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熱點預測:新冠肺炎歷史學科時政考點

考點預測】

1、中國古代疫病防治

【背景】

(1) 處於由盛轉衰時期,政治腐敗,社會動盪

(2) 小農經濟佔主導

(3) 戰爭頻發,氣候異常,新型傳染病增多,疫病大規模爆發

(4) 思想觀念落後、愚昧

(5) 醫學家深入研究

【特點】

(1) 總說

① 發現傳染現象較晚

② 受宗教影響,有一定迷信色彩

③ 科學性與迷信交織

④ 受道德影響明顯

(2) 階段特徵(歷史沿革)

① 漢代至隋代,瘟病學說以內科理論為基礎

② 宋元以來,瘟病與傷寒從論症和治法等方面區分開來

③ 明清時期,瘟病學說逐漸形成體系

(3) 積極

① 由臨時性到常態化、制度化

② 由以民促官到政府主動介入

③ 中央政府由缺位到主導

④ 由帶有封建迷信色彩到日益重視科學防治

(4) 消極

① 政府應對消極

② 防疫重點主要集中在災後賑濟救助

③ 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

④ 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

【影響】

(1) 積極

① 一定程度上防控了疫情,緩和了社會矛盾

② 擴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間的影響,增強了道德約束力

③ 一定程度上推動防疫措施的普及

④ 推動了早期公益事業的產生

(2) 消極

① 迷信使人們長期以來無法科學認識傳染現象

② 導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會動盪

【措施】

(1) 政府減免稅收,發放錢賑濟災民

(2) 針對疫病施醫送藥,採取隔離措施避免疫情擴散

(3) 齋戒祈禱趨避疫病

(4) 民間醫生與儒生救助災民

2、中國近代疫病防治

【背景】

(1) 政府措施得力且應對方法科學有效

(2) 吸取國外先進科技並有創新突破

(3) 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的積極配合

(4) 東北地區開發較晚,人口大量湧入,醫療設施落後

(5) 文化保守勢力強大,固有觀念阻礙防疫工作

【措施】

(1) 開始仍然使用傳統方法治療,未進行隔離(反面)

(2) 制定一系列疫時社會制度

(3) 組建各級防疫組織

(4) 頒佈各種防疫法規

【影響】

(1) 促進中國防疫事業近代化

(2) 促進衛生制度化和政治化,加快衛生事業近代化進程

(3) 收回了部分檢疫權,對日後恢復中國對東北行使主權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

(4) 促進了衛生知識在民眾中傳播,提高公民衛生意識

(5) 促進民族覺醒,推動了近代民主革命發展和近代化進程

(6) 促進了民族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發展

(7) 推動醫療技術進步,促進近代醫療衛生體系建立

3、世界近代的疫病防治

【背景】

(1) 封建王權的發展,民族國家形成,中央集權加強

(2)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 近代自然科學興起

(4) 人文主義的發展

(5) 宗教觀念的影響

正面:

(1) 政府的關注和支持

(2) 現代科技的進步

(3) 教育的普及

(4) 人們衛生觀念的加強

(5) 世界性衛生協調組織的成立

反面:

(1) 政府忽視公共衛生事業(各國政府間缺少合作並且防治措施乏力)

(2) 世界市場的形成

(3) 城市化加深,人類居住密集

(4) 醫療技術和衛生知識相對落後

(5) 民眾對宗教的盲目信仰和對鼠疫的恐慌心理

(6) 戰爭加劇傳染病的蔓延

【措施】

(1) 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2) 周密部署,構建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

(3) 防疫工作制度化

(4) 防疫措施科學、進步

【特點】

(1) 波及範圍廣

(2) 持續時間長並多次出現反覆

(3) 死亡率高

(4) 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影響】

(1) 推動醫療技術進步,促進近代醫療衛生體系建立,為疫病消退奠定了基礎

(2) 促進城市化發展,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社會轉型

(3) 動搖了天主教會的絕對權威,客觀上有利於人文主義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4) 促進了近代歐洲醫學理念和實踐的變革

(5) 提高公民衛生意識


考題預測】

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明朝後期疫病發生頻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在1580年、1639年出現兩次延續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現後,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區派出醫官對患者進行診治,並散發相關的藥劑,向災民派發小額救濟錢物,同時設壇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災。有官員曾上疏說:“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極反應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思想影響,認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現,這種觀念使人喪失了與疫病積極鬥爭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責任也趁機被推卸。瘟疫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禎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個月時間,就造成了20萬人死亡,蔓延勢烈,形勢慘重。——據程楊《中國明清時期疫病時空分佈規律的定量研究》等材料二:倫敦於1499—1665年發生多次嚴重鼠疫疫情。隨著王權的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都鐸王朝擺脫了中世紀消極無為的宗教防疫觀念束縛,而以積極的姿態來處理防疫事務。為防控疫情,1518年倫敦市政當局號召患病家庭主動進行隔離,後來隔離措施在全國逐漸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嚴禁疫區人員流動,以防止疫情擴散。政府積極加強疫區公共衛生建設,以消除疫病滋生條件。為確保法令有效實施,市政當局還專門任命幾個臨時委員會具體負責。在這些法令基礎上,英國政府初步構建了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1572年伊麗莎白女王簽署法案,決定向全國徵收“普通稅”以建立濟貧基金,來救助那些因為瘟疫、災荒等突發災難四處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於有政府救濟,許多家庭願意接受隔離,這使得英國的防疫工作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17世紀末期鼠疫逐漸從英國消退。——據陳凱鵬《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國消退原因探析》等

(1) 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朝和英國政府防疫措施的特點。(9分)

(2) 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種防疫觀產生的社會背景並簡析其影響。(16分)


【答案】

(1) 特點

① 明朝(4分,任意兩點即可,每點2分)

1) 政府應對消極

2) 防疫重點主要集中在災後賑濟救助方面

3) 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徵

4) 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

② 英國(5分,任意三點即可)

1) 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2) 周密部署,構建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

3) 防疫工作制度化

4) 防疫措施科學、進步

(2) 背景

① 明朝(6分,任意三點即可,每點2分)

1) 明朝正處於由盛轉衰的時期,政治腐敗,社會動盪

2) 小農經濟佔主導

3) 思想觀念落後、愚昧

② 英國(6分,任意三點即可,每點2分)

1) 民族國家的形成,中央集權的加強

2)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 自然科學興起

4) 人文主義的發展

影響

① 明朝(2分)

導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會動盪,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 英國(2分,任意兩點即可,每點1分)

1) 為鼠疫從英國消退奠定了基礎

2) 有利於都鐸王朝統治的持久穩固

3) 有利於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社會轉型


2、【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倫敦於1499—1665年發生多次嚴重鼠疫疫情。隨著王權的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都鐸王朝擺脫了中世紀消極無為的宗教防疫觀念束縛,而以積極的姿態來處理防疫事務。為防控疫情,1518年倫敦市政當局號召患病家庭主動進行隔離,後來隔離措施在全國逐漸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國政府積極加強疫區公共衛生建設……初步構建了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至17世紀末期鼠疫逐漸從英國消退。——據陳凱鵬《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國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衛生”一詞在晚清日益流行。由於近代社會的急劇轉型……衛生涉及的已經不是個人或地方團體層面,而是同國家、民族聯繫在了一起。……文化市場湧現大量的生理衛生、生殖醫學的書籍和刊物,相關的廣告與介紹也頻繁見諸報端,大多強調泰西的興盛與其對生理衛生學的重視密切關聯,表示譯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種族強盛上。《高等小學衛生教科書》(1903)廣告詞言:“今亟譯此類之書,以餉吾國民。凡有保種之責,而知亡國之憂者,蓋令青年子弟日肆習之。”——摘編自張仲民《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的“衛生”書籍研究》

(1) 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政府防疫措施的特點及其背景。(8分)

(2) 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分析晚清衛生觀念的傳播對近代化的積極作用。(7分)

【答案】

(1) 特點(4分)

① 政府重視(積極應對)

② 防疫工作制度化

③ 構建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

背景(4分)

① 民族國家的形成,中央集權的加強

②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③ 自然科學興起

④ 人文主義的發展

(2) 積極作用(7分)

① 推動了民族覺醒

② 促進了民族經濟的發展

③ 推動了近代民主革命的發展(近代化進程)


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間曾37次出現災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後,尤以萬曆、崇禎兩朝為甚。疫災常常與水、旱、地震等自然災害同時發生,尤與饑荒併發的頻率最高。戰禍一起,瘡痍滿目,疫癘叢生。面對頻發的災疫,朝廷常常發佈詔令減免稅糧田租,也常發帑賑濟直接救濟災民,減緩災情。在疫病流行時期,軍營將士會食用特定草藥預防疫病,並將染病患者與健康士兵隔離開來,以免擴大傳染。地方官府常常採取施醫送藥的救療手段,擴大救療面。明朝時對疫病發生雖已有較為科學的認識,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釋災難和疫病發生的情況,認為天意不可違,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採用齋戒祈禱的方法驅避疫氣。一些深懷濟世思想的醫生不避疫氣,不辭勞苦,施醫送藥。深受儒家愛民思想的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也主動出資出力,救助於民。——摘編自張麗芬《明代山西疫災特點及救療措施述略》

材料二:14至17世紀中期,倫敦先後爆發過20多次大小瘟疫。面對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親自設計彌撒驅逐瘟疫,教會則通過教堂擔負起醫療救治的責任。政府規定嚴禁暴屍街頭,死者必須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區。許多地方當局還規定有傳染嫌疑的房屋及傢俱要通風燻蒸、曝曬消毒,並向民眾普及醫學和公共衛生知識。英王對疫病重災區免除徵稅,同時發佈公告嚴控倫敦城內的屠宰活動,禁止汙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隨著疫病的擴散,政府進一步制定衛生法規,管制醫藥行業,推進醫療的正規化進程,並新建或重建多家醫院。城市也開始設置清道夫清掃街道。到了16世紀,關注公共健康成了歐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現象。這些醫學上的變化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衛生革命”。——摘編自魏晨光《從黑死病反觀14—17世紀英國的社會生活和醫療狀況》等

(1) 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代山西地區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

(2) 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4—17世紀英國應對疫情措施的背景並說明“衛生革命”的意義。

【答案】

(1) 措施(12分)

① 政府減免稅收

② 發放錢賑濟災民

③ 針對疫病施醫送藥

④ 採取隔離措施避免疫情擴散

⑤ 齋戒祈禱趨避疫病

⑥ 民間醫生與儒生救助災民

作用(2分)

① 一定程度防控了疫情,緩和社會矛盾

② 擴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間的影響

(2) 背景(8分)

① 宗教觀念的影響

② 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③ 近代自然科學的進步

④ 封建王權的發展

意義(3分)

① 促進城市化發展

② 提高公民衛生意識

③ 推動醫療技術進步,促進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