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壞消息”傳來,“營救”樓市行動失敗?央媒再次表態!

疫情逐漸好轉,餐飲店陸續開始提供堂食服務,不少商場也恢復了正常運營。可奇怪的是大家並沒有看到所謂的報復性消費,之前宅在家裡的時候想著要喝奶茶一次喝個夠,想吃的美食也要吃個飽,結果實際考察之後才發現商場裡面依舊沒有多少人流量。

2個“壞消息”傳來,“營救”樓市行動失敗?央媒再次表態!

電影院慢慢的也恢復營業,結果發現全國的票房成績慘淡。據貓眼電影數據,截至3月22日,全國復工影院數為523家,票房為4.14萬,其中84%由最早復工的新疆院線創造,其餘被四川、內蒙古、青海、甘肅承包。

其實這樣的結果也並非出乎意料,因為電影院雖然開業,但是廣大的消費者卻對病毒依然心存疑慮。另外一方面大家這段時間無法上班,沒有收入或許也是不願意消費的願意之一。業內人士對此評論道:目前市場更需要的是信心,數據的好看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2個“壞消息”傳來,“營救”樓市行動失敗?央媒再次表態!

然而這句話放到房地產上面似乎並不適用,首先樓市經過2017年的鐵腕調控,大家對房價的預期已經改變,另外,最近樓市又傳來2個“壞消息”,兩個數據接連下降。

一個是樓市成交量數據:

克而瑞數據顯示,2020年2月,34家千億規模房企合同銷售合計約為2414.93億元,較1月的4037.21億元環比下降40.18%。

其中,31家合同銷售金額呈同比下滑,比如萬科2月銷售額280.3億元,同比減少35.1%,融創2月銷量122.1億元,同比下降近五成。僅恆大、中國鐵建、綠地控股三家2月銷售額實現同比增長。

2個“壞消息”傳來,“營救”樓市行動失敗?央媒再次表態!

另外一個是房價數據: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2月份,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為21個,相比1月份的47個有明顯減少的現象。而降價的城市數量增加到23個,呈現明顯增加。

而根據中泰證券研究所宏觀分析師梁中華近日發佈研報指出: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100個監測城市中,房價下跌城市數量跳升至73個,相比1月增加了一倍多。

而華夏時報、米宅以及一眾房產媒體也都在報道房價下跌的事實:不止三四線城市在下跌,連北京上海這類被專家稱為是“房價永遠漲”的城市,也撐不住了。

以上海為例,米宅經過實際考察發現,2月份有數千套房源下調掛牌價,其中單套房源跌幅最大的接近290萬。櫻桃房子報道,三四線城市投資客更是在“多名狂奔”,降價的幅度讓本地剛需都不敢相信,有人擔心是虛假房源,有需求都不敢出手。

2個“壞消息”傳來,“營救”樓市行動失敗?央媒再次表態!

看到樓市兩大數據下跌,讓我們回想到前段時間60城出臺“救市”政策,大家一起掀起了一場“營救”樓市的行動,但是看結果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營救”行動無疑是失敗的。或者把他們成為“營救”樓市本身就不正確,說他們是在營救自己或許更貼切。

不僅如此,就在3月23日高層又緊急表態——央媒《經濟參考報》在頭版指出:當前,要在堅持“房住不炒”的總體基調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下,客觀分析新時期房地產行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在不將房地產作為經濟刺激手段的前提下,精準發揮其穩經濟的作用。

2個“壞消息”傳來,“營救”樓市行動失敗?央媒再次表態!

不難理解,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已經到了不能不調控的地步。高層已經多次表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未來將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所以,其中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就是上層希望房地產能穩定下來,不要惹事,不支持炒房。地方可以做出行動,但也僅限制在不拖累經濟的前提下。再加上房東稅、房地產稅、空置稅等陸續出臺、試行,對無房人來說都是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