軍艦也有足夠的空間來安裝這麼龐大的機構。但是陸軍的火炮不一樣,火炮無非就是牽引和自行兩種,而自行火炮可以用卡車底盤或履帶底盤,無論哪種底盤都不支持將這麼龐大的機構原封不動的進行移植,如果還要保留冷卻系統那麼還要單獨的攜帶冷卻水,重量和繁雜程度進一步增加。射速也要相應的下調,這麼高的射速產生的後坐力對底盤考驗那可是大了去了。


陸軍火炮要求就是機動性。在現代戰爭中,偵查雷達往往可以通過十幾秒內就會反向鎖定我方炮兵陣地。如果把艦炮幾十噸的機構安裝在陸炮上那麼機動性能大大降低,可能火炮還沒有調整到發射狀態就很有可能已被對方反摧毀了。還有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牽引式火炮更加增加了直升機吊裝的性能,大大增加了火炮的機動性。比如美國的155毫米榴彈炮,設計時就考慮了輕量化,戰鬥全重只有4噸,可以由支幹奴等直升機直接吊裝運送。如果將這一大堆幾十噸的機構全部應用在陸炮上那麼就無法實現直升機吊運的快速部署。


老兵說軍事


這個問題的主因是移動的便捷性。用體積大小來分,艦載大於陸地移動,陸地固定又大於艦載。例如,聖彼得堡,冬宮門外,有一座直徑將近一米的大炮吧,儘管它從來沒有打過一發,但是可以見到一些規模。實際呢,可以看要塞中的岸防炮。至於艦炮嘛,最大十六吋,40釐米,讓它去陸地上游蕩,那可費大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