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哪些进士出身的名将?

莫吾知兮1


宋朝进士出身的名将有很多,但名气大的,流芳后世的,我认为北宋的范仲淹和南宋的虞允文是其中代表。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自幼丧父,母亲带他改嫁朱家,改名朱说。自幼喜爱读书,经史子集、兵法论著等他都研心苦读。公元1015年,他考取进士。范仲淹被任命为九品官的参军。为官期间,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关心百姓疾苦。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他在朝中声誉渐隆。仁宗当政后,开始重用他,但他因看不惯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把持朝政,培植党羽的行径屡次上书仁宗。虽屡次被吕党打击报复,他不为强权屈服。好友梅尧臣作《灵乌赋》劝他自保,他回作《灵乌赋》,强调“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凌然气节。

杰出的军事家,在西夏李元昊入侵宋朝时,宋仁宗启用范仲淹为招抚副使,在主帅夏竦进攻西夏损兵折将,损失惨重时,提出了招抚流民和羌人的谋略,并筑城″以守代攻″的战略方针。并培养了狄青,种世衡等一批优秀将领,并断绝西夏的贸易来往。使宋朝在西北边境一度处于优势,李元昊无计可施,只好乞和称臣。“胸中藏有数万雄兵”,是世人对范仲淹的军事才能评价。

范仲淹在政治上进行了改革,在担任参知政事时进行了“庆历新政”,改革朝廷蔽端,但新政触犯了一部分地主资产阶级利益,只施行了一年多,被废止。之后,范仲淹再次被贬,多处任职地方官。《岳阳楼记》这篇传世佳作是他在邓州时所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君子胸襟。

范仲淹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高,和他同时代的欧阳修,苏轼,晏殊,蔡襄等都是当时的文坛大家,但范仲淹在诗词歌赋上也能拥有一席之地!

1052年范仲淹在颍州任上病逝,年六十四。朝廷赠中书令兼尚书令,太师等职,谥号文正,后世人尊称范文正公。

虞允文,南宋初年进士。后人称“书生大将”。虞允文是官宦之家,四川眉州仁寿县人,自小学文习射。早年因父亲为官缘故,担任小吏。父母双故后,辞官重新报取功名。公元1154年,虞允文进士及第。当时奸相秦桧当权,虞允文等四川才子不受重用排斥。秦桧死后,高宗在臣子举荐下开始重用虞允文。公元1160年,虞允文出使金国,发现金国正在运输粮草,打造战船。辞行时,完颜亮毫不避讳地说出了来年赏花洛阳的话。虞允文回朝后,马上上奏朝廷,让朝廷加强戒备。

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引大军南侵,过淮河,迫长江,宋军节节败退,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被皇帝派去犒劳三军。当时,金兵数十万众,宋军在人数上战斗力上处于劣势。完颜亮亲率十五万金军欲渡过采石矶,虞允文正在此地督师,他见宋军萎靡不振,情急之下向宋军演说:众将士,金军苦渡河,尔等逃往何处?朝廷养兵数十年,诸君应齐心携力报效国家!他的演讲振奋了宋军,他组织了一万八千人主力与金军十五万决战,大获全胜!完颜亮逃往镇江,欲从此继续渡江,虞允文又去阻截,完颜亮只好退往扬州。完颜亮平时残暴不仁,部下多对他不满。他下令孤注一掷,三天内必须渡江,否则领军的处死。此举激化了矛盾,部下联合起来,杀死了完颜亮,并与宋朝仪和。“采石矶”大战,挽救了宋朝,否则失去长江天险的宋朝肯定被灭亡。此战后虞允文声名鹊起。虞允文之后又领军在川陕战场抵御金军,战功卓著。虞允文后来为相时,也是任用贤能,提拔新进。公元1174年,虞允文病逝,终年65岁。谥号”忠肃”。

虞允文在文学上也是颇多成就,他的散文与诗作后人评价甚高。虞允文还是位大书法家,他的《钧堂贴》《适造贴》乃传世佳作。

以上所述,虞允文也是宋朝文能入相武能出将的大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天地学史


终宋一朝,自太祖“杯酒释兵权”,文强武弱!

虽然“武弱”,但也涌现出一批名将:岳飞,曹彬,杨业,范仲淹,狄青,王韶,种世衡,韩世忠,虞允文,辛弃疾,孟珙等等。鉴于题主已经给出了王韶、虞允文等答案,我们聊聊“文正公”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春闱考中进士,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位军事家。

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延州是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要地,也是西夏出入的要冲,因此成为元昊对宋战争的第一个目标。1040年宋夏在此爆发“三川口大战”,以宋军大败而告终,关辅震动。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

范仲淹到任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整顿军队,加强训练。改编军队,淘汰老弱残兵,加强训练,治军严谨,赏罚分明,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宋史·范仲淹列传》载:“范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二、选贤任能,破格提拔。任用了狄青、种世衡,杨文广等名将。推荐种世衡知环州,推荐滕宗谅任庆州知州,荐举姚嗣宗充学官,举荐高敏为邠宁环庆都监主管蕃部事务,又有张亢、庞籍等骁将兴角崭露,这些名将屡建奇功,为抵御西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筑城修寨、坚壁清野。先后修筑清涧城、大顺城,修复了承平,永平等军事要塞,巩固边防。

四、发展军屯,增强实力。借鉴历朝屯田之策,在庆州实行军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增强经济收入以足军需。发展了商业,增强了收入,减轻了平民负担。

在此期间,范仲淹曾作名词《渔家傲·秋思》,我们欣赏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经过范仲淹几年的苦心经营,庆州已成为粮丰草茂、兵强马壮的边防要镇。最终扭转了宋对夏的颓势,逼迫西夏李元昊议和。

范仲淹后来官至宰相,死后谥号“文正”,是古代文官最高级别谥号。总的来说范仲淹堪称“出将入相”的全才。


长安回望品春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可谓是少年得志。当时宋理宗在位已久,朝政渐渐怠惰,文天祥在集英殿答对论策时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多至万字,却不做草稿,一气呵成,深得理宗欣赏,亲赐第一。后来,文天祥的父亲逝世,按照惯例,文天祥便回家丁忧守丧。

开庆元年(1259),文天祥守丧期满,年初陪弟弟进京应试。到临安后,文天祥被任命为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制官厅公事,自此开始了他坎坷艰难的仕途。从公元1259年出仕到1275年起兵勤王,在这十五年中,文天祥因为不依附权贵,多次直言进谏,因而屡遭权臣的打击排挤。

忽必烈夺取汗位后,统一了蒙古各部,开始腾出手来收拾南宋。1274年6月,忽必烈派大将伯颜率大军南下伐宋。形势危急之下,南宋主政的太皇太后发出《哀痛诏》,号召各地迅速组织勤王之师抵御蒙古铁骑。

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后,立刻招募了三万人马,还捐出全部家产充作军饷,准备赶往临安勤王。有人劝他说:“现在元兵长驱直入,您带了这些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去抵抗,岂不是以卵击石,又何苦呢?”文天祥泰然回答道:“这个道理我何尝不懂。但是国家养兵多年,现在临安危急,却没有一兵一卒为国效力,岂不叫人痛心!我明知自己力量有限,宁愿以死殉国。但愿天下忠义的人,闻风而起,人多势大,国家才有保全的希望。”

文天祥虽然组织各地义军与元军进行了激烈抵抗,无奈虽然义军英勇奋战,却仍然挡不住元军铁骑。元军兵临临安时,谢太后派文天祥出城与伯颜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元军占领临安时,南宋还有部分地区未被元军控制,伯颜企图通过文天祥来收拾这个残局,因而对文天祥百般威逼利诱。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送至北方。在押送途中,文天祥成功的逃回了南方,继续指挥各地义军收复失地,却在一次战斗中被元军主力打得妻离子散。

文天祥没有气馁,重整旗鼓后重新备战。1278年,文天祥被元军包围后服毒求死,未遂,后被元军俘获。公元1279年正月初,元军水陆并举,扑向位于海岛的南宋王朝。文天祥随元舰被押前往。元军统帅张弘范令人给文天祥送去纸笔,要他修书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心潮起伏,抄录了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月六日,元军与南宋军队进行了决战。文天祥被押在元舰观战。他亲眼目睹了南宋王朝的覆灭,心中“痛苦酷罚,无以胜堪”。当日陆秀夫背负九岁的小皇帝赵昺(bǐng)跳海而死;几天后已经突围出去的杨太后、张世杰等闻讯也纷纷投海殉国,至此宋朝最终灭亡。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北京),元朝宰相、宋恭帝、元朝皇帝先后前来监狱劝降,可是文天祥仍然不为所动。公元1282年12月9日,47岁的文天祥在大都柴市被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