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寄語莘莘學子:學習要打好基礎、相信實踐,還要保持好奇心

從1月18日開始逆行北上武漢調研開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的2020年春天,異常忙碌。


這位年過八旬的科學家,如同17年前抗擊非典疫情時一樣,一直奮戰在抗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第一線。


近期,鍾南山院士在百忙之中接受了南方都市報的拍攝和採訪。他回顧了去武漢後的所見所聞所感,詳談加強疾控中心(CDC)地位的重要性,聊到肺炎疫情從第一版到第七版治療方案的演變……


鍾南山寄語莘莘學子:學習要打好基礎、相信實踐,還要保持好奇心


在這次訪談中,

除了談醫學問題,

鍾南山還談到了

自己關於教育和學習的見解,

並寄語莘莘學子。

一起來看看!


在這次疫情中,學生最重要的是學到了中華民族團結抗疫的精神


Q

隨著疫情的逐漸控制,我們會開始慢慢迎來複課。您覺得我們的大、中、小學生群體,在這一次舉國的抗疫行動中,能從中學習到什麼?

鍾南山: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學生們放假的時間比較長,我覺得最關鍵的不是學到了新冠肺炎這個疾病怎麼防治。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一種精神——中華民族團結抗疫的精神。由於國家的高度組織性,使得我們能夠將全國人民動員起來,為了抗擊新冠疫情這一個目標來共同努力。


(這其中大家學到的)是兩點,一是解決好小我和大我之間關係的問題,為了控制新冠疫情,使得大家有很多不便,要待在家裡,但大家都能自覺地做出犧牲,所以減少了疫情的播散。這個方面,大家都做得很好,很好地處理了大我和小我之間的關係。


還有一點,就是學會了用科學的精神去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防治新冠肺炎需要有科學精神,要有科學研究也要有科學知識。如果下一次有其他的事情,或者同學們在其他領域遇到了問題,也要明白,解決問題需要有科技、科研支撐。而科技科研的支撐關鍵是打好基礎。


所以不管是小學、中學、大學,都是要打好自己的學習基礎,大學生要打好專業基礎。具有了良好的基礎,才能夠進行進一步的科技攻關。就像這一次,大家經過10年、20年蓄勢待發,一旦遇到情況,就能夠利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創造出新的方法,找到更快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鍾南山寄語莘莘學子:學習要打好基礎、相信實踐,還要保持好奇心


在求知的過程中,實踐過的是最重要的


Q

能不能談一下您的學習、工作經歷和故事,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您覺得自己收穫最大的是什麼?

鍾南山:這個問題,我最先想到的答案是非典期間的故事。覺得鄧小平同志提到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對我們指導、收穫很大。


2003年時,我們遇到了一些不實的情況,在非典開始的時候,曾經有關部門認為病原體是一般的衣原體,很容易治療。但是我們用治療衣原體的相關方案、方法治療病人,發現一點效果都沒有。我們還是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事實為依據,提出了不同意見。

我覺得,在求知的過程中,看見的(實踐過的)是最重要的。正因為我們堅持自己的治療方法,所以我們能夠取得最低的病死率,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生命損失。


學習最重要的是學好基本功,同時還要保持好奇心


Q

對於即將復學的學生群體,您有什麼樣的寄語?

鍾南山:準確地說,我經過了至少七十幾年的學習,我關於學習的最大體會就是,要學好基本功。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知識以後,你才能夠往上走。

而在基本功裡,學好語文最關鍵。學好了語文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綜合。我們在很多科研工作、科研領域中都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這尤為重要。

其次就是要學會多問幾個為什麼。

我們除了學習基本知識,還要有好奇心,經常去考慮一下:這個為什麼是這樣?或者這個跟事實(本質)有什麼出入?

正因為這樣,我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以及這幾次抗擊冠狀病毒的過程中,我都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和敢於提為什麼的精神。對於別人講的東西,不見得要相信,關鍵要眼見為實。以實踐為師,相信自己的實踐,比相信權威更加重要。


鍾南山寄語莘莘學子:學習要打好基礎、相信實踐,還要保持好奇心

1月28日,鍾南山在廣州接受新華社專訪,說到動情處眼眶含淚。新華社


鍾南山院士結合自己的

學習和實踐經驗

對孩子們的寄語發人深省,

其實,

這不是他第一次關注教育。


前段時間,

鍾南山院士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

中小學生的信。


他認真閱讀了每封來信,

並親自回信,

寫下了對青少年的寄語:

用知識縫製鎧甲,

不遠的將來,

各行各業都將由你們披甲上陣。

希望你們不懼艱辛、勇敢前行!

未來的國家脊樑是你們!


鍾南山寄語莘莘學子:學習要打好基礎、相信實踐,還要保持好奇心

來源 | 人民教育


鍾南山寄語莘莘學子:學習要打好基礎、相信實踐,還要保持好奇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