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中醫如何拯救“媽媽手”

腱鞘炎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腱鞘是包繞肌腱的鞘狀結構,外層為纖維組織,附著在骨和鄰近組織上,起到固定和保護的作用,內層是滑膜組織,分泌滑液滋養和潤滑肌腱。由於肌腱反覆過度摩擦,引起肌腱和腱鞘發生炎症,水腫增大,肌腱在鞘管內活動面積減小,滑動困難,這就形成了狹窄性腱鞘炎。狹窄性腱鞘炎可以見於多個部位,如指、趾、腕、踝等均可發生。但是臨床最常見的還是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

看老中醫如何拯救“媽媽手”

本病以前被稱為媽媽手,這是因為孕婦在懷孕過程中,身體會因為壓迫產生水腫,再加上產後長時間抱小孩兒,進一步造成腱鞘肥厚,這時候會在鼻菸窩末端,腕部橈骨莖突附近,摸到一個腫塊,很多人會誤以為是骨刺或者腫瘤,其實那是肥厚的腱鞘而已。本病雖然稱為媽媽手,但並不是媽媽的專利,任何人只要平時過度使用手腕都會產生。

看老中醫如何拯救“媽媽手”

發病信號

1. 患者屈指不便,尤其是晨起最明顯,活動幾下後症狀就減輕很多;

2. 嚴重時可產生彈響,患指屈而難伸,或伸而不能屈,拇指乏力;

3. 橈骨莖突處有疼痛、壓痛和局部腫脹,可觸及黃豆樣大小的硬結。

看老中醫如何拯救“媽媽手”

易患人群

1. 新手媽媽和中老年女性,常從事繁瑣的日常家務勞動,手腕長期反覆受累勞損。

2. 特殊工種,如樂器演奏家,貨物搬運工,鍵盤手等。

1、理筋手法

(1)自我按壓法 用健側食指和中指順時針方向按壓穴位36圈,再逆時針按壓穴位36圈。分別選取外關、陽溪、孔最、列缺、太淵、曲池、手三里、內關等穴。

(2)他人按摩法 ①按揉彈撥法:患者坐位,術者一手握住患手,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沿患手橈側上下摩動,再用拇指指腹在外關、陽溪、孔最、列缺、太淵、曲池、手三里、內關腕關節橈側阿是穴按揉,並做橫向推撥,由輕到重,反覆20次。

②推按陽溪穴:以右手為例,術者左手拇指放在患者橈骨莖突上,右手食指和中指夾住患者拇指,剩餘手指握住患者其他四指,並向下牽引,同時向尺側極度彎曲;然後術者用左手拇指捏緊患者橈骨莖突部,用力向掌側推壓擠按,右手用力將患者腕部掌屈,最後伸展,反覆3-4次,每天做一次即可。

(1)藥物燻洗

處方:伸筋草60克,透骨草60克,五加皮30克,紅花15克,丹參30克,雞血藤30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桑枝30克。

用法:上藥煎水,洗患部,早晚各一次。

(2)仙人掌外貼 選擇一塊麵積稍大於腱鞘炎病變部位面積的仙人掌,去毛刺,再將表皮層掛掉,把除去表層的一面貼敷在病變部位,用膠布固定。隔日換一次一般換3次,腫塊便自動消失。

(3)藥酒搽患處

處方:土鱉蟲50克,京半夏35克,紅花15克,全蠍10克。

用法:以上幾味藥全部研成細粉,加入米酒中浸泡2周後,搽洗患處,以局部發熱為度,可活血消腫散結。

3、針刀療法

操作:患者握拳立放於桌面上,可在腕部放一脈枕抬高患處,局部消毒後,選取明顯壓痛點和結節點進針,刀口線與前臂縱軸平行,針刀體與皮面垂直刺入,在腱鞘內縱行疏通剝離,出針刀後無菌敷料覆蓋。有效率90%以上。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