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社会为什么奸臣更得宠?

我爱中国


小人得宠是有一定道理的,难道这“小人”就是祸国殃民,陷害所谓“忠良”的历史角色吗?

深度剖析👇👇

“贤臣”是谁

所谓贤臣是什么人呢?他们就是儒家化了的豪族。对皇帝来说,豪族不可怕,就怕豪族有文化。

因为,一般的豪族对社会有组织力,又让皇上收税变得困难,皇上不大容易动得了他,但他们还不会从观念上批评皇上;但是,有文化的人,则会引经据典地批评皇上,说你昏庸。

如果以上两种情况合二为一,这个有文化的人还是豪族,皇上就只能干瞪眼地被批评,还动不了他。有文化的豪族,从东汉的时候逐渐发展起来,直到隋唐的历史上,被称为门阀士族,经常也简称为士族。

士族对皇帝有各种约束,皇上就在士族外边再去找一些有文化的人,为自己所用,不就能够反制士族了吗?你引经据典地说我昏庸,我的人就会引经据典地说我这是圣明,皇上不就不那么憋气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皇帝不大容易找着人。为啥呢?

首先得有纸的出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这会儿的造纸技术还不发达,有句成语“洛阳纸贵”,这个描述的其实已经是西晋时期了,说的是有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洛阳的文化人竞相传抄,纸不够用了,于是就变贵了。

光有纸还不够,还得有印刷术大规模的应用。但东汉还没有什么印刷术可言,书籍的拷贝要靠抄写。这种情况下,知识传播的成本相当高,不是豪族的话,一般人根本读不起书;读得起的豪族,就成了士族了。

士族一代代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世家大族,他们垄断了知识和地位,垄断了社会上的舆论。

这些人就是所谓“贤臣”,他们差不多把持了朝廷和地方的各种重要职位。世家大族彼此间还联姻通婚,形成了庞大的关系网络,对皇帝有着相当强的制约能力。

“小人”是谁

东汉开国的头几位皇帝还比较有实力,而世家大族也还在发展中,他们彼此还能相互制衡,还不算什么大问题。

到了后面的皇帝,越来越受到世家大族的约束。皇上肯定感觉非常不痛快,我都是皇上了,还天天被人这么节制?不行,我得有自己的人,收拾收拾这些天天跟我叫板的家伙。

皇上要找来支持自己的人,来对抗世家大族。但问题是,世家大族把持着官僚体系,也控制着舆论,这些皇帝的支持者就肯定会被指责为“小人”了。

这与他们实际上的人品、官品怎么样关系不大。皇帝的行为,在世家大族嘴里,也肯定是“亲小人、远贤臣”了。

再看看皇上吧,他到哪去找自己人呢?到民间去找?就像前面说的,知识都被世家大族垄断,民间没什么可用之才。到朝廷上找?朝廷上放眼望去,都是彼此串通一气的世家大族,也不行。

皇上还得保证这些人能站在自己一边。对皇帝来说,什么才能确保这些人支持自己呢?忠诚这东西是不敢指望了,能指望的是,他们的身份地位都完全依赖于皇帝,这些人即便是出于自私,也得站在皇帝一边了。

那是什么人啊?只有两种,宦官,也就是太监,还有外戚,也就是皇后的家族。

皇帝、外戚、宦官、世家大族的博弈关系

于是,皇帝、外戚、宦官、世家大族组成的官僚,彼此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

我们今天历史书上说党锢之祸是“宦官专权”什么的,实际上只不过是皇帝通过宦官之手,跟这些世家大族进行PK,党锢之祸就是皇帝进行中央集权的努力。

用宦官压制了世家大族之后,汉桓帝又反过来开始压制宦官,把当年帮自己做掉梁冀的宦官们狠狠收拾了一番。

但皇上也不会抛弃宦官,只是让他们不要那么嚣张,日后还会借重宦官继续抗衡世家大族。看到这些作为,我们会感觉,汉桓帝虽然说不上是什么明君,但智商绝对不差。

宦官的力量过强,皇帝还可能再去用外戚来压制他们,东汉后期的诸多皇帝,交替地扶植宦官和外戚。

世家大族面对皇帝的这些对抗举措,便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天下为己任”的形象,获得道德制高点,宦官和外戚就进一步被还原为“小人”。

这就是“亲小人、远贤臣”的由来,至于贤臣是否真的贤,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佩一


天下人都知道某人是奸臣,但唯独皇帝不知道,反而认为某人是个好人,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皇帝都是傻子?

奸臣和珅

比如唐朝德宗时期的宰相卢杞,不仅长得其丑无比,人品也卑劣得无以复加。他瞒上欺下,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坏事做绝。卢杞最终被弹劾贬官,但德宗一直很想念他,于是就趁着大赦天下的机会,想把他调回朝廷重新任职。

但德宗没想到的是,提拔卢杞的诏书还没发出去,就遭到了大多数朝臣的强烈反对,最后不得不收回成命。

德宗虽然从了众议,但心里始终不是很爽,于是就想找人唠一唠,排解一下心情。

他把宰相李勉叫到宫里来,问他:“天下人都说卢杞是个奸臣,但为什么朕看不出来呢?”

李勉答道:“正是因为天下人都知道,而唯独陛下不知,所以卢杞才真的是个奸臣啊!”

德宗听了之后沉默不语,一整天都没有再说过话。

奸臣高俅

后来,唐德宗又跟宰相李泌(《长安十二时辰》里李必的原型)谈话,说:“朕觉得卢杞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为人很清廉,也很耿直,只不过学问不高。别人都说他是奸臣,但朕却看不出卢杞有什么奸诈的地方。”

李泌不客气地说:“建中四年,泾源乱兵哗变,陛下巡幸(出逃)奉天,如果陛下能早一点儿觉察到卢杞的奸诈,哪里还会有建中之祸呢?礼部尚书李揆,因为与卢杞政见不合,卢杞便让他出使吐蕃,可怜李揆都70多岁的人了,勉强回来后就病死了;颜真卿骨鲠忠臣,因为得罪了卢杞,被他派去出使李希烈,结果惨死贼手,卢杞作的恶还少吗?”

德宗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什么话来。

隋炀帝和萧皇后

李泌接着说:“其他像宰相杨炎,被卢杞构陷致死。陛下在奉天时,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千里救驾,卢杞妒忌他的功劳,阻挠不让他与陛下相见,结果导致怀光愤而反叛,这些都是卢杞欺天罔人的铁证!”

德宗舔了舔嘴唇,说:“爱卿所言,有些的确是事实。但杨炎这个人对朕大不敬,看待朕就如同看待三岁小孩子一样,他提议的事项,如果朕同意了,也就没事了,一旦朕不同意,他动不动就以辞官相威胁,搞得朕很是难堪。再说建中年间的祸乱,你之前也应该听说过桑道茂的预言,乃是朕命中该有这场劫难,跟卢杞没什么关系吧。”

奸臣严嵩

桑道茂是当时有名的方士,曾劝说德宗修缮奉天城,加高加固城墙防御。当时德宗不解其意,等到泾源兵乱、自己逃到奉天避难的时候,才明白之前桑道茂的深意,故而一直都以为这是天意使然。

桑道茂者,大历中游京师,善太一遁甲五行灾异之说,言事无不中。代宗召之禁中,待诏翰林。建中初,神策军修奉天城,道茂请高其垣墙,大为制度,德宗不之省。及朱泚之乱,帝苍卒出幸,至奉天,方思道茂之言。时道茂已卒,命祭之。——《旧唐书·方技传》

李泌对此嗤之以鼻,对德宗说:“命运之说,都是事后诸葛亮。命运是人创造出来的,不应该盲目相信命运。当初夏桀曾说:难道我的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吗?商纣王也认为自己有天命护佑,结果两人不都同样身死国灭了吗?陛下如果相信天命,那和桀纣那样的昏君有什么两样呢?”

德宗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对李泌说:“多谢先生教我!朕以后再也不信命运之说了。”

帝尝从容言:“卢杞清介敢言,然少学,不能广朕以古道,人皆指其奸而朕不觉也。”对曰:“陛下能觉杞之恶,安致建中祸邪?李揆和蕃,颜真卿使希烈,其害旧德多矣。又杨炎罪不至死,杞挤陷之而相关播。怀光立功,逼使其叛。此欺天也。”帝曰:“卿言诚有之。然杨炎视朕如三尺童子,有所论奏,可则退,不许则辞官,非特杞恶之也。且建中乱,卿亦知桑道茂语乎?乃命当然。”对曰:“夫命者,已然之言。主相造命,不当言命。言命,则不复赏善罚恶矣。桀曰:‘我生不有命自天。’武王数纣曰:‘谓己有天命。’君而言命,则桀、纣矣。”帝曰:“朕请不复言命。”——《新唐书·李泌传》

从唐德宗与李勉、李泌的对话可以看出,之所以会出现“天下都知道某人是奸臣而唯独皇帝不知道”这种事情,至少有以下五点原因:

奸臣魏忠贤

其一,奸臣善于伪装,在皇帝面前往往表现出艰苦朴素、严谨正派的一面,皇帝都是深居简出,对外面的舆情不太了解。所以唐德宗才说卢杞“清介敢言”,是个好人。

其二,皇帝不在乎谁是奸臣,他只在乎谁是忠臣。奸不奸的其实无所谓,皇帝只在乎大臣忠不忠。卢杞虽然对政治对手打击报复,手段卑劣残忍,但他对皇帝表现得忠心耿耿。泾源兵变的时候,卢杞是第一个翻墙逃出皇宫,跑到奉天追随德宗的,所以唐德宗认为卢杞只不过是学问差了点,没啥大毛病。

第三,奸臣往往善于逢迎拍马,让皇帝非常舒服,而忠臣则直言进谏,很容易“犯上”,让皇帝很不爽。杨炎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宰相,但是他表现的太强势,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皇帝只能听从不能反对,导致皇帝也很讨厌他。而卢杞则像个哈巴狗一样,皮滑毛顺,让皇帝感觉很舒服,故而深得宠信。

第四,奸臣害人,往往以公道的名义,让人事前事后无可辩驳,皇帝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对。比如卢杞陷害杨炎,就是以杨炎把自家的房子卖给了河南尹赵惠伯,卢杞指使亲信举报杨炎从中渔利,从而夸大其词,将一桩经济案件上升到了政治案件的高度,从而扳倒了杨炎。他陷害颜真卿,是借口颜真卿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必能劝降李希烈,故而派他去送死;折腾70多岁的李揆出使吐蕃,是以李揆是礼部尚书,通晓礼仪,而且岁数大了老成持重。排挤李怀光,是以军情紧急,没有闲工夫赐宴犒赏为理由。

这些理由在旁观者看来都是陷阱,但在皇帝看来却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臣子本来就是为皇帝服务的嘛。

除了这四点之外,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奸臣往往也很有能力,很会替皇帝办事,而且只考虑皇帝的感受,从不顾忌百姓怎么样。唐德宗时,朝廷财政困难,卢杞就想出各种办法,从民间大肆敛财,虽然搞得民怨沸腾,但也成功地解决了朝廷的一时困难,让德宗得以继续享受奢侈的生活,所以很受皇帝的信任。

奸臣得宠,是古代帝制时代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必然产物。毕竟像李世民那种英明神武的皇帝是很少的,大多数皇帝都是平庸之辈。庸君通过奸臣来控制政局,奸臣通过献媚皇帝来获取政治利益,双方一种结合紧密的政治同盟关系,很难打破。所以卢杞即使被贬了,德宗还是时时想念他,想把他调回来重新起用。毕竟皇帝也是人,身边有个臭味相投、会说话会办事的人是很难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