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營商環境

猶如人之生活、樹之生長,產業的興旺同樣需要清新的空氣、清朗的陽光、肥沃的土壤。說到底,拼的就是營商環境。

全市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剛剛召開,各地各部門正學習抓落實,市紀委監委今天通報了三起損害營商環境典型案例,持續傳遞出了鮮明信號:不抓營商環境是失職、抓不好營商環境就是不稱職。

營商環境是發展的“命門之穴”。今年,各項任務艱鉅繁重,經濟下行壓力要應對,疫情影響要克服,脫貧攻堅任務要收官,全面小康社會要建成,全市整體工作還要朝著全省第一方陣目標堅定前行,凡此種種,沒有一流的營商環境作堅強保障顯然不行。

優化營商環境不是一句口號。曾經,央企中糧集團到訪我市考察,老總深夜下了高鐵打出租車,的哥得知是來新鄉投資的,堅決分文不收;吳金印老書記為了引進世界500強百威啤酒,帶著3瓶水跑到企業上海總部現場檢測水質;高新區管委會人人學習研究四大主導產業政策,還閉卷考試,以至於杭州萬華集團老總感慨:“高新區懂我們!”

普通市民的大義,黨員幹部的誠意,機關的鑽勁,看似微小,無不彰顯了“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事事關係營商環境”這個道理,更讓客商真正感受到新鄉溫度、新鄉氣質、新鄉風采。

這兩年,有關部門出臺了很多舉措,我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但對標先進地區還有不少差距。政策不在多,關鍵在於務實管用,出了政策,就要實打實兌現,不能棚架,不能層層衰減,不能厚此薄彼,要真正讓各類企業“明顯有感”。(新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