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運動而強大”,動因體育順勢而為形成線上+線下教育模式

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依賴線下場館的體育教育行業更是在短時間內按下了“暫停鍵”。在此嚴峻關頭,許多企業紛紛積極籌措自救,並藉助互聯網技術手段降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近段時間,動因體育接連推出線上運動課、技能闖關、超動力在線“陪”訓營等在線產品和課程,眾多體育教育機構立足自身實踐,從產品、課程、服務等各個環節探索互聯網化轉型的新模式。

毫無疑問,在疫情的推動下,體育教育行業迎來了一波線下“反攻”線上的浪潮,各大體育教育機構紛紛入局。那麼,當疫情這個拐點過後,體育教育行業能否真正踏上一條互聯網化升級路?讓體育教育徹底打通線上+線下的培訓方式,加速體育教育全面發展。

“因運動而強大”,動因體育順勢而為形成線上+線下教育模式


必然性:線上價值被“重估”

自2016年以來,體育教育行業迎來快速增長,並在隨後的數年間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如動因體育曾於2017年完成由曜為資本領投的5億元融資,領跑整個體育教育賽道;一些滑冰、帆船等小眾體育培訓項目也受到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青睞。但由於體育培訓行業強調互動體驗的原因,眾多體育教育機構的主陣地是線下場館、營地,互聯網僅僅起到信息連接、服務溝通等輔助作用。

但實際上,線上對於體育教育行業的“價值”遠不止此。首先,與體育教育機構紛紛發力線下場館相比,線上仍處於一片尚未大規模開發的“流量窪地”,具有較大的挖掘潛力,關鍵在於體育教育機構如何用產品和服務去攻陷這片“處女地”。

其次,相比重運營模式的線上場館而言,線上能夠為體育教育機構打開增長的“天花板”。比如,在營銷推廣方面,線上的獲客成本更低,且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在線產品和課程,可以擺脫線下場館的束縛,減少租金成本,帶來更高的利潤率;在線服務,能夠精準觸達每一個用戶,從而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體育教育生態閉環。甚至,一些體育教育機構能夠將自身的產品、服務等互聯網化之後對外“輸出”,以產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小B端用戶的方式實現規模化運營……

“因運動而強大”,動因體育順勢而為形成線上+線下教育模式


再者,從社會功能上來看,在線體育培訓對於“教育普惠”具有更重要的意義。藉助互聯網技術和手段,發達地區的專業化教育培訓產品和課程能夠更便捷地“傳遞”給落後地區的消費者,推動“全民健身”的目標早日實現。

有分析機構預測,2025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數將達到4億人以上,這其中55.1%的人未來有意向進入收費場館進行體育運動,90%多的人員具有培訓需求。但從目前來看,雖然近年來我國線下運動場館增長十分迅猛,但也難以滿足這樣龐大數量的用戶需求。因而,從線下走向線上,雙方融合協同發展,也是我國體育教育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停課不停學”政策的發佈就像是一個“催化劑”,進一步加速了我國體育教育互聯網化轉型升級的必然性。

可能性:政策紅利與持續積蓄

有業內人士認為:疫情的出現,讓千萬中小學生被迫有了線上學習的“臨時性需求”,繼而為在線教育平臺製造了蔚為壯觀的流量洪峰,這為互聯網教育機構節省了近千億元的推廣費,這的確是一個特殊事件。但在後續的政策、前期的積累和“先行者”的努力下,體育教育行業的互聯網化升級並不會駐足不前。

“因運動而強大”,動因體育順勢而為形成線上+線下教育模式


從政策方面看,教育部繼發出“停課不停學”號召之後,再次重申“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3月16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指出:到2022年,全面實現“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三個課堂”在廣大中小學校的常態化按需應用。

其中,體育教育信息化作為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的重點,也肩負著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的歷史重任。從這個層面看,體育教育機構的互聯網轉型升級恰好迎合了國家的戰略性目標,符合順勢而為的發展理念。

與此同時,互聯網底層技術已經或者是正在得到改善。比如,最近頻頻提及的新基建,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應用為互聯網、信息化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5G網絡建設開道,教育信息化的網絡環境將得到大幅度的改變。諸如疫情期間,由於大量學生用戶湧入導致網絡擁堵、直播卡頓甚至崩潰的局面將大為紓解。

“因運動而強大”,動因體育順勢而為形成線上+線下教育模式


由於藉助直播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教育在線產品和課程,其解說、動作也需要大量的帶寬來承載,5G等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完備將會避免因流暢度不佳而帶來的各種問題,提升用戶的“在家”學習體驗。

此外,諸如智能手環、智能傳感器、大屏互聯網電視等硬件設備的普及,讓體育教育具備了在“家場景”中的臨場感、既視感,提高了體育培訓在線課程的豐富度和互動度,並培養了用戶的在家體育運動習慣,為體育教育的推廣和實踐提供了某種可能性。

從微觀層面來看,體育教育“先行者”們也在不斷為互聯網轉型升級進行不懈的探索。比如,作為一家在體育教育行業深耕近10年的機構,動因體育秉承“因運動而強大”的理念,率先在產品、服務、產業等各個維度進行互聯網化轉型升級。

從2018年至今,動因體育陸續推出了在線運動課、翻轉課堂、透明課堂、技能闖關、超動力在線“陪”訓營等產品和課程,構建了一整套互聯網產品矩陣,並與線上場館資源相配合,確立了線上線下全鏈路體育教育生態閉環,有助於其不斷拓寬自己的“護城河”;

“因運動而強大”,動因體育順勢而為形成線上+線下教育模式


在服務方面,上線動因體育APP,實現了預約、簽到、支付、賽事、服務等多種功能,實現了線上線下場景中體育培訓服務的無隙銜接,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使得在線體育培訓的普及率和續約率大大增加;

在產業方面,動因體育組建了業內最大的產研團隊,打造了業內領先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統,包括自主研發的排課系統、中臺系統等,打通了前期銷售環節、中期授課環節和後期服務環節,形成了集場館、教練、學員等資源為一體的在線體育教育平臺,全面提升了體育教育產業的運營效率。

基於“因運動而強大”的品牌理念,動因體育在場館、師資、運營等方面積累的經驗有序向互聯網化遷移,不斷為體育教育行業信息化升級提供新的產品和模式,為體育教育產業的做大做強貢獻力量。

截至目前,教育行業已經湧現了新東方、好未來、VIPKID等巨頭,但涉及體育教育領域的卻沒有一個。當疫情過後,大眾健身意識的深度覺醒,體育教育行業將迎來一波瘋漲期。而藉助互聯網轉型升級這一良機,實體教育行業與數字產業的進一步融合,大大抬高了行業“天花板”,如動因體育等互聯網轉型升級的“先行者”必將得到投資者和消費者青睞,從而成為教育產業中的新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