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CEO”傑克.韋爾奇教給職場人的3點忠告

不久前,通用電氣前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傑克.韋爾奇去世,享年84歲。

1960年25歲的韋爾奇加入通用電氣塑膠事業部,1971年他成為事業部總經理,此後一路開掛,不斷晉升,1981年4月,年僅45歲的韋爾奇成為通用電氣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

短短20年時間,在他的帶領下,通用電氣的市值從130億美元上升到了4800億美元,增長了30多倍,也從全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排名第十位發展成位列全球第一的世界級大公司。

韋爾奇被譽為“最受尊敬的CEO”,“美國當代最成功最偉大的企業家”。他培養的眾多副總裁後來都成為了世界500強的CEO。

他作為“全球第一CEO”,對職場中領導力、變革、人才培養、價值觀的真知灼見是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而他傳奇的職場經歷也給職場人帶來了諸多啟示和借鑑意義。

積極主動,才是王道

接手通用電氣的時候,韋爾奇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彼時的通用電氣經營低效,一片衰敗。

韋爾奇上任之後大刀闊斧砍掉了通用不賺錢的業務,重新確立了進軍醫療設備和金融領域的戰略方針。之所以成功,因他選擇了積極主動,掌握事業的主動權,而非消極被動,墨守成規。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第一個習慣便是積極主動。積極的人,會想盡辦法,克服奮鬥路上的困難。主動的人,會竭盡全力,成就非凡的人生。

最近的熱播劇《安家》中的房似錦就是一個工作積極主動的人。剛一上任,同事就把一套10多年沒賣出去的跑道房扔給了她。

拿到任務,她想的不是為自己找退路,而是第一時間在沒有任何客戶信息的情況下,克服種種困難,主動尋找聯繫買家。面對客戶的挑剔和牴觸,她不輕言放棄,細心挖掘客戶的真正需求,在她的努力下最終成功交房。

職場中,無論是初來乍到的新人還是久經沙場的老人,永葆積極主動的習慣是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

做到積極主動,首先要了解這個概念:“關注圈”和“影響圈”。

“關注圈”是你知道但不能改變的事情。在意關注圈的人,他們總是看重外界因素,擔心它們對自己產生影響。

“影響圈”是你能改變的事情。關注影響圈的人,他們會去做自己能改變的事情,哪怕只做一點點,日積月累,也能改變局面。

比如:領導交待的任務,有些地方很模糊,在意關注圈的人,他會糾結:我要不要去詢問領導,領導會不會覺得我笨。

而關注影響圈的人,則不會有這些顧慮,只會主動去領導那裡澄清問題,即便被領導批評,也會選擇去解決問題。因為他知道,他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工作方式,而左右不了領導的態度。

積極主動,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而結果往往是順利完成任務,獲得領導的賞識,這,就是積極主動的力量。

永遠不要讓你的眼睛離開目標

韋爾奇畢生只效忠於通用電氣一家公司,20年的時間,他將一個瀰漫著官僚主義氣息的公司,打造成一個充滿朝氣,富有生機的企業巨頭。是因為他給自己定了目標:要在自己進入的每一個行業裡做到數一數二的位置。

在他的引領下,通用電氣連續3年在美國《財富》雜誌“全美最受推崇公司”評選中名列榜首。

本傑明.迪斯雷利曾說過:“成功的奧秘在於目標的堅定。”

目標是前行路上的燈塔,有了堅定的目標,才會有拼搏的動力。

每一個職場人都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這樣才不會因碌碌無為而荒廢了職業生涯。

但對於初入職場的新人,目標的確定和執行需要智慧和技巧,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他曾兩次奪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世界冠軍,之所以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山田本一在自傳中道出了原因: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

比如第一標誌是銀行;第二標誌是一個古怪的大數;第三標誌是一座高樓……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結束。

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賽程,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跑起來就輕鬆多了。

如果山田本一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定在終點線的旗幟上,那多半是要被遙遠的賽程嚇到,可能就半途而廢了。即便跑完全程,也不會取得冠軍的驕人成績。

在職場中也是一樣,最終目標是宏大的,引領方向的目標,而階段目標是具體的,有明確的衡量標準。當目標被清晰地分解了,目標的激勵作用就顯現了。

如果我們在每個階段朝著眼前的小目標全力以赴,就會很輕鬆地完成它,及時得到一個正面激勵,而這種實現了小目標的自信心也會促使我們最後實現終極目標。

危機一直存在,唯有砥礪奮進

“換人不含糊,用人不皺眉”,在用人上,傑克.韋爾奇推崇“2-7-1法則”,即把20%的績優員工定義為A類員工,把70%的中等員工定義為B類員工,把剩餘的10%業績較差的員工定義為C類員工。

傑克.韋爾奇認為:C類員工是那些不能勝任自己工作的人。他們更多的是打擊別人,而不是激勵;是使目標落空,而不是使目標實現,C類員工必須走人。

對企業來說,招人和裁員都是為了工作需要,是為了做成事情,也是為了企業利益最大化。

而10%的C類員工不僅耗費著企業的資源,而且會拖慢企業前進的步伐,這也是企業施行末位淘汰制的原因。

任正非在華為的管理中,也一直堅持末位淘汰制——不進取,不奮鬥,不能創造價值的員工是會被組織體系淘汰出去的,這也是華為組織體系一直出類拔萃的原因。

喬布斯曾經說過,“我以前覺得一個好員工能頂5個普通員工,後來發現我錯了——一個好員工能頂50個。”

初入職場的新人,一定要明確一件事情:找到工作,並非就萬事大吉,可以一勞永逸,你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創造價值,否則職場危機會一直存在。

當下疫情肆虐,企業主們在經濟寒冬中苦苦經營,職場人士如何能夠平穩過冬,化危機為轉機,首先需要擴大自己的格局和視野。

走進職場不要總覺得自己是個打工仔,是為別人賣命賣時間,而是要認真地觀察和學習公司及每一個部門的運作機制,站在老闆的角度考慮問題,嘗試做出決策,久而久之,你的思維方式會得以改善,能力也會更上一個臺階。

另外,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的聲音,努力提升自己,不錯過任何自我成長的機會,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不會成為被淘汰的對象。

人最怕的不是不夠努力,而是自己根本沒有努力,還老覺得別人的成功都是特例。在職場中風生水起,屹立不倒的永遠是一直殊死拼搏的人。


職場不是一勞永逸的場所,而是需要各展身手的競技場。你,要麼一騎絕塵,要麼被遠遠拋下。

只有積極主動、堅定目標全力以赴,永葆危機意識奮力前行,才能在職場中突出重圍,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