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很高產,種植的人不多,吃的人更少是嗎?為什麼?

下壩毛哥


佛手瓜很高產,種植的人不多,吃的人更少是嗎?為什麼?

剛剛瀏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覺得甚是感興趣,因為家裡佛手瓜剛剛成熟,今年第一次種植,產量非常客觀、外觀也非常不錯。種植佛手瓜其實還有一段淵源,以前我們這裡基本上沒有聽過佛手瓜,至少從小到大都沒有吃過。去年的時候,姐姐的婆婆送了幾個給母親,她們家種植的產量非常好,去年都是整箱整箱的送給小區的鄰居。母親吃了送的佛手瓜之後,問她要了一些種子,這才有了今年的佛手瓜的果實。可能只有現在村裡才有小部分人種植佛手瓜,以前很少有人涉及這種瓜果,為什麼種植那麼簡單、產量那麼高的蔬菜瓜果,卻很少有人種,很少有人吃呢?


佛手瓜高產,相信每一個種植的人都很清楚,正常一株瓜苗就可以結幾十個果實,而且還不需要怎麼打理。我們家裡就是順著籬笆,種了幾株種子,但是後來除草的時候,不小心給弄斷了幾株,就剩下一顆植株,本也沒有期望可以結多少,沒想到真正成熟的時候,也有三四十個,那些專門給佛手瓜搭瓜架的,產量要翻幾番。想想有多少蔬菜瓜果能夠如此高產,而且佛手在生長過程中,還不需要怎麼施肥、打藥,就能有很高的產量。如果是規模化種植,佛手瓜畝產最高可以達到五千多斤。(下圖是自家種植的佛手瓜)

但是,正如題目中所言,為什麼長期以來佛手瓜種植和吃的不多呢?現在只要佛手瓜上市之際,菜市場也會有佛手瓜售賣,價格普遍在3~5元/斤,也有一些人購買嘗試品嚐。相比南瓜、冬瓜等瓜果,佛手瓜的口感不算太好,幾乎沒有瓜果的香味,不過佛手瓜的水分很足,口感比較脆爽。如果涼拌的話,可以與黃瓜媲美,就是不像黃瓜、香瓜那樣,有特別的瓜果清香味,佛手瓜就像是含有果肉的白水。如果將佛手瓜用於清炒,特別的感覺就是果肉不算細膩,相對來說果肉比較粗糙,這或許是部分人不太喜愛的原因。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手瓜一直以來受到追捧的減少,所以不少人對佛手瓜也不是很瞭解,看到這個瓜只能是好奇,但是願意嘗試的卻也不多。我們都知道,佛手瓜的外形不算平整,都是坑坑窪窪的,在處理的時候不算方便,並且佛手瓜屬於酸性的,如果處理不當可能與鐵鍋山藥一樣,會導致皮膚瘙癢的情況。市場的熱度不高,導致吃的人也不多,直接導致種植的人也不多。

綜上所述,佛手瓜屬於葫蘆科,產量也非常客觀,但是也正是應了“物以稀為貴”,越是產量太高的口感可能越是不好。再加上佛手瓜的口感不太好,市場的消費熱度也不高,直接導致種植的人也不多。對此,你怎麼看,你有吃過佛手瓜嗎?你覺得味道怎麼樣?


指尖三農


說不好吃的肯定是自己沒有種過的,這東西有兩季的,春夏這季非常高產,長得快,所以不能養老,要很嫩的乒乓球大小時候摘了切片炒著吃,口感非常好,還有就是吃嫩的瓜尖,炒了也是美味,不要捨不得摘,就是要吃最嫩的。然後冬天還會有一季,但是冬天結果很少,所以可以養老到發白時候吃,因為冬天時候晚上被霜凍,白天被太陽爆曬,所以特別甜,養老了削皮後煮著吃,湯也特別甜。在我們老家農村的街上,春夏季的佛手瓜長大了的,只能賣五毛錢左右一公斤,冬天的可以賣四元錢一公斤。


0股天樂0


問:佛手瓜雖然高產,但沒太多人種植,而吃的人就更少了對吧,卻是為何?

農村有種瓜長得像手,比冬瓜和南瓜好吃,能說出十幾種做法來,但竟有人嫌棄它不好吃!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這就是葫蘆科的佛手瓜,它高產不假,種的人不少,吃的人也很多,實為疏菜中的上品。之所以與佛有緣,是因其所結瓜的形狀如握起來的手,又顯得有點肥而慈祥,故而得名佛手瓜。在各地農村,佛手瓜的別稱多得是,常見的有葵瓜、合掌瓜、洋絲瓜、茄瓜、牙瓜、土爾瓜、虎耳瓜、捧瓜、甜瓜。

一、佛手瓜高產

佛手瓜是出了名的高產,只要給夠足夠的空間,一株佛手瓜的藤蔓就能鋪展開兩百多平方米甚至更寬,輕輕鬆鬆結500個瓜果,所以只消種上一株,全家都不愁沒菜吃。在一些農村,家家戶戶都喜歡栽種佛手瓜,多栽在房前屋後離家近的空地,再搭上架子。

刺楸家那株佛手瓜栽種了近十年,結的瓜多得讓人懷疑人生,每年起碼能收近兩千斤,送人都沒人要,不知如何處理,吃不完的最後只好煮熟來餵豬餵雞,這樣的糧食豬和土雞也很受歡迎。


二、南北方種植有差異

「櫻桃好吃樹難栽」,栽種佛手瓜好也非易事,南北兩地也存在不同。在南方,佛手瓜是多年的植物,而到了北方卻似乎成了一年生植物,這主要是佛手瓜不耐凍,到了寒冬臘月會被凍死甚至爛根。當然,南方栽種佛手瓜也馬虎不得,特別是會打霜下雪的地區,若不想只種一年就被凍死,則應在入冬天氣降溫之前及時用厚厚的枯草蓋住蔸部。

三、佛手瓜是綠色蔬菜

佛手瓜營養豐富,病蟲害較少而不用打農藥,肥料也不必施得太多,栽種後也不用投入太多精力去管理,因此是原生態綠色蔬菜。嫩的瓜脆甜,可以切絲炒肉絲,切片炒肉片或臘肉,而老的則可以紅燒豬肉、雞鴨。它藤莖上的嫩葉子超好吃,在刺楸這裡叫做龍鬚菜,特別脆嫩。

除了果實和嫩葉可食外,佛手瓜的根也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冬天挖開蔸部後就會有意外的驚喜,其蔸部有塊狀根,就像山藥一樣,多的時候可把土撐開。但並非所有佛手瓜都有,得那種已栽種兩三年後的才有。塊狀根比瓜好吃,既有土豆味,又有板栗味,比較適合用來燒排骨。由於佛手瓜賣不起價,所以一些農民專門種根來賣,貴的時候每斤可賣十幾二十多,便宜的時候每斤也能賣三五塊。



四、不喜歡吃的原因

佛手瓜雖是綠色有機蔬菜,但有一部分人卻不喜歡吃,刺楸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不好打整。覺得外面的皮厚且粗糙,有時還扎手。嫩的佛手瓜可不削皮,而老的皮很厚,肉裡有像網一樣的絲,烹飪前必須削皮,又因為其表面有縱溝,不僅很難把皮削掉,削完後手上會沾上一層像502的一樣的東西。


2、有粘液。佛手瓜削皮後有不少粘液,粘在手上很難洗。如果再聞聞那個味,估計就會有人吃不下了。其實,佛手瓜冒出來的粘液比山藥還好處理些,削皮也有技巧,可把手先沾水打溼,或把瓜放水裡過一道,如此一來就不會粘手了。

3、偏甜。佛手瓜有點偏甜,沒有瓜香味,有人不喜歡這個口味。

4、廚藝不行。認為佛手瓜不好吃的,估計要麼不會做,要麼沒吃過那些做得好的菜品。比如前面提到的塊狀根估計有些人都沒聽說過,尤其是在一年一種的地區。刺楸就介紹幾個簡單的吃法吧:(1)選擇皮有點發黃或泛白的老佛手瓜,去皮後切成塊,而後煮熟把水箅幹,最後放豆瓣醬回鍋炒一道,非常下飯。(2)去皮後切塊煮白水,再打個蘸水就是道美食了。(3)佛手瓜切成絲,而後淘洗瀝乾裝盆,上面鋪上蔥絲、薑絲、花椒、幹辣椒塊,燒七八成熱的油往上面一澆,最後來點醋、鹽巴和味精一攪拌,哪味道爽慘了。



5、傳言致癌。刺楸曾聽不少人說過,吃多了可能會致癌或引發舊病,尤其是瓜裡的種子最好不要吃。正是有不確定的傳言,讓一人有所顧慮,害得有些人不太敢吃它了。其實,類似的還有不少,比如紅鳳菜、蕨菜都曾有類似的傳言,可大家照樣吃。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高產的佛手瓜不普及的分析,要是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佛手瓜,我們當地又叫掌瓜。管理的好畝產3000~5000斤,可謂是豐產。對於其在終端市場銷售量並不高,限制佛手瓜種植、受眾的原因,我下面與大家講下:

■佛手瓜並沒有因豐產價格就便宜,在我們當地食用佛手瓜差不多有5年以上歷史。但這種瓜果一直走量不大,不少賣菜的都只願意一次拿個十來二十斤,多了他們不願意進。原因有價格的關係,也和喜歡吃的人少有關。

■佛手瓜主要是以銷售鮮瓜及嫩梢,在當地各自不同的賣菜檔,鮮瓜要4~6元一斤,嫩梢要8元以上。這個價格在同類果蔬沒有任何的優勢,不少普通家庭寧願購買其他的青菜類,也不願意購買佛手瓜。

■佛手瓜的瓜皮不好處理,也是限制了一部分購買的原因。如果不削皮吃起來影響口感,如果削皮,凹凸不平的外形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它們又貴,一個瓜都差不多一斤左右,家庭主婦自然不願意這麼浪費。

■再一個就是和人的觀點有關,佛手瓜雖然在19世紀就在國內有種植記錄,但一般都是個別地區的人在種植,並沒有推廣到其他的地方。就算後來80年代開始在山東種,又輻射華北各地區栽種。但一直給人的印象就是小眾的瓜類,沒有像冬瓜、黃瓜等其他瓜類受到人們的喜愛。

■這個有點像前幾年的秋葵似的,雖然在剛出來時也火了一段時間,賣的也價高。但現在還是淪為普通的蔬菜,又因其獨特的粘液,讓一部分人打心裡就接受不了。喜歡佛手瓜的說其清甜、脆,但這類太多了,你很難讓一個原本喜歡黃瓜的人,去改變食用習慣,這是人的消費意識問題。

綜述,我個人認為,佛手瓜本就是小眾人喜歡食用的,就是很豐產但因喜歡的人並不多,種植會面臨無人收購的局面。

而為什麼人們不喜歡吃,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就像是你讓那些地區三餐以米飯為主的人,少吃點米飯,讓他們三餐去多吃麵食一樣,根本不現實,這是多年養成的飲食習慣。


果鄉農人


說佛手瓜種植的少,吃的人少貌似很不準確。高產是肯定的,一般每畝都在3000公斤以上。

佛手瓜又名合手瓜、合掌瓜、洋瓜等,因其長得像兩個手掌合起來一樣如“佛手”般,因此也就有了此名字,非常形象。佛手瓜在菜市場中我們經常見到,其不但可以炒食也可以燉湯食,也能加上各類食物,比如豆腐或者肉等,吃起來的口感很好。佛手瓜的營養價值很高,無論男女老少皆可食用,可以有效的增強人們的抵抗力。

那麼,佛手瓜一斤多少錢呢?

  佛手瓜各地的價格略有不同,根據各地批發市場的價格來看,它的價格是2-5元一斤左右,另外它有三個常見的品種,綠皮佛手瓜、白瓜佛手瓜以及洋瓜佛手瓜。它們之間價格也有一定的區別,綠皮的最便宜,價格在1.5元一斤左右;洋瓜價格則在2-3元一斤左右;價格最高的是白皮,一般是5元一斤。目前,在長江以南各地皆有種植,其中以雲南、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種植最多。所以它在這些主要種植地的價格較便宜,一般在這些批發市場一斤低於一元,而在其他的地區它的價格就會上漲2-3倍。它大多是在秋季上市,所以在新產大量上市時,它的價格會略有下跌,其他時間價格略高。

佛手瓜的功效與作用?

  1、提高人體抗病能力

  佛手瓜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食材,它不但含有豐富的水分,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另外微量元素,核黃素以及胡蘿蔔素和葉酸,還有煙酸等物質,也是這種蔬菜中最重要的存在,它們被人體吸收以後,能促進人體代謝,加快人體內免疫細胞再生,經常食用可以讓人體抗病能力明顯提高。

  2、預防高血壓

  佛手瓜是一種低熱量低鈉的食品,平時人們多吃一些,可以促進身體內鈉鹽的代謝,而且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它對現代人類高發的高血壓有明顯預防作用,是最適合三高人群食用的健康蔬菜,除此以外,佛手瓜中還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提高心臟功能減少心臟病發生。





景行行止11


我家是雲南的,我們這邊眾所周知氣候很好。好多蔬菜都很豐產。佛手瓜,在我們這邊也叫洋絲瓜。可能因為這種蔬菜不是我們這裡的“土著”所以有個洋氣的名字。 佛手瓜是一種非常好種植的蔬菜,只要頭年留下一個發了芽的瓜做種子,來年春天種下,搭好架子,勤澆水,都不用這麼施肥。到了夏季一定是果子掛滿架子。 佛手瓜在我們這邊是大眾蔬菜,當季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買。它是老少皆宜的蔬菜。新鮮嫩綠的瓜切絲素炒,自帶清甜,瓜肉可以是脆的,也可以燒製時間長一點就會變得軟糯。嫩的瓜尖,可以摘下來,焯水後放蒜片和幹辣椒合炒,說不出的清香爽脆。老一點的瓜就會有絲洛,就需要把它先煮熟,然後扒皮把絲洛去了,和排骨一起煮食。我家姑娘可以吃一碗。佛手瓜還可以泡菜,整個的佛手瓜洗淨晾乾放進老酸水裡,幾天就可以食用了,夏天相當開胃。總而言之,佛手瓜是一種非常好種植,產量也很高,口味比較好的大家都喜歡的一種蔬菜。


TT4808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反正我們老家是這樣的,種植的人不多,吃的人也不多。小時候吃過佛手瓜(我們叫八月瓜,可能是誤稱),清炒的,味道清香,口感脆嫩,可媲美萵筍絲,我是超級喜歡吃的。即便如此,家裡邊也沒種,說比較麻煩。

南方的佛手瓜是多年生的,每年發芽、開花、結果、枯藤,週而復始,很多時候是攀爬在樹上或灌木上的。我猜想農村老家很少種植,可能的原因是:

① 有太多瓜蔬。川渝農村地區廣種瓜類蔬菜,比如南瓜、冬瓜、絲瓜、黃瓜、苦瓜、瓠子瓜、菜瓜等等,要麼匐地而長,要麼搭架子,平常都吃這些很常見的瓜蔬。人是有固定習慣的,很多人聞不慣佛手瓜的香味,所以更願意選擇早已吃慣了蔬菜,蛇瓜面臨的也是這種命運。

② 比較難採摘。我們農村老家的佛手瓜基本上都是讓其藤蔓攀爬在樹木或灌木上的,攀爬得越高往往就不太好摘,所以慢慢的就棄種了。其實像絲瓜一樣搭個架子也是可以的,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慣性問題。


飲言食語


一、植株生產的週期長,上市供應的時間短。

佛手瓜的種植時間是每年的4月初,用果實直接種植,但其果實成熟的時間要到每年的9月份,這個生產週期在蔬菜家族中算是非常長的,而且,這種瓜越是在霜降前結果越旺盛,一旦霜降一夜玩完,所有的葉子和未成熟的果實就都蔫了。

所以,這種瓜存在天然的缺陷,植株生長的週期長,但供果的時間卻相對較短,而且非常集中,不像大多數的瓜果蔬菜,植株生長的週期與供果的週期間距小。

二、瓜果表皮溝壑多不平坦,不利於打皮。

佛手瓜一頭大一頭小,如鴨梨狀,且表面如溝壑一樣不平坦,這樣在食用的時候,不利於去皮,耽擱做飯的時間,和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不搭。

三、個人認為佛手瓜成熟的季節與人們的吃法習慣不匹配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佛手瓜清脆微甜,特別適合涼拌食用,但其結果上市時已是秋末,這個時候接近冬季,已經到了人們開始注重養脾胃的季節,在飲食方面儘量少涼多熱,涼拌菜已不像夏季秋初那樣受歡迎啦,而佛手瓜恰恰選擇在這個季節成熟,完全與人們的飲食習慣不相匹配,只怪自己不爭氣,選錯了成熟的時節。

其實呢,佛手瓜這種蔬菜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在蔬菜中也算得上是絕對的佼佼者,常食對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佛手瓜蛋白質和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3倍,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顯著高於其他瓜類,並且熱量很低,又是低鈉食品,是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的保健蔬菜。經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鈉,有擴張血管、降壓之功能。據國家營養協會報道,鋅對兒童智力發育影響較大,常食含鋅較多的佛手瓜,有助於提高智力。 中醫認為它具有理氣和中,疏肝止咳的作用,適宜於消化不良、胸悶氣脹、嘔吐、肝胃氣痛以及氣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 佛手瓜苗硒的含量每100克高達30.58-53.01微克,是多種蔬菜不能比擬的。現代醫學證明,硒元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每個成人每日的攝取量應為30-50微克,硒元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免遭損害等。 佛手瓜對男女因營養引起的不育症,尤其對男同志性功能衰退有較好的療效。





婁海情


在我的小農莊裡,前幾家每年都會種上幾株佛手瓜,這種瓜種起來簡單易行,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打理,而且吃起來還不錯,產量也很高,為什麼這樣的一種高產且易種植的蔬菜種植的人不多,吃的人會更少呢?

一、植株生產的週期長,上市供應的時間短。

佛手瓜的種植時間是每年的4月初,用果實直接種植,但其果實成熟的時間要到每年的9月份,這個生產週期在蔬菜家族中算是非常長的,而且,這種瓜越是在霜降前結果越旺盛,一旦霜降一夜玩完,所有的葉子和未成熟的果實就都蔫了。

所以,這種瓜存在天然的缺陷,植株生長的週期長,但供果的時間卻相對較短,而且非常集中,不像大多數的瓜果蔬菜,植株生長的週期與供果的週期間距小。

二、瓜果表皮溝壑多不平坦,不利於打皮。

佛手瓜一頭大一頭小,如鴨梨狀,且表面如溝壑一樣不平坦,這樣在食用的時候,不利於去皮,耽擱做飯的時間,和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不搭。

三、個人認為佛手瓜成熟的季節與人們的吃法習慣不匹配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佛手瓜清脆微甜,特別適合涼拌食用,但其結果上市時已是秋末,這個時候接近冬季,已經到了人們開始注重養脾胃的季節,在飲食方面儘量少涼多熱,涼拌菜已不像夏季秋初那樣受歡迎啦,而佛手瓜恰恰選擇在這個季節成熟,完全與人們的飲食習慣不相匹配,只怪自己不爭氣,選錯了成熟的時節。


其實呢,佛手瓜這種蔬菜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在蔬菜中也算得上是絕對的佼佼者,常食對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佛手瓜蛋白質和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3倍,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顯著高於其他瓜類,並且熱量很低,又是低鈉食品,是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的保健蔬菜。經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鈉,有擴張血管、降壓之功能。據國家營養協會報道,鋅對兒童智力發育影響較大,常食含鋅較多的佛手瓜,有助於提高智力。 中醫認為它具有理氣和中,疏肝止咳的作用,適宜於消化不良、胸悶氣脹、嘔吐、肝胃氣痛以及氣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 佛手瓜苗硒的含量每100克高達30.58-53.01微克,是多種蔬菜不能比擬的。現代醫學證明,硒元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每個成人每日的攝取量應為30-50微克,硒元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免遭損害等。 佛手瓜對男女因營養引起的不育症,尤其對男同志性功能衰退有較好的療效。

這麼好的蔬菜,怎麼樣才能增強人們對佛手瓜的飲食喜好呢?這裡需要對佛手瓜的成長過程加以說明,需要人們更多的瞭解佛手瓜的生長過程,才能選擇更合適的加工食用方法。

一、佛手瓜的病蟲害非常少,這種蔬菜是不用藥的。

種植幾年的佛手瓜,印象最深的就是這種蔬菜,只要土家肥肥料跟的上,長勢會非常旺盛,而且病蟲害很少,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不需要用任何農藥。所以,這種蔬菜是一種真正的純綠色生態的蔬菜。

而且佛手瓜的瓜皮非常薄,且很細膩,所以不需要打皮,可以直接切片或絲加工食用。這樣就省去了人們打皮這道工序,也就沒有了打皮的不方便。

二、佛手瓜可以適應多種的加工食用方法。

佛手瓜除了可以涼拌吃以外,還有很多種的食用方法,比如切片或絲快速爆炒,也可以切絲燒湯,還可以用來做餃子餡,除了單獨清炒加工以外,也可以與肉片、肉絲、排骨在一起炒食或清燉,吃法多種多樣。


結束語:佛手瓜是一種真正純綠色的高產、而且營養價值豐富的蔬菜,只所以種的人少,是因為其獨特的生長特徵和消費者對其營養價值的認識不足,以及食用加工的方法單調有很大的關係。一種食物只有得到消費者的充分認識和接受,才能真正帶動農民的種植量。

聊聊三農的人和事,分享種養殖的實操經驗,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小農莊,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您的所見所聞所感。

@我和我的小農莊原創作品,禁止未經許可抄襲、洗稿使用,一經發現將追究責任。


我和我的小農莊


我們多數人稱這種瓜叫嗒瓜,大家非常喜歡吃,吃法很多,多數都離不了辣椒,最簡單的是,將佛手瓜切成片,白水煮熟,佐豆瓣吃,味道既清新又刺激,湯還可以泡飯。有趣的是,我縣有一個區,比較偏僻,與宜賓市接壤,叫這種瓜叫我葵瓜兒,其它地方的人聽了覺得很好笑,那個區叫二區,於是人們便把二區的人叫作“二區葵瓜兒",意思是土裡土氣的土佬冒的意思,有點貶意。其它就不說了,我有一張三瓜胎葵瓜兒照片,請朋友們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