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我的2020新冠心路

講一下我的新冠之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先介紹一下背景:

內地讀書,美國生活過,現在定居香港。管理學和心理學背景,做過多年的老師,如今在創業。住在香港,公司在深圳。

一、對抗謠言

第一次聽說新冠是在一月中旬。我們在網上讀到相關的報道,找一個醫生好友求證了。(當然,當時還不叫新冠。)1月20號是過年前4天,我還在深圳和幾個校友聚會。

23號武漢開始封關,後面事態的發展就很快了。香港也逐步開始封關。

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弄明白兩個問題:這個病毒到底是什麼?到底是怎麼傳播的?

瞭解知識,維基百科是一個不錯的起點。除了維基,凡是能看到的中英文的文章和介紹都會去看一下。這樣就對病毒有了基本的瞭解,比如病毒的大小,傳播需要依靠飛沫,等等。

有了對病毒的瞭解,心裡就比較有底,不會輕易被傳言所蠱惑。比如瞭解了疫苗產生的過程就知道目前任何人報道任何解藥疫苗什麼的都是不可能的。

比如氣溶膠傳播的消息出來我就沒有輕信,自己去求證了一下,很快就發現這個消息不實。某衛健委得了,反思說是因為沒戴眼睛造成的。當時看到我就不信,因為不符合傳播的原理。比如口罩基本上是沒什麼用的。

當然,很多知識的確是隨著事態的發展一步一步揭示出來的。有的以前的認識可能是錯誤的,在新信息下面需要修正。但是,我對新信息都是首先存疑,然後求證。看證據說話。

我自始至終堅持的幾個做法:

不完全封閉,但是也不扎堆、和別人溝通的 時候保持距離;
洗手,儘量不摸臉;
注意廁所衛生。

二、風險認知

很多人對疫情諱莫如深,極端的可能到了寸步難行的地步。我也懼怕新冠,沒興趣傳染上。但是,過分的恐懼顯然也是有很大傷害的。

其實,從概率的角度來考慮一下,就能夠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比如香港到今天(3月24號),仍然只有356例。香港有700多萬人,也就是說2萬人裡有一個。當然,其中很多人已經入院或者痊癒,因此不會出現在公共場所。同時還要考慮可能有一些攜帶者沒有查出來。假設攜帶者的數量是十倍,也就是3000人,那麼大約是2000個香港人裡面有一個。根據現在接觸的人的數量,接觸到攜帶者的幾率仍然是很小的。

另外,如果被傳染了的話,大約80%的幾率是輕症,20%比較重,大約3%會致命。如果你年輕且事態健康的話,情況還會更好一點。

當然,每一個得了新冠乃至失去生命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我自己也和任何人一樣可能會被傳染。但是,把新冠和生活中其他的風險比較一下,就會有更平常心。比如我經常開車,其實開車也是很危險的。

瞭解具體的風險程度的數字可以緩解擔心和焦慮。

與其焦慮,不如努力保持心情舒暢,多鍛鍊,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其實免疫力是我們對抗新冠最好的解藥。

三、心理、經濟和社會結構的長期影響

從1月23號封關以來,兩個月的時間,這個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世界也在發生巨大變化,不只是中國)。

作為心理學家,我關心人們心理的變化。最為創業者,我關心經濟結構的變化。作為普通人,我關注社會的運作。

中國的經濟能否撐得住?(答案一定是能,但真正的問題是任何撐。)

離婚率會上升還是下降?

以後的交通就如何改變?餐飲業、賓館、旅遊業會有什麼改變?

其實我還關心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如何更多加入心理學的考量。我相信政府在做政策的時候詳細考慮了經濟因素,但是心理因素則是我希望能更多考慮的。

這兩個月來我做了很多事情,寫了很多知乎上的文章,就不在這裡一一列出了。

本次疫情顯然是很多年來史無前例的一次大事件,不只是因為這個病毒,而是因為這個時代。

新冠病毒的同門就有5個,大家各有特點。新冠既不是傳播性最強的,也不是最致命的,但卻是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一方面是因為信息科技的發展完全壓縮了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村,一方面是因為大家的反應。

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的不確定性,很多的焦慮,很多的不適和不快。對我來說,對抗人生逆境最好的武器就是知識。希望我的一點思考對大家有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