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 文|全文共1930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鄰居家的孩子阿聞今年4歲,有一次帶娃到他家玩,看到母子倆正坐在客廳地板上玩簡易版的抓娃娃機。可是無論阿聞怎麼操縱都抓不上來娃娃,阿聞媽媽就幫孩子抓住了娃娃機的操縱桿,左一下右一下,就抓到一個。

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她一邊抓一邊告訴寶寶應該怎麼做,孩子按照媽媽的說法接著擺弄一會兒抓娃娃機。但還是抓不到,索性就不玩了。

鄰居說:“你看現在的孩子,真是太沒耐心了,這是昨天剛買的新玩具,沒玩一會兒就跑了”

我對鄰居說:也許你不插手的話,他還能多玩一會兒呢”。鄰居看著我,沒有說話,或許她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和孩子的日常相處中,父母可能會發現,3歲以後的孩子經常會因為“做不到”某件事兒而生氣,如果此時我們出手幫他,性格溫和的孩子會像阿聞一樣跑開,脾氣急躁點的甚至會大發脾氣,是孩子性格原因,還是發展的規律呢?

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兒童發展“主動對內疚”階段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大階段,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可避免的矛盾,矛盾能否順利解決將影響著孩子後續階段的發展。

3-6歲的孩子,生理心理各方面發展都比較完善了,寶寶能夠更加自主的去探索這個世界,進入發展的“主動對內疚”階段。一方面,他們積極主動的外部世界互動,充滿好奇心和行動力。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自信滿滿。另一方面卻會因為探索過程中的挫折、錯誤,否認自己。

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行為能夠影響其他人,比如阿聞抓不到娃娃,導致媽媽來抓,而且一抓就中。

如果換作小一點的孩子,只會覺得媽媽了不起。但當孩子進入“主動對內疚”階段,反而會產生一種內疚情緒。就像上文中的阿聞,看起來是不玩了,其實內心是有些內疚,接著沒有耐心了。

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孩子沒耐心來自“內疚感”

孩子做事或者對事物的探索如果出錯,受到大人的批評與指責,那麼孩子就會產生內疚感。阿聞自己玩弄抓娃娃機時,不可避免會犯一些大人覺得很可笑的錯誤。

但是大人為了幫助他,像鄰居那樣奪下操縱桿,幫孩子作決定。實際上是在否定孩子的嘗試,不讓孩子用自己的處理方式處理事情。這些行為在大人看來是很正常,但孩子會覺得“我好笨”,從而產生內疚感,變得沉默羞怯,放棄手頭正在探索和嘗試的“工作”。

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我們都認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千萬不能忘記,孩子的好奇心創造力是與生俱來的。面對“主動對內疚”的關鍵階段,家長的行為和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創造力和主動性的發展,我們該怎麼做呢?

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如何與該階段的寶寶相處?

美國心理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奧蘇伯爾將學習的動機分成三種,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認知內驅力。

誠然,孩子對世界的探索也是學習的過程,在這個特殊的階段,我們可以用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動機的方法,對他的主動行為進行鼓勵。

A.激發內部動機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對探索世界保持著高度熱情,這是他們學習天生的“自驅力”。作為家長需要警惕的是“用力過猛”,用獎勵懲罰等各種方式,來“幫助”孩子。這樣反而會傷害孩子的“內部動機”

比如,孩子對幫爸爸媽媽擺放碗筷,做一些家務充滿好奇心和熱情,就不需要在用什麼零用錢、玩具來進行獎勵。

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B.合理利用獎懲

但是在某種情況下會,家庭中的獎勵和懲罰系統,也是很有必要的。獎勵主要是通過獎賞來增加良好行為發生的概率,懲罰主要是通過施加厭惡行為來降低不良行為發生的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獎勵才能增加良好行為發生的概率,而懲罰並沒有此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強調獎勵而較少使用懲罰。

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C.讓孩子自己探索

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孩子是可以自己教育自己的。比如阿聞的情況,雖然一次抓娃娃不成功,他會自己不斷摸索調整。媽媽自認為好的方式,卻正是在摧毀孩子的創造力。簡單的一句:“來,寶寶,媽媽教你。”既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也減少了孩子自己“教育”自己的機會。

孩子沒耐心發脾氣,或許處於“主動對內疚”階段,你的態度很重要

D.多鼓勵孩子

在繪本館的活動中,我拿起一隻中性筆,問孩子們能想到哪些用處?大多數父母只能想到寫字,而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則可以找出很多新奇的用處。孩子天真爛漫,想象力豐富,經常會說出一些讓大人摸不清頭腦的話來。

這看起來像是幼稚的行為,但也正是孩子的優勢所在。所以,遇到孩子“奇怪”的舉動,我們不妨靜靜欣賞,看看他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或者試試鼓勵他:“你認為呢?”、“你覺得呢?”也許,你能聽到,更新奇的想法和故事,並且為之豎起大拇指。

枕邊育兒寄語:

鼓勵孩子也是在保護他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馬雲就曾經說過,未來人才的競爭,將是創造力想象力的競爭,將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我深以為然,對於孩子,我們也應如此深信。孩子每天都在長大,每天都在變化,家長

請一定要抓住,孩子的每個關鍵期和敏感期,為他的成長助力加油!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