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我辛哥人狠妾也多!浅刨辛弃疾的放荡一生


社会我辛哥人狠妾也多!浅刨辛弃疾的放荡一生


古往今来,诗歌确是我泱泱大国很美妙的一笔精神财富,现在好多人还对诗和远方留恋不已,今天咱就来点重口味的猛料,818古时文人骚客的黑历史,辟如白居易常年蓄养雏妓,柳永一生沉溺青楼,苏轼40岁娶12岁幼女,辛弃疾妻妾成群贪污受贿。。。


社会我辛哥人狠妾也多!浅刨辛弃疾的放荡一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因为比较喜欢这段,遂先从辛弃疾开始。


社会我辛哥人狠妾也多!浅刨辛弃疾的放荡一生


清人陈廷焯曾经给辛弃疾下了一个著名的评语:

“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正则为郭、李,为岳、韩,变则为桓温之流亚。”他认为,要是给辛弃疾整点军队、再弄点人民,辛弃疾或许会成为像岳飞、韩世忠那样的一代名将,但也有很大可能,会成为恒温一类的奸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辛弃疾实在太不像普通人印象中卧薪尝胆、忧国忧民的士人,而是一面时刻梦想上马杀贼,一面又生活滋润、出手阔绰。

香港大学罗忼烈教授曾经抛出过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辛弃疾的生活格调与其收入存在严重反差,他前后赋闲达十八年之久,在没有工资收入的那段时间,他的生活相当滋润。可想而知没有银子那醉生梦死的日子是怎么扛过来的,单单就靠那点工资,想必一顿花酒就得拉饥荒。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出生在山东济南。南宋时期,中国北方早已沦为女真族大金国的领地,也就是说,辛弃疾最初是金国人,祖父是金国县令。


据邓广铭先生《辛稼轩年谱》,辛弃疾除原配夫人外,至少有整整、钱钱、田田、香香、卿卿、飞卿等六位侍妾,儿子则有稹、稏、穮、穰、秸、褒、穟等九人,女儿至少二人以上。这样一大家人,加上侍奉的奴仆,日常消费自然相当巨大,但他似乎很少为经济犯愁,而且出手格外阔绰。

淳熙八年,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建造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庄园,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稼轩,他的别号也是由此而来。据说在庄园完工之前,朱熹曾进去偷偷窥视一番,结果大惊失色,说这么壮丽的庄园,他生平未睹。罗忼烈教授说,朱熹好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怎么会如此大惊小怪呢?可见辛弃疾的庄园不是一般的宏丽。

接下来的问题是,辛弃疾的财富从何而来呢?首先排除他继承大笔遗产的可能性。二十三岁的辛弃疾一口气从山东跑到建康,即使在沦陷区有大笔财产,也来不及带出来。另外,辛弃疾的岳父范邦彦只是一名穷县令,不可能从岳丈家得到大笔财产。而辛弃疾做官的日子不过二十年,其中有些还是穷官职,因此,他的合法经济来源是很令人怀疑的。

辛弃疾的灰色收入问题,还曾经被他的好朋友朱熹亲自提到。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假称军用物资而贩运牛皮,被朱熹截获,朱熹《与黄商伯书》记载了这个尴尬的场面:

辛帅之客舟贩牛皮过此,挂江西安抚占牌,以帟幕蒙蔽船窗甚密,而守卒仅三数辈。初不肯令搜检。既得此物,则持帅引来,云发赴浙东总所。见其不成行径,已令拘没入官。昨得辛书,却云军中收买。势不为已甚,当给还之,然亦殊不便也。(《朱文公大全集·别集》卷六)

光宗绍熙五年(1194)秋天,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时,被谏官黄艾弹劾他“残酷贪饕,奸赃狼籍”。次年冬天,御史中丞何澹斥责他“酷虐裒敛,掩帑藏为私家之物,席卷福州,为之一空”。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复起知隆兴府,“以臣僚言弃疾好色贪财,淫刑聚敛”,又被免官。

在那样一个时代,贪污等罪名也可能是政敌的诬陷。不过,一再成为把柄,似乎也说明问题比较严重。

辛弃疾的“稼轩庄园”究竟有多大?他究竟有没有贪污行为?这都是严肃的学术问题,需要深入的探讨。辛弃疾自己的态度似乎也比较矛盾,一方面他有读书人的清高,反复表白自己对功名富贵弃之如旧鞋子:

“富贵非吾愿,皇皇乎欲何之?正万籁都沉,月明中夜,心弥万里清水”(《哨遍·秋水观》)

另一方面,他对富贵的生活似乎兴趣很浓:

“一杯莫落他人后,富贵功名寿”、“向人间,长富贵,地仙行”。


社会我辛哥人狠妾也多!浅刨辛弃疾的放荡一生


哪方面是他真实的想法呢,或许两者都是。辛弃疾未必就是一个愿意寄情声色、贪图享受的人,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使是一个喜欢享受生活的人,也无损于他一生志在收复河山,胸怀大宋天下的正面形象。当初他并非愿意做一个天下传唱的词人,可惜现实无法超越,最终他只能回归庄园,做一个老死田间乡野的凡夫俗子,这是时代的遗憾,也是辛弃疾个人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