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合投資什麼?市場已給出答案

對於投資者來說,“節拍”就是一切。

每一次“節拍”的輪轉,都意味著投資機會,比如2019年的科技芯片,2018年的新零售等等,區別在於能不能入場,以及在什麼位置入場。

今年的主題,則是新基建


1、新基建不是新話題

新基建就是有數據和信息等物聯網屬性的新基礎設施,本質是大科技,屬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

新基建主要包括5G、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特高壓、大數據中心、城際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工業互聯網等7個領域。

今年適合投資什麼?市場已給出答案

其實新基建這個概念並不新,最早是在2018年12月的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來的。

當時提出“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後一年被列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所以從一開始,它就作為中國自上而下改革的一部分

今年適合投資什麼?市場已給出答案

而在過去一個月時間內,在中央層面,已經至少5次部署與新基建有關的任務。新基建被頻繁提及,原因也不難解釋。

疫情來了之後,關於新基建概念的討論迎來了高潮。

隔離在家的人們不得不依靠線上娛樂和消費支撐起被困在家裡的時光,網上訂餐、購物、娛樂、上班讓數字經濟無比活躍

人們開始問一些問題:能不能讓我們的網絡更快一點?更智能一點?生活更加方便一些?

今年適合投資什麼?市場已給出答案

“新舊動能”轉換一直是應對經濟下行的核心著力點,而在迭加了2020年開年的疫情“黑天鵝”之後,這一進程亟待加速。

在房地產和互聯網各自完成了扮演經濟動能的角色之後,以5G、新能源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代表的是新消費、新技術、新業態、智能化和高附加值,將會成為新一輪轉型升級的關鍵支撐。

全球層面也是如此。


2、藉助新基建實現行業破局

當前一種流行的經濟學觀點認為,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後工業化階段,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雖然短期內仍然能夠起到一定擴大內需作用,但對我國的經濟和產業結構優化作用已經有限

今年適合投資什麼?市場已給出答案

傳統產業固有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數字化轉型的需求,迫切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數字土壤”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萬物數據化,數據總量幾何級增長。

IDC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數據流量將從2018年的33ZB增長至2025年的175ZB。中國尤其是數據大國,到2025年將成為數據圈最大的區域之一。

但與此同時,我國只有不到2%的行業數據被存儲下來,其中又只有10%被用於數據分析

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不成體系,大數據解決方案初級、笨重,大量領域及行業存在數字化困境。

以金融行業為例,每分每秒都會有海量的數據產生,傳統架構卻不足以支撐快速分析、處理這些數據,無法發掘數據背後的價值


“一方面,大量的金融業務仍然沿用傳統的“煙囪式”建設方法

另一方面,銀行業根深蒂固的運營模式延緩了整個行業的數字化進程。

再比如,在製造領域,隨著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不少企業開始降低對於人工的依賴,希望通過機器勞動,提高生產流程自動化。

為了更靈活地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很多工業開始嘗試從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的B2C模式轉向從客戶角度生產、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進行生產的C2B模式

但工業企業缺少新技術和連接能力,轉型面臨困局。

而這次新冠疫情更是讓各行各業充分認識數字化升級的重要性。

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經是必然趨勢,早轉型將早受益。

金融、工業、政務、醫療、交通等行業轉型升級關口的諸多痛點和需求,正在成為新基建最直接的驅動力。


3、新基建的錯覺

新基建的東風吹得正盛,同時給了人們一個錯覺,好像國家投資計劃的大頭都在新基建上,但事實上主要的投資佔比還是集中在傳統基建項目上,

新基建投資目前規模只有幾萬億。

今年適合投資什麼?市場已給出答案

在29省總投資規模為17.6萬億的政府和社會合作項目中,傳統基建項目佔比達到了41%排第一,房地產、土儲佔到了20%排第二。

新基建的四兩可能是撥不了千斤的。新基建是面向科技端的基礎建設,修建鐵路、鋪設基站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與傳統基建唯一不同的是這次這些基建項目承擔的社會責任比過去更大。

其實就算沒有疫情,2019年年底在預測2020年經濟增速的時候,就業就已經很有壓力

加上疫情的影響,停工、停產、停學,壓力進一步加大。

怎麼辦?想辦法開源唄。

錯過春招的應屆生們,採取擴大研究生招生名額,事業單位、國企、公務員一律嚮應屆生傾斜。

高級技術人員對接高新技術,5G要建基站、新能源汽車要建充電樁、大數據中心要搭建技術後臺等等,這些都讓高級技術員上。

不能繼續深造,也沒有高技術傍身的普通勞動者怎麼辦?那就繼續修鐵路、碼頭和機場。

先穩定就業情緒,讓大家有飯吃,剩下來的事之後再說。


4、新基建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新基建對我們的生活,也會有兩大方面影響。

第一,“新基建”投資計劃,會催生出很多新的就業機會,特別像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非常需要技術人才。

以後學計算機的朋友,如果能懂一點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會對找工作有幫助。

而且,新基建的資源會優先傾斜向人口流入、聚集較大的地區。

從數據看,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板塊、中原地區及山東半島等這些地區,都會是未來的主要城市群。

我們選擇就業和生活城市,也可以做一些輔助參考。

今年適合投資什麼?市場已給出答案

第二,沒有從事這些行業的朋友,雖然不能直接參與行業的發展,分享成長的紅利,但我們可以多關注“新基建”相關行業的發展動態,尋找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