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的歷史,揭祕慘烈的中蘇鐵列克提之戰我軍失敗的原因


塵封的歷史,揭秘慘烈的中蘇鐵列克提之戰我軍失敗的原因

鐵列克提戰鬥陣亡英雄紀念碑


1969年8月13日清晨,在新疆裕民縣一個叫鐵列克堤的中蘇邊境線上,中蘇雙方的邊防部隊爆發了一場異常慘烈的激戰,雖然衝突只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但我方傷亡慘重。確切的數字是,我邊防官兵共傷亡63人,其中犧牲28人;受傷被俘1人;而蘇軍傷亡十餘人,僅2人陣亡。

這是一場雙方都有所準備,但戰力極不對等的一場屠殺式戰鬥。雖然我軍參戰官兵英勇頑強,視死如歸,但付出的重大傷亡不能不令人頓足嘆息。如果此戰公開,對於當時還沉浸在珍寶島大捷餘波中的中國人而言,無疑會是一個晴天霹靂。

由於正值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時期,為了不給這場所謂的偉大運動帶來負面影響,亦或是無顏聲張的緣故,這一令世界震動的重大事件被強令低調處理,在國內鮮為人知。

筆者的父親當年任職於新疆軍區後勤部,根據他的回憶,當時部隊下達了命令,凡是這一事件的知情者必須嚴守秘密,不議、不提、不傳,對家人也是如此,否則將以違反軍紀論處。於是所有的當事人及知情者守口如瓶,終使這一重大事件成為塵封的歷史。

近幾年來,這個事件逐漸被披露,見諸各種媒體的文章,大都是對這場戰鬥經過的描述,基本符合真實情況。

在中國百姓的心中,人民解放軍可謂是一支戰無不勝的英雄軍隊,那麼駐守在新疆中蘇邊境的邊防部隊,甚至還挾5個月前著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大捷的餘威,怎麼就會慘敗呢?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本文從鐵列克提戰鬥失利的原因做一深入剖析。

1、邊境爭議區

由於歷史遺留的問題,我國與前蘇聯漫長的國境線之間,存在著諸多邊境劃界的爭議地區,其中,黑龍江和新疆的邊界問題比較突出。但由於當時中蘇關係處在蜜月期,為了不影響兩國友誼,雙方領導人都不主動提及邊界問題,而處於擱置狀態。

隨著中蘇關係的交惡,兩國之間的邊界爭議區便成了雙方角逐的一個發力點。

終於在1969年3月15日,中蘇兩國的邊防部隊在東北黑龍江省轄的珍寶島爆發了武裝衝突,此役持續了兩天,最終以我方控制了全島,並傷亡人數遠低於蘇軍且繳獲甚多而大獲全勝。


塵封的歷史,揭秘慘烈的中蘇鐵列克提之戰我軍失敗的原因

駐守珍寶島的邊防軍人


當年打敗了驕狂強大的美國,而今又擊潰了不可一世的蘇聯,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都敗給了中國,這給當時高度亢奮的中國人無疑象注入了一支強心劑。這一巨大勝利,經過大張旗鼓的宣傳,可謂是家喻戶曉。

而緊接著5個月之後西北新疆發生的特列克提之戰,與之相比,產生的影響可謂是天壤之別。

而超級大國蘇聯,在東北丟盡了臉面,豈會就此善罷甘休,於是陰冷的眼睛盯上了西北的新疆裕民縣轄區,距離縣城60公處的鐵列克提河。此河久已乾涸,並跨越中蘇邊境,該區域由於歷史遺留的邊界劃界問題,此時便成為中蘇雙方敏感的地帶。老毛子決意要在這裡給中國施以教訓,挽回些他們那毛茸茸的面子。


塵封的歷史,揭秘慘烈的中蘇鐵列克提之戰我軍失敗的原因

鐵列克提戰場地貌圖


2、歷史背景

由於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想的影響,在政治壓倒一切的前提下,軍隊也不能獨善其身。當時的新疆軍區司令員龍書金,是林彪路線的忠實追隨者,為了突出政治高於一切,新疆軍區各部隊的軍事訓練和戰備工作經常停滯,被曠日持久的政治學習、政治活動所取代。部隊官兵軍事觀念落後,戰爭警覺性不高,戰鬥意識淡漠,幹部思想渙散,這種混亂的狀態極其普遍,對部隊的作戰力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袁國孝是鐵列克提戰鬥的參加者,我軍主陣地唯一倖存的戰士。他因受傷後被蘇軍俘虜,不久後交還我軍。

據他回憶,當年他是乘坐著火車,一路上聆聽著珍寶島大捷的新聞,鬥志昂揚地參軍上戰場的。

分配到鐵列克提邊防站後,袁國孝和其他新兵,只參與過一次實彈打靶訓練。其間,他還被抽調去看守倉庫一個月。作戰時,他使用過的槍榴彈,只學了三天。

而老兵比新也強不了多少,參軍後的大部分任務,除了政治學習,就是從事農副業生產。因此戰士們普遍存在戰術動作不熟悉,武器的使用不熟練的問題。很多幹部也是如此,過於政治學習,疏於軍事訓練,對戰時基本指揮要領知之甚少,有些幹部甚至看不懂地圖。結果鐵列克提戰鬥打響後,前線指揮員上報的戰鬥地點竟然與實地存在2-3千米的偏差,真令人貽笑大方。

而更要命的是,軍分區為了加強戰鬥力應對可能發生的衝突,在臨戰前重新將邊防站部隊進行了整編改組,由騎兵營、步兵營和原來的邊防團各抽一部組成了新的部隊。然而,還未等部隊官兵互相熟悉,戰事即開,這種倉促改編造成的兵將不識顯然是犯了兵家大忌。

3、思想麻痺,驕傲輕敵

8月12日,戰鬥打響的前一天,軍分區領導到邊防部隊檢查工作,站領導將近期蘇軍活動頻繁的消息做了彙報,並預示可能會有衝突發生,懇求軍分區領導派員帶隊巡邏,一是可以親自了解敵情,二是能夠更好的指揮這支剛整編後的陌生部隊。對於這一重要的敵情通報和合理請求,軍分區領導卻不以為然,認為蘇修是紙老虎,珍寶島一戰即可證明,如果蘇方挑釁,朝天放兩槍准將他們嚇的屁滾尿流。由此可見,軍分區領導的過分輕敵和麻痺思想到了多麼嚴重的程度。

於是,為了確保邊境線巡邏官兵的安全,邊防部隊預先在巡邏沿線我方一側設置了六個掩護點,但由於軍事常識匱乏,以至於各掩護點的間距設置過寬,一個連的官兵,分散在寬達5-6千米的六個掩護陣地上,結果戰鬥打響後,根本無法實施互相支援、火力掩護和快速集結。又由於當地是戈壁丘陵地貌,地形各緩,極有利於機械化作戰。而我方則為純粹步兵,攻守都不利。加之土層下均為岩石,因此構築的掩體異常簡陋,僅能算是一個淺坑而已,官兵們基本上處在完全暴露之下。

袁國孝當時就被安排在最前沿的掩護點,戰後被稱為無名高地,距離我方巡邏地段和蘇方攻擊陣地最近。由於位置重要,也因此成為蘇軍攻擊和佔領的主陣地。


塵封的歷史,揭秘慘烈的中蘇鐵列克提之戰我軍失敗的原因

主戰場無名高地


於是,我邊防部隊100餘官兵每天提前分散到各掩護點警戒,8名執行巡邏任務的官兵按既定路線巡邏。這種兵力配置,我方認為似乎萬無一失,同時也說明我方的準備不可謂不用心。

4、軍事技能低下,武器裝備落後

戰鬥打響後,被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官兵,一進入實戰狀態,訓練無素的後果立刻顯現。不懂基本戰術動作,武器不能熟練操作,不加瞄準胡亂開槍,配合作戰及單兵作戰的能力拙劣等等,加之新兵又多,因此極難形成強大的戰鬥力和有效的火力。

此戰,蘇軍一心想挽回在珍寶島失去的臉面,因此準備充分。

戰鬥打響前2小時,蘇軍先出動了五架次的直升機飛臨我方上空偵查,我方暴露在曠野中的兵力配置、火力裝備一覽無餘。為此,一線指揮員將蘇軍動用直升機偵查的情況及時報告了邊防站,站領導感覺情況不對勁兒,於是向軍分區首長做了彙報,要求暫停當日的巡邏,但沒有引起軍分區領導的重視。


戰事一開,對我方瞭如指掌的蘇軍即出動了10多輛裝甲車及T-62坦克、卡車、多挺重機槍、2架直升機,以及步兵300餘人,以凌厲的攻勢向我方發起進攻,同時對我方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炮擊。


蘇軍此舉很明顯,要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快速完成對我軍的毀滅性打擊,佔到便宜後立刻撤退,畢竟老毛子面對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心還是有所忌憚。

5、指揮不利,各自為陣

很明顯,當蘇軍猝然發起進攻後,我方指揮員不斷犯下低級錯誤。面對蘇軍機械化部隊的進攻,指揮員命令戰士們英勇射擊,也就是用步槍抵抗蘇軍的裝甲車和坦克;而無名高地以外的掩護點,蘇軍的攻擊主要以牽制為目的,攻擊強度並不大,但指揮員反應遲鈍,沒能與各陣地之間加強聯絡,基本上處在各自為戰的狀態。對無名高地戰事緊急的情況缺乏瞭解,未能及時組織兵力協同支援,這樣的局面也正是蘇軍的企圖,他們的既定目標是戰線不能過長,集中絕對力量快速打擊一點,見好就收。最終,袁國孝所固守的無名高地,除他負傷被俘後,其它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戰鬥經過概述

1969年8月13日10時

由副站長裴映章帶隊,8名官兵組織的巡邏隊,按既定路線執行巡邏任務。

當巡邏隊行至無名高地前方約五百米處時,對面的蘇軍突然開槍射擊,當即就有戰士中彈倒下。緊接著,蘇軍出動坦克、裝甲車、卡車以及300餘蘇軍向邊境線逼近。我巡邏隊官兵立刻開槍還擊,並迅速背起受傷的戰士,撤退至我方主陣地,與掩護部隊匯合。

蘇軍旁若無人地躍過邊境線,一邊開進,一邊用坦克火炮火向我陣地轟炸,兩架直升機也同時向我陣地發射火箭彈。當蘇軍開進到我方輕武器射程內時,已經對我方無名高地形成了包圍態勢。

此時,經過連續不斷的炮火轟炸和重機槍掃射,我主陣地的官兵傷亡已經過半,火力已大大下降。之後,蘇軍以坦克和裝甲車為掩護,向幾無掩體的我方官兵發起猛烈進攻。

這是一場極不對等,近乎屠殺式的戰鬥。

從槍響到戰鬥結束,總共也就一個多小時,蘇軍佔領了無名高地後,就立即下達了撤退命令,牽制性攻擊其它掩護點的蘇軍也同時撤出戰鬥,並迅速退回蘇聯鏡內。

此戰毫無懸念,似乎勝負早已有定論。

只是,28位英勇的靈魂,永遠留存了那片荒蕪的戈壁灘上。

願這段悲壯的歷史,和為國捐軀的英雄,永遠雋刻在我們心中。

塵封的歷史,揭秘慘烈的中蘇鐵列克提之戰我軍失敗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