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男孩硬核追星:買她代言的一切,即使是口紅和衛生巾

兩檔女團選秀節目,是今年娛樂行業的重點。“破圈”“國民級”,這些令從業人員興奮的未來,被寄託在一群男性身上。兩年前,《創造101》讓“飯圈男孩”形成了規模,他們逐漸被原本以女性為主的飯圈邏輯規訓——線上激情打投氪金,帶著粉籍“謹言慎行”;線下舉著燈牌賣力應援,演唱會見面會接機送機一個不落。

飯圈男孩硬核追星:買她代言的一切,即使是口紅和衛生巾


疫情影響下,今年各大賽事陸續停擺,好在《創造營2020》《青春有你2》兩檔女團選秀節目及時填補了空缺。女團節目始終有個“假想中的男粉受眾”,“破圈”“國民級”,這些令從業人員興奮的未來,被寄託在這群默默無聞的男人身上。尤其是去年三檔男團選秀遇冷,積蓄了一年能量的飯圈男孩,成為接下來各家視頻平臺爭奪的對象。

兩年前,現象級的女團選秀《創造101》孵化了中國的男粉文化,經過飯圈兩年腥風血雨的洗禮,最初連超話入口都找不到飯圈男孩,屢屢因硬核應援登上熱搜。另一邊,絲芭系偶像也陸續在選秀節目中亮相,與其一同出場的還有一直隱匿在小劇場的龐大男粉隊伍。

男生追起星來什麼樣?他們也像飯圈女孩一樣做數據、磕CP嗎?記者找到幾位粉籍不同、追星年限各異的粉絲,請他們來聊聊飯圈男孩的故事。

你說接機有什麼意義,我不是也幹了

加入“腦殘”的群體,逐漸被飯圈邏輯規訓——線上激情打投氪金,帶著粉籍“謹言慎行”;線下舉著燈牌賣力應援,演唱會見面會接機送機一個不落。小偶像有了新代言?管它口紅還是衛生巾,買!

ID:圖特哈蒙

粉籍:火箭少女101賴美雲粉絲

追星年限:2年

我是個鋼鐵直男,上大學時是玩搖滾的。我一直覺得,追星,尤其是瘋狂地喜歡小姑娘唱唱跳跳什麼的特別蠢。我是配音演員,我們這行挺忙的,每天跑不同的錄音棚,空閒時間很少,說句稍微有點裝的,如果還有點休息時間,我看看書、看點營養價值高的東西不好嗎?

《創造101》播出時,還有朋友跟我說“快來PICK誰誰誰”,我回他“傻吧你”。沒想到後來無意中看到一段小七模仿秀的視頻,突然就被擊中了。當時我發了條微博說,“誰給個投票渠道,我要打錢”,就這樣加入了組織。

最開始我也就出了一兩千元。直到臨近決賽,有一次她掉到了十幾名。當時粉絲中有個說法,“這個位置說明我們表現的時候到了,是在催腎了”。大家覺得不行,都到這步了,粉絲不努力的話,讓“閨女”哭著告別舞臺,我原諒不了自己的。那時砸錢砸的就比較兇了。到什麼程度呢,我每天提款都超額度,提不出來錢了。

到底花了多少錢,肯定不能讓女朋友知道,揹著她給別的女孩子打那麼多錢,這個事說起來還是挺那什麼的。像我這種氪金水準的男粉還挺多的,我也不算top級別。

“沖銷量給金主爸爸看”的意識我是新學的。小七代言遊戲,我們就去遊戲裡氪金;代言牛奶,我們去京東買到斷貨;代言口紅,我就買來送給女朋友。但衛生巾就有點麻煩了,女生都有自己喜歡用的牌子,對不對?我買了四五箱,但女朋友不用,我就逼著她用,現在還沒用完呢。想來那個衛生巾官宣的賴美雲、楊超越,都是男粉多的成員。我們男粉太難了!

飯圈男孩硬核追星:買她代言的一切,即使是口紅和衛生巾

圖特哈蒙收到賴美雲簽名照(圖片來自微博)

當你在一個組織裡的時候,就有了認同感。以前我覺得一下子買幾萬張數字專輯極其愚蠢,買一張聽不就好了?但現在能怎麼辦呢,要支持啊,打錢沖銷量,要讓大家看到我們粉絲的實力。我是“媽媽粉”,要真是我“閨女”,我也會想辦法讓她上好學校的。追星嘛,再不合理的事也發生了。你說接機有什麼意義,我覺得挺煩人的,而且會擾亂社會治安,但我也幹了。

飯圈有很多規則太難了。不能提人家的名字,提就是拉踩,不提就是內涵;不可以在公開場合帶著粉籍暢所欲言。我一個東北糙老爺們,平時說話總愛說髒字。雖說很粗魯,但沒有惡意。現在我說話都不太敢罵人,最怕在微博上不小心罵了個啥,如果有人說,“賴美雲怎麼就這個素質”,我一下就得跪下。當你身上打上粉圈標記之後,你是誰的粉絲,擇不乾淨的。怎麼說呢,反過來賴美雲使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起碼我不說髒話了。

我還有個優勢,個兒高,可以把手牌舉得很高。有次參加打歌節目錄制,我穿著皮夾克,頭髮披散著,跟海王似的,留個大鬍子,舉著個手牌,很容易被攝像機拍到。好多人來問我,“是不是你,笑死人”。我說,笑什麼啊,不就是舉個手牌嗎?賴美雲本人都看到了!

我們是融入不進女粉圈子的

飯圈女孩深諳流量和數據的意義,自嘲“禿頭女工”,成為超話打卡、控評輪博的主力。男粉和女粉的最大爭執在於,他們認為做數據沒有意義。儘管有著相同的熱愛,但無論是站子運營還是粉絲間相處,不同性別的粉絲之間的差異顯而易見。

ID:二師兄

粉籍:火箭少女101楊超越粉絲

追星年限:3年

如果說飯圈男女之間有什麼天然的行為差異,那就是做數據了。女粉覺得男粉懶,男粉覺得女粉事兒多,這些飯圈規矩很無聊。不過後來,男生們意識到做數據還是有用的,但懶確實也是懶。

《創造101》結束後,我寫了個輪博教程。之前別人都是用飯圈思維寫的,很長,男粉看都不想看。我就用所謂的男性思維寫了一個,羅列清楚做數據的必要性、投入成本和收益回報。我給很多人看過,也都覺得清晰明瞭。但說實話,後來我做了幾個月數據,也沒堅持下去。

女粉會擔心男粉帶著粉籍出去惹事。你去看一些社會話題的新聞,一翻評論,十個八個裡就有一個楊超越的頭像。如果他(她)們亂說話,人家就會來罵楊超越。我覺得女粉會更有群體感,會把粉絲標籤凌駕於個人身份之上。但男粉會覺得,這個號就是我用來表達意見的,先屬於我本人,然後才是楊超越的粉絲。不過,大家也確實在惹了不少事之後,慢慢才學會收斂。

男粉的行動力相對強一點。我們之前組織過好多活動,想法都很簡單,就是好玩,事後效果也不錯,還上了熱搜。比如楊超越編程大賽,還有巨型應援棒。那次北京演唱會,官方發佈的應援棒把數據單位寫錯了,264毫米寫成了釐米,變成2米64。我們男粉就想,真做一個2米64的應援棒,一定很好玩。有個做機械的男粉,家裡有個機械廠,說想車一個那種鋼鐵的,能轉,能發光,特別硬核。但是後來想著,成本太高了,而且拿不動啊,琢磨半天還是弄了個充氣的。

飯圈男孩硬核追星:買她代言的一切,即使是口紅和衛生巾

楊超越男粉的自制應援棒(圖片來自微博)

其實飯圈還是以女生為主,我們家男粉聲量大,男女比例應該是四六開。尤其是前線,站哥也有,但我們是融入不進女粉圈子的。女生熟悉起來特別快,幾天就變成小姐妹了,就被拉進一個小群,什麼都聊。我跟很多男粉感覺都很熟悉了,但也沒有什麼進一步的交流。男人跟男人沒什麼好說的,更多是為了做事,大家研究怎麼把這個事做成,聊的都很硬。

我現在經驗豐富,能一眼看出站子背後的運營是男生還是女生。那種頭像比較迷幻的,發圖也要配花裡胡哨、肉麻感性文案的,一般就是女粉在運營。我也做過圖站,發過不少圖,每次文案到底寫什麼都特別發愁。我一般就抄歌詞,抄萬能的古詩詞。

對男粉來說,如何稱呼偶像很麻煩。你對一個女的,尤其是年輕漂亮的女的,喊什麼都帶有點那種意味。我看別家的女粉絲,比如孟美岐一出來,她們就直接喊“跟我上民政局”什麼的,就感覺很“放肆”。不過後來,我們男粉乾脆就厚著臉皮喊“媽媽愛你”。

最沒有忠誠度的就是粉絲了,這和性別無關

混跡飯圈,有人學會了視頻剪輯、拍照p圖,有人筆耕不輟,成為“產糧”大戶。最奇妙的是,有些奇奇怪怪的知識、技能,好像也在無形之中進入頭腦。

ID:節奏大師

粉籍:粉籍保密

追星年限:2年

追星兩年,我學會分別各種時尚雜誌的等級、奢侈品牌背景。女刊有五大四小,男刊有一線、準一線,奢飾品分“六大藍血、八大紅血”。偶像登上不同等級的刊物,要給予不同程度的重視。還有代言的頭銜,大使、推廣、繆斯都不一樣,其實我們男粉並不在意到底是什麼頭銜,但很多時候,女粉就要問出個所以然來。

為了追星,我註冊了三個豆瓣小號。因為大號帶著粉籍,不方便說話。我會在一些八卦組,譬如青青草原組、瓜組、火研組發一些尬嘲正主的帖子。對明星來說這種帖子能博得路人同情,贏得路人好感。

我還會披著皮去碰瓷一些大明星,比如,“楊超越很像少女時代的允兒”“吳宣儀會不會是下一個楊冪”“楊芸晴的粉絲是不是很多都是從李宇春家爬牆過來的”。用這些帖子帶一帶節奏,我們稱之為節奏大師。我有事沒事就會發這種帖子,平常無聊的時候搞這些太好玩了!追星之前我也不是個八卦的人,但在粉圈裡學這些東西太容易了,因為特別每天接觸的就是這些事情,腥風血雨的。

都說粉絲battle,男性會佔優勢,但我感覺也看對方偶像的形象。稍微好看一點的,男粉罵的戰鬥力就弱一點;長得不太好看的,一群男粉就會拼命去罵。這個世界還是看臉的。

《青你2》一開播我就看了,感覺就像經歷過高考的人,每年還會關注一下高考的動向、考生情況,追憶當初的感覺。我發現周圍很多粉絲,包括男粉都在看,豆瓣裡也有很多粉絲在討論。

我覺得追究忠誠度這個東西沒太大必要。最沒有忠誠度的就是粉絲了,這和性別無關,粉圈就這麼大,哪個粉絲不是爬來爬去的。

我們虎撲男粉定期會開線上會議

移動互聯網時代,追星女孩的主陣地在微博,而直男的陣地遍佈知乎、虎撲各大論壇。他們帶著初始化賬號進入微博,不會改頭像,不會用超話,更別提切號做數據了。儘管被“主流話語”嫌棄,但飯圈男孩有著獨特的追星姿勢,尤其是在battle時,體現出極強的戰鬥力。

ID:熊超

粉籍:火箭少女101楊超越粉絲

追星年限:7年

數據方面男粉只幹一件事,氪金。偶像有什麼代言,我們都買。有一句話不是說麼,“楊超越每代言一個化妝品、護膚品,就會有一批精緻的男人出現”。我們只是不喜歡去微博做數據、搞控評。微博還得切號換號,哪有那麼多時間,我們上班很累的。

我是建築行業的,工作很忙,有時還要下工地。上次杭州一週年見面會,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出差,沒有假期,抽空穿著工地的勞保鞋就偷偷跑去了。坐了一夜硬座,到現場就領應援裝備、遊街,前後在杭州都沒超過14個小時。

因為看球,追星之前我的主場是貼吧和虎撲。我們男粉有單獨的圈子,比如虎撲男粉,定期會開線上會議,1000多人的QQ群裡,一上來就全員禁言,主持人拋出幾個議題,類似“虎撲楊超越粉絲太多了,引起步行街其他人反感怎麼辦”之類的,隨後請大家在規定的時間內討論,最後主持人會總結一下大家的意見,決定以後走什麼路線,什麼方針。

飯圈男孩硬核追星:買她代言的一切,即使是口紅和衛生巾

虎撲男粉在《超新星全運會》現場為楊超越應援(圖片來自微博)

好多男粉第一次玩微博,用的還是初始化頭像,名字是字符加QQ號,都被人打為水軍。後來掐架的時候我們直接放棄微博陣地——微博只做反黑,不去對面廣場,保護好自家廣場。

在職場中,我會隱藏飯圈男孩身份,發朋友圈會屏蔽同事、領導。怎麼說呢,畢竟追星是公認的幼稚行為,某種程度上我要向大環境退讓。

每年氪金花幾十萬的男粉超級多

駐紮小劇場的絲芭(SNH,也被稱為塞納河)系女團有著體量龐大的男粉群體,無論握手還是合影,每個和偶像互動的方式都被標明價碼。

ID:哈比黑洞

粉籍:GNZ48鄭丹妮粉絲

追星年限:4年

我以前追少女時代的時候感覺還好,但追塞納河會感覺很羞恥。

提到塞納河,大家的反應通常是:“這個女團多少個人啊?分不清,都長一個樣。還握手合影,宅男才喜歡。”順理成章地,塞納河的粉絲會被貼上宅男標籤。

飯圈男孩硬核追星:買她代言的一切,即使是口紅和衛生巾

女團SNH48(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我是很喜歡運動的人,什麼體育項目都會參與,經常打籃球,以前還會打wargame,突然被說成死肥宅,我肯定無法接受。而且“宅”是一種屬性,但“死肥宅”就是看不起人了。

塞納河的確是男粉偏多,各式各樣的都有。有普通的學生黨、一擲千金的富二代,邋遢些的我也見過。就我個人而言,就算不去見小偶像,平時也很注重儀表。去見面會前,我還要額外檢查一下指甲,多留意鬍子,修修鼻毛。

我還記得第一次在現場看到打call時的震撼。那是廣州場開業的時候,我到場時演出已經開始了,一推門恰好到了打call的節點,他們突然就喊起來,五光十色的熒光棒一揮,瘋了!這種東西在劇場看和隔著屏幕看,完全是兩回事。

大聲打call其實是很解壓的過程。我認識一個男粉,打起call來carry全場。散場後我們去吃宵夜,喝了點小酒,他對我說,“工作壓力太大了,就只能靠這幾個小時來釋放一下。”在小劇場,我是個很容易情緒化的人。其他男粉也一樣。一次,有個新人要退團了,那是她最後一場表演。她的粉頭坐在我右邊,三十多歲的一個男粉,開始嚎啕大哭。

追星本質上是個金錢遊戲,就是給公司扔錢,讓自己喜歡的小偶像得到更好的資源。但氪金並不是飯圈唯一的生存途徑。據我瞭解,每年氪金花幾十萬的男粉超級多,一年算下來,兩三百萬才算top級別。據說北京那邊更厲害,也正常,畢竟北京房子這麼貴。

絕大部分飯圈男孩就像你的男同學、男同事

沒有人比女粉更熟悉男粉了。事實證明,原本不受歡迎的異性,在這個圈子同樣不受歡迎。

ID:朵朵

粉籍:BEJ48某成員粉絲

追星年限:4年

我不能說百分之百的男粉都很臭。但有些臭的,就真的臭。

有次握手會是在夏天,我排在一個男粉後面。他有事先走了,我往前移了一個位置,一秒鐘就彈回來了——他站過的位置全是汗臭味。如果說比例的話,十個男粉可能有五個六個身上都是有味的。通常女粉大部分去見小偶像時會化個妝,噴噴香水。但男粉有一半沒這個意識。不愛乾淨的男粉總覺得是女粉看不起他們,性別歧視啥的。其實,乾淨的男粉也會嫌棄那種身上有味的。

絕大部分飯圈男孩的樣子,跟我們平常見的大學男生差不多,長相比較普通,就像你的男同學、男同事。

像塞納河這種體系,男粉普遍是底層和中層氪金的主力。可能在出幾塊錢、幾百塊的人裡面,男粉佔比會大一些,再往上走,女粉的比率就會逐漸高了。我們女粉屬於,要麼就不怎麼出錢,一旦出錢,往往出得比較大。

女粉的忠誠度普遍更高。我見過這種男粉,兩三年內換過十來個“一生推”了……不過他們中的很多人,也只是在塞納河這個圈子裡追星。這些男粉比較野生,也很少會參與做數據,所謂的飯圈規則他們聽都沒聽過。

總的來說,飯圈還是女生主導的一個圈子,但追星給男生提供了一個自我放飛的空間。可能別人看起來很怪,但只要無害,這些人還是有點可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